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在我国中华文化宝库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对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以及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要注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联系学生实际,科學的设计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力争不断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古诗词所包含的文学价值及审美价值是其他文体所无法比拟的。加强初中学生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而且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古诗词教学,积极探寻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掌握方法,品出诗意
1.抓住关键词句。古诗词中的每个词、每句话都具有深邃的意蕴,尤其是诗句中的重点词句,是诗人感情的集中表达,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所有只有对这些关键词句进行充分掌握,才能更好的品读出诗意,了解古诗词的真谛。所以,实际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抓住古诗词的关键词句,以此为突破口,对整篇古诗词进行“破译”。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体现的是一种“惜别怀远”的情怀,该篇诗句的整体主要是表达的是诗人思乡之情,而正是借以“折柳”曲的笛声触发了这种思想的情怀。由此可以看出,全诗中“折柳”是关键的词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讲解,就可以全面的掌握全诗的真正诗意。
2.把握诗词分类。诗歌的类型有很多种,如有咏物诗、写景诗、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以及近体诗与古体诗等多种类型。而且诗歌的节奏韵律、情谊表达,在不同类别的诗歌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如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他的诗作《山居秋瞑》,对清幽的山间美景、淳朴的山村民风、勤劳的乡间百姓描绘淋漓尽致,展现出诗人对社会境界的理想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人王维的最大特点。再如于谦的《石灰吟》,作者借以对石灰的吟咏,将自己不畏牺牲,精忠报国,坚守高洁的情操充分表达出来,通过咏物,展现诗人崇高的人格与光明磊落的襟怀。所以对诗词分类,把握其中的代表人物,对诗词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把握语言特点。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语言特点有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如赏析《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可见,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4.明确表现手法。诗词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衬托、对比、渲染、运用典故、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等。
二、学以致用,挖掘诗情
1.利用教材主旨穿插诗词教学。在教学《散步》时,设置了有关“亲情”的仿句练习,让学生引用诗句来表现亲情,如“亲情是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悲哀,亲情是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哭泣,亲情是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焦急,亲情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哀愁,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想念,亲情是王冕‘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的惦记,亲情是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挂念,亲情是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欲罢不能。”
2.针对学生习惯直接引用诗句的现状,让学生归纳运用古诗的其它方法进行比较赏析,以便更好的运用古诗。可让学生尝试通过截取诗中关键意象,转用古诗主旨,化用古诗意境等方式运用古诗。如很多同学擅长直接引用孟郊的《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来表现亲情。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化用古诗,如将之改为“不管我走到天涯还是海角,永远走不出的是母亲用爱的针线编织的叮咛;无论我是失意还是得意,永远不会忘怀的是行装上那密密的针脚。”相信学生经过比较,自然会清楚后一种运用更有创新意识,更有韵味。
3.归纳整理同一主题的诗词,另辟蹊径。如学了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整理出这一组以“思乡”为主题的诗句。可以要求学生以“思乡”为话题,化用这些诗句,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话。
4.充分利用天气、时节、时事等一切生活资源,运用古诗。如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我们可让学生用诗来诉说雨,如“雨的语言丰富多彩,它可以是内心的喜悦,滋润着杜甫的漫漫春夜;它可以是离人的眼泪,倾诉在韦庄孤寂的夜晚,徘徊在王昌龄送别友人失落的梦中。”
总之,古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因此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性教学。可通过反复吟诵、掌握方法、走近诗人、开展活动、学以致用等途径进行古诗词的有效性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扎实文化底蕴,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枝维.古诗词的诵读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2]杨章凌.浅谈古诗词的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5,(07).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古诗词所包含的文学价值及审美价值是其他文体所无法比拟的。加强初中学生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而且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古诗词教学,积极探寻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掌握方法,品出诗意
1.抓住关键词句。古诗词中的每个词、每句话都具有深邃的意蕴,尤其是诗句中的重点词句,是诗人感情的集中表达,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所有只有对这些关键词句进行充分掌握,才能更好的品读出诗意,了解古诗词的真谛。所以,实际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抓住古诗词的关键词句,以此为突破口,对整篇古诗词进行“破译”。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体现的是一种“惜别怀远”的情怀,该篇诗句的整体主要是表达的是诗人思乡之情,而正是借以“折柳”曲的笛声触发了这种思想的情怀。由此可以看出,全诗中“折柳”是关键的词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讲解,就可以全面的掌握全诗的真正诗意。
2.把握诗词分类。诗歌的类型有很多种,如有咏物诗、写景诗、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以及近体诗与古体诗等多种类型。而且诗歌的节奏韵律、情谊表达,在不同类别的诗歌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如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他的诗作《山居秋瞑》,对清幽的山间美景、淳朴的山村民风、勤劳的乡间百姓描绘淋漓尽致,展现出诗人对社会境界的理想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人王维的最大特点。再如于谦的《石灰吟》,作者借以对石灰的吟咏,将自己不畏牺牲,精忠报国,坚守高洁的情操充分表达出来,通过咏物,展现诗人崇高的人格与光明磊落的襟怀。所以对诗词分类,把握其中的代表人物,对诗词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把握语言特点。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语言特点有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如赏析《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可见,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4.明确表现手法。诗词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衬托、对比、渲染、运用典故、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等。
二、学以致用,挖掘诗情
1.利用教材主旨穿插诗词教学。在教学《散步》时,设置了有关“亲情”的仿句练习,让学生引用诗句来表现亲情,如“亲情是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悲哀,亲情是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哭泣,亲情是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焦急,亲情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哀愁,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想念,亲情是王冕‘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的惦记,亲情是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挂念,亲情是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欲罢不能。”
2.针对学生习惯直接引用诗句的现状,让学生归纳运用古诗的其它方法进行比较赏析,以便更好的运用古诗。可让学生尝试通过截取诗中关键意象,转用古诗主旨,化用古诗意境等方式运用古诗。如很多同学擅长直接引用孟郊的《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来表现亲情。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化用古诗,如将之改为“不管我走到天涯还是海角,永远走不出的是母亲用爱的针线编织的叮咛;无论我是失意还是得意,永远不会忘怀的是行装上那密密的针脚。”相信学生经过比较,自然会清楚后一种运用更有创新意识,更有韵味。
3.归纳整理同一主题的诗词,另辟蹊径。如学了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整理出这一组以“思乡”为主题的诗句。可以要求学生以“思乡”为话题,化用这些诗句,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话。
4.充分利用天气、时节、时事等一切生活资源,运用古诗。如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我们可让学生用诗来诉说雨,如“雨的语言丰富多彩,它可以是内心的喜悦,滋润着杜甫的漫漫春夜;它可以是离人的眼泪,倾诉在韦庄孤寂的夜晚,徘徊在王昌龄送别友人失落的梦中。”
总之,古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因此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性教学。可通过反复吟诵、掌握方法、走近诗人、开展活动、学以致用等途径进行古诗词的有效性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扎实文化底蕴,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枝维.古诗词的诵读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2]杨章凌.浅谈古诗词的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