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6—17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积,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峰会。峰会围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主题,探讨教育改革发展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本届峰会设有2场综合论坛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3场平行论坛。其中,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平行论坛——职业教育主题研讨与焦点对话于7月16日下午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嘉宾主要围绕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职业教育论坛分为“主题研讨”和“焦点对话”两个阶段。“职业教育主题研讨”阶段,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立新博士作了“学徒制和双元制历史的演变”演讲,介绍了德国学徒制到双元制的演变历程;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荣长海教授演讲了“关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厘清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问题;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取向:增强‘选择性’”,他介绍了浙江省如何基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侧”、基于受教育者的发展诉求进行改革,重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杜怡萍演讲了“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标准化”,介绍了广东在制定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方面的做法与经验。“焦点对话”阶段,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玉欢、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连向伟副教授等嘉宾就创新创业、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对话。
厘清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标准
现代职业教育的标志是什么?什么叫现代职业教育?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荣长海教授对职业教育现代化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解读。
荣长海教授认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具备三个标志:首先,现代职业教育要走在教育发展前列,只有走在教育前列,职业教育才具有活力。其次,现代职业教育需全面引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进程,必须提供“两化”基础服务人才,而且这种服务是高水平、前瞻性的。再次,现代职业教育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除了良好的职业素养,还应该有思想品格上的标准,即是职业精神和人文情怀。
接着,荣长海教授介绍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一是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需要做到:(1)直接增加财政拨款,特别是生均拨款,按照学术性教育类同等标准拨款;(2)政策适当倾斜职业教育,在对职业院校办学成效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单设奖励基金,甚至是重奖。对职业院校与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合作,在管理政策上适度放松,以有利于职业院校发展壮大为根本原则;(3)减免税费,彻底改变高职学费比本科还高的现状,最好是职业院校学费全免,由政府和企业共同买全单,同时对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产品减免税收。二是职业院校应充分自主办学。在专业设计、课程改革、培养方式、教师评聘上给予完全的自主权,同时在领导和管理人员的管理上要充分考虑职业院校的工作特点,在去行政化改革、校企之间的相互兼职、混合所有制办学等方面可单独确立管理办法。三是要坚持应用型本科的建设方向。
无规矩不成方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标准对于规范、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健全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杜怡萍探讨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问题。杜怡萍介绍了广东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标准方面的经验做法。她介绍,广东自2013年开始至今,省教育厅一共立下了74个专业教学标准的项目,开展了职业教育专业标准研究,包括中高职衔接标准、中高本衔接标准、现代学徒制标准以及国际化的标准研制项目,总共投入将近两千万。她指出,标准建设的过程要紧抓四个关键要素,一是专业教育标准应该以职业能力为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环环紧扣,逻辑相连,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为建设的发展纽带,形成严密逻辑关系,运用科学方法保证建设质量。二是充分调研,包括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就业岗位以及发展路径的调研等。三是如何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四是要有充分的经费保障。
两位专家精彩的演讲和解读,厘清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让人对现代职业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让人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更充满希望与憧憬。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发展模式,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立新博士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双元制模式的发展历程。“传统学徒制是因为城市的兴起,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手工业商品经济不发达,随着城市小商品经济形成而形成的。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发展以及行会制度建立(中小企业手工业自我组织的制度)是传统学徒制的制度基础。”刘立新博士从德国学徒制的缘起,到现在双元制的发展,娓娓道来,丰富翔实。接着,他从传统学徒制到双元制转型的过程;转型过程要实现产和教的协同;双元制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刘立新博士认为,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学习的道路。他强调,双元制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变化,需要做到几点:一是保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二是调整专业结构,更新专业教学内容。三是提高双元制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四是向高等教育延伸。
德国职业教育从学徒制演变为双元制的与时俱进的发展对我们本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有启发意义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画地为牢,不能故步自封,应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有创新。因此,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就成为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华强研究员指出,坚持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到四点: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融合学校培养方案、系统课程体系,构建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二是创新创业要与地方产业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互动力。三是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到城市方方面面,为人力资源和社会服务提供强大的支撑。四是创新创业教育要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做贡献。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马晓明做了“系统改革、整体设计、全方位立体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演讲,他指出,某种程度上来说,创新创业就是呼唤复合型人才培养。国家产业不断跨界,需要培养跨界型人才。创新创业学科交叉,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创业的源泉。创新创业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也一定要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他强调要塑造学生品格,内化创新创业精神,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成为他未来职业发展、职业生涯的自主性驱动力,而不是被外界推着走的动力。
