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如何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促进全体学生主动活泼发展,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创设氛围,激发参与激情
只有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新课伊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参与学习新课的愿望。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回忆起已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学习经验,畅所欲言,成了制定学习目标的主人,他们提出了一系列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是否个位上是3、6、9呢?能被3整除的数是否个位上也有什么特征?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样,虽然给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调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教师备课时把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能真实反映出学生最想知道的是哪些,体现了为学生学习而服务的教学观念,同时也为教学的展开创设不可多得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注意都凝聚到新课内容上来,真正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动机。
二、优化情境,提供参与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重视直观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有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教具学习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叠一叠”……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参与时间和空间。例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硬纸板上画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圆,剪下并计算其面积,再让学生在剪下的圆上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同心圆,剪下并计算其面积,使学生知道剩下的就是环形。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很快算出环形面积,并且悟出环形面积公式:S环=S大圆—S小圆的道理。
三、小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参与,个个发言,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例如,“梯形的定义”教学:“这里‘只’字去掉行吗?‘四边形’不要行吗?为什么?”让学生讨论,有的说:“只”字去掉,变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那么长方形、正方形也有一组对边平行,但它不是梯形;有的说:“四边形”去掉,就变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是梯形,而图形有的是五边形、六边形也是梯形吗?不是。于是通过讨论形成了共识,梯形概念中的“只”字和“四边形”都不能改变或去掉,这样不仅使概念更明确、清晰,而且使学生的学习也达到了最佳效果。
四、及时反馈,强化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练习和复习要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的机会,也为教师的调控提供直接的信息反馈。练习和复习要依纲扣本,围绕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和思考性,使之服务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反馈矫正,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学“倒数”时,有的学生回答说:“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这时我不做评价,而是追问:“为什么?”让大家想想,之后这位同学说:“因为假分数是分子都大于分母,所以它们的倒数都小于1。”我接着问:“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吗?”这时学生顿时醒悟了:“我讲的不完整,应该是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这样,通过反馈,不仅强化了参与意识,也矫正了错误。
总之,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牛山镇英疃小学)
一、创设氛围,激发参与激情
只有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新课伊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参与学习新课的愿望。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回忆起已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学习经验,畅所欲言,成了制定学习目标的主人,他们提出了一系列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是否个位上是3、6、9呢?能被3整除的数是否个位上也有什么特征?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样,虽然给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调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教师备课时把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能真实反映出学生最想知道的是哪些,体现了为学生学习而服务的教学观念,同时也为教学的展开创设不可多得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注意都凝聚到新课内容上来,真正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动机。
二、优化情境,提供参与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重视直观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有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教具学习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叠一叠”……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参与时间和空间。例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硬纸板上画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圆,剪下并计算其面积,再让学生在剪下的圆上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同心圆,剪下并计算其面积,使学生知道剩下的就是环形。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很快算出环形面积,并且悟出环形面积公式:S环=S大圆—S小圆的道理。
三、小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参与,个个发言,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例如,“梯形的定义”教学:“这里‘只’字去掉行吗?‘四边形’不要行吗?为什么?”让学生讨论,有的说:“只”字去掉,变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那么长方形、正方形也有一组对边平行,但它不是梯形;有的说:“四边形”去掉,就变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是梯形,而图形有的是五边形、六边形也是梯形吗?不是。于是通过讨论形成了共识,梯形概念中的“只”字和“四边形”都不能改变或去掉,这样不仅使概念更明确、清晰,而且使学生的学习也达到了最佳效果。
四、及时反馈,强化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练习和复习要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的机会,也为教师的调控提供直接的信息反馈。练习和复习要依纲扣本,围绕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和思考性,使之服务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反馈矫正,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学“倒数”时,有的学生回答说:“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这时我不做评价,而是追问:“为什么?”让大家想想,之后这位同学说:“因为假分数是分子都大于分母,所以它们的倒数都小于1。”我接着问:“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吗?”这时学生顿时醒悟了:“我讲的不完整,应该是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这样,通过反馈,不仅强化了参与意识,也矫正了错误。
总之,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牛山镇英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