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多余的人而不自杀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路追踪着黄碧云的小说人物,常可发觉他们身上总是充满预言与诅咒,带着自己的命运迎向未知。黄碧云为了安置这些人物,往往不遗余力地描述现象,给予生存的空间,让存在的诗意彰显出来。与其说黄碧云是小说家,我更愿意相信,她是用小说文体来写诗的诗人。她之前的作品《七宗罪》、《烈女图》、《媚行者》、《沉默。暗哑。微小》,一出手就让人惊艳,大叹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间隔七年再读到《末日酒店》,仍旧是那么骇人耳目,几乎无法置评。黄氏小说不甩章法技巧那一套陈规,也不以说好听又动人的故事为务,而是回到语言本身,透过语言创生一个世界。正因为小说语言的确立,黄碧云成就了她的文学品牌,塑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腔调。这种腔调,可以说是故作姿态,也可以说是黄氏的坚持与骄傲。
  书末的作者后记《小书小写》标题看似谦逊恭谨,却是毫不保留地诉说自身所选择的书写态度。她自设辩证:“怎样做一个多余的人,而不自杀。”“怎样在众人的界定之外生活:不工作、不创作、不读书、年纪老大、讨厌孩子。”在她看来,每个人(小说家同行?)都那么急于书写,倾诉,成就。活在自己世界里的黄碧云却表示,少我一个,一点也不少。但我以为,份属中篇的《末日酒店》并不沉默也并不微小,反倒更充满企图,薄薄的册页里有众声喧哗。她一边写一边画插画,终于完成了这本小说,香港天地图书出版的版本,还有英文译本可供对照。黄碧云常去澳门,1986年去了现已关闭的峰景酒店,后来又去一间旧屋改建的酒店。有人告诉她,酒店经理的儿子罹患血癌,于是她想到了酒店的记认,时间,以及开始在自己身上侵蚀的毁坏,所以这故事“不过是生活的偶然总结”。
  《末日酒店》触及的论题非常广泛,种族、移民、漂泊、性别、阶级……几乎无所不包。小说中的主角人物一开头就说:“他们都已经忘记我了,和那间107号房间。”接着他描述酒会的盛况,来来去去的华衣鬓影,让诸多人物在这暂时的交会里显示自己的命运与遭遇。这种写法让我直觉联想到王家卫的电影《2046》,电影中的符号2046既指涉时间(2046年)也指涉空间(2046号房)。王家卫的电影双关爱情与政治,更重要的是把自己从前惯用的手法都汇聚起来,在时空光影中揭露诗意,以及人存在的本质。黄碧云如出一辙,是那么用力地操作她早已娴熟的形式、语言,甚至道具(塔罗牌)。她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地,营造了《末日酒店》的格局与气势。
  范铭如《黑暗房间里·我在〈沉默。暗哑。微小〉》提到:“黄碧云的小说不容易阅读的部分原因,在于她摒弃传统叙述文体要求的结构完整、情节连贯等概念,也多不以单一主角与鲜明个性取胜(甚至连角色名字也像资源回收般在不同书里重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多重(畸零)人物的片段性遭遇,间杂印象式的感官(想)随笔,穿梭交织成主题性的意义网络。”《末日酒店》亦不脱这种路数,三万字里极其用力地制造更多人物、破碎的情节,用概念语言完成意义的拼贴。
  我甚至认为,在这本小说中,酒店才是主角,所有人物都是配角。人物说话时,黄碧云往往刻意移除引号,形成阅读的障碍。她制造疑惑,有时真让我觉得不是小说人物在发声,而是小说作者跳出来自我辩解了。黄碧云《小说语言的隐密》解说了《末日酒店》如何形构、完成:“时间与命运,相互缠绕。在一定时间里面,重复发生的,我叫它做命运;事件向前走,走到自己的尾巴去,我叫它做时间。”酒店里的人物沿着时间繁衍命运,几代人的故事错杂交织,面目模糊的他们,似乎只为成全这座酒店的整体气氛或身世。小说里写道:“我们在这里学习认识世界,也学习让世界以可认的方式认识我们,给我们每人一个名字。”
  命运是什么?命运是每个人一生该做的事。命运是从繁华到斑驳,与时间的斗争。
  酒店的空间特质,是在固定之中制造流动。不管是长住或短租,人在其中的支配权利都有使用期限。不管人事几多沧桑,灾难如何发生,在小说的结尾,黄碧云把她的概念交给了现象:“这个小银钟,一直放在依玛无玷修女的校长室桌面,忠心行走。”小银钟指涉时间,它继续在走,而万物的样态已经变得不一样。时间过去,阅读的历程结束,不禁让我们想到开头那间看似被遗忘的107号房,它伫立在记忆之中,彰显了繁华与虚空。
  《末日酒店》是黄碧云的自我完成之道,不为向任何人交代什么,当然也无须讨好读者。她用文字障保护了小说的隐密空间,在文字障里提供了诗意的可能。我也终于知道,没有哪个人是多余的,没有谁非自杀不可。
其他文献
哈利是只有黑点的白狗,他俏皮可爱、主意多多,还总会给自己惹些“小麻烦”。他很调皮,不爱洗澡还把自己玩得一身脏,从黑点白狗变成白点黑狗;他很爱美,不喜欢玫瑰图案的花毛衣,竟能让毛衣变成小鸟的窝;哈利还很执着,为了让大嗓门的邻居别再唱歌,他的点子可有一箩筐……哈利有时开怀得意,有时沮丧失落,但不管怎么调皮,无论遇到什么麻烦,爱他的家人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这只从《好脏的哈利》中走出的“小脏狗”,诞生
