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田径运动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通过田径训练,可以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本文首先明确田径训练的宗旨,然后从田径训练中针对运动员的组织管理和训练管理两大方面探讨做好组织训练的具体方向和措施,分析如何达成田径训练的目标。
关键词:田径训练;运动员;组织管理;训练管理
一、田径训练的宗旨
田径运动训练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训练过程。其宗旨是通过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等素质)和运动竞技水平,从总体上提高田径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而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做好运动员的组织管理和训练管理尤为重要。
二、田径训练过程中的组织管理
1.建立合理的运动员梯队
运动员梯队的建立不仅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也直接关系到运动队社会形象的塑造和经济效益,影响田径训练的进程与效果。教练员应制定出具体的运动员选材措施、目标和规划,并根据比赛任务和训练计划建立不同年龄结构的运动员梯队,使运动员比较容易获得好的比赛成绩,创造较大的社会效益。
2.加强运动员的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
在田径运动队中,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其对待训练的态度是否正确,是否能勤学苦练,是否有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因此,只有加强运动员的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充分调动运动员训练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训练工作关系上看,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运动员明确训练目的,自觉积极、主动地从事运动训练,才能保证训练工作高质量地完成;相反,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运动员思想混乱,训练就缺乏动力,纪律松散,训练质量必然降低。
三、田径训练过程中的训练管理
1.健全管理体制与制度
以办队目标任务为依据,把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建设列入体育工作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结合实际情况和办队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训练作息制度、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的奖励制度等。同时,加强对场地、设备和器材的投入与建设,建立保证训练的场地器材和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制度。
2.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的训练计划
根据田径运动员的具体特点可以划分一般身体训练阶段和专项成绩提高和保持阶段。一般身体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加强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为专项成绩的提高奠定一个良好基础。专项成绩提高和保持阶段要狠抓专项技术训练,同时采用专项化的训练手段,突出专项运动素质的训练,快速提高专项成绩,达到最佳成绩并保持。训练周期的划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竞赛规律,突出专项训练,以提高成绩为目标。一般全年可采用双周的大周期安排方法,认真制订好各种训练计划,尤其是要根据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科学合理地制定好大周期的训练计划,根据各个阶段训练任务的不同制定好小周期的训练计划。
3.强调训练手段和方法的针对性
(1)抓好关键技术和主要专项素质的训练
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和高度发展的身体素质水平。身体素质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保证。在训练中随着身体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技术动作必须相应地得到改进,使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从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的训练过程中,促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在训练中选用的练习内容、方法、手段的组合上,要围绕田径运动各项目的主要特征、专项技术特点、身体素质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之全面发展主要身體素质,提高专项技术水平,从而促进身体素质和技术的结合、转化和迁移,做到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同步训练和同时提高。
(2)处理好负荷要素的关系
生理负荷要素包括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对负荷的安排,应以负荷量为基础,负荷强度为核心,逐步的有节奏的增加负荷直至极限。同时在训练中要对负荷强度和练习内容的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使训练质量、负荷强度、练习密度得到保证,从而达到所需要的生理负荷。但也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大负荷强度,越过了本人最大负荷强度限制的范围,其结果将适得其反。
(3)注重恢复训练
运动员在田径运动训练中,机体能力的消耗与恢复是同步的。恢复训练是为了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恢复性训练就是通过调节机体承受负荷运动合理增强机体能力的有利保障。也是追求超量恢复的有效途径。因此,教练员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做到大、中、小负荷相结合。同时采用多种简便有效的放松恢复方法,如:整理放松法、游戏放松法、心理放松法、情绪放松法等,有条件的还可以采用物理放松法和药物放松法进行放松和恢复。
(4)注重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必须与体能、技术和战术训练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越高,就能有效地发挥体能、技术和战术水平。相反,体能、技术和战术训练又是心理训练的载体和物质基础。要在多年的训练中始终贯彻心理训练与体能、技术和战术相结合的原则,并在日常的训练计划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
(5)加强赛前适应性训练,控制比赛状态
加强赛前适应性训练,可以使运动员以最佳竞技状态参加比赛。赛前中心任务是依据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情况、精神状态、身体健康状态、比赛时间、天气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培养良好的竞技状态,以避免过度训练症状的出现。另外,在赛前根据比赛时间,一些与比赛时间节奏同步的模拟赛、测验赛,尽量把人体各种竞技能力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与比赛节奏一致起来,保证运动员以最佳竞技状态投人比赛。在比赛前给运动员明确指出技术、战术准备、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包括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使运动员充满信心迎接比赛。
(6)预防运动损伤
田径运动时出现运动损伤较多的一类运动项目,教练员要注意分析本专项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在整个全过程的周期训练中都要做好医务监督,同时对运动员进行安全教育,避免出现各种运动损伤,保证运动员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4.加强运动技术理论的学习
加强与田径运动有关理论的学习,在实践中将田径运动理论的学习,有目的、有计划地贯彻到训练计划之中。在训练中要加强运动员对田径运动训练中有关专项技术、营养与恢复、运动心理、自我保健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田径运动的体育基础知识、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使他们在田径训练实践中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训练的主动性,克服训练中的盲目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分析和解决训练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运动员作为田径运动训练的主体,是组织管理和训练管理的最主要对象。只有做好运动员的组织与训练,才能使运动员提高认识、提升能力,更好地驾驭田径运动训练,从而在竞赛中发挥更高的技能水平,取得更优异的运动成绩,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维立.对田径训练的理念认识与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6)
[2]何文军.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控制下的田径训练效果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8)
[3]王春平.田径训练中的放松和恢复探讨[J].成才之路, 2017,(32)
