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息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角色定位
信息技术课具有非常突出的学科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因此,其教学方法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
1.学生素质教育的“先锋者”
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技能性为一体,最具现代教育特色,理应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成为素质教育的“先锋者”.信息技术课的先进性和实践性也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应该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掘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2.中学新课改的“实践者”
信息技术课一定要突出实践性,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例如,在计算机系统组成中,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解剖整台计算机硬件、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決问题,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3.网络道德教育的“导师”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多样的信息获取方式、人际交流方式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我们的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成为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者.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的创新
1.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学习效率难以保证.
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操作性和实用性强.讲课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
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精讲操作步骤,认真设计上机操作题,突出新授内容与操作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操作.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2.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发现”.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在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不断思考,大胆设想,勇敢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喜悦比单纯教师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得多,可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尊重个体差异与层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知计算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新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学生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集体协作与组织创新
“集体协作”是以几名学生为小组组成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一般活动过程是:教师向各小组布置研究课题,给以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网络资源,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将结果展示出来.
信息技术课具有非常突出的学科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因此,其教学方法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
1.学生素质教育的“先锋者”
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技能性为一体,最具现代教育特色,理应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成为素质教育的“先锋者”.信息技术课的先进性和实践性也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应该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掘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2.中学新课改的“实践者”
信息技术课一定要突出实践性,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例如,在计算机系统组成中,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解剖整台计算机硬件、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決问题,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3.网络道德教育的“导师”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多样的信息获取方式、人际交流方式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我们的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成为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者.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的创新
1.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学习效率难以保证.
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操作性和实用性强.讲课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
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精讲操作步骤,认真设计上机操作题,突出新授内容与操作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操作.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2.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发现”.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在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不断思考,大胆设想,勇敢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喜悦比单纯教师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得多,可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尊重个体差异与层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知计算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新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学生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集体协作与组织创新
“集体协作”是以几名学生为小组组成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一般活动过程是:教师向各小组布置研究课题,给以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网络资源,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将结果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