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眼里的中国绘画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读苏联查瓦茨卡娅的《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有耳目一新之感。查瓦茨卡娅是苏联的汉学家,对于中国绘画美学造诣较深,写有《米芾》、《齐白石》等论著。在六十年代,她到北京大学进修,从宗白华先生研究中国书画史。本书对中国绘画美学的本质、形态和结构的符号体系的见解,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功力。
  这本研究中国绘画中独特美学现象的著作,不仅分析了中国本土哲学家、画家等的创造理论与欣赏理论,而且还着重从欧洲人欣赏艺术的观点出发确定中国绘画的特点,这正是我们兴趣所在。如:“气韵生动”这一命题是我国绘画六法的第一法,也是区别中国与西方绘画美学的关节点,为此学术界作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不少甚有见地的看法。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指出: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的人无不援据谢赫《古画品》“画有六法”的说法,“然皆谬采虚色,例行故事,似乏真切知见,故不究文理,破句失读,积世相承,莫之或省。”为此钱先生对“六法”重新进行了整理。但是,对钱先生的句读和解释,叶朗先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这说明“气韵生动”命题的研究,还需我们更进一步的努力。本书也非常重视这一命题的研究:“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与绘画美质、天才及艺术创作能力诸问题有关的全部思想,被绘画六法中的第一法精辟地表述出来了。”她指出,欧洲学者同中国国内一样,对此存在着很多分歧,并特地介绍关于这一命题的近二十种“觉得比较成功的译法”,对其中重要的几种译法还作了评介。她发觉“研究中国绘画六法的大部分欧洲学者都把‘气韵生动’这一用语看成两个二项式,因而把它们分开来翻译。”本书的讨论,便是在总结欧洲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对“气韵生动”这一命题的发展过程和所涉及的范围作了细致的分析。本书不是孤立地研究中国绘画美学,而是始终把它放在哲学及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加以阐发。作者着重分析了中国绘画特具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性质,指出它特有的社会功能、宗教功能和伦理功能,她将探讨中国绘画美学现象的文献分为三类,第一类便是哲学论著。因此本书用较大的篇幅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对绘画的影响,特别分析了《易经》、《老子》中所有的美学思想以及“孔子的伦理学”、“庄子的悖论”等与中国绘画的关系,比如作者在分析《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时指出,老子有关美只是与丑对立,而不是某种本质上与丑相异的东西的思想,“与中国绘画的美学现象特别重要,因为在中国绘画中,有时丑也具有美的功能,反之,美也容易被理解成丑。”又如作者对庄子悖论中的美学涵义作分析时,着重考察了庄子学说的四个最重要的界限,即:“对中国绘画形象的形成产生影响的本体论问题;庄子对真正的大师、真正的艺术及其产生条件的认识;艺术或任何一种符号的功能;成为绘画客体的具体对象的象征”等,这些均是本书精采之处。
  全书分成三篇,第一篇是对中国哲学、中国绘画历史的宏观分析,第二篇则是对中国绘画美学的一系列专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第三篇代结论,若干分类比较,着重讨论中国绘画对西方绘画的影响。全书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避免了一些西方汉学家在研究中时常出现的空泛和武断的毛病,这是本书独到之处。
  不过这本书对中国风俗及其对中国绘画美学的影响之研究显得不够,尽管有所提及,但没有展开讨论。其次,作者似乎只局限于中国哲学与中国绘画的现成专著来讨论中国绘画美学问题,对全面反映中国绘画美学的特点也显得不够,钱钟书先生曾指出:“倒是诗、词、随笔里,小说、戏曲里,乃至谣谚和训诂里,往往无意中三言两语,说出精辟的见解,益人神智;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此论移之于中国绘画美学的研究也是适当的。
  
  (《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苏〕叶·查瓦茨卡娅著,陈训明译,湖南美术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八月第一版,1.90元)
其他文献
《词林新话》,的确当得一个“新”字。作者不随人观场,评说前人作品,每每自出机抒,笔锋凌厉,真有横扫千军之势。又痛诋常州派词论,几不留余地。我虽不免为前贤抱屈,但对作者的论词主张,仍是十分赞同。如谓“填词之道,不必千言万语,只二句足以尽之。曰:说真话,说得明白自然,诚恳切实。前者指内容,后者指表现;前者指质地,后者指技巧”;“凡是真话,深固可贵,浅亦可喜。凡游词遁词,皆是假话,浅既可鄙,深亦无聊”。
