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形形色色的课堂中,不难发现时下一些语文课堂存在着低效的通病。文章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环节的设计、语文课堂问题设置和教师语言的有效性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方法
在实践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拓展,而弃课本和文本于不顾,导致课堂教学虚无缥缈,效果更无从谈起。还有一些语文课堂形式花样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更让学生措手不及……如何解决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呢?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对“有效性”的最好注释。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现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设计高效环节
语文教师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这块沃土。只有進行教学实践,改正教学方法,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理论,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能散发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语文教师必须满怀强烈的责任感,投身教学改革的伟大实践,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创造更高的教学艺术境界,才能在创造教育财富的同时,展示高品位的人生价值。但一些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又能使课堂更有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备课、写教案的重要性,我也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脑力工作,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阅读与思考,而教案正是全部备课劳动的结晶。它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与课堂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创造了一个承前启后、化静为动的枢纽。
二、设置高效问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有效、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提问是一种学习策略,提问引导学生语言输出,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对教师来说,提问是一种教学技能,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又是教师观念的体现。因此问题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堂课教学的质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一条或几条问题链,课堂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全面培养。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难易适度,过于浅显的问题,学生往往脱口而出或一哄而上,形成一种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但难度过高的问题则会让学生举步维艰,丧失阅读的兴趣。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问题,针对班级大、学生程度不齐的实际,语文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使优、中、差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一堂课往往利用系列提问,创设巧妙的问题链,从易到难,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语言的有效性
“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同时也是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的体现。成功的教师能靠声音和一支粉笔就能让课堂动起来。回想起来失声那段时间,根本没办法进行正常的教学,特别在低年级更显声音的重要性。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是无法替代的,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精心锤炼。教学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传递实现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精彩、恰当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新课程理论指出: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在《爱如茉莉》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多媒体的运用和教师适时的语言渲染让学生如临其境,置身于文本所描绘的平淡而又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体会如茉莉般淡淡的却又真切的亲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爱,在本节课的对话中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如,在教学《葡萄沟》这篇课文时,课堂上让学生尝尝葡萄的味道,通过做一做、尝一尝这样直观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同时也理解了课文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不疲。
参考文献:
[1]陈晓端.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08).
[2]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09).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方法
在实践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拓展,而弃课本和文本于不顾,导致课堂教学虚无缥缈,效果更无从谈起。还有一些语文课堂形式花样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更让学生措手不及……如何解决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呢?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对“有效性”的最好注释。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现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设计高效环节
语文教师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这块沃土。只有進行教学实践,改正教学方法,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理论,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能散发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语文教师必须满怀强烈的责任感,投身教学改革的伟大实践,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创造更高的教学艺术境界,才能在创造教育财富的同时,展示高品位的人生价值。但一些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又能使课堂更有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备课、写教案的重要性,我也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脑力工作,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阅读与思考,而教案正是全部备课劳动的结晶。它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与课堂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创造了一个承前启后、化静为动的枢纽。
二、设置高效问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有效、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提问是一种学习策略,提问引导学生语言输出,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对教师来说,提问是一种教学技能,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又是教师观念的体现。因此问题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堂课教学的质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一条或几条问题链,课堂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全面培养。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难易适度,过于浅显的问题,学生往往脱口而出或一哄而上,形成一种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但难度过高的问题则会让学生举步维艰,丧失阅读的兴趣。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问题,针对班级大、学生程度不齐的实际,语文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使优、中、差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一堂课往往利用系列提问,创设巧妙的问题链,从易到难,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语言的有效性
“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同时也是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的体现。成功的教师能靠声音和一支粉笔就能让课堂动起来。回想起来失声那段时间,根本没办法进行正常的教学,特别在低年级更显声音的重要性。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是无法替代的,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精心锤炼。教学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传递实现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精彩、恰当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新课程理论指出: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在《爱如茉莉》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多媒体的运用和教师适时的语言渲染让学生如临其境,置身于文本所描绘的平淡而又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体会如茉莉般淡淡的却又真切的亲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爱,在本节课的对话中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如,在教学《葡萄沟》这篇课文时,课堂上让学生尝尝葡萄的味道,通过做一做、尝一尝这样直观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同时也理解了课文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不疲。
参考文献:
[1]陈晓端.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08).
[2]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