期刊
一天又结束了,当人们赶路回家的时候,我的一天才正式开始。菜单只有墙上写的这些,你也可以点你想吃的,我做得出来就帮你做,这就是我的经营方针。营业时间从午夜12点到早上7点,人们称这儿叫“深夜食堂”。你问会不会有客人来?喔,还不少喔!  ——《深夜食堂》  如果在深夜,一个城市的旅人,最想遇见的,我想会是安倍夜郎笔下的“深夜食堂”。  “深夜食堂”,坐落在繁华大都会的小巷弄里,每天晚上12点开门,早上
期刊
中国的古籍影印源流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翻刻,但翻刻始终与原刻有较大差距。随着现代印刷技术和照相技术的发展,影印技术比之翻刻能更进一步逼真还原原件。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出版界就已经开始采用照相影印方法整理出版了不少古籍。其中商务印书馆无论是成就还是影响都是最大的。至今令大家熟知的众多解放前的影印出版物均源自商务印书馆。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珍本丛书》等。解放
期刊
在中国,如果你是一名标准的科幻迷,一定知道《科幻世界》。从1979年创办以来,《科幻世界》致力于耕耘中国科幻领域三十几年,鼎盛时期杂志发行量达40万册。目前旗下拥有《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小牛顿》、《奇幻世界》四种畅销期刊及上百种幻想类图书。  除了在杂志上介绍世界科幻发展的现况、刊登国外名家的最新作品,《科幻世界》同时经营本土作家。科幻迷能叫得出名字的国内本土科幻原创作者,刘慈欣、
期刊
谭光磊是把英文好故事带到华语地区的人。  和他聊工作或是读他写的书讯,很快会陷入一种既亢奋又苦恼的状态。亢奋是因为欧美出版圈的那些事,在他热情洋溢的讲述下有一种现场感,仿佛正在上演“出版界《新闻编辑室》”,随着事情的发展让人热血沸腾。一群掌握欧美出版潮流、炮制世界级超级畅销书的编辑、文学经纪人,在短时间内如何抢下一本书,而每一位出场的人物又都带着密度极高的信息。这位曾以几百万美金签下某一本出版圈内
期刊
提起台湾文学,人们会不自觉地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台湾兴盛的艺文风潮,以及当年专门出版文学作品而红极一时的文星书店,更不会忽略其后七十年代时被称作台湾出版社“五小”的九歌、尔雅、洪范、大地、纯文学。其中洪范由杨牧、叶步荣、痖弦、沈燕士共同筹资创办,全名“洪范书店有限公司”。出版社取名“书店”并不多见,“那时还想,用这个名字将来还可以开书店”,洪范日常经营主事人叶步荣曾如是说,但未料洪范持续出版三十多
期刊
《纽约时报》近日有则新闻报道称:  亚马逊今年秋天即将出版 122 本书籍,包括实体与电子书。此举无疑将使得亚马逊与既有的供货商,在合作基础上增添了竞争关系……  ……向来以直言著称的Melville House出版社Dennis Loy Johnson说:“出版商都吓坏了,不知该怎么办”。电子书商Richard Curtis说:“每个人都怕亚马逊,从书店、出版社到经销商都怕哪天一觉醒来,亚马逊已
期刊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有关这首诗和它背后的故事,早已为世人所知,而“人面桃花”这个美丽的意象从此就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心中定格了。当回首往昔的追梦生涯,记忆渐又清晰起来,格非就是沿着这条民族记忆的路线,重写时代的心灵史,追忆梦中的桃花源。  关于格非的评论太多了,作为1980年代崛起的实验小说家,从成名作短篇小说《迷舟》到
期刊
南京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0年5月,秉承其母体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之精神、励学敦行之作风,着力打造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  现任总编辑金鑫荣,1988年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即入南京大学出版社从事人文学术类编辑出版工作。一晃,已将人生的过半精力投注在出版领域,而自己也近知天命之年。回望当时,时惠荣社长在仅有30万开办费,“二三十杆枪”的条件下,以新生之力,在全国出版大军中,揽得风光成清景。  在
期刊
“我的文字,我的歌,就是我的盲人影院,是我的手和脚,她们甚至比我的身体和房屋更具体,更实在。感谢她们承载着我在人群中漫游,给我带来面包、牛奶、爱情和酒。我把我黑暗的日子拧啊拧,拧出窗台上的一张专辑和一本书,为那些虚度的光阴命名,还有一些流逝的、不可命名的日子和人,为她们曾默默地微笑过存在过作见证。”周云蓬,新世纪的候鸟歌手,冬天去南方演,夏天在北方唱,春秋去海边。九岁失明,学会了弹琴、写诗,云游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