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日,小学的校园又迎来一批一年级小学生。可望着孩子那稚嫩的笑脸,很多家长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因为他们知道,等待孩子们的将是一段“艰苦的旅程”。
特邀专家 陈如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
学校规矩是否扼杀孩子天性
闹闹上小学了,开始了他的求学之旅。可是,开学第一天他就被老师批评了3次。回到家后,闹闹告诉我:“妈妈,我被老师批评了,因为我回答问题时没有坐好。”听了儿子的话,我无言以对。
我曾经参观过一个学校的国际部,那里的外籍老师鼓励孩子们自由、自主,让人真心羡慕这些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所以,在教育闹闹时,我也不希望把他管得死死的,让他从小就拥有很多自由。闹闹对汉语拼音不感兴趣,不愿意学,我们也从来不会逼他,让他顺其自然。
然而,当闹闹进入小学一年级,老师就开始跟我反映儿子上课喜欢乱动,回答问题时不举手,而且不喜欢上语文课,甚至还捣乱。
面对老师的批评,闹闹也很不适应。晚上在家练习汉语拼音时,经常因为读不出来而放声大哭,第二天还懒床不想上学……
“作为工薪家庭,我们也不可能让孩子去读国际学校。但是,难道就这样让孩子变成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
专家观点
别把孩子引入歧途
当小朋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同学变多了,学校变大了,科目增加了,老师也不再和小朋友坐在一起,而是站在讲台上……总之,“幼升小”对小朋友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也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所以家长不必过于着急。
如今的新生代父母,教养观念大多比较现代,更容易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再加上这些家长从小就受够了应试教育的苦,所以更舍不得让下一代接受过于严苛的教育方式,希望孩子能在类似西方的、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中西方的教育方式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发展的时代,高考不再是成才的独木桥,无论是选择传统教育,还是就读国际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将来同样能够成才。
不过,选择哪种教育方式,关键还要看哪种适合孩子,并且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轨。否则,只会让孩子不知所措,甚至把孩子引入歧途。
障碍1:生活技能几乎为零
作为一名30多岁的男人,事业没见多成功,肚子却一天比一天大,前不久单位组织体检,他被查出高血脂、重度脂肪肝,还患上了Ⅱ型糖尿病。
“才34岁就得了糖尿病?去年还好好的。”拿到体检结果,刘忻还抱有幻想。他去另外一家医院又做了空腹血糖测试,7.9的测试值宣判他成为了一名糖尿病患者。
今年34岁的刘忻,身高1米77,体重却有107公斤。
“我是最近这几年才胖起来的,上大学那几年可没这么胖。那时的我身材修长,还是校篮球队的主力,所以才把当时的校花追到手,最终升级成为老婆。”在刘忻看来,他如今这么胖就是光吃不运动的结果。
刘忻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设计师,成天都是坐在办公桌前画设计图,根本就没时间去运动。尤其是接到新的项目,加班熬夜都是经常的事,然后还要来一顿丰盛的夜宵……不知不觉中,一下就胖了起来。
有时候,当刘忻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挺着一个大肚子时,也为自己这身“膘”发愁,他最受不了的就是别人叫他“死胖子”以及老婆的嘲笑,然而几次减肥都以失败告终。
最近这些天,刘忻下定决心要运动减肥了……
专家点评
由于家长过分溺爱,恨不得把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做好了,以至于有些孩子连喝水、吃饭这种生存的本能都丢失了。针对这些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张小纸条,写好自己每天应该做的事情。例如:下课之后要先喝几口水,鞋带开了要系好或者向老师求助,放学之前要检查有没有丢东西……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生活、学习和劳动。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比如铺床叠被、扫地、抹桌椅、收拾饭桌等,不能事事代劳。
障碍2:不合心意大哭大闹
