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堂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供我们参考,所以我们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误区。新课改倡导用新理念教学,但不等同于花样上的翻新就是在贯穿新理念的精神,形式上的创新必须为授课内容、为新课改的内涵服务。
关键词:教学误区;教材把握;合作探究;课堂情境;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08-001
一、教材内容深度、广度把握不当
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知识点的面很广,但对每个知识点的介绍犹如“蜻蜒点水”,给人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因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左右为难。因为高考模式没有确定,虽然出台了有关的教学建议,但是老师们还是不放心,讲少了,怕学生知识有遗漏,万一考出来,无法向学校以及学生交代;只得采取“宁难勿易、宁多勿少”的应对策略。比如:讲到“物质的分散系”时,把Fe(OH),胶体的制备方法、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的渗析和电泳现象也补充上去,其实,这些知识点在新教材中已明确不作要求;讲到“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把旧教材中的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与操作也详细地灌输给学生,事实上,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在旧教材中是重点,在新教材中只是放在“化学史话”中,作为了解的内容,详细地学习要到相关的选修模块中;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教师感觉课时不够用,学生感觉“消化不良”,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要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深度、广度,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
二、认为“合作探究”就是“小组讨论”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营造一个互相尊重、关系和谐的学习情境,使每个学生不论学习成绩的高低,都能平等地参加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讨论问题,勤于探究问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新课程倡导学生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探究”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真的就能够实现“合作探究”吗?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教师问题提出后立刻小组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然而小组讨论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因为在讨论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往往掌握着讨论的主动权,而成绩差的同学根本插不上嘴,所以他们就不参与讨论,或做一些与讨论无关的事情。这样的讨论能算是“合作”吗?这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合作学习假化、探究学习虚化”的现象。真正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在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下,分工合作,每个成员都为完成学习目标而共同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并能倾听同伴的意见,真正成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达到互动、交流、分享、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监控引导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演变成“指导一参与”的关系,若教师没有做好合作小组的组织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起调控作用,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就会不着边际、海阔天空,配合不当,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这样的合作是无效的,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学习目标难以达成。
另外,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像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化学反应限度、化学键等概念与理论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不利于合作学习,否则事倍功半,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三、课堂情境教学缺乏实效性
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化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刨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对化学的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基于这一理念,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情境创设。现在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新的亮点。一个好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參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并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创设情境犹如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能够激活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随着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到实践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对情境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似乎认为没有情境教学的课就不是一堂好课,甚至很多教师把情境教学视为引入教学内容的唯一合理手段,更有甚者为了引入一堂课,情境教学可能会占整个课堂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所以“假晴境、虚情境”应运而生。
化学情境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氛围。所设的情境要能启发学生关注问题,要能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要能帮助学生领悟、理解问题。如果创设情境与教学的发展无关,与学习的主题无关,那这样的情境就是“假情境、虚情境”了,教师不能因追求花哨的外形而舍弃了最本质的教学内容。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的主导
新课程要求教师大力开发教学资源,应用多种教学媒体参与教学,服务教学。它可以使知识更生动、形象、直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使用多媒体教学俨然成了一种大家都推崇的“时尚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堂课下来,教师没有板书,每堂课都像放电影一样,学生对重要的内容根本来不及做笔记,试问这样上下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会好吗?还有的教师把一些现象明显、容易操作的化学实验用播放录像代替,如氯气与钠、铜、铁反应的实验,氨气的喷泉实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等等,一堂实验课下来,讲台上没有一件实验仪器,美其名日是“为学生的健康考虑”。哈佛图书馆的墙上刻着这样的一句话:“我看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理解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掌握了。”可见,学生的实践是多么的重要啊!
所以我们必须很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内容的一种补充形式,不能成为教学的主流。用课件代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严重阻碍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多媒体不能比拟的。
关键词:教学误区;教材把握;合作探究;课堂情境;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08-001
一、教材内容深度、广度把握不当
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知识点的面很广,但对每个知识点的介绍犹如“蜻蜒点水”,给人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因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左右为难。因为高考模式没有确定,虽然出台了有关的教学建议,但是老师们还是不放心,讲少了,怕学生知识有遗漏,万一考出来,无法向学校以及学生交代;只得采取“宁难勿易、宁多勿少”的应对策略。比如:讲到“物质的分散系”时,把Fe(OH),胶体的制备方法、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的渗析和电泳现象也补充上去,其实,这些知识点在新教材中已明确不作要求;讲到“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把旧教材中的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与操作也详细地灌输给学生,事实上,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在旧教材中是重点,在新教材中只是放在“化学史话”中,作为了解的内容,详细地学习要到相关的选修模块中;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教师感觉课时不够用,学生感觉“消化不良”,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要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深度、广度,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
二、认为“合作探究”就是“小组讨论”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营造一个互相尊重、关系和谐的学习情境,使每个学生不论学习成绩的高低,都能平等地参加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讨论问题,勤于探究问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新课程倡导学生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探究”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真的就能够实现“合作探究”吗?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教师问题提出后立刻小组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然而小组讨论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因为在讨论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往往掌握着讨论的主动权,而成绩差的同学根本插不上嘴,所以他们就不参与讨论,或做一些与讨论无关的事情。这样的讨论能算是“合作”吗?这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合作学习假化、探究学习虚化”的现象。真正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在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下,分工合作,每个成员都为完成学习目标而共同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并能倾听同伴的意见,真正成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达到互动、交流、分享、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监控引导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演变成“指导一参与”的关系,若教师没有做好合作小组的组织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起调控作用,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就会不着边际、海阔天空,配合不当,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这样的合作是无效的,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学习目标难以达成。
另外,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像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化学反应限度、化学键等概念与理论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不利于合作学习,否则事倍功半,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三、课堂情境教学缺乏实效性
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化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刨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对化学的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基于这一理念,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情境创设。现在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新的亮点。一个好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參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并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创设情境犹如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能够激活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随着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到实践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对情境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似乎认为没有情境教学的课就不是一堂好课,甚至很多教师把情境教学视为引入教学内容的唯一合理手段,更有甚者为了引入一堂课,情境教学可能会占整个课堂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所以“假晴境、虚情境”应运而生。
化学情境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氛围。所设的情境要能启发学生关注问题,要能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要能帮助学生领悟、理解问题。如果创设情境与教学的发展无关,与学习的主题无关,那这样的情境就是“假情境、虚情境”了,教师不能因追求花哨的外形而舍弃了最本质的教学内容。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的主导
新课程要求教师大力开发教学资源,应用多种教学媒体参与教学,服务教学。它可以使知识更生动、形象、直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使用多媒体教学俨然成了一种大家都推崇的“时尚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堂课下来,教师没有板书,每堂课都像放电影一样,学生对重要的内容根本来不及做笔记,试问这样上下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会好吗?还有的教师把一些现象明显、容易操作的化学实验用播放录像代替,如氯气与钠、铜、铁反应的实验,氨气的喷泉实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等等,一堂实验课下来,讲台上没有一件实验仪器,美其名日是“为学生的健康考虑”。哈佛图书馆的墙上刻着这样的一句话:“我看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理解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掌握了。”可见,学生的实践是多么的重要啊!
所以我们必须很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内容的一种补充形式,不能成为教学的主流。用课件代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严重阻碍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多媒体不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