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芬芳教苑中从未懈怠过的耕耘者,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之道。近年来,不乏教育工作者在茫茫学海,点点钻研,赢得硕果累累;三尺讲台,日日坚守,换来桃李芬芳。陈振东老师正是如此,他热爱教育,乐于奉献,勇挑重担,勤于钻研,善于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探索出了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心育课堂教学新模式、“名班主任工作室”管理新方法以及培优转困的新思路,为学校优质育人提供了助力。
陈振东,心理学硕士,廉江市第二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政教处副主任。广东省百名优秀德育教师、心理健康名师,湛江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廉江市委认定的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近年来,提出“唤醒·顿悟”育人新理念,坚持活动育人,不断创新育人新方法:构建心育文化,凸显文化育人;重估主题班会价值,提出心育主题班会新概念;搭建班主任展示交流平台,助力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创设心理社团,导演校园心理剧;开设学生成长工作坊,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创办《心语》月报,并一直担任主编,积极致力于宣传德育管理及班主任工作新方法。先后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共8项,主编校本教材2本,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一、热爱教育,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陈振东老师十分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教育情怀,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坚持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好。2013年5月,他被提拔为学校政教处副主任后,一直分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科研工作,认真当好校长的助手,带头上好心理健康示范课、观摩课及研讨课,并千方百计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助推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助力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引领廉江市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
二、勤于教研,勇于创新,立德树人
(一)摸索实践及总结出二中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
陈振东老师面对教育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始终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校生源基础薄弱、学生人数多、学生素质不高的特点,与时俱进,以探索态度和创新精神,提出了“唤醒·顿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坚持活动育人,深入、扎实地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形成了“以政教处为抓手,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全体班主任共同参与;以心理社团为窗口,校园心理剧为契机,心育课为载体,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互助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目标。2015年,廉江市第二中学被评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心育成果入选2016年《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成果》一书。
(二)摸索实践及总结出心育课堂教学新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不像其他学科教学那样侧重讲授解题技能和方法,它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觉察、自我顿悟及自我成长。近年来,陈振东老师不断摸索、实践,最终梳理、归纳、总结出心育课教学模式——“活动—体验—分享—总结”,并在全校推广。具体组织与实践:一是由陈老师带头上好示范课、观摩课及研讨课;二是各班主任将此模式手把手地传授给本班的班委干部;三是由班委干部根据此模式在陈老师或班主任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心育课。最终让学生成为心育课堂的组织者、实施者,同时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2014年、2015年陈振东老师分别在廉江和湛江教育局主办的研讨交流会上分享及推介此心育课教学模式和成果,引起了同行广泛的关注、共鸣及领导的高度赞扬。2015年,陈振东老师在湛江市首届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中荣获高中组一等奖,同年陈老师上的心育课《分享——快乐》课例荣获湛江市一等奖。
(三)摸索实践及总结出“名班主任工作室”管理新方法
陈振东老师常常思考:面对今天富有个性的、具有二次元特点的学生,名班主任工作室是什么?班主任如何实现专业成长?陈老师认为,名班主任工作室是孵化器,班主任通过从名工作室借力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基于以上的思考,结合廉江市第二中学的实际,陈老师提出了班主任“初级—中级—高级”三级成长目标。一是初级目标:侧重于班主任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为班主任注入新思想、新理念。二是中级目标:侧重于团体、班集体和个体心理辅导的新技能。三是高级目标:侧重于从理论到技能再到实务的综合应用。在具体落实上,又分成四个阶段具体实施。这样,陈老师便勾勒出了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美好愿景:“三级四阶,实现华丽转身。”这是廉江市第二中学德育管理的新引擎,为年轻的班主任指明新方向,为年长的班主任注入新动能。具体如图1。