松松是班里的“爱哭汉”,只要什么事不随他的心意,他就开始大哭大闹。尤其是他的东西别人坚决不能碰,但他却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如果谁拒绝借给他,松松就会一边抢东西,一边大哭大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除此之外,松松只能接受表扬,不能接受批评。如果老师表扬了其他同学,没有表扬他,他就开始捣乱。如果挨了批评,马上就大哭起来,控制不了情绪。为了不影响教学,松松嚎啕大哭时,任课老师只能请班主任把他带到办公室去哭……
专家点评
在“421”家庭中(即四个老人、一对父母,一个独生子女),父母、祖辈对子女的过分溺爱、娇惯,使得不少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以至于上学之后还以为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情就用哭闹来表达。更有甚者会通过故意捣乱、违反纪律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希望借此成为班里的焦点。
因此,对待孩子,家长一定要做到“关爱但不溺爱,平等但不放任,关注但不过分”。帮助他们学会集体生活,让他们明白自己并非是世界的中心,而仅仅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而已。
障碍3:上课坐不住爱溜号
“现在许多孩子上课时不能遵守纪律。有上课随便说话的,有偷偷看课外书的,还有的盯着窗外‘放空自己’。”在林老师看来,有些幼儿园和传统小学的教学方法不一样,例如回答问题时可以拍手抢答,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结果导致这些小朋友进入小学后很不适应。
除此以外,一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一节课40分钟,能坚持20分钟认真听讲的孩子太少了,多数孩子的注意力都保持10分钟,剩下的时间都是在溜号…… 专家点评
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小朋友,由于基础不同、教养方式不同,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训练。即便有的孩子不会拿笔、不会汉语拼音、容易走神,家长也不必过于着急,切忌谴责孩子,而是应该全力配合老师,帮助小朋友慢慢适应小学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教育因素以外,还可能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例如多动症、抽动、自闭症等,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如果家长和老师发现某个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时,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
障碍4:心不在焉老“厌学”
“孩子放学回家后就知道看动画片,要不就是玩iPad,一提到读书就很烦。”“给孩子买了一堆书,可他就是不看。即便我们家长在旁边盯着他,他也不好好读书。”……自从一年级开学以来,许多家长都反映孩子不爱读书,可是经过林老师仔细了解,“病根”多数还是在家长身上。
“许多家长所说的‘陪孩子读书’,其实就是他在一旁玩电脑、玩iPad,然后盯着孩子读书。正所谓‘学坏容易,学好难’,如果家长不爱学习,回到家就是上网、看电视,孩子又怎么会爱上读书呢?”
专家点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天天教育孩子要读书,自己却上网、玩麻将,怎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身教比任何言教都有说服力。孩子在家时,家长可以看看报纸或翻翻业务方面的书籍,让孩子感觉家长也很上进,从而影响孩子的言行。
此外,还有些爸爸妈妈,给孩子买了书,却不陪孩子看。其实,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互动。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每天找一个固定的时间跟孩子一起阅读。
障碍5:人小鬼大的“两面派”
“老师,您替我多说说孩子吧!我们做父母的说他,他总是不耐烦,还说跟老师教的不一样。您就帮我多管管孩子吧!”
据涛涛的妈妈反应,涛涛在学校表现得特别规矩,懂礼貌,自理能力也很强。但是,只要一回到家仿佛就变了一个人:在家不学习、只想着玩,一点家务活也不想做,对待大人也没礼貌,有时候还会动手打爸爸……“为此,我没少批评他,可是他根本不在乎,要不然就找爷爷奶奶做‘挡箭牌’。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啊?”
