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顶岗实习是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从学生、学校和企业等多角度分析了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現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决对策和措施。
[关 键 词] 高职;“2+1”人才培养;顶岗实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020-02
现阶段,高职院校广泛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理论教育学习,第三年在企业进行岗位顶岗实习学习。通过在企业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锻炼,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对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2+1”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该模式在顶岗实习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对出现的问题从学生、学校和企业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一、从学生角度分析
(一)学生存在被学校抛弃的感受。高职学制一般为三年,“2+1”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原来在校三年的学习时间压缩为两年,第三年到校外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学习,在校学习的时间变短了,学生感觉到在学校还没有学习到什么东西就需要离开学校。在长达一年的校外顶岗实习期间,由于参加顶岗实习的人数众多,分散在全区各地(甚至全国),校内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又不是专任指导老师,一般由专业老师兼任,而指导老师还有校内的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并且指导的人数也比较多,因此校内指导老师与实习学生发生脱联、失联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给学生造成一种学校和老师不关心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感觉,学生存在一种被抛弃的感受。
(二)学生在企业找不到存在感,自身价值未得到认可。高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单位性质多以民营、私营企业为主。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学生在企业做着与企业其他普通员工同样的工作,一些企业却以学生不是企业的员工或者工作质量不高等理由为借口不给相应的劳动报酬,或者是给很少的工作补贴,学生的劳动价值未得到认可。此外,个别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缺少人文关怀,企业指导老师没有承担起指导、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感觉在企业学不到东西,对企业的认同感不足。
(三)学生存在脱岗、离岗或者是不参加顶岗实习的现象。学生对顶岗实习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心理准备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当前毕业的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在学校和家里普遍没有吃过什么苦,初入社会进入企业从事工作,遇到困难和问题不知道怎么办,容易退缩和迷茫,因此经常出现旷工、缺勤等现象,甚至有些学生出现频繁换工作岗位的情况;更有甚者,通过家里或者是其他的社会关系挂靠企业,不参加顶岗实习,在家做啃老族,没有按学校要求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
二、从学校层面分析
(一)“2+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任务计划受到影响。按照“2+1”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毕业设计、毕业答辩和考工考证等教学内容一般安排在第五、六学期,也就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1”(最后一年),最后一年学生已经离校到企业去参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只能通过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远程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论文撰写、作品制作等工作,指导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分散在各地,召集学生回来参加毕业答辩存在很大困难,一是路途远,需要支付来回的车费和住宿费,学生不愿意回来参加;二是由于工作繁忙,学生请不到假回来参加毕业答辩,于是有些干脆就不参加毕业答辩了。
(二)顶岗实习考核体系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顶岗实习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实践课程,其考核评定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考核评价标准,能够对学生在这一年顶岗实习时间里的表现做出一个准确、全面的综合评定。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和主观,主要是通过学生是否按时向指导老师汇报工作情况,按时、按质上交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和企业指导师傅的主观评定。
(三)顶岗实习过程日常管理不到位,学生思想教育缺失,安全隐患彰显。顶岗实习时间跨度长,在长达一年的实习期间里学生是不受学校的直接管理的,学校的规章制度很难对学生起到足够的约束作用,校内老师的指导又不能实时到位,只能够寄希望于企业的管理,然而企业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一般都仅局限于上班时间,工作之外的时间学生的日常管理是基本上处于放空的状态的,存在管理盲区;再者,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企业以民营、私营企业居多,普遍对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教育,学生刚进入社会,思想比较单纯,容易受不良的社会思想影响,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和单位利用,财产和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从企业角度分析
(一)顶岗实习学生占用企业资源,影响企业经济效益。顶岗实习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无法直接上岗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企业需要对新入职的实习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岗前培训,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顶岗实习学生职业能力不够,职业素养低、流动性大,与企业期望值甚远。学生在校期间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所学专业技能知识不符合职业岗位需求,达不到企业要求,职业能力有待提高;顶岗实习学生还没有毕业其本质身份还是学生,企业不能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时常发生跳槽的现象,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所以低下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使企业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热情不是很高。
