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是衡量汽车工业实力的另一个销量指标——汽车出口数据依然悲观。为什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很快,汽车产量占据世界首位,但是出口销量却不容乐观呢。那是因为我国在汽车出口过程中,处处受到发达国家设置的重重技术壁垒,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出口制约非常严重,众多的技术规范、法律法规以及各种不同的资质认证,成了我过汽车产业出口面对的诸多瓶颈。贸易壁垒成为阻碍我国汽车产业贸易发展的严重屏障。
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是在在国际贸易中最常用来设置的技术壁垒,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很容易满足实施的技术壁垒所需要的名义上的合理性,提法上的巧妙性,形式上的合法性,手段上的隐蔽性这四个要求,合理合法的将出口国产品度之于外,而出口国也只能望之兴叹。下面是发达发达国家广泛用来设置技术壁垒的几种方式。(一)设立繁多为了阻碍外国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市场,许多国家制定了繁多严格的标准、法规,甚至用法律明确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进口国标准。美国是目前公认的法制、法规比较健全的国家,其机动车安全和环保法规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美国对汽车实行的安全标准项目有54项,涉及噪声和排放法规有5个。目前,欧共体拥有的技术标准就有10多万个,德国的工业标准约有1.5万种,据日本1994年3月调查的结果其就有8184个工业标准和397个农产品标准。而我国的技术标准体系才初步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速度很慢,采用国标力不从心。截止1996年底统计,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11700个标准中,我国仅采用了4400个,还不到总数的一半。
(二)要求严格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制定出非常严格苛刻的标准,有的标准甚至让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美国利用其先进的制造技术推行国内生产加工方法设置技术壁垒,例如,美国为保护国内的汽车工业,在《空气净化法》和《防污染法》中明确规定,所有进口汽车都必须安装防污装置,并制定了十分苛刻的技术标准,使得排气量过大的汽车被挡在美国市场之外。 而安装防污装置费用相当昂贵,成本增高,从而起到了技术壁垒的作用。
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至少达到CEN标志认证、CE安全认证标志或者ISO9000认证之一。而在尾气排放法规方面,欧盟继推行了“欧1”、“欧2”、“欧3”标准后,2005年1月欧盟启用“欧4”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柴油发动机汽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每公里必须在25毫克以内,标准还要求为柴油车增加特殊的过滤装置。欧盟最近出台的法令要求上路行驶的车辆必须装有“车载检验系统”,在排放超标时提醒驾驶者及时维修。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出口到欧盟的难度非常之大。 (三)针对性强
在法国,政府规定,凡是进口或在法国销售的汽车或者某些汽车设备型号都要符合1969年修订的《法国公路法》;在奥地利,法律明确规定,必须服从强制技术规章的产品有广场机械、运输设备、电子技术设备、采矿和石油生产设备等,将汽车产品列入其中;在日本,有数项法规对汽车工业方面同时规范,如有《废气排放检验法》、《大气污染控制法》、《限制噪音法》等法规。日本实施的《节能修正法》规定,到2010年,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不同质量和用途的汽车,必须达到相应的节能标准,以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对于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标准更加严格。此外,日本还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汽车行业技术法规和标准,对机电产品的限制是JIS规格,列为JIS对象的产品必须要有JIS标志。日本成熟的汽车行业保护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汽车的进入。 (四)损人利己在各国对同一指标设定不同一的情况下,很多国家为了保护自己产业、组织国外产业的时候,采取了进口才用高标准、出口采用低标准的方法,进行设置障碍以自我保护。如日本很多技术标准不同于国际标准,当外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时,不仅要求符合国际标准,还要求与日本标准相吻合,否则日本就以质量不达标为由将其拒之门外。(五)认证屏障
技术认证成为困扰中国汽车企业的普遍难题,各国汽车认证标准不同,并且随着市场发展不断变化提高。
首先,中国的汽车认证标准不被国外承认,中国的3C认证标准跟国外的标准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国外就是不予承认,这对我国汽车企业来说很不公平。俄罗斯采用了最新的欧Ⅲ排放标准认证,对非日内瓦协议成员国的进口汽车进行全面检查,提高了领取俄汽车质量认证的门槛,陕西重汽集团和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的出口业务受到严峻挑战。
其次,目前国际上的认证标准繁多,不同的国家执行不同的标准,使中国的汽车出口受到极大阻碍。不同国家不同标准不同车型的重新认证对企业来说难度比较大,不仅手续繁复,而且耽误时间太长,投入和牵涉的精力太多。奇瑞国际公司出口车型以QQ为主,占到了60%-70%,此外还出口奇云和风云系列。在最大的订单市场伊朗,改装了风云动力系统的奇云车型重新认证花费了8个月时间。
再次,民族保护主义的技术壁垒也加大了国内汽车企业的认证难度。以马来西亚为例,该国为了保护民族汽车工业,重新修改了进口汽车的认证标准,200多辆奇瑞QQ被压在当地海关码头进退不得,大量日本、韩国汽车也遭遇同样命运被拒之门外。目前,所有的右舵奇瑞QQ在新规则限制下无法再进入该国市场。