专家点评
孩子要健康成长,光靠学校教育肯定是不够的,只有家长配合才能使孩子不断进步。所以,家长最好经常跟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比如学校最近开展了哪些教育活动,提出了哪些要求等,有意识地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除此之外,家庭教育中也要避免“不一致”的现象。如果爸爸是一种教育理念,妈妈是另外一种教育方法,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又时常插手,结果只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为了适应不同的要求而表现出“两面性”。严重的两面派还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人格分裂。
障碍6:“小魔鬼”唯利是图
“老师,帮您搬桌椅有小红花吗?”“擦黑板有奖励吗?”……为了鼓励一年级的小学生,许多老师都会采用奖励小红花的方法:做得好的同学要发给小红花,小红花凑够一定数量了可以换个玩具或是零食。除此以外,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或者安心把作业写完,父母往往会想尽办法,软硬兼施,最拿手的一招就是许诺,如“做完了给你好吃的”、“进了前3名给你买玩具”。
对于这种奖励措施,林老师却很矛盾。“如今的小孩子都很喜欢小红花。如果答应他们可以领到一朵小红花,他们就会乖乖听课。领到小红花之后,他们马上恢复本来面目……真怕他们会逐步变成唯利是图的‘小魔鬼’。”
专家点评
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奖惩措施还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帮助新生做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当然,奖励也分很多种,既有物质奖励也有精神奖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和老师应该逐步增加对孩子的精神鼓励。否则,一旦有一天物质奖励没有了,孩子就会茫然失措:我读书是为了什么?
障碍7: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
因为两个孩子爱打架,林老师请来了双方的家长。没想到,孩子的问题还没解决,两个家长就吵了起来,差点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大打出手……
“许多孩子不太懂的如何与别人相处,常常把别人的接触当成是一种侵犯。再加上,许多家长生怕孩子上学之后被欺负,所以经常告诉孩子‘不能吃亏’、‘挨打之后一定要还手’、‘不能当孬种’,结果导致同学之间常常闹矛盾。”林老师说,究其原因,还是家长太溺爱孩子,惯得孩子既受不得半点委屈,也不懂得如何与别人正确交往。
专家点评
首先,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养成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品德,千万不能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的观念。“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教育观念非但保护不了孩子,还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其次,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宽容,常怀感恩之心。
除此之外,家长也应该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学会识别危险,以免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专家支招
幼小衔接有方法
1、和风细雨
家长可以通过言语鼓励,帮助小朋友做好进入一年级的准备。例如: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这种和风细雨式的灌输会使儿童羡慕小学生的生活,产生上学读书的愿望。
然而,有些家长常常会走极端,用言语来吓唬孩子:“上了学,你就等着受苦吧。”“到时候让老师好好修理你。”诸如此类的语言只会使孩子未入学校便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现身说法
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许多一年级小学生常常会感到不适应,也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家长可以搞一些家庭聚会,请来朋友家的小哥哥、小姐姐,让孩子们在玩耍中相互“传授经验”。
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多跟孩子聊聊自己上小学的故事。比如自己上课时是怎么做的,遇到不会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传授这些经验,鼓励孩子积极适应小学的生活。
3、角色替代
阅读一些有关小学生活的课外书,看一些有关小学生的儿童剧,也对幼小衔接有一定的帮助。