《凯恩斯革命的再革命》以七十年代新自由主义各种经济思潮的兴起及其对凯恩斯革命的再革命为主线,以七十年代后西方经济学的新发展为其主要内容,较全面而系统地介评了西方经济学的变化发展的轨迹与内涵。书中花了较大篇幅来介绍西方经济学的新发展,并加以自己的评论。如:作者全面地介绍了供给学派对供给因素的分析;供给学派关于税率大小及其对人的积极性的刺激;供给学派的国家干预理论等等。作者还评介了理性预期学派的AS—
案头上打开着一本两位颇有名气的外国发展经济学家编的《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以下简称《先驱》)。编者之一的G·M·迈耶在“序”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学家们受到了紧迫的发展问题的挑战。以后十年中,几篇重要文章与官方报告以及几本专著逐渐支配了发展思想,这些著作的作者就成了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人物……。”(中译本第24页)翻来覆去地看,企图从中找出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来,但结果令人失望。我不再怀疑自己的
通常,一位作家的知名度与其作品的被阅读量成正比。然而事实又不尽然。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就是一个例外。在我国,斯泰因可说是一位但闻其名、难见其作的作家。究其原因,大致有二。首先,斯泰因的名气来自她那“作家的作家”身份。她早年旅居法国,接触从先锋画派到现代派作家的各色文艺界人士,潜心揣摩人物心理及语言特点,研究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希图将语言从传统思维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因此,她的作品大都充满实验性的
现如今,人们表达自己不满的方式越来越直接,有的聚众抗议,有的直接“动武”——鞋子、鸡蛋、西红柿常常被当作“武器”。被这些“武器”击中,虽不致命,但场面会很尴尬。  非洲 · 纳米比亚  非洲的部落女王  Meekulu Mwadinohmo 是非洲纳米比亚  国最后一位部落君主,经该部落长者的选举, Meekulu 自 2005 年起继承王位,居住在守备森严的茅草宫殿内。Meekulu掌管该部落的
每个初读《春月》的人大概都会像我一样惊异:这是八岁即离开中国、十六岁才学汉字、三十五岁才第二次踏上中国的土地的人写的书吗?她怎么对中国的百年历史、风俗礼仪如此熟悉?从老太爷的葬礼到春月的出嫁,从张府的新年庆典到吴宅的清规戒律,从清末女人的发式到“文革”中红卫兵抄家。作者不像是在中国生活了八年,倒像是生活了八十年。  《春月》中的主要人物是出身于官僚世家、书香门第的知识分子——以秉毅、春月、明玉为代
在开始第二个任期的前10天,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白宫办公厅主任杰克·卢担任下一任财政部长,卢的财经专业知识和从政经验得到舆论普遍的肯定,但其怪异的签名却遭到讥讽。卢以前的签名是几个圆圈,如果他当了财长,新版的美元上就得印上这些“鬼画符”,媒体调侃这可能“加剧美元贬值”。奥巴马此前已提名参议员克里任国务卿、前参议员哈格尔任防长,总统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布伦南任中央情报局局长,这些人都和奥巴马关系很好
我很高兴能在《读书》杂志上向中国读者介绍我所主编的一本近著《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状况》(一九八八年巴黎发现出版社版)。  我想指出这本书的特点:此书既不是一本新法国大革命史,也非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而是编写此书的九十五位历史学家向读者们发出的一个邀请:他们邀请读者们对一七八九至一七九九年的法国作一次新的访问,来了解一下当时人们生活的各方面。这里的“人们”是复数的,既包括富人也包括穷人,既有村民又有市
改名拉锯战  中超联赛已经打了四轮,申花球迷与球队新高层的争执还在继续,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老申花球迷坚持俱乐部名字要保留申花,不惜在比赛中大规模声讨。绿地集团也一肚子委屈,砸钱赚名声天经地义,如今却把名声搞臭了。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夹在中间的“踢球的”也因此分心。  @黄埔一碗水:不如改名叫绿地集团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申花是绿地的子公司,这么叫既能宣传绿地,又能满足球迷诉求,这样多好!绿地决策层思
与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见面前,段兴焱发了一条微博:“下班后在街上步行,在一售冷饮柜前徘徊了许久,忍不住买下今年第一支冷饮,边走边吃,沿途有少男少女见之,投给我好奇目光,我心不平:兴你们嫩,就不兴我装嫩?”这条自言自语式的微博迅速被转载168次,连段兴焱自己都难以理解。  “我发条吃冰棍的微博怎么都转呢?”段兴焱问记者。显然,他对自己的爆红和影响力,还不那么适应。  微博上最红的警察  段兴焱,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