当前,广东是职业教育大省,但不是职业教育强省。怎样从职业教育大省变成职业教育强省?毫无疑问,积极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拿来”实现本土化,以及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是必经之路,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
分享职业教育办学经验 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会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许玲教授作了题为“对我国职业教育区域发展阶段化的研究”的演讲。许玲教授指出,我国各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巨大的,所以,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差异也很巨大,不同区域的职业教育发展状态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许玲教授强调,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应该有阶段性,应该求同存异。
推动区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天津、浙江、广西、广东的专家,分享了区域职业教育的改革亮点和发展经验。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教授展示了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进行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这次改革有诸多亮点:首先,提出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管理新机制。目前80%的学校创造了试点,这些改革的学校规定在校三年,必须给学生提供至少两次选择的机会。其次,提出了“多学期制”教育管理新措施。学生有两个礼拜到企业体验,如果体验之后发现目前专业不合适,学生可以改专业。再次,试行导师制。
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梁远榕认为,学做融合的教学场所是“生产进校园”教学模式的基础,也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培训体系的必备条件。他介绍了该校“产教联动,学做融合”的做法:(1)制定校企互认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2)建成学做融合、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3)建设生产与实训深度融合的教学资源库;(4)打造多方联合全程参与的专业建设模式;(5)以产促学,破解工科专业高消耗、高成本难题。校企合作是该校建设中的重要工作,通过启动《产教联动,学做融合——生产进校园的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该校目前与合作单位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在机加工专业的探索与研究》课题被定为省教育研究院重点课题,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华强研究员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做法。一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主要的新的发展模式,提出要有“政校企”: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行业为支撑的办学模式;“行校企”:以行业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者组成双三元办学模式。二是以七大运行机制保证这个模式的实施或者推进,包括建立系统创新平台、打造“双师型”队伍等,专业对接产业链,对接创新链,双链互动。三是成立了五个研究基地: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研究基地(珠海)、珠海市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地、珠澳国际教育创新研究基地、西江航运研究中心(基地)、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院。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在韩国、印尼、马来西亚都成立了孔子学院。
刘华强院长对创新创业教育还提出了几点展望:一是希望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融合学校培养方案,系统课程体系,构建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二是希望创新创业要与地方产业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互动力,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创新联动机制,真正推动创新创业,服务创新驱动。三是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到城市的各个层面,为人力资源和社会服务形成强大的支撑。
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一线职校校长关于职业教育的经验分享,精彩生动,让人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有了具体可感的印象,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强烈反响。
职业教育论坛分为“主题研讨”和“焦点对话”两个阶段。“职业教育主题研讨”阶段,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立新博士作了“学徒制和双元制历史的演变”演讲,介绍了德国学徒制到双元制的演变历程;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荣长海教授演讲了“关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思考”,厘清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问题;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取向:增强‘选择性’”,他介绍了浙江省如何基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侧”、基于受教育者的发展诉求进行改革,重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杜怡萍演讲了“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标准化”,介绍了广东在制定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方面的做法与经验。“焦点对话”阶段,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玉欢、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连向伟副教授等嘉宾就创新创业、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对话。
厘清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标准
现代职业教育的标志是什么?什么叫现代职业教育?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荣长海教授对职业教育现代化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解读。
荣长海教授认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具备三个标志:首先,现代职业教育要走在教育发展前列,只有走在教育前列,职业教育才具有活力。其次,现代职业教育需全面引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进程,必须提供“两化”基础服务人才,而且这种服务是高水平、前瞻性的。再次,现代职业教育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除了良好的职业素养,还应该有思想品格上的标准,即是职业精神和人文情怀。
接着,荣长海教授介绍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一是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需要做到:(1)直接增加财政拨款,特别是生均拨款,按照学术性教育类同等标准拨款;(2)政策适当倾斜职业教育,在对职业院校办学成效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单设奖励基金,甚至是重奖。对职业院校与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合作,在管理政策上适度放松,以有利于职业院校发展壮大为根本原则;(3)减免税费,彻底改变高职学费比本科还高的现状,最好是职业院校学费全免,由政府和企业共同买全单,同时对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产品减免税收。二是职业院校应充分自主办学。在专业设计、课程改革、培养方式、教师评聘上给予完全的自主权,同时在领导和管理人员的管理上要充分考虑职业院校的工作特点,在去行政化改革、校企之间的相互兼职、混合所有制办学等方面可单独确立管理办法。三是要坚持应用型本科的建设方向。
无规矩不成方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标准对于规范、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健全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杜怡萍探讨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问题。杜怡萍介绍了广东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标准方面的经验做法。她介绍,广东自2013年开始至今,省教育厅一共立下了74个专业教学标准的项目,开展了职业教育专业标准研究,包括中高职衔接标准、中高本衔接标准、现代学徒制标准以及国际化的标准研制项目,总共投入将近两千万。她指出,标准建设的过程要紧抓四个关键要素,一是专业教育标准应该以职业能力为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环环紧扣,逻辑相连,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为建设的发展纽带,形成严密逻辑关系,运用科学方法保证建设质量。二是充分调研,包括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就业岗位以及发展路径的调研等。三是如何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四是要有充分的经费保障。