作者简介:韩志羿(1985-9),男,汉族,甘肃华池人,本科毕业,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现为华池县业余体校教练员,二级教练,研究方向:体育训练与竞赛。
关键词:田径训练;运动员;组织管理;训练管理
一、田径训练的宗旨
田径运动训练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训练过程。其宗旨是通过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等素质)和运动竞技水平,从总体上提高田径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而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做好运动员的组织管理和训练管理尤为重要。
二、田径训练过程中的组织管理
1.建立合理的运动员梯队
运动员梯队的建立不仅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也直接关系到运动队社会形象的塑造和经济效益,影响田径训练的进程与效果。教练员应制定出具体的运动员选材措施、目标和规划,并根据比赛任务和训练计划建立不同年龄结构的运动员梯队,使运动员比较容易获得好的比赛成绩,创造较大的社会效益。
2.加强运动员的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
在田径运动队中,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其对待训练的态度是否正确,是否能勤学苦练,是否有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因此,只有加强运动员的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充分调动运动员训练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训练工作关系上看,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运动员明确训练目的,自觉积极、主动地从事运动训练,才能保证训练工作高质量地完成;相反,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运动员思想混乱,训练就缺乏动力,纪律松散,训练质量必然降低。
三、田径训练过程中的训练管理
1.健全管理体制与制度
以办队目标任务为依据,把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建设列入体育工作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结合实际情况和办队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训练作息制度、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的奖励制度等。同时,加强对场地、设备和器材的投入与建设,建立保证训练的场地器材和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制度。
2.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的训练计划
根据田径运动员的具体特点可以划分一般身体训练阶段和专项成绩提高和保持阶段。一般身体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加强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为专项成绩的提高奠定一个良好基础。专项成绩提高和保持阶段要狠抓专项技术训练,同时采用专项化的训练手段,突出专项运动素质的训练,快速提高专项成绩,达到最佳成绩并保持。训练周期的划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竞赛规律,突出专项训练,以提高成绩为目标。一般全年可采用双周的大周期安排方法,认真制订好各种训练计划,尤其是要根据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科学合理地制定好大周期的训练计划,根据各个阶段训练任务的不同制定好小周期的训练计划。
3.强调训练手段和方法的针对性
(1)抓好关键技术和主要专项素质的训练
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和高度发展的身体素质水平。身体素质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保证。在训练中随着身体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技术动作必须相应地得到改进,使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从适应到不适应,再到适应的训练过程中,促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在训练中选用的练习内容、方法、手段的组合上,要围绕田径运动各项目的主要特征、专项技术特点、身体素质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之全面发展主要身體素质,提高专项技术水平,从而促进身体素质和技术的结合、转化和迁移,做到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同步训练和同时提高。
(2)处理好负荷要素的关系
生理负荷要素包括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对负荷的安排,应以负荷量为基础,负荷强度为核心,逐步的有节奏的增加负荷直至极限。同时在训练中要对负荷强度和练习内容的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使训练质量、负荷强度、练习密度得到保证,从而达到所需要的生理负荷。但也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大负荷强度,越过了本人最大负荷强度限制的范围,其结果将适得其反。
(3)注重恢复训练
运动员在田径运动训练中,机体能力的消耗与恢复是同步的。恢复训练是为了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恢复性训练就是通过调节机体承受负荷运动合理增强机体能力的有利保障。也是追求超量恢复的有效途径。因此,教练员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做到大、中、小负荷相结合。同时采用多种简便有效的放松恢复方法,如:整理放松法、游戏放松法、心理放松法、情绪放松法等,有条件的还可以采用物理放松法和药物放松法进行放松和恢复。
(4)注重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必须与体能、技术和战术训练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越高,就能有效地发挥体能、技术和战术水平。相反,体能、技术和战术训练又是心理训练的载体和物质基础。要在多年的训练中始终贯彻心理训练与体能、技术和战术相结合的原则,并在日常的训练计划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
(5)加强赛前适应性训练,控制比赛状态
加强赛前适应性训练,可以使运动员以最佳竞技状态参加比赛。赛前中心任务是依据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情况、精神状态、身体健康状态、比赛时间、天气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培养良好的竞技状态,以避免过度训练症状的出现。另外,在赛前根据比赛时间,一些与比赛时间节奏同步的模拟赛、测验赛,尽量把人体各种竞技能力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与比赛节奏一致起来,保证运动员以最佳竞技状态投人比赛。在比赛前给运动员明确指出技术、战术准备、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包括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使运动员充满信心迎接比赛。
(6)预防运动损伤
田径运动时出现运动损伤较多的一类运动项目,教练员要注意分析本专项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在整个全过程的周期训练中都要做好医务监督,同时对运动员进行安全教育,避免出现各种运动损伤,保证运动员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4.加强运动技术理论的学习
加强与田径运动有关理论的学习,在实践中将田径运动理论的学习,有目的、有计划地贯彻到训练计划之中。在训练中要加强运动员对田径运动训练中有关专项技术、营养与恢复、运动心理、自我保健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田径运动的体育基础知识、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使他们在田径训练实践中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训练的主动性,克服训练中的盲目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分析和解决训练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运动员作为田径运动训练的主体,是组织管理和训练管理的最主要对象。只有做好运动员的组织与训练,才能使运动员提高认识、提升能力,更好地驾驭田径运动训练,从而在竞赛中发挥更高的技能水平,取得更优异的运动成绩,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维立.对田径训练的理念认识与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6)
[2]何文军.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控制下的田径训练效果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8)
[3]王春平.田径训练中的放松和恢复探讨[J].成才之路, 2017,(32)
作者简介:韩志羿(1985-9),男,汉族,甘肃华池人,本科毕业,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现为华池县业余体校教练员,二级教练,研究方向:体育训练与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