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扬信义传统中创新学校文化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凝聚了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努力方向,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的思维、品质与行为。每一所学校在它发展的关键时期,总是要追寻自身的历史,要在它的历史深处找寻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根。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这所百年名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本着弘扬信义传统,创新学校文化的理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信义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传统
  益阳市第一中学的前身是信义中学堂,创办于1906年,迄今已有近110年的办学历史。抗战时期因战火侵袭,学校几次停办。1952年,信义中学变私立为公办,改名为益阳市第一中学。从此,学校得以发展,195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1980年定为省、地、市三级重点中学,1999年再次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不久更名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饮誉三湘。
  学校创办之初定名为信义中学堂,是取“信德培能,义达天下”之意。“信”:诚信、忠信、守信。《说文解字》:“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本、兴业之基、治世之道。诚信求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义”:道义、正义、仁义。《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孔子也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是一种精神信念、理想追求,是最高价值,是无形而又巨大和持久的力量;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义”是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力量,是最崇高的人生境界。学校秉承“信义”二字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勤朴诚信”为校训,注重“诚实守信,正直道义”的人格教育。
  信义中学建校三十周年之际,时任教务主任林岳皋先生在《信义之特点》一文中撰述:“其二,信义以人格教育相标榜也。此间教职员同人卓然自立,砥砺廉隅;平日教学复能以牺牲、忍耐、愉快诸种美德,启发学生为良好公民,使之守正不阿而遇事诚恳。……同仁更有一共同之信念,以为吾人既身负百年树人之重任,应自强不息。以能做学生知识之导师及品格之楷模为依归。故近年来学生之成绩颇堪自慰。当代教育家所共认之理论与事实并重,知识与人格并修之原则,本校同仁盖早已奉为信条矣。其三,信义以苦干与进取为治事之精神也。近年来,因教育之发展而学校事务益臻繁重,朝夕勤劳,不敢稍自怠忽。至于外界不良之诱惑,非徒环境不许可,而时间与自制,更无使人有放纵之余地也。其四,信义师生治事满有合作之精神也。师生之间绝无鸿沟,起居饮食苦乐与共,先生视学生为子弟,学生待先生如家人,一校之内和气蔼然,偶遇先生有所委托,皆视力之所及,尽力完成。此种精神,确为建造现在信义精神之主因也。”可见信义中学在办学历程中所形成的“朝夕勤劳,不敢稍自怠忽”“理论与事实并重,知识与人格并修”“以做学生知识之导师及品格之楷模为依归”等敬业奉献,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师德师风堪为信义之优良传统。
  信义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文化
  诚信重如山,道义坚如铁,信义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信义”始终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保持着绝对的重要地位,铸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信义对于个人来说,它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地做人的基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可见“信义”是个人品格的重要标准,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信义对于社会来说,它是文明、和谐、公正、诚信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因此,“信义”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文化。
  “信义”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早巳在历史延续中不断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特性,是深深铭刻在心底和骨子里的品质,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源泉和文化基因。当今社会,思想道德与文化正经历着冲击与变革,诚信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学校德育教育和学校文化建设中传承和发展信义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学校是教书育人之所在,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校始终把德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把信义列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的信义资源,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正直道义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做到言而有信,行而有义,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以信义之行,弘扬信义文化。
  信义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使命
  一中有着丰富的信义文化资源、丰厚的信义文化底蕴,素有重信守义的历史传统。不仅拥有众多信义人物与故事的历史文献记录,更有不少信义遗迹留存。一百多年来,这种耳闻目睹的信义精神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成为一中人的行为准则。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高度重视信义文化,不断加强信义文化的宣传教育,努力建设以信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首先,致力于学校与文化经典的诗词歌赋结缘,与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结缘,打造以“儒雅”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弘扬信义精神。学校弘扬信义中学的国学教育传统,以“儒雅”为核心内涵,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大力开展内涵丰富的儒雅教育。学校通过树立“仁、义、礼、智、信”的儒雅价值观,营造儒雅文化,培训儒雅教师,培养儒雅学生,使师生成为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现代一中人。
  为了保证国学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不断探索、健全“德育为先”的办学机制,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建立起“教育就是服务”的管理机制,使学校的教育管理既富有现代意识又富于传统内涵。如将“德不孤,必有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等儒道两家管理理念相融合。确立了“为政须有德,管理先修身,儒道二合一,信义为根本,作风求务实,制度促双赢”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具有自身特点的学校管理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优秀的传统信义文化水乳交融,使学校的发展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弘扬信义精神。   其次,诵读国学经典,将国学教育融入学校的肌体,浸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努力营造文明儒雅的校风和“勤、思、恒、博”的学风。在传承中注重创新,在教育中注重感化。为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濡染,学校除充分利用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外,还将《论语》《大学》《中庸》《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等国学经典作为校本课程教材,引入研究性学习课堂,通过诵读熏陶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让国学内容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如今,市一中的学生已能够熟练地诵读国学经典的校本教材,同时,不少学生的心性修养也在悄悄变化。原来充满耳鼓的“刻薄语、污秽语”越来越少,文明礼貌的用语越来越多了;原来“不诚信、市井气”的行为越来越少,遵规守纪、行为习惯良好的人越来越多了。经典名著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净化了学生心灵,陶冶了学生情操,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最后,弘扬信义传统,营造书香校园。近十多年来,学校提出了“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发展目标。如今,漫步在校园内,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涵的名家名言及意境深远的书画随处可见。文化墙上镶嵌着一组浮雕,他们是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十一师师长曾士峨,著名外交家、国际义人何凤山,中宣部原副部长、著名文艺理论家周扬,教育部原部长何伟,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孝骞,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潘自强,台湾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当代著名作家、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莫应丰,当代著名书画家林凡等。这十大才俊,既是信义中学的骄傲,也是益阳市一中的荣耀,更是师生的楷模。同时信义楼、信义林、信义路,信义墙、信义窗、信义馆、信义书屋、信义广场等校园建筑,融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此外,通过对信义之星、信义人物、信义班级等的评比与宣传,在全校形成崇尚信义的舆论氛围,提高了师生的文明素养,弘扬了信义风尚。