(三)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有限,企业师傅指导流于形式。现代企业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学生毕业人数众多,企业能够提供给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更是有限,因此出现了多人竞争一个工作岗位或者是有人无岗可顶的现象;企业普遍采用绩效考核薪酬体系,将顶岗实习学生交由企业师傅去指导,师傅出于自身的经济效益考虑或者是工作繁忙等其他原因,很难对学生有周到的指导,名义上为企业指导老师,实际上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很有限。 四、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重了影响了“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现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全力做好顶岗实习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岗前教育工作。通过召开顶岗实习动员会,强调顶岗实习的目的与意义,明确顶岗实习的要求与任务,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艰苦奋斗,以学习者的心态虚心向企业师傅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通过召开顶岗实习学生与指导老师见面会,让老师和学生就顶岗实习期间的任务和要求进行面对面交流,建立指导老师与顶岗实习学生的联系渠道,方便老师通过日常的沟通与联络,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动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的重视与指导教师的关怀;通过召开顶岗实习安全教育会,强调顶岗实习安全的重要性,要求认真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企业的操作规程,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签订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书和家长告知书,明确安全责任,确保顶岗实习安全、顺利完成。
(二)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了解决顶岗实习学生分散,日常管理不到位,脱岗、离岗或者是不参加顶岗实习的现象,通过与企业采取“订单班”培养、厂中校、校企共办专业的模式,建立起穩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例如,我院与柳州发电责任有限公司、广西麻石水利发电厂合作建立了厂中校,将第三年的顶岗实习教学放到厂中校进行,由企业师傅带队进行企业实践锻炼,校内老师做毕业设计指导等其他教学任务和日常管理工作;我院与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订单班”培养模式,实现顶岗实习和就业一体化;与中关村软件园联合办学,协同育人,开设校企共办专业,前两年在我院进行专业基础学习,第三年到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专业实践学习,由中关村软件园安排学生在园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锻炼。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规范的管理、严格的考核制度是顶岗实习顺利开展和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学生、学校和企业是顶岗实习的直接参与者,学校和企业更是管理者,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管理,需要学校与企业加强沟通与合作,制定出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学校与企业的管理责任,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出成效,校企双赢;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标准,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纳入现代企业考核评价体系,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实现老师考核和企业考核的综合评价。
总之,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提升职业能力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顺利实施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切实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需要学校、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这样一定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穆秀英.高职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3):150-164.
[2]俞洁华,王波.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2(4):121-123.
[3]高琳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4):22-23.
[4]段小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5):159-160.
[5]杨继龙.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其对策[J].高职教育,2013(1):189-191.
[关 键 词] 高职;“2+1”人才培养;顶岗实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8-0020-02
现阶段,高职院校广泛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理论教育学习,第三年在企业进行岗位顶岗实习学习。通过在企业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锻炼,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对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2+1”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该模式在顶岗实习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对出现的问题从学生、学校和企业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一、从学生角度分析
(一)学生存在被学校抛弃的感受。高职学制一般为三年,“2+1”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原来在校三年的学习时间压缩为两年,第三年到校外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学习,在校学习的时间变短了,学生感觉到在学校还没有学习到什么东西就需要离开学校。在长达一年的校外顶岗实习期间,由于参加顶岗实习的人数众多,分散在全区各地(甚至全国),校内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又不是专任指导老师,一般由专业老师兼任,而指导老师还有校内的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并且指导的人数也比较多,因此校内指导老师与实习学生发生脱联、失联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给学生造成一种学校和老师不关心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感觉,学生存在一种被抛弃的感受。
(二)学生在企业找不到存在感,自身价值未得到认可。高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单位性质多以民营、私营企业为主。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学生在企业做着与企业其他普通员工同样的工作,一些企业却以学生不是企业的员工或者工作质量不高等理由为借口不给相应的劳动报酬,或者是给很少的工作补贴,学生的劳动价值未得到认可。此外,个别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缺少人文关怀,企业指导老师没有承担起指导、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感觉在企业学不到东西,对企业的认同感不足。
(三)学生存在脱岗、离岗或者是不参加顶岗实习的现象。学生对顶岗实习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心理准备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当前毕业的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在学校和家里普遍没有吃过什么苦,初入社会进入企业从事工作,遇到困难和问题不知道怎么办,容易退缩和迷茫,因此经常出现旷工、缺勤等现象,甚至有些学生出现频繁换工作岗位的情况;更有甚者,通过家里或者是其他的社会关系挂靠企业,不参加顶岗实习,在家做啃老族,没有按学校要求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
二、从学校层面分析
(一)“2+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任务计划受到影响。按照“2+1”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毕业设计、毕业答辩和考工考证等教学内容一般安排在第五、六学期,也就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1”(最后一年),最后一年学生已经离校到企业去参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只能通过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远程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论文撰写、作品制作等工作,指导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分散在各地,召集学生回来参加毕业答辩存在很大困难,一是路途远,需要支付来回的车费和住宿费,学生不愿意回来参加;二是由于工作繁忙,学生请不到假回来参加毕业答辩,于是有些干脆就不参加毕业答辩了。