两位专家精彩的演讲和解读,厘清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让人对现代职业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让人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更充满希望与憧憬。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发展模式,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刘立新博士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双元制模式的发展历程。“传统学徒制是因为城市的兴起,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手工业商品经济不发达,随着城市小商品经济形成而形成的。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发展以及行会制度建立(中小企业手工业自我组织的制度)是传统学徒制的制度基础。”刘立新博士从德国学徒制的缘起,到现在双元制的发展,娓娓道来,丰富翔实。接着,他从传统学徒制到双元制转型的过程;转型过程要实现产和教的协同;双元制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刘立新博士认为,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学习的道路。他强调,双元制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变化,需要做到几点:一是保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二是调整专业结构,更新专业教学内容。三是提高双元制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四是向高等教育延伸。
德国职业教育从学徒制演变为双元制的与时俱进的发展对我们本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有启发意义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画地为牢,不能故步自封,应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有创新。因此,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就成为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华强研究员指出,坚持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到四点: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融合学校培养方案、系统课程体系,构建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二是创新创业要与地方产业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互动力。三是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到城市方方面面,为人力资源和社会服务提供强大的支撑。四是创新创业教育要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做贡献。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马晓明做了“系统改革、整体设计、全方位立体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演讲,他指出,某种程度上来说,创新创业就是呼唤复合型人才培养。国家产业不断跨界,需要培养跨界型人才。创新创业学科交叉,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创业的源泉。创新创业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也一定要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他强调要塑造学生品格,内化创新创业精神,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成为他未来职业发展、职业生涯的自主性驱动力,而不是被外界推着走的动力。
当前,广东是职业教育大省,但不是职业教育强省。怎样从职业教育大省变成职业教育强省?毫无疑问,积极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拿来”实现本土化,以及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是必经之路,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
分享职业教育办学经验 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会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许玲教授作了题为“对我国职业教育区域发展阶段化的研究”的演讲。许玲教授指出,我国各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巨大的,所以,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差异也很巨大,不同区域的职业教育发展状态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许玲教授强调,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应该有阶段性,应该求同存异。
推动区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天津、浙江、广西、广东的专家,分享了区域职业教育的改革亮点和发展经验。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教授展示了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进行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这次改革有诸多亮点:首先,提出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管理新机制。目前80%的学校创造了试点,这些改革的学校规定在校三年,必须给学生提供至少两次选择的机会。其次,提出了“多学期制”教育管理新措施。学生有两个礼拜到企业体验,如果体验之后发现目前专业不合适,学生可以改专业。再次,试行导师制。
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梁远榕认为,学做融合的教学场所是“生产进校园”教学模式的基础,也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培训体系的必备条件。他介绍了该校“产教联动,学做融合”的做法:(1)制定校企互认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2)建成学做融合、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3)建设生产与实训深度融合的教学资源库;(4)打造多方联合全程参与的专业建设模式;(5)以产促学,破解工科专业高消耗、高成本难题。校企合作是该校建设中的重要工作,通过启动《产教联动,学做融合——生产进校园的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该校目前与合作单位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在机加工专业的探索与研究》课题被定为省教育研究院重点课题,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华强研究员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做法。一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主要的新的发展模式,提出要有“政校企”: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行业为支撑的办学模式;“行校企”:以行业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者组成双三元办学模式。二是以七大运行机制保证这个模式的实施或者推进,包括建立系统创新平台、打造“双师型”队伍等,专业对接产业链,对接创新链,双链互动。三是成立了五个研究基地: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研究基地(珠海)、珠海市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地、珠澳国际教育创新研究基地、西江航运研究中心(基地)、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院。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在韩国、印尼、马来西亚都成立了孔子学院。
刘华强院长对创新创业教育还提出了几点展望:一是希望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融合学校培养方案,系统课程体系,构建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二是希望创新创业要与地方产业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互动力,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创新联动机制,真正推动创新创业,服务创新驱动。三是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到城市的各个层面,为人力资源和社会服务形成强大的支撑。
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一线职校校长关于职业教育的经验分享,精彩生动,让人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有了具体可感的印象,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