这种可视化的方法会令小朋友会不自觉地进行“角色替代”,让自己进入虚拟的情境中,试着去面对主人公所遭遇的问题。在此之后,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来交流剧情,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
4、家长陪伴
开学第一天,当把孩子送入小学校门之后,许多家长都久久不愿离去,担心孩子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其实,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和老师商量,在开学之初陪孩子上一天学,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生活。
5、问寒问暖
当孩子放学回家之后,许多家长最爱问的就是:“今天学什么了?”“老师喜不喜欢你?”殊不知,面对这些问题时,小朋友往往不知道怎么回答,甚至根本记不得上课时学过什么,结果只会让小朋友感到压力。
因此,当家长跟小朋友问寒问暖时一定要设计好问题。例如:今天上学开不开心?上课时候你的眼睛有没有看着老师?不要在无形中给孩子制造压力。
6、共同研讨
一般来说,小学生开学以后,家长们都会自发建立起一个微信圈。
虽然有的家长经常会在微信圈里展示自家孩子的成绩,让其他家长看了之后焦虑万分。但是,不管是喜欢晒的还是喜欢潜水的,每个家长都应该抱着积极的态度,互相交流经验,不要只做旁观者。否则,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本刊记者 王硕
特邀专家 陈如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
学校规矩是否扼杀孩子天性
闹闹上小学了,开始了他的求学之旅。可是,开学第一天他就被老师批评了3次。回到家后,闹闹告诉我:“妈妈,我被老师批评了,因为我回答问题时没有坐好。”听了儿子的话,我无言以对。
我曾经参观过一个学校的国际部,那里的外籍老师鼓励孩子们自由、自主,让人真心羡慕这些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所以,在教育闹闹时,我也不希望把他管得死死的,让他从小就拥有很多自由。闹闹对汉语拼音不感兴趣,不愿意学,我们也从来不会逼他,让他顺其自然。
然而,当闹闹进入小学一年级,老师就开始跟我反映儿子上课喜欢乱动,回答问题时不举手,而且不喜欢上语文课,甚至还捣乱。
面对老师的批评,闹闹也很不适应。晚上在家练习汉语拼音时,经常因为读不出来而放声大哭,第二天还懒床不想上学……
“作为工薪家庭,我们也不可能让孩子去读国际学校。但是,难道就这样让孩子变成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
专家观点
别把孩子引入歧途
当小朋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同学变多了,学校变大了,科目增加了,老师也不再和小朋友坐在一起,而是站在讲台上……总之,“幼升小”对小朋友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也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所以家长不必过于着急。
如今的新生代父母,教养观念大多比较现代,更容易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再加上这些家长从小就受够了应试教育的苦,所以更舍不得让下一代接受过于严苛的教育方式,希望孩子能在类似西方的、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中西方的教育方式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发展的时代,高考不再是成才的独木桥,无论是选择传统教育,还是就读国际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将来同样能够成才。
不过,选择哪种教育方式,关键还要看哪种适合孩子,并且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轨。否则,只会让孩子不知所措,甚至把孩子引入歧途。
障碍1:生活技能几乎为零
作为一名30多岁的男人,事业没见多成功,肚子却一天比一天大,前不久单位组织体检,他被查出高血脂、重度脂肪肝,还患上了Ⅱ型糖尿病。
“才34岁就得了糖尿病?去年还好好的。”拿到体检结果,刘忻还抱有幻想。他去另外一家医院又做了空腹血糖测试,7.9的测试值宣判他成为了一名糖尿病患者。
今年34岁的刘忻,身高1米77,体重却有107公斤。
“我是最近这几年才胖起来的,上大学那几年可没这么胖。那时的我身材修长,还是校篮球队的主力,所以才把当时的校花追到手,最终升级成为老婆。”在刘忻看来,他如今这么胖就是光吃不运动的结果。
刘忻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设计师,成天都是坐在办公桌前画设计图,根本就没时间去运动。尤其是接到新的项目,加班熬夜都是经常的事,然后还要来一顿丰盛的夜宵……不知不觉中,一下就胖了起来。
有时候,当刘忻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挺着一个大肚子时,也为自己这身“膘”发愁,他最受不了的就是别人叫他“死胖子”以及老婆的嘲笑,然而几次减肥都以失败告终。
最近这些天,刘忻下定决心要运动减肥了……
专家点评