  教学楼、办公楼内又别有一番风景,教室、走廊、会议室等,各种经典名句、诗词歌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充溢眼帘。师生在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同时,为了引导师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传承和发展信义文化,学校创办了《信义报》。通过《信义报》,信义文化更加见之于形、闻之于声。信义文化经过不断积累、沉淀后升华,使学校文化建设彰显出巨大的魅力。学校成立了“信义文化研究会”,加强信义校友联系,细心整理信义校史,潜心研究信义文化,定期召开信义文化研讨会,举办信义讲坛等活动。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投入30多万元建设了“信义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信义报》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学校定期出办宣传刊,开设了心理图书阅览室等,营造了浓厚的心健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一中校园曾走出了莫应丰、谢冰莹等著名作家。为这种文学磁场所吸引,受这种文学甘露的滋润,校园洋溢着浓浓的文学创作的气氛,学校成立了信义文学社,2002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文学社,文学社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500多篇,获各类奖项60多个,不少社员在校期间就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和散文专著。良好的文学素养,浓厚的创作氛围,丰硕的创作成果,对学校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每年组织开展信义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组织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办公室文化。食堂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举办演讲、辩论、歌咏、书法、球类、厨艺等比赛以及学校学委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的各类活动,活跃了师生文化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倡导学生诚信做人,诚信考试,多年来尝试设立无人监考“信义考室”。每次考试都设有三至五个“信义考室”,培养学生的诚信品格,为学生诚信高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义考室”的设立,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光明磊落、诚实守信、正直坦诚的良好品格,为端正考试态度,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资阳黉宇巍然在,仑上桃花分外红。一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其内隐的方式凝聚着全体师生,激励着、引领着一中人奋勇前行,它是辛勤园丁和莘莘学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学习动力。不断追求卓越的一中人,弘扬信义传统,创新学校文化,正为将学校打造成一所高品质的“人文校园;特色校园、绿色校园、快乐校园、和谐校园——信义校园”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正>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要研究如何建立以间接控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所涉及的方面就不仅限于宏观经济领域,还必须联系企业的性质、结构和机制,必须结合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的结构和机制等。只有使企业和市场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内在规律的要求进行改革,宏观经济管理系统才能在相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正常地发挥其机制和功能。所以改造宏观经济管理结构的过程,其实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由产品经济(包括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变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育、发展和繁荣发达的过程。我们在研究宏观经济
朱永新教授指出:研发卓越课程是新教育的“天命”,新教育要成为一个“百年老店”,就必须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课程体系。这让正努力探索如何将新教育的智慧与学校优良传统融合的德胜人醍醐灌顶,于是,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让德韵更好地润泽生命,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海门市德胜小学(以下简称德小)创办于190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充分挖掘校名的内涵,积极打造以礼、智、
“生本”课堂是教学的本真回归,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群学共享等学习方式,使学生最终在知识、能力上学有所获,同时在分享和评价中获得愉悦的身心和情感体验,引发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欲望。近日,笔者有幸聆听了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教师孔凡艳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内心颇受震撼。在这节课上,孔老师以“学案导学”展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为我们
这一篇短文出自农民作者的手笔。全文约20000字,由于篇幅所限,本刊选登一部分。从这篇作品看来,作者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在自学成才和业余写作方面,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其精神和毅力确实可嘉。我们对广大农民、工人探讨经济理论表示热烈的欢迎。
<正> 目前国营企业向银行申请的技措性借款的归还方式,普遍采取在交纳所得税之前,用贷款项目的新增利润归还,即所谓的税前还贷。对这一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张继续实行税前还贷,有人主张改为税后还贷。本文仅就税前还贷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从依赖成人到能独立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自己能够照顾自己.经过小班一年的幼儿园生活,许多幼儿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
<正> 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成二十八字:投资决策分散化、预算约束硬性化、生产要素市场化、宏观调控间接化。一、投资决策分散化在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投资决策结构,是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并以高度集中为基本特征的。实践表明,这种高度集中型的投资决策结构不符合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
<正> 一是扩大积累与提高消费的关系。既能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又能使农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这是完善双层积累机制的重要原则。在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上,只有保持合理的比例,才能保证既发展集体经济,又改善农民生活两方面的需要。因此,要教育农民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改变集体积累比例过低的状况,促使双层积累机制得以协调发展。二是集体积累与家庭积累的关系。在双层经营
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自主开发了绘图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小学英语课本为基础,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出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针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具有艺术感的绘本,既要将英语课本知识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又要满足学生的要求,英语教师可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绘本作为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
中国当下教育,要破应试教育死局,教师首先要读书。教师自己感觉不到读书对生命的意义,如何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快乐读书?笔者在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时引领68万教师共读,体验到要在教师中重塑读书之风,唯有提高读书的个体愉悦感,且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获得教师的认同,才能持之以恒。笔者梳理297名教师的读书叙事,对教师如何进行深层研读做持续探讨。  深层研读的空间映射  读书初期,为了激发阅读兴趣,从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