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大脑的兴奋,是提高数学活动效率的最理想状态。如果教师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思考的问题,然后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比较、头脑风暴等活动,并适时加以引导,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兴奋的大脑永不歇息,可以保证数学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堂课的40或45分钟内,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会呈现出一个小小的疲劳波谷期。如果教师住组织教学活动时,能够科学地设计数学的问题,开展数学的相关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渡过疲劳波谷期,课堂的教学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一、把数学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数学问题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到数学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要关注数学问题的价值,更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尽可能地让我们设计的数学问题限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只有这样能够激发起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新旧事物的联系中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大脑细胞
由于思维具有可导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物的变化中找到提问的切入点,其目的是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首先播放幻灯片日出过程,让学生经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发现过程。然后提出:你们发现直线与圆存在哪些关系?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一下闹哄哄起来,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出的数学问题更能触动学生的兴奋的神经,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
三、故错引导,提出问题,提起大脑兴奋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故意设计一个错误的数学过程,让学生发现错误,说明错误,以此来提醒、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数学问题。
如:在讲了锐角三函数正弦的意义(即sina=)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5,BC=6,求sinB的值。许多同学不似思索地回答sinB=■,(头脑里认为斜边即长边)忽略了正弦的定义要在直角在角形的,从而有的同学想到了过A作BC边上的高,也就找到了解题的正确思路。故错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追求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
四、组织比较,在比较思考中,维持大脑兴奋度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更没有学习的涟漪。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教学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思路,这样可以维持学生大脑的必奋度。
数学课的比较方法一般有列表式的知识比较、情境中比较、对错例题的比较以及设疑比较等。其中对错例题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错误解法的形成机理,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样学生能够在比较活动中,让自己的思维大脑用处于亢奋状态。如: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a2c2-b2c2=a4-b4(A)
∴c2(a2-b2)=(a2+b2)(a2-b2)(B)
∴c2=a2+b2(C)
∴△ABC是直角三角形。
问: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了错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显然是(B),是因为没有考虑到a2-b2=0的情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动脑子,精心组织教材蕴涵的可用于比较的数学资源,这样的教学将会更有效。
五、头脑风暴,拧开学生思维的阀门
头脑风暴是心理科学中提出的一种问题解决策略。在数学课中,就是教师列出或提出某一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中,从不同的方向提出不同的解法,不论对与错,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
例题: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B+BD=AC,求∠B:∠C的值。
解析:要利用一线段等于其他线段的和或已知一线段等于其他两段的差的条件时,一般采用“截长补短”法。
方法一:补短法
如图:延长AB到M,使BM=BD,连DM(证明略)
方法二:截长法
如图:在AC上截取一点E,使AE=AB,连DE(证明略)在没有压力的作用下,学生思维的阀门被拧开,各种各样的解法汹涌而出,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小组开展讨论活动,分别验证这些方法,既可以选择出合理的解法,又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去验证自己的做法。
六、把握反馈的及时性
西蒙在《认知心理学》一书中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才能发生学习。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当人们的成就愿望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得到实现,可以起到维持对某一件事的极大投入。鉴于这样的认识,课堂教学一定要在教学之余及时安排一定量的检测训练。以此及时反馈把握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又可以借助检测手段拉住学生学习的兴奋。
对于及时反馈的练习,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注重实际的效果,不要为了检测而检测。检测题的设置也要追求多样化,对一些练习尽可能设置成开放型或半开放型。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巧妙地插入注入:辨析、归纳、类比、演绎、待解、多解、反思等练习元素以拓展学生练习的眼界。这样的反馈性练习可以化解学生练习带来的疲劳感、厌恶感,学生兴趣浓厚,练习效果也可以高效。
本文所探讨的保持学生大脑的必须追求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的举措,只是本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做出一些初步尝试。我觉得保持大脑兴奋度还有诸如引导猜想、发现探究、课堂竞赛等方法,本文不再一一阐述。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数学新课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堂课的40或45分钟内,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会呈现出一个小小的疲劳波谷期。如果教师住组织教学活动时,能够科学地设计数学的问题,开展数学的相关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渡过疲劳波谷期,课堂的教学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一、把数学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数学问题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到数学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要关注数学问题的价值,更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尽可能地让我们设计的数学问题限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只有这样能够激发起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新旧事物的联系中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大脑细胞
由于思维具有可导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物的变化中找到提问的切入点,其目的是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首先播放幻灯片日出过程,让学生经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发现过程。然后提出:你们发现直线与圆存在哪些关系?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一下闹哄哄起来,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出的数学问题更能触动学生的兴奋的神经,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
三、故错引导,提出问题,提起大脑兴奋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故意设计一个错误的数学过程,让学生发现错误,说明错误,以此来提醒、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数学问题。
如:在讲了锐角三函数正弦的意义(即sina=)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5,BC=6,求sinB的值。许多同学不似思索地回答sinB=■,(头脑里认为斜边即长边)忽略了正弦的定义要在直角在角形的,从而有的同学想到了过A作BC边上的高,也就找到了解题的正确思路。故错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追求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
四、组织比较,在比较思考中,维持大脑兴奋度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更没有学习的涟漪。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教学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思路,这样可以维持学生大脑的必奋度。
数学课的比较方法一般有列表式的知识比较、情境中比较、对错例题的比较以及设疑比较等。其中对错例题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错误解法的形成机理,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样学生能够在比较活动中,让自己的思维大脑用处于亢奋状态。如: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a2c2-b2c2=a4-b4(A)
∴c2(a2-b2)=(a2+b2)(a2-b2)(B)
∴c2=a2+b2(C)
∴△ABC是直角三角形。
问: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了错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显然是(B),是因为没有考虑到a2-b2=0的情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动脑子,精心组织教材蕴涵的可用于比较的数学资源,这样的教学将会更有效。
五、头脑风暴,拧开学生思维的阀门
头脑风暴是心理科学中提出的一种问题解决策略。在数学课中,就是教师列出或提出某一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中,从不同的方向提出不同的解法,不论对与错,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
例题: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B+BD=AC,求∠B:∠C的值。
解析:要利用一线段等于其他线段的和或已知一线段等于其他两段的差的条件时,一般采用“截长补短”法。
方法一:补短法
如图:延长AB到M,使BM=BD,连DM(证明略)
方法二:截长法
如图:在AC上截取一点E,使AE=AB,连DE(证明略)在没有压力的作用下,学生思维的阀门被拧开,各种各样的解法汹涌而出,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小组开展讨论活动,分别验证这些方法,既可以选择出合理的解法,又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去验证自己的做法。
六、把握反馈的及时性
西蒙在《认知心理学》一书中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才能发生学习。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当人们的成就愿望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得到实现,可以起到维持对某一件事的极大投入。鉴于这样的认识,课堂教学一定要在教学之余及时安排一定量的检测训练。以此及时反馈把握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又可以借助检测手段拉住学生学习的兴奋。
对于及时反馈的练习,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注重实际的效果,不要为了检测而检测。检测题的设置也要追求多样化,对一些练习尽可能设置成开放型或半开放型。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巧妙地插入注入:辨析、归纳、类比、演绎、待解、多解、反思等练习元素以拓展学生练习的眼界。这样的反馈性练习可以化解学生练习带来的疲劳感、厌恶感,学生兴趣浓厚,练习效果也可以高效。
本文所探讨的保持学生大脑的必须追求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的举措,只是本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做出一些初步尝试。我觉得保持大脑兴奋度还有诸如引导猜想、发现探究、课堂竞赛等方法,本文不再一一阐述。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数学新课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