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8.0级地震以及其它大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特征

来源 :西北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gp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周边远近台站的电阻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离震中400km内的郫县、甘孜、冕宁、武都四个台站基本都存在1年以上的中期异常;距震中较远的兰州台和天水台则出现了短临异常变化。总结了我国9次7级以上大震前地电阻率台观测资料,认为电阻率异常形态以负异常为主,在极值附近或转折恢复过程中发生地震。震中附近台站多数有异常,大部分为一年以上中期的变化,年变形态消失;震前能观测到短临变化;一般在极值点附近发震。较远台站部分存在异常;短期和临震异常变化相对增多;在回升过程中或异常恢复后发震。
其他文献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怕写作文,认真分析其中主要原因,一是觉得脑中无素材,没有东西写;二是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写。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认知系统与情感系统。人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作用很大,它可以调节人的行为表现。鉴于这一点,笔者借助它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一、诱导启迪,激发写作兴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写话的要求,这就要求教
对发震构造呈复杂几何关系(发震构造在平面投影呈非平行关系)下彼此发震影响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从发震的"垂震底继"影响关系研究了1933年迭溪地震M7.5和1976年松潘MS7.2地震对后来发生汶川M8地震的龙门山地震构造的孕震能量叠加的加震作用;同时也指出汶川8级地震对周边断裂的减震作用,计算并指出了其影响减震的距离。研究对CPSHA中对发震构造呈复杂几何关系时,如何确定地震带内各潜在的震源空间分布
对于学生(也包括教师)而言,有时有的题目仅仅需要一点提醒,这类题目学生不是不会,而是由于某个知识点没有想到,导致学生不能正确求解或采用了较为复杂的方法.比如,对于相似三角
采用物理法和化学多步法合成了碳纳米管/石墨烯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表征证明杂化材料的成功合成,通过沉淀实验表明化学多步法合成的碳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
通过对兰州市活断层探测项目所应用的多种探测方法和过程的研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该项目实施过程所得到的各种探测数据进行分析,引入了模型驱动架构(MDA)、统一建模语言(UML)和Geodatabase(地理数据库)等技术方法,构建了兰州市活断层探测项目的数据整合框架。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热切的向往从而好学、乐学。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小学生好问为什么,这种由好奇心产生的对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运用到科学教学中,就能推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
十几年来笔者一直教语文这门学科,总感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一直成为语文教师的一大困惑。经大家在一起研究,才发现平时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