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用型大学的核心使命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举措。进一步阐释了应用型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及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提出了以双创实践活动为核心,以课程、师资、指导孵化、校园文化为支撑,以各种保障条件建设为基础的应用型大学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策略,通过深化双创教育改革达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020-02
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开始,全国上下各行业都实施了深化创新创业的各项举措,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国务院办公厅对高等院校学生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于2015年5月印发了有关实施意见,将深化创新創业教育改革定位为高等学校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改进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持和保障。安徽省也在2015年12月印发了高校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有关意见,同样明确为了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各高校要将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在国家号召和教育行业的引领下,所有高校均已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作为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对定位为应用型大学的本科院校来说,更强调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和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需要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相关要素和保障条件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与传授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的传统创业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既不是高校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应急之计,也不是鼓励人人都要创办企业,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引入创业意识家,培育创业精神,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更进一步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结构提升和供给侧改革等国家战略提供智力保障和人力支持。2010年4月,在教育部组织的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就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等途径,实现人才培养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述国家、省关于深化双创教育的有关实施意见也明确指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以实现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内涵是:从意识、知识、方法、精神四个层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用更新的教育理念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全面改革传统教育教学、切实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
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坚持广谱性、一体化、开放性等原则,按照上述原则配置教育体系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一)广谱性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新时期双创教育与传统的创业教育的本质区别。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针对少数人的创业孵化与指导或者就业教育,更不是鼓励所有学生创业、期待带来利益的商业活动,不能简单地用创业企业数量或者创新成果数来衡量,而是要关注所有学生在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上的提升,关注为实现该目标所实施的措施。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带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一体化原则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教育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涉及集中安排的课内课程教学体系与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要素,还包括课外学生教育管理、学生科技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需要统筹课内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共同发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与社会、产业、企业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更需要学校外部的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企事业单位等多个主体的配合,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指导与孵化、产学合作等方面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建立科学协调机制,多主体、诸因素的协同运作,实现共赢。
(三)问题导向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要坚持问题导向,将解决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深化双创教育的目标。当前应用型大学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结构趋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匮乏、教师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不足、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欠缺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强化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即是解决原有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问题的过程。
三、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为了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具备创新创业的思维与一般方法,积累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就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以实践活动为抓手,配置好课程、师资、指导与服务等要素,并提供组织、场地、设备、资金等保障条件,构成以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体要素及相关关系如下图所示。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双创实践活动 活动主要包括:(1)改革人才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课程设计、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工程、社会实际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将企业技术标准、行业专家引入有关课程,从行业企业实际选择、实际选题作为课程设计选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将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进行结合,引导师生在综合实习的过程中从实习单位的实际和所在行业出发,发现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提高毕业设计选题的真题率。(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扩大参与学生受益面。竞赛活动的组织要将学生参与度作为最重要的关注点,通过宣讲会、开放日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完成竞赛作品设计与制作。(3)按照校、省、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要求,根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论文撰写等创新活动,重视项目的延续性,使双创训练项目贯穿本科学习全过程。(4)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社会活动的机会,精心组织师生团队,带着问题、带着项目深入社会行业企业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5)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与创业实训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创新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完善双创教育体系相关要素
要建立一支专职兼职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师资队伍,保障双创课程、实践和各项活动的开展与指导,主要做法是:(1)在校内教师中组建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加强建设,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双创指导水平。(2)从行业企业中聘用具有成功经验的创业企业家担任兼职导师,使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3)科学设置双创课程,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基础性的、先导性的创新基础和创业基础知识的课程外,更需要与各专业核心课程相结合,在专业核心課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重视课程教学效果中创新创业的成果产出。(4)校内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大赛等,宣传创新创业的核心价值观,注重典型范例的引领作用,在校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5)加强创新创业的指导与孵化工作,对在双创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好项目,进一步转换为论文、专利等创新成果,对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配备专门的创业导师,通过资金扶持引入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培育。
(三)重视保障条件建设
实现双创教育要重视组织建设和政策保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各院系、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发力,需要专门的工作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推进,形成合力。不断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活动计算一定的学分;将学生参与各类课题和项目试验等认定为课堂学习;制订灵活的修业年限,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从事创新创业等活动;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配备足够的场地、设备和经费条件,加强对双创教育中重点问题的教学研究力度。
综上所述,应用型大学要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坚持以双创实践活动为抓手,完善相关要素和保障体系建设,力求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取得成果——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亚员.创新创业教育:内涵阐释与研究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6(4):83-87.
