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环节一直是比较难组织的一个环节,又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对幼儿以及幼儿作品的评价,对幼儿发展和幼儿的绘画兴趣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笔者就美术活动中评价的现状以及评价策略做了初步的分析。
民间美术 美术活动 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5-0053-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1.我园民间美术活动中评价环节存在的问题
(1)评价方法单一
大多数老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基本采用现场即时评价,以同伴之间的横向比较居多,且评价内容重幼儿的知识和作品的优劣,轻幼儿的情感、态度与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等。
(2)评价语言单一
所谓评价语言单一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老师的语言不够具体化,缺少针对性和启发性。诸如“画得真漂亮”、“你怎么画的那么小”、“你的画真脏”、“怎么画得乱糟糟的!”等等这类抽象、否定的评价语言都是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背道而驰的,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评价目的单一
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每次美术活动后,老师都会进行作品讲评,但老师评价的目的是否准确,有没有偏离评价目的:有的老师只是为了教学活动形式的完整,而不顧幼儿在活动中的个别差异;有的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导致评价的最终目的无法促进幼儿、教师、课程与教学的不断发展。评价也就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例如:一次版画活动中,看着活动时间就快到了,教师要求没有完成的幼儿放下手中的纸笔,一起欣赏展示出的几幅幼儿作品,并请幼儿说说看这几幅作品的感受。但是,此时将近一半的幼儿还没有完成,根本无心欣赏和评价,一心想着或正在完成自己的作品,所以最终的评价也是寥寥几句,评价的目的完全没有达到。
2.民间美术活动中实施有效评价的策略
(1)明确评价目的
评价应该强化其发展功能及内在的激励机制,即用“以人为本”的态度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自信地参与美术活动,并在这一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评价环节不仅是对幼儿绘画技巧的判断,更是对幼儿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创造力、空间布局等诸多方面的激励。如何实施有效的评价,教师首先应该要有两三个具体的评价目标,有了目标,那么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围绕这几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评价的空洞。
例如:在民间美术活动《线描画:狮王》中,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条和图案来表现狮王的头发。那么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从作品的线条样式、排列疏密、图形丰富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就避免了“因为这幅画好看”等类似空洞、无意义的评价。
(2)丰富评价形式
传统的美术评价往往是以教师评价为主,虽然也有个别幼儿参与,但是幼儿常常说不到重点,最终还是以教师评价结束。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如何丰富形式,实施有效的评价呢?
第一,相互评价。在美术活动中,由于幼儿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幼儿完成作品的时间也各有不同。我们常常看到能力强的幼儿在完成作品时,有些幼儿才开了一个头,此时,要让先完成的幼儿等待大家的作品都展示出来在进行评价,那么无疑等待时间过长。而如果大部分幼儿没有完成就先评价,那么未完成的这些幼儿又无法集中注意力,评价效果可想而知。此时,如果教师采用让已完成的幼儿先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
第二,自我评价。中大班的幼儿具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因此采用以幼儿自我评价为主,教师协助总结这种评价形式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
第三,集体评价。集体评价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大多将幼儿的作品集中展示出来,让幼儿自由欣赏美术作品,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这种方式相对于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而言,能够使幼儿更大范围的欣赏同伴的作品,能够通过很多幅作品之间的比较表达自己的感受。
(3)预设评价环节
民间美术活动中的评价必须结合活动过程和作品进行具体的评价和分析,要求从构图、色彩运用、技能掌握、民间特色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往往只是对最后呈现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缺少了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因此评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该种情况,教师可预先设计一下对幼儿引导、评价的语言,力争达到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4)拓宽评价角度
第一,从色彩方面,这是小朋友最容易发现的,也是最容易说到的,一般运用于有涂色的具体形象的美术活动。
第二,从想象方面,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的引导,虽然有的小朋友作品不是很美观,可是他简单的几笔却有自己的想法,这方面要求幼儿自述的比较多。
第三,从布局合理方面进行讲评,在布局的讲评中还涉及到一些方位词和空间的感知能力,对于小班的幼儿要求是比较高的,小朋友可能只会说到的是什么东西画得太大了,什么东西画得太小了看不见了,这时老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纠正一些用词,久而久之小朋友对空间感也会有一定的认识。
综上所述,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空洞、无实际意义的评价,教师要把握评价的目的和方法,让评价贯穿整个活动,要关注幼儿参与民间美术活动的兴趣、情感和态度,要关注幼儿在民间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感体验,让孩子成为评价的主体,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评价、学会评价,要善于利用时间,采取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效果。这才是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有效评价。