(四)摸索实践及总结出培优转困的新思路
廉江市第二中学生源基础薄弱、学生人数多、学生素质不高,陈振东老师常常为此困惑,通过讲道理、摆事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传统方法似乎不能达到预期的培优转困的效果。尤其是面对具有欺凌行为和网瘾的学生,陈老师常常会有较强烈的挫败感。作为政教处副主任,陈老师苦思培优转困的方法。对此,他归纳总结了“十字”培优转困法,即“带动—参与—评比—展示—规划”。既让优质生精益求精,又为学困生“雪中送炭”,可谓一举两得。陈老师设计系列活动让班干部先带动,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通过评比、展示的方式,强化学困生的存在感和归属感,提升優秀学生的荣誉感,最后规划班集体近、中、长期的发展愿景,实现共商、共进、共赢的目标。“十字”法让每位学生更加有尊严地生活和学习。
1. 构建心育文化,凸显文化育人
如何定义心育文化?陈振东老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访谈班主任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最终归纳总结出符合学校特色的心育文化:一是精神饱满,朝气蓬勃,站在众人之中,富有青春的感染力,尤其是学困生更需要呈现此种精神特质;二是生活方式文明;三是班风正、学风浓。如何使之进入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心灵深处呢?一是以班名、班徽、班歌、班规、班级宣言、班级目标为载体,承载班心育文化的内涵,通过班干部先带动,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制作这些内容,让学困生有了强烈的存在感和归属感;二是分组评比,将班里56名同学划分为7组,每组8人,每组安插一到两位学困生参与组内交流,并让学困生勇挑重担与同学一起负责制作组名、组徽、组歌、组规、小组宣言、小组目标,并在主题班会上展示出来,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三是校级展示,集中各组的优点,汇集成班名、班徽、班歌、班规、班级宣言、班级目标,利用周一升旗礼结束后的时间,在全校师生的面前展示本班的心育文化,特别安插学困生站在第一排或举班名、班徽等,强化学生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2. 引进校园心理剧,传递校园正能量
众所周知,基本每个班都有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如何通过“带动—参与—评比—展示—规划”的方式转化他们呢?陈振东老师认为,一是成立心理兴趣小组,吸引调皮捣蛋的学生参与进来;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老师的指导下,班干部带动问题学生共同研发心理剧本,问题学生对问题事件进行口述或撰写成文章的过程就是对其自我教育的过程;三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再次修改完善,要求更加突出问题学生的心理冲突和解决方法;四是通过校级评比及展示活动,强化问题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并引导他们思考及规划人生。最后将心理剧目汇编成校本教材,开设校园心理剧培训课程,将校园心理剧纳入主题班会课程管理,实现课程化管理。至今已开发有《友情攻防战》《手机》《转身拥抱阳光》《我为自信代言》《浪子,你要回头》《让青春无悔》《贫富之间》等21个心理剧,并成功演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开设团康专题活动,为行为偏差的学生保驾护航
廉江市第二中学具有生源基础薄弱、学生人数多、学生素质不高等特点,由于受互联网及自媒体的影响,以及家庭缺乏适当的教育手段,各班难免有学生会面临教育或学业失败的危机,易发生包括中途辍学、网络成瘾、早恋、校园欺凌等偏差的行為问题,极易给自身、家庭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危机。对此,陈振东老师积极开展团康专题活动,按照“带动—参与—评比—展示—规划”的工作思路,先后实施了“自我超越工作坊”“生涯探索工作坊”“成长心连心工作坊”,帮助学生树立了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形成了健康的行为方式。
4. 加强个体心理护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陈振东老师定期到心理咨询室值班,每逢周二、周三的晚上7:30至10:00接待来咨询的学生。陈老师已成了学生眼中名副其实的“知心哥哥”。陈老师班上曾有一名男生是典型的性心理幻想者,每天上午第三、四节课他都想骑车外出,看看那些穿着性感的女性,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并且渴望与女性发生性关系。如果没有骑车外出看看性感的女性,心理就十分难受。他明知这样做不道德,但他控制不了自己,他害怕有一天会对班上的女同学做出不轨的行为。陈老师得知该学生有这样的心理障碍后,对他进行了深入咨询并为他制定了两个方案:一是行为训练法。每天上午第三、四节课,陪同该男生打篮球和跑步。经过陈老师两个多月的鼓励和训练,该男生基本上能控制自己的心理障碍。二是认知治疗法。不定期给该名男生讲授生理卫生知识,提高他对性生理的认知,减少男女间的神秘感。随着咨询的深入,陈老师得知该名男生从小就经常食用保健品之类的补品,而且过量进食。由此,陈老师猜想很可能是性激素过量导致他的这些行为。于是在上级部门的指引下,陈老师将他转介到广州某医院进行心理疏导加药物治疗。半年后该名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知识的辅导和药物治疗后完全康复,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学业,最终考上广州某大学。