[2]刘坤,李继怀.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内涵的演变及其深化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17-120.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020-02
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开始,全国上下各行业都实施了深化创新创业的各项举措,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国务院办公厅对高等院校学生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于2015年5月印发了有关实施意见,将深化创新創业教育改革定位为高等学校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改进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持和保障。安徽省也在2015年12月印发了高校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有关意见,同样明确为了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各高校要将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在国家号召和教育行业的引领下,所有高校均已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作为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对定位为应用型大学的本科院校来说,更强调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和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需要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相关要素和保障条件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与传授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的传统创业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既不是高校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应急之计,也不是鼓励人人都要创办企业,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引入创业意识家,培育创业精神,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更进一步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结构提升和供给侧改革等国家战略提供智力保障和人力支持。2010年4月,在教育部组织的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就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等途径,实现人才培养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述国家、省关于深化双创教育的有关实施意见也明确指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以实现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内涵是:从意识、知识、方法、精神四个层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用更新的教育理念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全面改革传统教育教学、切实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
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坚持广谱性、一体化、开放性等原则,按照上述原则配置教育体系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一)广谱性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新时期双创教育与传统的创业教育的本质区别。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针对少数人的创业孵化与指导或者就业教育,更不是鼓励所有学生创业、期待带来利益的商业活动,不能简单地用创业企业数量或者创新成果数来衡量,而是要关注所有学生在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上的提升,关注为实现该目标所实施的措施。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带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一体化原则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教育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涉及集中安排的课内课程教学体系与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要素,还包括课外学生教育管理、学生科技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需要统筹课内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共同发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与社会、产业、企业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更需要学校外部的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企事业单位等多个主体的配合,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指导与孵化、产学合作等方面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建立科学协调机制,多主体、诸因素的协同运作,实现共赢。
(三)问题导向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要坚持问题导向,将解决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深化双创教育的目标。当前应用型大学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结构趋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匮乏、教师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不足、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欠缺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强化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即是解决原有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问题的过程。
三、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为了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具备创新创业的思维与一般方法,积累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就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以实践活动为抓手,配置好课程、师资、指导与服务等要素,并提供组织、场地、设备、资金等保障条件,构成以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体要素及相关关系如下图所示。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双创实践活动 活动主要包括:(1)改革人才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课程设计、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工程、社会实际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将企业技术标准、行业专家引入有关课程,从行业企业实际选择、实际选题作为课程设计选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将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进行结合,引导师生在综合实习的过程中从实习单位的实际和所在行业出发,发现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提高毕业设计选题的真题率。(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扩大参与学生受益面。竞赛活动的组织要将学生参与度作为最重要的关注点,通过宣讲会、开放日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完成竞赛作品设计与制作。(3)按照校、省、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要求,根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论文撰写等创新活动,重视项目的延续性,使双创训练项目贯穿本科学习全过程。(4)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社会活动的机会,精心组织师生团队,带着问题、带着项目深入社会行业企业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5)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与创业实训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创新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完善双创教育体系相关要素
要建立一支专职兼职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师资队伍,保障双创课程、实践和各项活动的开展与指导,主要做法是:(1)在校内教师中组建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加强建设,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双创指导水平。(2)从行业企业中聘用具有成功经验的创业企业家担任兼职导师,使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3)科学设置双创课程,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基础性的、先导性的创新基础和创业基础知识的课程外,更需要与各专业核心课程相结合,在专业核心課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重视课程教学效果中创新创业的成果产出。(4)校内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大赛等,宣传创新创业的核心价值观,注重典型范例的引领作用,在校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5)加强创新创业的指导与孵化工作,对在双创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好项目,进一步转换为论文、专利等创新成果,对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配备专门的创业导师,通过资金扶持引入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培育。
(三)重视保障条件建设
实现双创教育要重视组织建设和政策保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各院系、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发力,需要专门的工作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推进,形成合力。不断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活动计算一定的学分;将学生参与各类课题和项目试验等认定为课堂学习;制订灵活的修业年限,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从事创新创业等活动;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配备足够的场地、设备和经费条件,加强对双创教育中重点问题的教学研究力度。
综上所述,应用型大学要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坚持以双创实践活动为抓手,完善相关要素和保障体系建设,力求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取得成果——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亚员.创新创业教育:内涵阐释与研究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6(4):83-87.
[2]刘坤,李继怀.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内涵的演变及其深化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