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20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的“你最喜欢的学科”的问卷抽样调查中,“数学”的被喜欢概率仅为5.2%。多数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是:枯燥、繁琐,提起数学想到的就是漫无边际的计算和厚厚的数学试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数学教育的失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喜爱,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就现实情况而言,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归其原因: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数学的教与学都存在一些误区,而这些错误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对数学的厌恶。下面,我将指出这些错误,并探讨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一、教师教学中的错误
(一)以自我为中心坚持“满堂灌”
常听毕业班的学生抱怨,数学课像催眠课。问其原因:学习好的同学本来就会,而老师这一节课只讲这一道题,听着自然犯困;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听课很累,累了自然要睡。教师不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授课,坚持满堂灌,这种填鸭式教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仍普遍存在。
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教学主体的改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数学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要把学生视为解题的客体或接受“题海”的容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习程度的高低。所以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组织数学活动上,注重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强调数学经验性、创造性的一面,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明确“教”是为“学”服务的。
(二)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而所问问题设计缺乏科学性,提问随意性大,没有经过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指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但二者不能等同的。提问一定要有启发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心智活动达到顿悟和提升。
(三)讲题没有做到“少而精”
鉴于学生对大量做题的厌烦,有些教师就尽量减少讲题、做题。这一方面值得肯定,但一定要做到“少而精”,即“精讲精练”。学生模仿练习的题目要有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学生会灵活套用公式、定理,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二、家长、学生学习的误区
(一)重“数量”轻“质量”
重“数量”轻“质量”是许多家长的通病,孩子一道题出错,罚十道、二十道,更甚者孩子做了一百的这样的题,再考试还是出问题。原因在于,家长和学生都把错误的原因归结于粗心大意,而没有从本质上认识该知识点,没从重新整理学习这个知识点,制造了考试的软肋。
(二)重“教辅”轻“课本”
每次开家长会总有家长询问某某教辅是否适用,其实有一套和现行教材相配的辅导资料足够了(学校一般有统一订购),完全没必要再买,经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单一科的辅导资料就有四、五本,学生根本没空看,既浪费了金钱和资源,又起不到任何作用。
此外,有些学生好高骛远,不愿脚踏实地地练习基础题,盲目追求一些偏题怪题的求解。做些难题怪题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思维的活跃,但前提条件是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只要把课本吃透,把学校发的辅导资料认真消化,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三)以“听懂”代“学会”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课上老师讲的题自己明明听懂了,可每次考同类型的题还总是出问题。原因在于学生把“听懂”理解为“学会”,其实这是两个概念。“听懂”是学生以老师的思路、讲解为前提,顺应而下,理解了该题的解题思路;“学会”则需要自己的归纳总结,把老师教的知识活学活用。所以,一些点问题,学生课下都要经过重新整理归纳,使认识进一步提升,使之真正为我所有。
(四)以“小灶”代“正餐”
很多学生报名参加课外补习班,也有不少学生家长给孩子请家教开“小灶”。家长和学生的心情我们理解,但请分清主次。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课外学习起补充提升作用。不能让学生产生“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有家教”这样的依赖心理。
三、关于数学兴趣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发现美,启发学生好奇心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数学是美丽的,它的美包括有型的形体美、无形的语言美和抽象的思维美。它的形体美在完美的比例、严谨的结构、奇异的组合;它的语言美在结论的简单明确;它的思维美在理性、严谨。
数学是一门探索规律的学科。学生除了要有兴趣还要带着好奇心去学数学,学数学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敢于去猜想,敢于去实践,去证明自己的猜想。带着好奇心去学数学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找到成就感。
(二)尊重、赏识学生的发现、创造和发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一般地讲,恰当地表扬鼓励能强化自我效能感。这不仅对表扬和鼓励的人如此,对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
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的猜想、发现,教师和家长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赏识和鼓励,如果错误,要在赏识尊重中加以引导。切不可打击挖苦,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自尊心受伤害。
(三)坚持科学的学习方法
成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叙述了。我只强调一点,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一定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收获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以学生的数学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基础,制定的学习方法一定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以教科书为本,课堂教学为主,弄懂数学语言
