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培养对策探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xj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深化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本文主要研究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有效对策,希望为推动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观察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通过开展科学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从而奠定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基础。为此,教师在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应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从而使其观察能力逐渐得到提升。本文围绕着《蚂蚁观察》这篇文章,就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观察自然现象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作用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的同时,可以获得身心与人格的发展。其中,观察活动是践行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为了保障观察活动的质量,教师在活动开始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在自然条件下设置观察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利于研究与观察的情境。比如,在学习《观察蚂蚁》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实验室的周边水泥长廊上铺好白纸,并放置一定量的食物,由此吸引大量的蚂蚁。通过细致观察可以发现,蚂蚁们利用自身的触角进行信息的传递,并按照秩序进行食物的搬运,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蚂蚁的生活习性,让学生收获众多关于蚂蚁的信息。
  二、合理地选用材料
  良好的学习材料,对于提升观察活动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活动过程中,可通过材料的组合与选用,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开展蚂蚁观察活动之前,教师会事先准备各种材料,如玻璃瓶子、水、白纸与小木片等,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促使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究出最佳的观察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尽量不要同时将所有材料提供给学生。比如,对蚂蚁展开观察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后,教师可向学生进行提问,如蚂蚁吃的食物是什么等,这个时候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一些食物,从而确保观察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姓。
  三、展开高效观察活动
  观察是每个孩子所具备的天性,也是认识科学的基本活动。为此,在实际开展观察活动之前,教师应先教会学生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将孩子带领至户外,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在这之后可让学生积极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这样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面对缤纷多彩的自然世界,学生的注意力难免会分散,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行为举止的观察,深入地了解学生谈论的要点,对于偏离注意的话题,教师要及时地纠正,对于学生存在的困惑,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帮助。除此之外,观察不能够局限于表面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探讨事物的内部规律与本质。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观察任务,这样不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正确的观察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积累、多探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
  四、做好观察的记录
  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通常希望学生可以如实地描述出所观察现象。然而,大多数学生在汇报中并不能够抓住观察的要点。为此,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好相关的记录,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描述与交流。为此,教师在开展科学课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提前准备好科学记录本,做好关于观察现象、课堂提问与猜想等方面记录。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采取如文字、画图、表格与拓印等方式进行记录,这不仅可以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记录,更可以对观察结果加以巩固,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概括与筛选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在结束一个单元的学习后,通过记录本,学生可以查找到活动与思考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形成高层次概念。同时,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更可以掌握學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五、展开热烈的讨论
  大多数学生在观察中具有发表观点的欲望,为此,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发现的机会。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先围坐成一圈,而后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以事实与道理为依据展开发言,同时可引导学生展开组内的讨论,由一名小组成员上台汇报,并由其他成员负责补充,且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样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
  六、结语
  观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为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活动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亲身融入探究活动,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细致的观察,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形成科学的态度。这样一来,不仅点燃学生探究自然科学奥秘的热情,更深化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作用,但是,达到理想目标的前提,是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做好预防措施,从源头预防安全隐患,准备完善的应急措施,以备不时之需,总之,及时查找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才能及时地制止,制定出完备的对策,保证学生的安全。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1.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校方面对于学生的安全管理
我们是如何成为我们自己的?依恋理论的创始人JohnBowlby的回答是:童年早期的真实关系是塑造我们的基础。  我们如何被童年塑造?  儿童对照看者(主要是母亲)的依恋,是基于生物进化的需要。在生命初期,人类的婴儿如此脆弱,为了在进化序列中能够生存和发展下来,他们必须依靠更有力量、更智慧的他人来获得保护和安全感。这种自出生起就具有的天生的“依恋行为系统”,是人类遗传序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这样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认知活动总是通过一定的条件进行并起作用的,学习是通过具体的知识情境在刺激条件下与思维反映建立一种联结。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进而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有目的刺激学生认知与反应,从而唤起儿童的心理体验。这样,就可以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认知  我们知道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长篇小说写作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倘若套用所谓“大年”或者“小年”的说法,这一自然年度毫无疑问可以被看作是长篇小说成果丰硕的一个“大年”。以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课程设置中的主要科目,同时也是基础科目。众所周知,学好语文科目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工具。对知识的理解和阅读主要是对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考验,同时将逻辑性思维作为辅助才能学好其他科目,因而小学语文科目的学习十分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认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之下,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探索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具体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强调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从“全方位”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各个方面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