民间美术 美术活动 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5-0053-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1.我园民间美术活动中评价环节存在的问题
(1)评价方法单一
大多数老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基本采用现场即时评价,以同伴之间的横向比较居多,且评价内容重幼儿的知识和作品的优劣,轻幼儿的情感、态度与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等。
(2)评价语言单一
所谓评价语言单一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老师的语言不够具体化,缺少针对性和启发性。诸如“画得真漂亮”、“你怎么画的那么小”、“你的画真脏”、“怎么画得乱糟糟的!”等等这类抽象、否定的评价语言都是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背道而驰的,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评价目的单一
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每次美术活动后,老师都会进行作品讲评,但老师评价的目的是否准确,有没有偏离评价目的:有的老师只是为了教学活动形式的完整,而不顧幼儿在活动中的个别差异;有的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导致评价的最终目的无法促进幼儿、教师、课程与教学的不断发展。评价也就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例如:一次版画活动中,看着活动时间就快到了,教师要求没有完成的幼儿放下手中的纸笔,一起欣赏展示出的几幅幼儿作品,并请幼儿说说看这几幅作品的感受。但是,此时将近一半的幼儿还没有完成,根本无心欣赏和评价,一心想着或正在完成自己的作品,所以最终的评价也是寥寥几句,评价的目的完全没有达到。
2.民间美术活动中实施有效评价的策略
(1)明确评价目的
评价应该强化其发展功能及内在的激励机制,即用“以人为本”的态度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自信地参与美术活动,并在这一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评价环节不仅是对幼儿绘画技巧的判断,更是对幼儿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创造力、空间布局等诸多方面的激励。如何实施有效的评价,教师首先应该要有两三个具体的评价目标,有了目标,那么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围绕这几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评价的空洞。
例如:在民间美术活动《线描画:狮王》中,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条和图案来表现狮王的头发。那么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从作品的线条样式、排列疏密、图形丰富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就避免了“因为这幅画好看”等类似空洞、无意义的评价。
(2)丰富评价形式
传统的美术评价往往是以教师评价为主,虽然也有个别幼儿参与,但是幼儿常常说不到重点,最终还是以教师评价结束。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如何丰富形式,实施有效的评价呢?
第一,相互评价。在美术活动中,由于幼儿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幼儿完成作品的时间也各有不同。我们常常看到能力强的幼儿在完成作品时,有些幼儿才开了一个头,此时,要让先完成的幼儿等待大家的作品都展示出来在进行评价,那么无疑等待时间过长。而如果大部分幼儿没有完成就先评价,那么未完成的这些幼儿又无法集中注意力,评价效果可想而知。此时,如果教师采用让已完成的幼儿先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
第二,自我评价。中大班的幼儿具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因此采用以幼儿自我评价为主,教师协助总结这种评价形式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
第三,集体评价。集体评价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大多将幼儿的作品集中展示出来,让幼儿自由欣赏美术作品,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这种方式相对于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而言,能够使幼儿更大范围的欣赏同伴的作品,能够通过很多幅作品之间的比较表达自己的感受。
(3)预设评价环节
民间美术活动中的评价必须结合活动过程和作品进行具体的评价和分析,要求从构图、色彩运用、技能掌握、民间特色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往往只是对最后呈现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缺少了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因此评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该种情况,教师可预先设计一下对幼儿引导、评价的语言,力争达到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4)拓宽评价角度
第一,从色彩方面,这是小朋友最容易发现的,也是最容易说到的,一般运用于有涂色的具体形象的美术活动。
第二,从想象方面,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的引导,虽然有的小朋友作品不是很美观,可是他简单的几笔却有自己的想法,这方面要求幼儿自述的比较多。
第三,从布局合理方面进行讲评,在布局的讲评中还涉及到一些方位词和空间的感知能力,对于小班的幼儿要求是比较高的,小朋友可能只会说到的是什么东西画得太大了,什么东西画得太小了看不见了,这时老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纠正一些用词,久而久之小朋友对空间感也会有一定的认识。
综上所述,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空洞、无实际意义的评价,教师要把握评价的目的和方法,让评价贯穿整个活动,要关注幼儿参与民间美术活动的兴趣、情感和态度,要关注幼儿在民间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感体验,让孩子成为评价的主体,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评价、学会评价,要善于利用时间,采取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效果。这才是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有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