不爱读数学教科书,是中学生的“通病”。数学教科书语言简洁、逻辑性强、内涵丰富、含义深刻,它的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因而看教科书不能一目十行,浮光掠影。数学教科书是数学知识点的精粹,能把教科书吃透,就好像盖高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一定要珍惜课堂教学时间,该课上学会的东西,坚决不拖到课下完成,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是我数学教学几年来的实践与反思,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前提下,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全面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张扬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科学引导,开发创新潜能,授之于渔,给之于渔场,就可让学生在广阔的渔场中用“渔”去捕捉更多的“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喜爱,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就现实情况而言,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归其原因: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数学的教与学都存在一些误区,而这些错误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对数学的厌恶。下面,我将指出这些错误,并探讨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一、教师教学中的错误
(一)以自我为中心坚持“满堂灌”
常听毕业班的学生抱怨,数学课像催眠课。问其原因:学习好的同学本来就会,而老师这一节课只讲这一道题,听着自然犯困;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听课很累,累了自然要睡。教师不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授课,坚持满堂灌,这种填鸭式教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仍普遍存在。
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教学主体的改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数学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要把学生视为解题的客体或接受“题海”的容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习程度的高低。所以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组织数学活动上,注重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强调数学经验性、创造性的一面,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明确“教”是为“学”服务的。
(二)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而所问问题设计缺乏科学性,提问随意性大,没有经过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指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但二者不能等同的。提问一定要有启发作用,才能使学生的心智活动达到顿悟和提升。
(三)讲题没有做到“少而精”
鉴于学生对大量做题的厌烦,有些教师就尽量减少讲题、做题。这一方面值得肯定,但一定要做到“少而精”,即“精讲精练”。学生模仿练习的题目要有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学生会灵活套用公式、定理,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二、家长、学生学习的误区
(一)重“数量”轻“质量”
重“数量”轻“质量”是许多家长的通病,孩子一道题出错,罚十道、二十道,更甚者孩子做了一百的这样的题,再考试还是出问题。原因在于,家长和学生都把错误的原因归结于粗心大意,而没有从本质上认识该知识点,没从重新整理学习这个知识点,制造了考试的软肋。
(二)重“教辅”轻“课本”
每次开家长会总有家长询问某某教辅是否适用,其实有一套和现行教材相配的辅导资料足够了(学校一般有统一订购),完全没必要再买,经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单一科的辅导资料就有四、五本,学生根本没空看,既浪费了金钱和资源,又起不到任何作用。
此外,有些学生好高骛远,不愿脚踏实地地练习基础题,盲目追求一些偏题怪题的求解。做些难题怪题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思维的活跃,但前提条件是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只要把课本吃透,把学校发的辅导资料认真消化,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三)以“听懂”代“学会”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课上老师讲的题自己明明听懂了,可每次考同类型的题还总是出问题。原因在于学生把“听懂”理解为“学会”,其实这是两个概念。“听懂”是学生以老师的思路、讲解为前提,顺应而下,理解了该题的解题思路;“学会”则需要自己的归纳总结,把老师教的知识活学活用。所以,一些点问题,学生课下都要经过重新整理归纳,使认识进一步提升,使之真正为我所有。
(四)以“小灶”代“正餐”
很多学生报名参加课外补习班,也有不少学生家长给孩子请家教开“小灶”。家长和学生的心情我们理解,但请分清主次。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课外学习起补充提升作用。不能让学生产生“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有家教”这样的依赖心理。
三、关于数学兴趣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发现美,启发学生好奇心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数学是美丽的,它的美包括有型的形体美、无形的语言美和抽象的思维美。它的形体美在完美的比例、严谨的结构、奇异的组合;它的语言美在结论的简单明确;它的思维美在理性、严谨。
数学是一门探索规律的学科。学生除了要有兴趣还要带着好奇心去学数学,学数学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敢于去猜想,敢于去实践,去证明自己的猜想。带着好奇心去学数学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找到成就感。
(二)尊重、赏识学生的发现、创造和发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一般地讲,恰当地表扬鼓励能强化自我效能感。这不仅对表扬和鼓励的人如此,对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
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的猜想、发现,教师和家长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赏识和鼓励,如果错误,要在赏识尊重中加以引导。切不可打击挖苦,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自尊心受伤害。
(三)坚持科学的学习方法
成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叙述了。我只强调一点,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一定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收获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以学生的数学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基础,制定的学习方法一定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以教科书为本,课堂教学为主,弄懂数学语言
不爱读数学教科书,是中学生的“通病”。数学教科书语言简洁、逻辑性强、内涵丰富、含义深刻,它的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因而看教科书不能一目十行,浮光掠影。数学教科书是数学知识点的精粹,能把教科书吃透,就好像盖高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一定要珍惜课堂教学时间,该课上学会的东西,坚决不拖到课下完成,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是我数学教学几年来的实践与反思,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前提下,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全面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张扬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科学引导,开发创新潜能,授之于渔,给之于渔场,就可让学生在广阔的渔场中用“渔”去捕捉更多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