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繁荣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手段。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关系到我们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总目标。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中“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创新;培育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义
1.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邓小平在1992年的深圳谈话中曾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人民长期的奋斗目标。中国作为人口的农业大国,想要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农民,只有让广大农民群众富裕起来,农村产业才能兴旺,农村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说:“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2.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发挥“统分结合”优势的需要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国有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都发展迅速,唯独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且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较为贫困,其中粮食主产区、农村偏远地区及特殊类型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贫困状况尤为严重。
自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到农户个人之后,出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逐渐停滞的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我们过分注重“分”的结果。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首先对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改革,并且为了改变以往“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了建立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我们也将其概括为“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所谓统分结合是指“宜统则统,宜分则分,通过承包把统和分协调起来,有统有包”;所谓双层经营是指农户和集体两个经营层次。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分”的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适合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经营;二是以农户为单元组织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效率高,监督成本低。
但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制度,那“统”到底有哪些优势?应该说在改革开放前,我们进行农村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尤其是在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医疗卫生、农村教育等方面。这些都属于集体经济组织“统”的职能优势。
3.发展村集体經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
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实现产业兴旺。通过集体牵头、农户参与、企业入驻的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明确主导产业、壮大产业经营规模,解决产业发展中短缺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问题,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产业效益,解决我国农村传统产业高投入、低产出、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而实现农村产业兴旺。
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打造生态宜居环境。通过集体对乡村统一规划、环境统一治理,村民共同参与,解决农村村容村貌较差、卫生设施不完善、保洁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实现农民富、农村美的统一。
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建设文明乡风。农村社会中,农民的集体意识较弱,集体责任感不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农村陋习恶相,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增强群众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责任感,从而实现农村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新气象。
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实现基层有效治理。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提高村集体收入,提升为村民办事的资本和能力,从而增强村集体威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加群众的凝聚力,实现党组织基层工作的有效治理,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发展集体经济,有助于脱贫攻坚。村集体组织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留住农村现有劳动力,吸引外出劳动力,有助于解决农村空心化、农户空巢化问题,激发农村活力。通过发展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实现村富民强。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各村委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村集体经济底子十分薄弱
村属集体资源资产少。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荒”出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土地承包到户,林权均山到户,资产拍卖到户,属于村集体的资产、资源很少,出现了分田到户,集体资产匮乏的现象。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现象突出,只能依靠上级拨款或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法解决;收入渠道、来源比较单一。村级集体经济无法跨越信贷筹资门槛,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因招商引资工作不力,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不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土地不能规模化流转,无法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大。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地理位置、班子成员思想认识及领导水平高低不同程度等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潜力也有很大的差异;村集体经济建设面临市场风险,村级经营水平和能力与抗风险需要不相适应。由于市场的风险性,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容易亏本,亏损之后很难再次继续筹资发展。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形式
1.土地流转下的农民自主模式
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中很多都是村中的能人。有技术能人、也有社会治理能人。尤其是一些有经济和管理头脑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成员中,一方面他们致富能力比较强,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以及辐射效应,凭借他们积累的雄厚经济实力,大力组建具有竞争力的经济联合体,能够更好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他们进入两委,特别是部分担任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农村能人,他们凭借自身的组织和协调优势,在留住本土农村能人,吸引外来人才方面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能够为各类人才提供一定的创业平台,引进项目和资金,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2.农业专业合作社
我们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是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衰弱,使“统”的功能几近丧失。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分散的农户如何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方式,会更好发挥“统”的作用。
所谓“农村专业合作社”就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将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自愿联合,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员通过共同制定的章程把农产品的销售或加工交给合作社控制,并根据交易额分享合作社剩余。也就是将众多分散的农户有效组织起来,从产前的信息获取、农资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良种引进到产后的加工、包装、销售等形成了一条龙式的服务体系。这样也容易形成品牌。
如何实现呢?部分专家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就是要建立农村“股份合作制”,即农民以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入股,从而参与社会分配。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的统一组织和安排,实现农业市场需求导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村集体经济和农户结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更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经济性。
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启示:
1.农村集体经济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农业的现代化,还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农民都无法有效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势单力薄的小农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属于弱势群体。而我国单个的农户家庭恰恰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如何扭转这一局面保护农民利益顺应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通过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来看,超越单个农户、实现农民的组织化是势在必行的。辽中模式、台州模式、日本农协等都是因为将分散的小农户有效的聚合,提高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聚合农民的这一组织必须以为农民服务为宗旨,是属于农民自己的组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农民利益。而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非农村集体经济莫属。因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质是“民有、民管、民享”,既能满足农民的组织化要求,又能实现和保护农民利益。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弱化了其对农民的吸引力,内部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因此,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形式,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并且具体形式应与时俱进
作为公有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集体经济,也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现形式来加以体现,因此当前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衰弱有余、发展不足”的态势,关键是没有找到有效的实现形式,而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又过于单一、封闭,束缚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所以,我国农村地区所出现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合作等实现形式,打破了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僵化与局限,有力的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3.各种有效实现形式在发展上有其内在的共性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现形式,而“有效”的实现形式才能使农村集体经济真正充满活力。那么何谓“有效”,简而言之就是与当地发展条件相适应,既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又能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由于各地具体情况的差异,“有效”的实现形式不止一种,而且伴随社会实践的发展,還会衍生出更多的“有效”形式。我们要找到关键,即在这多样化的外表下隐藏着的内在的共性。例如组织形式、合作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2月5日)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4]习近平《摆脱贫困》、《扶贫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
作者简介:
孟照英(1978—),女,汉族,单位为中共杞县县委党校 ,主要研究方向党建.
