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q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提问方法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语)提问:又称问题提出,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发现、形成并主动提出问题的行为。提问包括从已有情境或经验中创造新问题,以及通过提问对给定情境进行探索,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新产生问题(目的仍然围绕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产品,它包括了求知者,已知的知识,以及未知的知识三者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它本身就是知识的一个分支。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往往也是最困难的一步,这便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为了巩固知识的掌握、探索未知领域或监控学习过程,在联系自身已有知识经验和当时学习情境的基础上,针对一定的学习内容,通过一定的认知努力而自觉提出问题的能力。关于提问的概念,国外学者Silver(1996)认为,提问包括从已有情境或经验中创造新问题,以及通过提问对给定情境进行探索,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新产生问题(目的仍然围绕解决问题)。我国学者中继亮(2000)认为,提问,又称问题提出,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发现、形成并主动提出问题的行为。课堂提问是发现的钥匙,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
  一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在职业学校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差,不爱动脑筋,教师应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也能通过思考并主动提出问题。
  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但对于“读书无疑者”,则“须教有疑”,正是“学非问不明”,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如何问?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呢?
  课堂提问要注意两个原则:针对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1.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提问中要有明确目的和内在意图、不是为提问而提问,搞形式主义。提的问题是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定义;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为了巩固旧知识,等等。每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目的地提问。所提问题,一定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上情况来进行的。提问要难易、深浅适当,如果太难、太深超越了本班学生目前的智力水平,学生就会望而生畏、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如问题太易、太浅,低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提问的目的明确。教师首先应精心设计问题,有明确的目的及意图,确实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易混淆、易忽略的地方提出、不能主次不分、搞平均主义。也就是说针对教材的中心,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揭示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师一开始上课,便出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Flash课件的情景图——“快乐的大森林”。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
  教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森林好漂亮啊!有美丽的小花、绿绿的小草,还有好吃的果子。
  学生2:我发现天上的白云在飘动!
  学生3:我发现小鸟在表演节目。
  学生4:我发现小兔在跳舞,跳得真好看!
  ……
  就这样,学生意犹未尽,而老师也着急了,7、8分钟过去了,学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仍旧是在“看图说话”,似乎已忘了这是在上数学课。为什么课堂会变得如此难驾驭呢?因为教师的问题中没有提炼出数学信息。其实,教师可以这样问:图上有几种动物?(3种,即小鸟、小兔和小猪)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每3只小鸟、4只小兔、2只小猪在一起)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3只3只、4只4只、2只2只地数,突出“几个3”、“几个2”、“几个4”,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它们各是多少。如此一来,就能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效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数学情境问题(生活现象),为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2.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立意鲜明,准确、具体。没有“大”“泛”的倾向,没有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情况。再者是所提问题之间及所提问题与已学过的问题之间,在逻辑关系上要保持一致,层层深入、环环紧扣,能较为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能灵活变通,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提问题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同学。提出的问题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认识能力为依据,即使是超越这一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也要考虑经过学生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使大多数学生能领悟。要让多数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全体学生身上,区别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难点,可以把它分散成为小问题,给后进生以发言的机会,他们是完全可以对答的。   为此,教师要事先分析学生知识的缺差面和疑难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成功的喜悦,使其在各自已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二
  提问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提问的好则对激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作用,所提问题不好则会起到相反作用。这里的提问不仅是指教师提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即“思而疑”,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把提问提到艺术的程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哪些切合实际的提问方法呢?
  1.开门见山的问。所谓开门见山的问,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常用这种问法。如在教学中,教师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开门见山的问,学生只要能熟记就能回答出来。
  2.创设情境的问。创设情境的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悬念法就是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前,教师把厚度为0.01毫米的薄纸演示对折,然后问:“请同学们估计,若对折32次后,将有多厚?”学生说:“电线杆那么高”,“五层楼那么高”……最后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高得多!”学生不信,教师及时提出:“如果利用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有理数的乘方,你会很快算出结果的。”这时学生流露所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使问题产生了一种吸引力,自然地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3.穷追不舍的问。穷追不舍的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此时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师思维的全过程,给学生一顿思维的大餐,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而采用逆向思维发散式提问,又能促使学生多重角度思考问题,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思维深广度的训练,培养创造性精神。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设想一下,车轮如果做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结果会怎样呢?
