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应当把“新三好”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引导大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子女,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希望工程和民心工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运行正常,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把引导大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子女,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相对于以前所讲的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我们可以把好子女、好学生、好公民简称为“新三好”,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新三好”提出的背景
1.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看。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大学生受对外开放的影响越来越多,大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与教育改革的关联度越来越紧,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开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采取的是学校抓院系,院系抓年级,年级抓班级,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要力量,以班级为主要依托,以教室为主要阵地,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自上而下、层层传递的相对封闭模式,片面强调单向的政治理论灌输,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实践体验,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的双重人格。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习惯了一元性的评价方式,片面强调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先进性,忽视了大学生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抽象,操作性不强,导致个别大学生认为它们可敬但不可近,可敬但不可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万金油、假大空,产生了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看。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和世界观形成,是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不少父母只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一些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越高,教育对象的思想素质就越高,忽视了养成教育和基础文明素质的培养,出现“给小学生讲共产主义,给中学生讲集体主义,给大学生讲文明礼貌”这种教育顺序颠倒现象。很多应该在小学、中学、家庭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加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担。
4.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不可忽视的个人价值。它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而且与大学生成长息息相关,具体表现为引导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健康人格、调适品德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较多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对其个人价值关注不够。当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发生冲突时,一味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去满足社会的需要,致使个别大学生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再重要,也是党和国家的事,而不是每个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认识,缺乏主动参加,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当前,我们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经验,把大学、中学、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系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需要联系起来,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并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的。
二、“新三好”的实践途径
1.以孝道教育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子女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据调查,98%的大学生认为现代社会十分有必要提倡孝道和尽孝道。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甚至抱怨父母、顶撞父母。20世纪90年代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曾经唱响高校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孝道教育为突破口,实施亲情教育、责任教育、挫折教育、协作教育、自制教育,从孝亲敬长、自强自立、勤俭节约、自我管理四个方面引导他们在家庭做个好子女。首先,要求他们了解父母的生日,了解父母的工作。其次,组织大学生开展“给父母写一封信”、“我和父母谈心”、“我给爸妈做点事”、“今天我当家”等活动,在给父母洗一次脚、洗一次头、洗一次袜子、洗一次衣服、煮一顿饭的过程中,体会父母操劳的辛苦,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他们尊敬父母,理解父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回报父母。再次,引导他们在“爱父母”的基础上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刻苦学习,早日成才,为父母争气,为国家争光。
2.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引导大学生在学校做个好学生
当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重智能,轻修身;重功利,轻德行;重享受,轻奋斗”的现象,诚信意识淡薄,恶意欠费、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首先,高校要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科学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和学生管理制度,实行“分年级、分专业、分层次、分类别”的“四分”教育培养方案,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和特殊群体学生档案,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实现学生管理法制化、人性化、民主化和现代化。其次,高校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健全大学生诚信行为考察制度,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评价体系,通过诚信考试签名、诚信做人宣誓等形式,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四有”新人的基本素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的浓厚氛围。再次,高校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从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团队精神、身心健康四方面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帮助他们妥善处理人生矛盾和人生课题,像毛泽东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以民族精神为主线,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为大学生学习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大学生也成为西方敌对势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要目标,迫切需要进一步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陶冶道德人格,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首先,高校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弘扬和培育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树立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再次,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从爱国情感、社会责任、社会道德、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从身边的事情作起,从现在做起,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使他们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三、“新三好”的保障措施
1.以学校为主体,发挥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领导机制、教学互动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动态开放机制和总结激励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次,抓住“两课”教学主渠道,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要紧扣时代脉搏,精心设计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立大学生“网前、网中、网后”全过程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认清网络本质,识别网络陷阱,遵守网络道德,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最后,针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变过去孤立运用某种具体方法为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开展工作。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健全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2.以家庭为基础,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首先,高校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可以由学生处牵头,组织教务处、团委、后勤集团等部门,组成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寄录取通知书时附寄一份“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表达沟通意向,希望家长配合;在新生报到时登记家长信息,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长信息库和家长委员会,经常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其次,高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当前,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大了,不用自己操心了,有的家长忙于事业或生计,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闻不问。据调查,49.4%的大学生家长与班主任“从不联系”,选择“经常”与班主任联系的只占4.2%。班主任、辅导员要通过家访、电话、手机短信、QQ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高校要定期向家长寄送学生成绩表和表现情况。遇到重大活动、发生突发事件时要及时与家长联系,邀请家长到场。高校可以采取在校园网上开辟家长留言版、定期向社会和家长开放、组织家长跟班听课和参加团队活动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政策和子女学习情况,加强双方沟通和理解。再次,加大对家长的宣传力度,要求家长给子女健康成长做表率。高校可以将有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生活、就业常见问题和父母教子成才的典型事迹编成《家长须知》,与《学生手册》一并发给家长,普及家教理论知识;可以开办家长学校,开展教子征文活动,举行教子经验交流会,营造浓厚的团结和睦、民主平等、文明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
3.以社会为依托,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高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沟通,积极争取社会教育的支持和配合。首先,要建立协作机制,实现“双赢”。高校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开发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组织干部挂职锻炼、邀请地方党政负责人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请当地企业家、知名人士与大学生交流创业经验,聘请地方老革命、老战士、先进人物担任大学生校外辅导员等形式,促进与地方的共建,实现相互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其次,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要广泛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选拔优秀大学生到社区挂职、到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开展“手拉手”服务活动、到敬老院、孤儿院、劳教所、戒毒所等部门开展结对帮教活动,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共建活动,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再次,地方政府要主动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组织工商、文化、交通、卫生等部门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为大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又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校应当以“新三好”为着力点,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邓凌.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2004,(11).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刘绍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家庭配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0).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希望工程和民心工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运行正常,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把引导大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子女,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相对于以前所讲的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我们可以把好子女、好学生、好公民简称为“新三好”,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新三好”提出的背景