由于家长过分溺爱,恨不得把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做好了,以至于有些孩子连喝水、吃饭这种生存的本能都丢失了。针对这些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张小纸条,写好自己每天应该做的事情。例如:下课之后要先喝几口水,鞋带开了要系好或者向老师求助,放学之前要检查有没有丢东西……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生活、学习和劳动。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比如铺床叠被、扫地、抹桌椅、收拾饭桌等,不能事事代劳。
障碍2:不合心意大哭大闹
松松是班里的“爱哭汉”,只要什么事不随他的心意,他就开始大哭大闹。尤其是他的东西别人坚决不能碰,但他却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如果谁拒绝借给他,松松就会一边抢东西,一边大哭大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除此之外,松松只能接受表扬,不能接受批评。如果老师表扬了其他同学,没有表扬他,他就开始捣乱。如果挨了批评,马上就大哭起来,控制不了情绪。为了不影响教学,松松嚎啕大哭时,任课老师只能请班主任把他带到办公室去哭……
专家点评
在“421”家庭中(即四个老人、一对父母,一个独生子女),父母、祖辈对子女的过分溺爱、娇惯,使得不少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以至于上学之后还以为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情就用哭闹来表达。更有甚者会通过故意捣乱、违反纪律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希望借此成为班里的焦点。
因此,对待孩子,家长一定要做到“关爱但不溺爱,平等但不放任,关注但不过分”。帮助他们学会集体生活,让他们明白自己并非是世界的中心,而仅仅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而已。
障碍3:上课坐不住爱溜号
“现在许多孩子上课时不能遵守纪律。有上课随便说话的,有偷偷看课外书的,还有的盯着窗外‘放空自己’。”在林老师看来,有些幼儿园和传统小学的教学方法不一样,例如回答问题时可以拍手抢答,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结果导致这些小朋友进入小学后很不适应。
除此以外,一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一节课40分钟,能坚持20分钟认真听讲的孩子太少了,多数孩子的注意力都保持10分钟,剩下的时间都是在溜号…… 专家点评
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小朋友,由于基础不同、教养方式不同,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训练。即便有的孩子不会拿笔、不会汉语拼音、容易走神,家长也不必过于着急,切忌谴责孩子,而是应该全力配合老师,帮助小朋友慢慢适应小学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教育因素以外,还可能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例如多动症、抽动、自闭症等,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如果家长和老师发现某个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时,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
障碍4:心不在焉老“厌学”
“孩子放学回家后就知道看动画片,要不就是玩iPad,一提到读书就很烦。”“给孩子买了一堆书,可他就是不看。即便我们家长在旁边盯着他,他也不好好读书。”……自从一年级开学以来,许多家长都反映孩子不爱读书,可是经过林老师仔细了解,“病根”多数还是在家长身上。
“许多家长所说的‘陪孩子读书’,其实就是他在一旁玩电脑、玩iPad,然后盯着孩子读书。正所谓‘学坏容易,学好难’,如果家长不爱学习,回到家就是上网、看电视,孩子又怎么会爱上读书呢?”
专家点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天天教育孩子要读书,自己却上网、玩麻将,怎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身教比任何言教都有说服力。孩子在家时,家长可以看看报纸或翻翻业务方面的书籍,让孩子感觉家长也很上进,从而影响孩子的言行。
此外,还有些爸爸妈妈,给孩子买了书,却不陪孩子看。其实,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互动。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每天找一个固定的时间跟孩子一起阅读。
障碍5:人小鬼大的“两面派”
“老师,您替我多说说孩子吧!我们做父母的说他,他总是不耐烦,还说跟老师教的不一样。您就帮我多管管孩子吧!”
据涛涛的妈妈反应,涛涛在学校表现得特别规矩,懂礼貌,自理能力也很强。但是,只要一回到家仿佛就变了一个人:在家不学习、只想着玩,一点家务活也不想做,对待大人也没礼貌,有时候还会动手打爸爸……“为此,我没少批评他,可是他根本不在乎,要不然就找爷爷奶奶做‘挡箭牌’。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啊?”
