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需要培养专业化教师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因为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如何培养专业化教师?显然需要提升教师培养的专业化程度。
过去的教师培养主要是立足简单的知识型教师,重点培养具有坚实学科知识的教师,也就是教师通过职前培养过程获得系统而扎实的学科知识,然后通过职后的教学工作把学科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教师从学知识到教知识,这样形成了长期以来的知识型教师培养。知识型教师培养重在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但仅仅是学科知识还不能支撑专业化教师,因而这样的教师培养显然达不到专业化的程度,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教师很难真正成为专业化的教师。
所以,很多人对教师职业有一种误解,认为教师就是教书。如果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教书,而传授书本里的知识并不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当然就不需要特别专业化的培养过程。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医生不仅有专业化培养训练的要求,而且往往是“越老越吃香”,而教师并不一定要具备专业化的培养训练,而且到了一定的年龄往往就主动“退居二线”。实际上,对于专业化教师而言,虽然学科知识是必备的基础,但只是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专业性不仅需要学科知识,而且涉及教学信念、教学知识、育人知识、教学研究、自我发展等多方面的要素,这些要素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一个复杂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教师的专业化应当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特性,这种特性既需要专业化的职前训练,又需要长时间的职后养成,因而教师教育专业化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我们在一些学校的招聘中看到,招10个老师可能只有1-2个来自师范院校,其余大多数都来自综合性大学。这一方面说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还很不够,或者还没有达到专业化的程度,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受传统“知识型教师”观念的影响,既然学科知识对于教师职业是最为重要的,而综合性大学在学科知识方面比师范大学可能更有优势,为什么不可以从综合大学招聘教师呢?
如果学科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是最重要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成立专门的师范大学和设立专门的师范专业?或者反过来说,相对于教师培养而言,专门的师范大学同综合性大学相比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这得从教师专业化的视角进行分析。师范专业重在培养专业化的教师,因此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中并不是只有单一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只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一个基础部分,除了学科素养以外,教育素养、技术素养、社会素养都同等重要,而且这些素养都必须基于学生发展,基于学科教学,基于育人导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从根本上而言取决于教学的专业化和育人的专业化。如果没有经过师范专业的职前培养和教师发展的职后训练,即使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也很难在教学和育人方面体现出专业化的水准。师范大学或者师范专业在教学和育人的专业化训练方面显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更能培养专业化的教师。新时代的教师培养已经从简单的知识型教师培养转变为复杂的专业型教师培养,培养专业化教师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专业化教师培养需要构建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是指基于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有机整合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三个阶段,使之成为一个延续不断、有机衔接、相互支持的整體,其实质是构建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教师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构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一方面要根据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构建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相互衔接和相互贯通的教师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根据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的原则,建立高校、地方政府、教研机构和中小学校四位一体和有机统整的教师培养机制。
在过去很长时期的教师培养中,教师的职后教育主要是补偿型培训,由专门的教师职后教育机构负责,教师职前教育机构不参与教师职后的补偿型教育,因而,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是相互隔离的两套系统,不仅机构之间是相互区别的,而且培养体系和教育资源都是相互隔离的。随着时代的变革和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补偿型教师职后教育已转变为提高型专业化教育,立足补偿型教师职后教育机构逐渐消失,专业化提升的教师职后教育成为必然的发展潮流。从教师专业化培养而言,需要基于大学的学术水准与学习能力,需要基于教育的专业训练与教育能力,需要基于技术的学习支持与发展能力,需要基于社会的终身学习与变革适应,因此,学科是基础,教育是方向,技术是动力,社会是保障。
新时代的教师教育是以大学为基础,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统整的专业化教育。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教育,都要立足教师的专业标准和专业发展,都是为培养专业化教师服务的。但教师专业化是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教师终身持续发展的过程。因为教师专业化存在不同的层级,有合格的专业化教师,有优秀的专业化教师,有卓越的专业化教师。所以,仅靠大学四年的职前培养,无法完成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任务,必须打通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构建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培养体系,从而为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和制度保障。
从教师职前培养而言,不仅要培养合格的专业化教师,而且要培养卓越教师的发展潜质,也就是要建构“合格教师 ”的培养体系,因此,需要整合综合素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自主学习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化奠定综合基础、学科基础、教育基础、技术基础、职业基础、学习基础。从教师职后教育而言,入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入职教育主要是帮助教师实现从合格的专业化教师向熟练的专业化教师的转变。因为对于新教师而言,除了知识教学还有更重要的教学适应和教学规范。学校不仅要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学校环境和教学环境,而且要组织校本研究,让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主动去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研究教学,从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过程中寻找教学的规律。当教师从合格的专业化教师迈入熟练的专业化教师,教师的职后教育就必须构建新的培养体系,比如侧重教学艺术的培养、侧重教育智慧的培养、侧重教育思想的培养。通过教师职后的专业化培养,教师就能够从熟练的专业化教师进一步发展成为优秀的专业化教师,甚至走向卓越的专业化教师,从而为教师从熟练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奠定坚实的培养基础。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因为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如何培养专业化教师?显然需要提升教师培养的专业化程度。
