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制造2025”也被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是实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技术手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当前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入手,研究为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作了有益探索,可为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行动导向;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课程开发
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在中职教学中应用,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迎合新时期中职教育教学理念,推动中职教学改革,为社会长远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加强行动导向中职教学改革研究十分必要,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技术型人才。
1 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现状
工业机器人相关课程作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新兴建设的课程,其平均建设水平无法满足产能升级的现代生产制造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技能人才的需求。工业机器人的编程与操作需要在实际工业机器人进行,但工业机器人成本高,校内的设备数量受到限制,很难包装学生独立操作。学生在没有感性认识积累的情况下操作工业机器人设备,极易发生工业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碰撞等失误操作,增加设备的维修费用,还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学校无法为人才培养提供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真实案例等,使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工程背景。
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任务书,将大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小任务,分层次、有步骤的下达给学生,引导学生用正确思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并对学生任务作出积极评价。当下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对其缺乏兴趣与积极性,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变枯燥为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即学即用,提高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策略
3.1 制定主题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分解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项目,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开发需要分析和梳理搜集到的企业信息,进行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性质和任务,阐明课程所培养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学生能够胜任的岗位和迁移性岗位,并从内容组织、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手段运用、课程评价策略等角度进行课程设计。
3.2 项目实施阶段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最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项目的形式,重新选取和编排课程内容,将职业标准、企业典型订单、生产工艺、岗位能力培养纳入到课程内容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每个项目和具体任务内容是不一样的,有些内容适合案例教学法,有些适合项目法、模拟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导向理念为知道,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考察法、情境教学法、技能打包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融合教、学、做为一体。
根据任务当中所需的设备结合本校设备数量进行分组,教师在分组时需考虑学生的性格与学习能力,尽量使每个组的综合实力相当,避免出现弱弱结合或强强结合的现象,保证同组互相学习,互补互进。相同的目标不同的小群体,相互之间的团队意识被唤醒,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是课程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有效的实时打分机制是教师重要的监控、督促手段。为了了解和掌握学生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小组推荐代表进行讲解小组计划方案,并进行小组间的点评,由各小组投票选择最合理的计划方案。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参与到每个组的交流中,起到辅助作用即可,并记录每组的任务实施情况。
3.3 检查评估阶段
成果展示是收获的时候,任务完成情况要通过不同方式来进行展示,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整个任务完成的质量和运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印象。展示结束后,从学生学业测试、教师教学水平测评及课程建设效果三方面,通过“专家、同行、企业、学生”等多方面参与的形式检查与评估课程,以持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4 结尾
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表明我国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对我国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工业机器人课程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门重要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为导向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运用行动导向理念进行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改革,实现“教师在行动中教,学生在行动中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袁桂琦,姚屏,黄舒薇,等.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03).
[2] 袁桂琦.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发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商贸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行动导向;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课程开发
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在中职教学中应用,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迎合新时期中职教育教学理念,推动中职教学改革,为社会长远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加强行动导向中职教学改革研究十分必要,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技术型人才。
1 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现状
工业机器人相关课程作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新兴建设的课程,其平均建设水平无法满足产能升级的现代生产制造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技能人才的需求。工业机器人的编程与操作需要在实际工业机器人进行,但工业机器人成本高,校内的设备数量受到限制,很难包装学生独立操作。学生在没有感性认识积累的情况下操作工业机器人设备,极易发生工业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碰撞等失误操作,增加设备的维修费用,还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学校无法为人才培养提供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真实案例等,使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工程背景。
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任务书,将大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小任务,分层次、有步骤的下达给学生,引导学生用正确思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并对学生任务作出积极评价。当下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对其缺乏兴趣与积极性,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变枯燥为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即学即用,提高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策略
3.1 制定主题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分解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项目,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开发需要分析和梳理搜集到的企业信息,进行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性质和任务,阐明课程所培养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学生能够胜任的岗位和迁移性岗位,并从内容组织、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手段运用、课程评价策略等角度进行课程设计。
3.2 项目实施阶段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最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项目的形式,重新选取和编排课程内容,将职业标准、企业典型订单、生产工艺、岗位能力培养纳入到课程内容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每个项目和具体任务内容是不一样的,有些内容适合案例教学法,有些适合项目法、模拟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导向理念为知道,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考察法、情境教学法、技能打包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融合教、学、做为一体。
根据任务当中所需的设备结合本校设备数量进行分组,教师在分组时需考虑学生的性格与学习能力,尽量使每个组的综合实力相当,避免出现弱弱结合或强强结合的现象,保证同组互相学习,互补互进。相同的目标不同的小群体,相互之间的团队意识被唤醒,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是课程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有效的实时打分机制是教师重要的监控、督促手段。为了了解和掌握学生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小组推荐代表进行讲解小组计划方案,并进行小组间的点评,由各小组投票选择最合理的计划方案。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参与到每个组的交流中,起到辅助作用即可,并记录每组的任务实施情况。
3.3 检查评估阶段
成果展示是收获的时候,任务完成情况要通过不同方式来进行展示,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整个任务完成的质量和运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印象。展示结束后,从学生学业测试、教师教学水平测评及课程建设效果三方面,通过“专家、同行、企业、学生”等多方面参与的形式检查与评估课程,以持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4 结尾
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表明我国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对我国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工业机器人课程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门重要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为导向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运用行动导向理念进行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改革,实现“教师在行动中教,学生在行动中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袁桂琦,姚屏,黄舒薇,等.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03).
[2] 袁桂琦.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发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商贸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