而我国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对质量体系认证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很多评审机构多数为利益驱动,咨询质量不够,企业执行的效果也不佳,甚至出现拿钱买证的情况。
(六)严控实施过程比如汽车在销售到国外之后需要维修的话,各国维修人员可前往维修,但是一些国家利用国界限制,对此进行设置障碍。如英、日汽车技术标准的实施,英国方面规定,日本销往英国的小汽车可由英国派人到日本进行检验,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英国技术安全的,可在日本检修或更换零件,这种做法比较方便,但日本方面规定,英国销往日本的小汽车运到日本后,必须由日本人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规定,英国则须雇日本雇员进行检修。这种作法费时费工,加上日本有关技术标准公布迟缓,客观上较大地妨碍了英国小汽车进入日本市场。
再比如认证方面,俄罗斯提高认证标准之后,虽然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汽车厂商已获得了俄方的欧Ⅲ质量认证,但是,这些认证都是俄罗斯当地经销商取得的。国内贸易公司和整车企业利用这些认证证书向俄罗斯出口重卡每辆车须付给当地经销商5000-10000元费用。这必将增加出口成本,降低出口利润。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人才对贸易壁垒有所了解。其实,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共体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早就注意到世贸组织在削减关税方面所取得的胜利,国际贸易中的保护措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整个国际贸易呈现出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在這种趋势之下,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些国家纷纷采用隐蔽性较强、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措施——技术壁垒,给我国及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很大的障碍,同时也成为阻挡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屏障,是当今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对付的一种贸易壁垒。
为此,面对发达国家为我们设置的“紧箍咒”,我国汽车行业应该及时了解出口过程常见的技术壁垒,以积极应对,防范于未然,让我国汽车行业出口跳出“紧箍咒”的束缚,以夷制夷,快速成长,成为世界汽车出口的领头军。
参考文献:
[1]胡敏.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对我国汽车出口的影响.
[2]苏波.“十二五”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3]孙大荣.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状况.
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是在在国际贸易中最常用来设置的技术壁垒,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很容易满足实施的技术壁垒所需要的名义上的合理性,提法上的巧妙性,形式上的合法性,手段上的隐蔽性这四个要求,合理合法的将出口国产品度之于外,而出口国也只能望之兴叹。下面是发达发达国家广泛用来设置技术壁垒的几种方式。(一)设立繁多为了阻碍外国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市场,许多国家制定了繁多严格的标准、法规,甚至用法律明确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进口国标准。美国是目前公认的法制、法规比较健全的国家,其机动车安全和环保法规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美国对汽车实行的安全标准项目有54项,涉及噪声和排放法规有5个。目前,欧共体拥有的技术标准就有10多万个,德国的工业标准约有1.5万种,据日本1994年3月调查的结果其就有8184个工业标准和397个农产品标准。而我国的技术标准体系才初步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速度很慢,采用国标力不从心。截止1996年底统计,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11700个标准中,我国仅采用了4400个,还不到总数的一半。
(二)要求严格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制定出非常严格苛刻的标准,有的标准甚至让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美国利用其先进的制造技术推行国内生产加工方法设置技术壁垒,例如,美国为保护国内的汽车工业,在《空气净化法》和《防污染法》中明确规定,所有进口汽车都必须安装防污装置,并制定了十分苛刻的技术标准,使得排气量过大的汽车被挡在美国市场之外。 而安装防污装置费用相当昂贵,成本增高,从而起到了技术壁垒的作用。
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至少达到CEN标志认证、CE安全认证标志或者ISO9000认证之一。而在尾气排放法规方面,欧盟继推行了“欧1”、“欧2”、“欧3”标准后,2005年1月欧盟启用“欧4”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柴油发动机汽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每公里必须在25毫克以内,标准还要求为柴油车增加特殊的过滤装置。欧盟最近出台的法令要求上路行驶的车辆必须装有“车载检验系统”,在排放超标时提醒驾驶者及时维修。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出口到欧盟的难度非常之大。 (三)针对性强