专家点评
孩子要健康成长,光靠学校教育肯定是不够的,只有家长配合才能使孩子不断进步。所以,家长最好经常跟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比如学校最近开展了哪些教育活动,提出了哪些要求等,有意识地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除此之外,家庭教育中也要避免“不一致”的现象。如果爸爸是一种教育理念,妈妈是另外一种教育方法,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又时常插手,结果只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为了适应不同的要求而表现出“两面性”。严重的两面派还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人格分裂。
障碍6:“小魔鬼”唯利是图
“老师,帮您搬桌椅有小红花吗?”“擦黑板有奖励吗?”……为了鼓励一年级的小学生,许多老师都会采用奖励小红花的方法:做得好的同学要发给小红花,小红花凑够一定数量了可以换个玩具或是零食。除此以外,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或者安心把作业写完,父母往往会想尽办法,软硬兼施,最拿手的一招就是许诺,如“做完了给你好吃的”、“进了前3名给你买玩具”。
对于这种奖励措施,林老师却很矛盾。“如今的小孩子都很喜欢小红花。如果答应他们可以领到一朵小红花,他们就会乖乖听课。领到小红花之后,他们马上恢复本来面目……真怕他们会逐步变成唯利是图的‘小魔鬼’。”
专家点评
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奖惩措施还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帮助新生做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当然,奖励也分很多种,既有物质奖励也有精神奖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和老师应该逐步增加对孩子的精神鼓励。否则,一旦有一天物质奖励没有了,孩子就会茫然失措:我读书是为了什么?
障碍7: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
因为两个孩子爱打架,林老师请来了双方的家长。没想到,孩子的问题还没解决,两个家长就吵了起来,差点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大打出手……
“许多孩子不太懂的如何与别人相处,常常把别人的接触当成是一种侵犯。再加上,许多家长生怕孩子上学之后被欺负,所以经常告诉孩子‘不能吃亏’、‘挨打之后一定要还手’、‘不能当孬种’,结果导致同学之间常常闹矛盾。”林老师说,究其原因,还是家长太溺爱孩子,惯得孩子既受不得半点委屈,也不懂得如何与别人正确交往。
专家点评
首先,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养成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品德,千万不能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的观念。“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教育观念非但保护不了孩子,还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其次,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宽容,常怀感恩之心。
除此之外,家长也应该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学会识别危险,以免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专家支招
幼小衔接有方法
1、和风细雨
家长可以通过言语鼓励,帮助小朋友做好进入一年级的准备。例如: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这种和风细雨式的灌输会使儿童羡慕小学生的生活,产生上学读书的愿望。
然而,有些家长常常会走极端,用言语来吓唬孩子:“上了学,你就等着受苦吧。”“到时候让老师好好修理你。”诸如此类的语言只会使孩子未入学校便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现身说法
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许多一年级小学生常常会感到不适应,也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家长可以搞一些家庭聚会,请来朋友家的小哥哥、小姐姐,让孩子们在玩耍中相互“传授经验”。
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多跟孩子聊聊自己上小学的故事。比如自己上课时是怎么做的,遇到不会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通过传授这些经验,鼓励孩子积极适应小学的生活。
3、角色替代
阅读一些有关小学生活的课外书,看一些有关小学生的儿童剧,也对幼小衔接有一定的帮助。
这种可视化的方法会令小朋友会不自觉地进行“角色替代”,让自己进入虚拟的情境中,试着去面对主人公所遭遇的问题。在此之后,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来交流剧情,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
4、家长陪伴
开学第一天,当把孩子送入小学校门之后,许多家长都久久不愿离去,担心孩子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其实,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和老师商量,在开学之初陪孩子上一天学,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生活。
5、问寒问暖
当孩子放学回家之后,许多家长最爱问的就是:“今天学什么了?”“老师喜不喜欢你?”殊不知,面对这些问题时,小朋友往往不知道怎么回答,甚至根本记不得上课时学过什么,结果只会让小朋友感到压力。
因此,当家长跟小朋友问寒问暖时一定要设计好问题。例如:今天上学开不开心?上课时候你的眼睛有没有看着老师?不要在无形中给孩子制造压力。
6、共同研讨
一般来说,小学生开学以后,家长们都会自发建立起一个微信圈。
虽然有的家长经常会在微信圈里展示自家孩子的成绩,让其他家长看了之后焦虑万分。但是,不管是喜欢晒的还是喜欢潜水的,每个家长都应该抱着积极的态度,互相交流经验,不要只做旁观者。否则,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本刊记者 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