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记是一种天天练笔的好形式,它可以使孩子们把读书和写作,学习和记忆,观察和思考,模仿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好途径。根据自己多年对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通过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我在指导本届初一学生进行日记训练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强调真实,发展个性
《标准》在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就说明了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想中引发真情实感,以体现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作文最主要的原则就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作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人生“史记”的日记若不以真实为本,不仅有悖于其基本概念和要求,自然也不便作为写作水平提高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大为举荐。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因为“真实”,学生往往在日记中暴露自己的许多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我们务必及时引导,以防今后在行动中,在作文中,出现此类真实而又有错误的价值取向的行为或现象,以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并贯彻《标准》的首要目标。
记得开学的第一个升旗仪式,广播时要求奏唱国歌,全校五六百名学生竟只有少数几个人放开嗓子唱,我就此现象要求学生在日记中说说当时自己的真实感受。其中有一孩子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我想唱,可别人不唱,还有好多人看着我莫名其妙的笑,我很难为情,也只好不唱。”于是,我便以“要不要难为情,要不要看别人脸行事”进行全班讨论,结果学生一致认为放声高唱国歌是对祖国最直接、勇敢的热爱:认识到正确就是真理,真理就应该弘扬的道理。道理明白了,行为自然有了准则,作文自然不易发表错误的言论。因为倡导真实,学生的日记内容的选择更趋于自己喜欢的,热爱的。尽管日记训练的时间不长,但是日记已渐有个性和风格,内容缤纷、形式多样、个性突出。
二、引导观察,启发联想和想象
《标准》在第四学段提出“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彩,能捕捉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许多学生近于流水账或抄袭现象多是因为不多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不善留心身边的人、事、物。曾和多位抄袭日记及内容空泛的同学谈心,他们的答复竟如出一辙,“我找不到有意义的内容!”,“我觉得每天好像都一样。”,“我不知道写什么。”
开学初的某个下午的一节日记评讲课上,为了证明写不好日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喜欢观察,不善于观察,我做了两个试验。先要求所有的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并指名个别学生说一说同桌的衣着的颜色、款式等;再交流今天校园的见闻,结果不出所料——日记的优劣的确和平时是否注意观察有密切的联系。为此,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启发他们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学生比较熟悉学校办公楼过道口的一只老钟和为学校清除垃圾的一位老人,可没有人关心并写下来。当我提出以《钟》或《那位老人》为题写一篇日记,许多学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动笔。我便先从钟的外形说起,让学生联系第一节班会课上我对我校历史的介绍及如今偶尔的钟鸣(停电),引导孩子们展开联想,并想象出它的象征意义。至于那位老人,我先介绍他的外貌,接着介绍他的生计,介绍他出身书香,却贫困潦倒,孑然一身的境况,以及在其小屋外墙上出天气预报的趣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悟生活。只此一点,学生的日记果然出色了许多。
前不久,我推荐了一篇学生的观察日记《蚂蚁》,文中写道:
“我想看看它到底是怎样找食,于是就小心翼翼地掰了一小块饼干,放在离蚂蚁窝一尺来远的地方,蹲在旁边看了起来,不多时,一只蚂蚁发现了这顿美餐,只见它先用触角在周围探探有没有危险,在确认安全后,才爬上饼干咬上一小口,或许它觉得不好吃,转身向洞口奔去,我想这么好吃的饼干蚂蚁怎么会觉得不好吃呢?对了,一定是太好吃了,它不想吃独食,就回去叫家人了。一会儿,果然看见那小家伙(嘴角还有饼末)领头,身后是一个紧跟一个,浩浩荡荡的蚁国大队……”
在第二天听后感的日记反馈中,孩子们无不真切地感受到观察细致的重要意义。
的确,生活中不缺乏精彩,只是缺少发现精彩的眼光,我们做老师的务必帮助学生去擦亮他们的慧眼。
三、结合范文,指导续写和仿写
《标准》第四学段提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读写结合曾是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并很有成效,我吸取并运用于自己的单元教学中。在单元范文教学中,我结合单元作文教学的要求及学生写作的实际安排了相应的读写训练,这不仅可以为学生的日记提供一个新的类型,而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掌握范文精髓。
譬如:教读《幼时记趣》时,根据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第一次学文言文的实际,在师生共同学习之后,我要求学生把古代散文改写成现代散文,使他们加强了对本文的理解,并进一步感受到古今语言异同,培养了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又如:教读《为你打开一扇门》时,我抓住《致文学》部分紧扣文学运用拟人和第一人称的写法,要求学生进行不少于一节的仿写,促使他们再次思考文学,进一步感受文学,亲近文学。
值得注意的是仿写的点应是一篇文章最为学生认可的,可能是其精彩的起篇,或者是精巧的思路、新颖的主题、独特的语言及其动人的修辞……当然根据文章内容的繁简,篇幅的长短,我们还可以有选择地进行缩写或扩写以加深学生对范文的品位,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标准》第四学段提出“能与他们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从而明确了培养写作兴趣的方法和方向,突出了激发写作的兴趣。通过交流评改而产生的收获感、成就感,能够更深层地强化写作的欲望。
我坚持多年来的“每篇必批,每篇必评,多扬少抑,美文必荐”的原则,使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日记充满兴趣。记得在第一单元“我爱文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许多学生的创作虽显稚嫩,但童话中的想象很奇特,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很强烈;诗歌的基本形式把握不错,尤其抒发的感情很真很实。在我们交流评比后,第二天就有学生把自己的新作品交给我,看着学生充满渴望肯定的眼光和激动又有点腼腆的神色,我很是开心。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习惯,从始抓起。根据《标准》对写作习惯的高度重视,我在日记中还要求学生务必每则拟题,书写认真,标点规范。