在法国,政府规定,凡是进口或在法国销售的汽车或者某些汽车设备型号都要符合1969年修订的《法国公路法》;在奥地利,法律明确规定,必须服从强制技术规章的产品有广场机械、运输设备、电子技术设备、采矿和石油生产设备等,将汽车产品列入其中;在日本,有数项法规对汽车工业方面同时规范,如有《废气排放检验法》、《大气污染控制法》、《限制噪音法》等法规。日本实施的《节能修正法》规定,到2010年,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不同质量和用途的汽车,必须达到相应的节能标准,以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对于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标准更加严格。此外,日本还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汽车行业技术法规和标准,对机电产品的限制是JIS规格,列为JIS对象的产品必须要有JIS标志。日本成熟的汽车行业保护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汽车的进入。 (四)损人利己在各国对同一指标设定不同一的情况下,很多国家为了保护自己产业、组织国外产业的时候,采取了进口才用高标准、出口采用低标准的方法,进行设置障碍以自我保护。如日本很多技术标准不同于国际标准,当外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时,不仅要求符合国际标准,还要求与日本标准相吻合,否则日本就以质量不达标为由将其拒之门外。(五)认证屏障
技术认证成为困扰中国汽车企业的普遍难题,各国汽车认证标准不同,并且随着市场发展不断变化提高。
首先,中国的汽车认证标准不被国外承认,中国的3C认证标准跟国外的标准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国外就是不予承认,这对我国汽车企业来说很不公平。俄罗斯采用了最新的欧Ⅲ排放标准认证,对非日内瓦协议成员国的进口汽车进行全面检查,提高了领取俄汽车质量认证的门槛,陕西重汽集团和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的出口业务受到严峻挑战。
其次,目前国际上的认证标准繁多,不同的国家执行不同的标准,使中国的汽车出口受到极大阻碍。不同国家不同标准不同车型的重新认证对企业来说难度比较大,不仅手续繁复,而且耽误时间太长,投入和牵涉的精力太多。奇瑞国际公司出口车型以QQ为主,占到了60%-70%,此外还出口奇云和风云系列。在最大的订单市场伊朗,改装了风云动力系统的奇云车型重新认证花费了8个月时间。
再次,民族保护主义的技术壁垒也加大了国内汽车企业的认证难度。以马来西亚为例,该国为了保护民族汽车工业,重新修改了进口汽车的认证标准,200多辆奇瑞QQ被压在当地海关码头进退不得,大量日本、韩国汽车也遭遇同样命运被拒之门外。目前,所有的右舵奇瑞QQ在新规则限制下无法再进入该国市场。
而我国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对质量体系认证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很多评审机构多数为利益驱动,咨询质量不够,企业执行的效果也不佳,甚至出现拿钱买证的情况。
(六)严控实施过程比如汽车在销售到国外之后需要维修的话,各国维修人员可前往维修,但是一些国家利用国界限制,对此进行设置障碍。如英、日汽车技术标准的实施,英国方面规定,日本销往英国的小汽车可由英国派人到日本进行检验,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英国技术安全的,可在日本检修或更换零件,这种做法比较方便,但日本方面规定,英国销往日本的小汽车运到日本后,必须由日本人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规定,英国则须雇日本雇员进行检修。这种作法费时费工,加上日本有关技术标准公布迟缓,客观上较大地妨碍了英国小汽车进入日本市场。
再比如认证方面,俄罗斯提高认证标准之后,虽然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汽车厂商已获得了俄方的欧Ⅲ质量认证,但是,这些认证都是俄罗斯当地经销商取得的。国内贸易公司和整车企业利用这些认证证书向俄罗斯出口重卡每辆车须付给当地经销商5000-10000元费用。这必将增加出口成本,降低出口利润。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人才对贸易壁垒有所了解。其实,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共体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早就注意到世贸组织在削减关税方面所取得的胜利,国际贸易中的保护措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整个国际贸易呈现出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在這种趋势之下,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些国家纷纷采用隐蔽性较强、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措施——技术壁垒,给我国及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很大的障碍,同时也成为阻挡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屏障,是当今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对付的一种贸易壁垒。
为此,面对发达国家为我们设置的“紧箍咒”,我国汽车行业应该及时了解出口过程常见的技术壁垒,以积极应对,防范于未然,让我国汽车行业出口跳出“紧箍咒”的束缚,以夷制夷,快速成长,成为世界汽车出口的领头军。
参考文献:
[1]胡敏.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对我国汽车出口的影响.
[2]苏波.“十二五”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3]孙大荣.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