过去的教师培养主要是立足简单的知识型教师,重点培养具有坚实学科知识的教师,也就是教师通过职前培养过程获得系统而扎实的学科知识,然后通过职后的教学工作把学科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教师从学知识到教知识,这样形成了长期以来的知识型教师培养。知识型教师培养重在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但仅仅是学科知识还不能支撑专业化教师,因而这样的教师培养显然达不到专业化的程度,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教师很难真正成为专业化的教师。
所以,很多人对教师职业有一种误解,认为教师就是教书。如果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教书,而传授书本里的知识并不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当然就不需要特别专业化的培养过程。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医生不仅有专业化培养训练的要求,而且往往是“越老越吃香”,而教师并不一定要具备专业化的培养训练,而且到了一定的年龄往往就主动“退居二线”。实际上,对于专业化教师而言,虽然学科知识是必备的基础,但只是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专业性不仅需要学科知识,而且涉及教学信念、教学知识、育人知识、教学研究、自我发展等多方面的要素,这些要素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一个复杂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教师的专业化应当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特性,这种特性既需要专业化的职前训练,又需要长时间的职后养成,因而教师教育专业化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我们在一些学校的招聘中看到,招10个老师可能只有1-2个来自师范院校,其余大多数都来自综合性大学。这一方面说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还很不够,或者还没有达到专业化的程度,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受传统“知识型教师”观念的影响,既然学科知识对于教师职业是最为重要的,而综合性大学在学科知识方面比师范大学可能更有优势,为什么不可以从综合大学招聘教师呢?
如果学科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是最重要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成立专门的师范大学和设立专门的师范专业?或者反过来说,相对于教师培养而言,专门的师范大学同综合性大学相比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这得从教师专业化的视角进行分析。师范专业重在培养专业化的教师,因此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中并不是只有单一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只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一个基础部分,除了学科素养以外,教育素养、技术素养、社会素养都同等重要,而且这些素养都必须基于学生发展,基于学科教学,基于育人导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从根本上而言取决于教学的专业化和育人的专业化。如果没有经过师范专业的职前培养和教师发展的职后训练,即使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也很难在教学和育人方面体现出专业化的水准。师范大学或者师范专业在教学和育人的专业化训练方面显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更能培养专业化的教师。新时代的教师培养已经从简单的知识型教师培养转变为复杂的专业型教师培养,培养专业化教师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专业化教师培养需要构建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是指基于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有机整合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三个阶段,使之成为一个延续不断、有机衔接、相互支持的整體,其实质是构建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教师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构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一方面要根据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构建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相互衔接和相互贯通的教师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根据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的原则,建立高校、地方政府、教研机构和中小学校四位一体和有机统整的教师培养机制。
在过去很长时期的教师培养中,教师的职后教育主要是补偿型培训,由专门的教师职后教育机构负责,教师职前教育机构不参与教师职后的补偿型教育,因而,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是相互隔离的两套系统,不仅机构之间是相互区别的,而且培养体系和教育资源都是相互隔离的。随着时代的变革和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补偿型教师职后教育已转变为提高型专业化教育,立足补偿型教师职后教育机构逐渐消失,专业化提升的教师职后教育成为必然的发展潮流。从教师专业化培养而言,需要基于大学的学术水准与学习能力,需要基于教育的专业训练与教育能力,需要基于技术的学习支持与发展能力,需要基于社会的终身学习与变革适应,因此,学科是基础,教育是方向,技术是动力,社会是保障。
新时代的教师教育是以大学为基础,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统整的专业化教育。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教育,都要立足教师的专业标准和专业发展,都是为培养专业化教师服务的。但教师专业化是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教师终身持续发展的过程。因为教师专业化存在不同的层级,有合格的专业化教师,有优秀的专业化教师,有卓越的专业化教师。所以,仅靠大学四年的职前培养,无法完成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任务,必须打通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构建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培养体系,从而为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和制度保障。
从教师职前培养而言,不仅要培养合格的专业化教师,而且要培养卓越教师的发展潜质,也就是要建构“合格教师 ”的培养体系,因此,需要整合综合素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自主学习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化奠定综合基础、学科基础、教育基础、技术基础、职业基础、学习基础。从教师职后教育而言,入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入职教育主要是帮助教师实现从合格的专业化教师向熟练的专业化教师的转变。因为对于新教师而言,除了知识教学还有更重要的教学适应和教学规范。学校不仅要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学校环境和教学环境,而且要组织校本研究,让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主动去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研究教学,从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过程中寻找教学的规律。当教师从合格的专业化教师迈入熟练的专业化教师,教师的职后教育就必须构建新的培养体系,比如侧重教学艺术的培养、侧重教育智慧的培养、侧重教育思想的培养。通过教师职后的专业化培养,教师就能够从熟练的专业化教师进一步发展成为优秀的专业化教师,甚至走向卓越的专业化教师,从而为教师从熟练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奠定坚实的培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