  (2)想一想,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3)如果是方形的话,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4)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要使车轮能平稳地滚动,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什么关系?
  这些设问不仅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而且给学生流露出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处理,重新把问题抛给学生,促使他们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增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4.层次分明的问。层次分明的问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把知识方法系统条理化。教师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例如在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的复习中,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本章中你学过的三角函数有哪些?
  (2)这些三角函数的值随着角度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3)请探索一下,这些三角函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你是如何探索的?
  (4)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5)举例说明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如何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这样层次分明地提问,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经常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一方面巩固和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从而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但是,如果“问”的内容欠妥,“问”的方法不对,就会事与愿违。因此,要切实发挥“问”的积极作用,广西天等县实验学校黄天楼老师提出还应注意“六戒”。
  一戒不假思索、简单提问。有的教师过多地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表面看“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形成轻浮态度和懒汉思想。
  二戒不辨难易,不看对象。提问本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如果教师忽视这一点,信口点名,这就常常造成难题碰到了“差生”,容易题碰到了“高材生”。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戒违背认识规律,急于求成。提问,要顺着自己讲课的次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善问者如攻坚术,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循序渐进,是学习上的一个重要规律,若违背这个规律,就会造成或学生乱答一气,或瞠目结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戒假借提问,实行惩罚,给学生一个“难堪”。这种提问,不仅不利于教育学生好好学习,而且易引起学生反感,严重妨碍师生关系。
  五戒提问带个人感情。有些教师提问的范围狭窄。每节课的提问都是自己熟悉的“重点生”。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希望当着全班学生表露自己的才华。如果连续几节课,几周课,甚至整个学期都提问不到,将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六戒满堂问。“满堂问”是“满堂灌”的变种。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教学那种“教师灌、学生装”的实质。只不过把“讲”改换成“问”。“满堂问”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另外还要注意几个细节:
  (1)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
  (2)问题的提出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
  (3)问题要有启发性。
  (4)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思考。
  (5)提问要因课堂内容而异,灵活运用。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提法和安排尤为重要)来激发读者,唤起他的好胜心和创造力,并且给他充分的机会去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将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科学课堂中的提问[M].江苏教育出版社.
  [2]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3]冯克诚.课堂提问设计与问题教学操作手册[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0.
  [4]李红.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1(7).
  [5]解玉亮.数学课堂提问之我见[J].中学数学研究,2004(5):3.
其他文献
日记是一种天天练笔的好形式,它可以使孩子们把读书和写作,学习和记忆,观察和思考,模仿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好途径。根据自己多年对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通过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我在指导本届初一学生进行日记训练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强调真实,发展个性  《标准》在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摘 要: 赢得值法是一项先进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对项目实施进行实时地跟踪监控管理,对所耗的费用进行监控,赢得值分析法在项目的进度管理和费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挣值法的发展过程、原理、赢得值指标分析及对应措施及赢得值法的优势,以便项目管理人员将其真正运用到项目成本管理中去,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 赢得值法 理论 优势  一、赢得值的发展过程  
摘 要: 创新型问题是数学新课程理念催生的新型数学思考练习题,解答这种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设计与应用、操作与探究、开放与探索、阅读与理解。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型问题 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内容”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在
随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广大教师中逐步深入,落实《标准》就是要在数学教学中实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探索和交流不仅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而且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塑造,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一、重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还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  可以这样讲,在数学课上,没有哪位教师不倡导
摘 要: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内涵深刻,外延广泛。学习函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适应其他学科的学习及将来学习的需要,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函数的教学。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函数 概念 定义 性质  函数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始终的重要思想之一。函数与方程、数列、不等式、线性规划、算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