(二)顶岗实习考核体系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顶岗实习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实践课程,其考核评定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考核评价标准,能够对学生在这一年顶岗实习时间里的表现做出一个准确、全面的综合评定。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和主观,主要是通过学生是否按时向指导老师汇报工作情况,按时、按质上交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和企业指导师傅的主观评定。
(三)顶岗实习过程日常管理不到位,学生思想教育缺失,安全隐患彰显。顶岗实习时间跨度长,在长达一年的实习期间里学生是不受学校的直接管理的,学校的规章制度很难对学生起到足够的约束作用,校内老师的指导又不能实时到位,只能够寄希望于企业的管理,然而企业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一般都仅局限于上班时间,工作之外的时间学生的日常管理是基本上处于放空的状态的,存在管理盲区;再者,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企业以民营、私营企业居多,普遍对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教育,学生刚进入社会,思想比较单纯,容易受不良的社会思想影响,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和单位利用,财产和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从企业角度分析
(一)顶岗实习学生占用企业资源,影响企业经济效益。顶岗实习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无法直接上岗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企业需要对新入职的实习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岗前培训,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顶岗实习学生职业能力不够,职业素养低、流动性大,与企业期望值甚远。学生在校期间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所学专业技能知识不符合职业岗位需求,达不到企业要求,职业能力有待提高;顶岗实习学生还没有毕业其本质身份还是学生,企业不能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时常发生跳槽的现象,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所以低下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使企业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热情不是很高。
(三)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有限,企业师傅指导流于形式。现代企业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学生毕业人数众多,企业能够提供给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更是有限,因此出现了多人竞争一个工作岗位或者是有人无岗可顶的现象;企业普遍采用绩效考核薪酬体系,将顶岗实习学生交由企业师傅去指导,师傅出于自身的经济效益考虑或者是工作繁忙等其他原因,很难对学生有周到的指导,名义上为企业指导老师,实际上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很有限。 四、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重了影响了“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现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全力做好顶岗实习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岗前教育工作。通过召开顶岗实习动员会,强调顶岗实习的目的与意义,明确顶岗实习的要求与任务,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艰苦奋斗,以学习者的心态虚心向企业师傅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通过召开顶岗实习学生与指导老师见面会,让老师和学生就顶岗实习期间的任务和要求进行面对面交流,建立指导老师与顶岗实习学生的联系渠道,方便老师通过日常的沟通与联络,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动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的重视与指导教师的关怀;通过召开顶岗实习安全教育会,强调顶岗实习安全的重要性,要求认真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企业的操作规程,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签订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书和家长告知书,明确安全责任,确保顶岗实习安全、顺利完成。
(二)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了解决顶岗实习学生分散,日常管理不到位,脱岗、离岗或者是不参加顶岗实习的现象,通过与企业采取“订单班”培养、厂中校、校企共办专业的模式,建立起穩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例如,我院与柳州发电责任有限公司、广西麻石水利发电厂合作建立了厂中校,将第三年的顶岗实习教学放到厂中校进行,由企业师傅带队进行企业实践锻炼,校内老师做毕业设计指导等其他教学任务和日常管理工作;我院与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订单班”培养模式,实现顶岗实习和就业一体化;与中关村软件园联合办学,协同育人,开设校企共办专业,前两年在我院进行专业基础学习,第三年到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专业实践学习,由中关村软件园安排学生在园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锻炼。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规范的管理、严格的考核制度是顶岗实习顺利开展和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学生、学校和企业是顶岗实习的直接参与者,学校和企业更是管理者,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管理,需要学校与企业加强沟通与合作,制定出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学校与企业的管理责任,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出成效,校企双赢;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标准,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纳入现代企业考核评价体系,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实现老师考核和企业考核的综合评价。
总之,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提升职业能力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顺利实施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切实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需要学校、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这样一定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穆秀英.高职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3):150-164.
[2]俞洁华,王波.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2(4):121-123.
[3]高琳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4):22-23.
[4]段小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5):159-160.
[5]杨继龙.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其对策[J].高职教育,2013(1):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