(中共杞县县委党校 河南 开封 475200)
关键词: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创新;培育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义
1.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邓小平在1992年的深圳谈话中曾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人民长期的奋斗目标。中国作为人口的农业大国,想要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农民,只有让广大农民群众富裕起来,农村产业才能兴旺,农村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说:“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2.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发挥“统分结合”优势的需要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国有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都发展迅速,唯独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且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较为贫困,其中粮食主产区、农村偏远地区及特殊类型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贫困状况尤为严重。
自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到农户个人之后,出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逐渐停滞的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我们过分注重“分”的结果。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国家首先对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改革,并且为了改变以往“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了建立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我们也将其概括为“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所谓统分结合是指“宜统则统,宜分则分,通过承包把统和分协调起来,有统有包”;所谓双层经营是指农户和集体两个经营层次。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分”的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适合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经营;二是以农户为单元组织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效率高,监督成本低。
但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制度,那“统”到底有哪些优势?应该说在改革开放前,我们进行农村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尤其是在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医疗卫生、农村教育等方面。这些都属于集体经济组织“统”的职能优势。
3.发展村集体經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
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实现产业兴旺。通过集体牵头、农户参与、企业入驻的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明确主导产业、壮大产业经营规模,解决产业发展中短缺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问题,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产业效益,解决我国农村传统产业高投入、低产出、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而实现农村产业兴旺。
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打造生态宜居环境。通过集体对乡村统一规划、环境统一治理,村民共同参与,解决农村村容村貌较差、卫生设施不完善、保洁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实现农民富、农村美的统一。
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建设文明乡风。农村社会中,农民的集体意识较弱,集体责任感不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农村陋习恶相,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增强群众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责任感,从而实现农村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新气象。
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实现基层有效治理。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提高村集体收入,提升为村民办事的资本和能力,从而增强村集体威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加群众的凝聚力,实现党组织基层工作的有效治理,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发展集体经济,有助于脱贫攻坚。村集体组织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留住农村现有劳动力,吸引外出劳动力,有助于解决农村空心化、农户空巢化问题,激发农村活力。通过发展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实现村富民强。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各村委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村集体经济底子十分薄弱
村属集体资源资产少。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荒”出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土地承包到户,林权均山到户,资产拍卖到户,属于村集体的资产、资源很少,出现了分田到户,集体资产匮乏的现象。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现象突出,只能依靠上级拨款或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法解决;收入渠道、来源比较单一。村级集体经济无法跨越信贷筹资门槛,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因招商引资工作不力,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不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土地不能规模化流转,无法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大。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地理位置、班子成员思想认识及领导水平高低不同程度等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潜力也有很大的差异;村集体经济建设面临市场风险,村级经营水平和能力与抗风险需要不相适应。由于市场的风险性,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容易亏本,亏损之后很难再次继续筹资发展。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形式
1.土地流转下的农民自主模式
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中很多都是村中的能人。有技术能人、也有社会治理能人。尤其是一些有经济和管理头脑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成员中,一方面他们致富能力比较强,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以及辐射效应,凭借他们积累的雄厚经济实力,大力组建具有竞争力的经济联合体,能够更好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他们进入两委,特别是部分担任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农村能人,他们凭借自身的组织和协调优势,在留住本土农村能人,吸引外来人才方面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能够为各类人才提供一定的创业平台,引进项目和资金,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2.农业专业合作社
我们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是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衰弱,使“统”的功能几近丧失。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分散的农户如何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方式,会更好发挥“统”的作用。
所谓“农村专业合作社”就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将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自愿联合,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员通过共同制定的章程把农产品的销售或加工交给合作社控制,并根据交易额分享合作社剩余。也就是将众多分散的农户有效组织起来,从产前的信息获取、农资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良种引进到产后的加工、包装、销售等形成了一条龙式的服务体系。这样也容易形成品牌。
如何实现呢?部分专家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就是要建立农村“股份合作制”,即农民以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入股,从而参与社会分配。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的统一组织和安排,实现农业市场需求导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村集体经济和农户结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更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经济性。
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启示:
1.农村集体经济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农业的现代化,还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农民都无法有效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势单力薄的小农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属于弱势群体。而我国单个的农户家庭恰恰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如何扭转这一局面保护农民利益顺应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通过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来看,超越单个农户、实现农民的组织化是势在必行的。辽中模式、台州模式、日本农协等都是因为将分散的小农户有效的聚合,提高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聚合农民的这一组织必须以为农民服务为宗旨,是属于农民自己的组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农民利益。而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非农村集体经济莫属。因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质是“民有、民管、民享”,既能满足农民的组织化要求,又能实现和保护农民利益。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弱化了其对农民的吸引力,内部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因此,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形式,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并且具体形式应与时俱进
作为公有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集体经济,也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现形式来加以体现,因此当前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衰弱有余、发展不足”的态势,关键是没有找到有效的实现形式,而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又过于单一、封闭,束缚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所以,我国农村地区所出现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合作等实现形式,打破了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僵化与局限,有力的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3.各种有效实现形式在发展上有其内在的共性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现形式,而“有效”的实现形式才能使农村集体经济真正充满活力。那么何谓“有效”,简而言之就是与当地发展条件相适应,既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又能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由于各地具体情况的差异,“有效”的实现形式不止一种,而且伴随社会实践的发展,還会衍生出更多的“有效”形式。我们要找到关键,即在这多样化的外表下隐藏着的内在的共性。例如组织形式、合作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2月5日)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4]习近平《摆脱贫困》、《扶贫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
作者简介:
孟照英(1978—),女,汉族,单位为中共杞县县委党校 ,主要研究方向党建.
(中共杞县县委党校 河南 开封 47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