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尚书·尧典》中,用“诗言志,歌永言”来定义诗歌。现代诗歌,也就是“五四”前后产生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尽管在形式、语言等方面与古诗词有所不同,但就其实质而言,仍然是“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的,其言事抒情的本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初中新诗教学,可以借鉴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浅吟低唱,体会情感
古人在诗词的学习中,特别讲究诵读,教导学生学习诗词时,要“书读百遍”,以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在新诗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感知、体会诗歌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新诗虽不像古典诗歌那样严格讲究格律,但也自有音乐般的旋律、节奏,并以之作为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所以,阅读新诗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是个人对诗歌的感悟行为,不必要求整齐划一,既可浅吟低唱,也可高声诵读;既可独自吟咏,也可多人配合。在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中,学生采用了分合结合的方式,在“祖国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句子上合奏,其它句子采用分读的方法,较好地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唱诗歌。让学生为新诗配上与情感相符的旋律来演唱,曲调的选择范围,可以是流行歌曲或其它。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也喜欢对歌词进行改编。让他们用唱的形式来读新诗,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又因为他们对一些曲调较熟,套用曲子时,自然也会体会诗的感情。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好选取与诗歌感情接近的曲子,这就有意识地“逼”学生感受诗歌的感情。
在学习《我爱这土地》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听《我爱这土地》(艾青词,陆在易曲),激发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曲目来加以改唱。
3.限时背诵比赛法,也是激励学生诵读的好办法。背会了的诗歌,学生体会情感也较容易。如余光中的《乡愁》等节奏感强、旋律美、短小的诗歌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二、字斟句酌,理解诗意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往往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及思想、写诗的背景进行了解,来推想诗词所表达的真正意思,并通过“诗眼”的把握、字词的品析、表现手法等的分析归纳,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现代诗歌是在古诗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借鉴了外国文学的创作方法。学习这类诗歌,更应该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抓住语言来字斟句酌,理解诗意。
1.把握意象,感悟主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西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西方的象征主义手法走进了中国诗人的作品,许多作家大量采用象征手法来表现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学习新诗,就要透过诗歌语言,把握意象,感悟诗歌主题。
在教学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时,主要引导学生对“海”和“山”的象征性进行分析。这时就要扣住诗句——“是用信念凝成的海”的修饰语“信念凝成的”,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信念?为何用“凝成”?自然就会分析出“海”的象征意义,以及对“海”的向往的深层含义。再指导学生诵读全诗,学生就能从诗中体会到:“海”和“山”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那么,对“山的那边”——海的向往,就是对理想的追求。还有,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等,也都能通过意象的把握来感悟主题。
2.了解背景,把握主旨
布封说:“风格即是人。”一个作家的创作动机和创作风格,决定于他的人生经历。作家的创作风格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个作家人格的外化。同时,“一个艺术家总是在某些社会条件下进行创作,也总是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钱中书《中国诗与中国画》),一定的社会时代也必然会左右作品的思想性。因此,鉴赏一个作家的作品就必须要研究这个作家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政治条件,也包括文艺条件,即当时的文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潮流和流派等,体会他的创作风格,进而把握主旨。
中国现代新诗的教学,就必须引导学生从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的意象,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意图,进而更深刻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如《静夜》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其中包含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学习时对当时的背景等了解了,一河的水就开了,就扣住了整个诗意的命脉,赏析的思维就不会出轨。
当然,借鉴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新诗,还可以从修辞等赏析,也可以从写法等品析,仿写等来体验。总之,结合学生的实际,从新诗的特点出发,遵循文学鉴赏的内在规律,条条大路都可通罗马的。只要学生有所得,能从中掌握一些读新诗的方法、赏新诗的技巧,爱读新诗、会读新诗,任何方法就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公木 主编《新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浙江文艺出版社。
3.汤立宏《让语文教学更具魅力》.北京:海洋出版社。
一、浅吟低唱,体会情感
古人在诗词的学习中,特别讲究诵读,教导学生学习诗词时,要“书读百遍”,以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在新诗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感知、体会诗歌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新诗虽不像古典诗歌那样严格讲究格律,但也自有音乐般的旋律、节奏,并以之作为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所以,阅读新诗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是个人对诗歌的感悟行为,不必要求整齐划一,既可浅吟低唱,也可高声诵读;既可独自吟咏,也可多人配合。在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中,学生采用了分合结合的方式,在“祖国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句子上合奏,其它句子采用分读的方法,较好地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唱诗歌。让学生为新诗配上与情感相符的旋律来演唱,曲调的选择范围,可以是流行歌曲或其它。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也喜欢对歌词进行改编。让他们用唱的形式来读新诗,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又因为他们对一些曲调较熟,套用曲子时,自然也会体会诗的感情。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好选取与诗歌感情接近的曲子,这就有意识地“逼”学生感受诗歌的感情。
在学习《我爱这土地》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听《我爱这土地》(艾青词,陆在易曲),激发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曲目来加以改唱。
3.限时背诵比赛法,也是激励学生诵读的好办法。背会了的诗歌,学生体会情感也较容易。如余光中的《乡愁》等节奏感强、旋律美、短小的诗歌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二、字斟句酌,理解诗意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往往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及思想、写诗的背景进行了解,来推想诗词所表达的真正意思,并通过“诗眼”的把握、字词的品析、表现手法等的分析归纳,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现代诗歌是在古诗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借鉴了外国文学的创作方法。学习这类诗歌,更应该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抓住语言来字斟句酌,理解诗意。
1.把握意象,感悟主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西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西方的象征主义手法走进了中国诗人的作品,许多作家大量采用象征手法来表现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学习新诗,就要透过诗歌语言,把握意象,感悟诗歌主题。
在教学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时,主要引导学生对“海”和“山”的象征性进行分析。这时就要扣住诗句——“是用信念凝成的海”的修饰语“信念凝成的”,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信念?为何用“凝成”?自然就会分析出“海”的象征意义,以及对“海”的向往的深层含义。再指导学生诵读全诗,学生就能从诗中体会到:“海”和“山”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那么,对“山的那边”——海的向往,就是对理想的追求。还有,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等,也都能通过意象的把握来感悟主题。
2.了解背景,把握主旨
布封说:“风格即是人。”一个作家的创作动机和创作风格,决定于他的人生经历。作家的创作风格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个作家人格的外化。同时,“一个艺术家总是在某些社会条件下进行创作,也总是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钱中书《中国诗与中国画》),一定的社会时代也必然会左右作品的思想性。因此,鉴赏一个作家的作品就必须要研究这个作家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政治条件,也包括文艺条件,即当时的文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潮流和流派等,体会他的创作风格,进而把握主旨。
中国现代新诗的教学,就必须引导学生从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的意象,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意图,进而更深刻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如《静夜》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其中包含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学习时对当时的背景等了解了,一河的水就开了,就扣住了整个诗意的命脉,赏析的思维就不会出轨。
当然,借鉴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新诗,还可以从修辞等赏析,也可以从写法等品析,仿写等来体验。总之,结合学生的实际,从新诗的特点出发,遵循文学鉴赏的内在规律,条条大路都可通罗马的。只要学生有所得,能从中掌握一些读新诗的方法、赏新诗的技巧,爱读新诗、会读新诗,任何方法就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公木 主编《新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浙江文艺出版社。
3.汤立宏《让语文教学更具魅力》.北京:海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