1.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看。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大学生受对外开放的影响越来越多,大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与教育改革的关联度越来越紧,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开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采取的是学校抓院系,院系抓年级,年级抓班级,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要力量,以班级为主要依托,以教室为主要阵地,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自上而下、层层传递的相对封闭模式,片面强调单向的政治理论灌输,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实践体验,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知行不一的双重人格。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习惯了一元性的评价方式,片面强调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先进性,忽视了大学生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抽象,操作性不强,导致个别大学生认为它们可敬但不可近,可敬但不可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万金油、假大空,产生了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看。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和世界观形成,是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不少父母只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一些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越高,教育对象的思想素质就越高,忽视了养成教育和基础文明素质的培养,出现“给小学生讲共产主义,给中学生讲集体主义,给大学生讲文明礼貌”这种教育顺序颠倒现象。很多应该在小学、中学、家庭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加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担。
4.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不可忽视的个人价值。它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而且与大学生成长息息相关,具体表现为引导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健康人格、调适品德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较多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对其个人价值关注不够。当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发生冲突时,一味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去满足社会的需要,致使个别大学生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再重要,也是党和国家的事,而不是每个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认识,缺乏主动参加,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当前,我们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经验,把大学、中学、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系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需要联系起来,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并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的。
二、“新三好”的实践途径
1.以孝道教育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子女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据调查,98%的大学生认为现代社会十分有必要提倡孝道和尽孝道。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甚至抱怨父母、顶撞父母。20世纪90年代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曾经唱响高校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孝道教育为突破口,实施亲情教育、责任教育、挫折教育、协作教育、自制教育,从孝亲敬长、自强自立、勤俭节约、自我管理四个方面引导他们在家庭做个好子女。首先,要求他们了解父母的生日,了解父母的工作。其次,组织大学生开展“给父母写一封信”、“我和父母谈心”、“我给爸妈做点事”、“今天我当家”等活动,在给父母洗一次脚、洗一次头、洗一次袜子、洗一次衣服、煮一顿饭的过程中,体会父母操劳的辛苦,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他们尊敬父母,理解父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回报父母。再次,引导他们在“爱父母”的基础上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刻苦学习,早日成才,为父母争气,为国家争光。
2.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引导大学生在学校做个好学生
当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重智能,轻修身;重功利,轻德行;重享受,轻奋斗”的现象,诚信意识淡薄,恶意欠费、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首先,高校要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科学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和学生管理制度,实行“分年级、分专业、分层次、分类别”的“四分”教育培养方案,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和特殊群体学生档案,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实现学生管理法制化、人性化、民主化和现代化。其次,高校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健全大学生诚信行为考察制度,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评价体系,通过诚信考试签名、诚信做人宣誓等形式,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四有”新人的基本素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的浓厚氛围。再次,高校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从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团队精神、身心健康四方面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帮助他们妥善处理人生矛盾和人生课题,像毛泽东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以民族精神为主线,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为大学生学习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大学生也成为西方敌对势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要目标,迫切需要进一步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陶冶道德人格,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首先,高校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弘扬和培育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树立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再次,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从爱国情感、社会责任、社会道德、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从身边的事情作起,从现在做起,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使他们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三、“新三好”的保障措施
1.以学校为主体,发挥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领导机制、教学互动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动态开放机制和总结激励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次,抓住“两课”教学主渠道,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要紧扣时代脉搏,精心设计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立大学生“网前、网中、网后”全过程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认清网络本质,识别网络陷阱,遵守网络道德,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最后,针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变过去孤立运用某种具体方法为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开展工作。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健全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2.以家庭为基础,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首先,高校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可以由学生处牵头,组织教务处、团委、后勤集团等部门,组成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寄录取通知书时附寄一份“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表达沟通意向,希望家长配合;在新生报到时登记家长信息,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长信息库和家长委员会,经常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其次,高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当前,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大了,不用自己操心了,有的家长忙于事业或生计,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闻不问。据调查,49.4%的大学生家长与班主任“从不联系”,选择“经常”与班主任联系的只占4.2%。班主任、辅导员要通过家访、电话、手机短信、QQ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高校要定期向家长寄送学生成绩表和表现情况。遇到重大活动、发生突发事件时要及时与家长联系,邀请家长到场。高校可以采取在校园网上开辟家长留言版、定期向社会和家长开放、组织家长跟班听课和参加团队活动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政策和子女学习情况,加强双方沟通和理解。再次,加大对家长的宣传力度,要求家长给子女健康成长做表率。高校可以将有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生活、就业常见问题和父母教子成才的典型事迹编成《家长须知》,与《学生手册》一并发给家长,普及家教理论知识;可以开办家长学校,开展教子征文活动,举行教子经验交流会,营造浓厚的团结和睦、民主平等、文明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
3.以社会为依托,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高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沟通,积极争取社会教育的支持和配合。首先,要建立协作机制,实现“双赢”。高校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开发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组织干部挂职锻炼、邀请地方党政负责人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请当地企业家、知名人士与大学生交流创业经验,聘请地方老革命、老战士、先进人物担任大学生校外辅导员等形式,促进与地方的共建,实现相互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其次,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要广泛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选拔优秀大学生到社区挂职、到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开展“手拉手”服务活动、到敬老院、孤儿院、劳教所、戒毒所等部门开展结对帮教活动,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共建活动,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再次,地方政府要主动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组织工商、文化、交通、卫生等部门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为大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又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校应当以“新三好”为着力点,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邓凌.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2004,(11).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刘绍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家庭配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0).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