总之,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适当指导,的确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便捷之路。
一、强调真实,发展个性
《标准》在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就说明了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想中引发真情实感,以体现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作文最主要的原则就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作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人生“史记”的日记若不以真实为本,不仅有悖于其基本概念和要求,自然也不便作为写作水平提高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大为举荐。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因为“真实”,学生往往在日记中暴露自己的许多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我们务必及时引导,以防今后在行动中,在作文中,出现此类真实而又有错误的价值取向的行为或现象,以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并贯彻《标准》的首要目标。
记得开学的第一个升旗仪式,广播时要求奏唱国歌,全校五六百名学生竟只有少数几个人放开嗓子唱,我就此现象要求学生在日记中说说当时自己的真实感受。其中有一孩子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我想唱,可别人不唱,还有好多人看着我莫名其妙的笑,我很难为情,也只好不唱。”于是,我便以“要不要难为情,要不要看别人脸行事”进行全班讨论,结果学生一致认为放声高唱国歌是对祖国最直接、勇敢的热爱:认识到正确就是真理,真理就应该弘扬的道理。道理明白了,行为自然有了准则,作文自然不易发表错误的言论。因为倡导真实,学生的日记内容的选择更趋于自己喜欢的,热爱的。尽管日记训练的时间不长,但是日记已渐有个性和风格,内容缤纷、形式多样、个性突出。
二、引导观察,启发联想和想象
《标准》在第四学段提出“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彩,能捕捉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许多学生近于流水账或抄袭现象多是因为不多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不善留心身边的人、事、物。曾和多位抄袭日记及内容空泛的同学谈心,他们的答复竟如出一辙,“我找不到有意义的内容!”,“我觉得每天好像都一样。”,“我不知道写什么。”
开学初的某个下午的一节日记评讲课上,为了证明写不好日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喜欢观察,不善于观察,我做了两个试验。先要求所有的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并指名个别学生说一说同桌的衣着的颜色、款式等;再交流今天校园的见闻,结果不出所料——日记的优劣的确和平时是否注意观察有密切的联系。为此,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启发他们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学生比较熟悉学校办公楼过道口的一只老钟和为学校清除垃圾的一位老人,可没有人关心并写下来。当我提出以《钟》或《那位老人》为题写一篇日记,许多学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动笔。我便先从钟的外形说起,让学生联系第一节班会课上我对我校历史的介绍及如今偶尔的钟鸣(停电),引导孩子们展开联想,并想象出它的象征意义。至于那位老人,我先介绍他的外貌,接着介绍他的生计,介绍他出身书香,却贫困潦倒,孑然一身的境况,以及在其小屋外墙上出天气预报的趣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悟生活。只此一点,学生的日记果然出色了许多。
前不久,我推荐了一篇学生的观察日记《蚂蚁》,文中写道:
“我想看看它到底是怎样找食,于是就小心翼翼地掰了一小块饼干,放在离蚂蚁窝一尺来远的地方,蹲在旁边看了起来,不多时,一只蚂蚁发现了这顿美餐,只见它先用触角在周围探探有没有危险,在确认安全后,才爬上饼干咬上一小口,或许它觉得不好吃,转身向洞口奔去,我想这么好吃的饼干蚂蚁怎么会觉得不好吃呢?对了,一定是太好吃了,它不想吃独食,就回去叫家人了。一会儿,果然看见那小家伙(嘴角还有饼末)领头,身后是一个紧跟一个,浩浩荡荡的蚁国大队……”
在第二天听后感的日记反馈中,孩子们无不真切地感受到观察细致的重要意义。
的确,生活中不缺乏精彩,只是缺少发现精彩的眼光,我们做老师的务必帮助学生去擦亮他们的慧眼。
三、结合范文,指导续写和仿写
《标准》第四学段提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读写结合曾是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并很有成效,我吸取并运用于自己的单元教学中。在单元范文教学中,我结合单元作文教学的要求及学生写作的实际安排了相应的读写训练,这不仅可以为学生的日记提供一个新的类型,而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掌握范文精髓。
譬如:教读《幼时记趣》时,根据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第一次学文言文的实际,在师生共同学习之后,我要求学生把古代散文改写成现代散文,使他们加强了对本文的理解,并进一步感受到古今语言异同,培养了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又如:教读《为你打开一扇门》时,我抓住《致文学》部分紧扣文学运用拟人和第一人称的写法,要求学生进行不少于一节的仿写,促使他们再次思考文学,进一步感受文学,亲近文学。
值得注意的是仿写的点应是一篇文章最为学生认可的,可能是其精彩的起篇,或者是精巧的思路、新颖的主题、独特的语言及其动人的修辞……当然根据文章内容的繁简,篇幅的长短,我们还可以有选择地进行缩写或扩写以加深学生对范文的品位,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标准》第四学段提出“能与他们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从而明确了培养写作兴趣的方法和方向,突出了激发写作的兴趣。通过交流评改而产生的收获感、成就感,能够更深层地强化写作的欲望。
我坚持多年来的“每篇必批,每篇必评,多扬少抑,美文必荐”的原则,使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日记充满兴趣。记得在第一单元“我爱文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许多学生的创作虽显稚嫩,但童话中的想象很奇特,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很强烈;诗歌的基本形式把握不错,尤其抒发的感情很真很实。在我们交流评比后,第二天就有学生把自己的新作品交给我,看着学生充满渴望肯定的眼光和激动又有点腼腆的神色,我很是开心。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习惯,从始抓起。根据《标准》对写作习惯的高度重视,我在日记中还要求学生务必每则拟题,书写认真,标点规范。
总之,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适当指导,的确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便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