陈振东,心理学硕士,廉江市第二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政教处副主任。广东省百名优秀德育教师、心理健康名师,湛江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廉江市委认定的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近年来,提出“唤醒·顿悟”育人新理念,坚持活动育人,不断创新育人新方法:构建心育文化,凸显文化育人;重估主题班会价值,提出心育主题班会新概念;搭建班主任展示交流平台,助力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创设心理社团,导演校园心理剧;开设学生成长工作坊,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创办《心语》月报,并一直担任主编,积极致力于宣传德育管理及班主任工作新方法。先后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共8项,主编校本教材2本,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一、热爱教育,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陈振东老师十分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教育情怀,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坚持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好。2013年5月,他被提拔为学校政教处副主任后,一直分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科研工作,认真当好校长的助手,带头上好心理健康示范课、观摩课及研讨课,并千方百计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助推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助力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引领廉江市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
二、勤于教研,勇于创新,立德树人
(一)摸索实践及总结出二中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
陈振东老师面对教育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始终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校生源基础薄弱、学生人数多、学生素质不高的特点,与时俱进,以探索态度和创新精神,提出了“唤醒·顿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坚持活动育人,深入、扎实地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形成了“以政教处为抓手,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全体班主任共同参与;以心理社团为窗口,校园心理剧为契机,心育课为载体,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互助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目标。2015年,廉江市第二中学被评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心育成果入选2016年《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成果》一书。
(二)摸索实践及总结出心育课堂教学新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不像其他学科教学那样侧重讲授解题技能和方法,它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觉察、自我顿悟及自我成长。近年来,陈振东老师不断摸索、实践,最终梳理、归纳、总结出心育课教学模式——“活动—体验—分享—总结”,并在全校推广。具体组织与实践:一是由陈老师带头上好示范课、观摩课及研讨课;二是各班主任将此模式手把手地传授给本班的班委干部;三是由班委干部根据此模式在陈老师或班主任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心育课。最终让学生成为心育课堂的组织者、实施者,同时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2014年、2015年陈振东老师分别在廉江和湛江教育局主办的研讨交流会上分享及推介此心育课教学模式和成果,引起了同行广泛的关注、共鸣及领导的高度赞扬。2015年,陈振东老师在湛江市首届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中荣获高中组一等奖,同年陈老师上的心育课《分享——快乐》课例荣获湛江市一等奖。
(三)摸索实践及总结出“名班主任工作室”管理新方法
陈振东老师常常思考:面对今天富有个性的、具有二次元特点的学生,名班主任工作室是什么?班主任如何实现专业成长?陈老师认为,名班主任工作室是孵化器,班主任通过从名工作室借力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基于以上的思考,结合廉江市第二中学的实际,陈老师提出了班主任“初级—中级—高级”三级成长目标。一是初级目标:侧重于班主任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为班主任注入新思想、新理念。二是中级目标:侧重于团体、班集体和个体心理辅导的新技能。三是高级目标:侧重于从理论到技能再到实务的综合应用。在具体落实上,又分成四个阶段具体实施。这样,陈老师便勾勒出了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美好愿景:“三级四阶,实现华丽转身。”这是廉江市第二中学德育管理的新引擎,为年轻的班主任指明新方向,为年长的班主任注入新动能。具体如图1。
(四)摸索实践及总结出培优转困的新思路
廉江市第二中学生源基础薄弱、学生人数多、学生素质不高,陈振东老师常常为此困惑,通过讲道理、摆事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传统方法似乎不能达到预期的培优转困的效果。尤其是面对具有欺凌行为和网瘾的学生,陈老师常常会有较强烈的挫败感。作为政教处副主任,陈老师苦思培优转困的方法。对此,他归纳总结了“十字”培优转困法,即“带动—参与—评比—展示—规划”。既让优质生精益求精,又为学困生“雪中送炭”,可谓一举两得。陈老师设计系列活动让班干部先带动,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通过评比、展示的方式,强化学困生的存在感和归属感,提升優秀学生的荣誉感,最后规划班集体近、中、长期的发展愿景,实现共商、共进、共赢的目标。“十字”法让每位学生更加有尊严地生活和学习。
1. 构建心育文化,凸显文化育人
如何定义心育文化?陈振东老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访谈班主任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最终归纳总结出符合学校特色的心育文化:一是精神饱满,朝气蓬勃,站在众人之中,富有青春的感染力,尤其是学困生更需要呈现此种精神特质;二是生活方式文明;三是班风正、学风浓。如何使之进入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心灵深处呢?一是以班名、班徽、班歌、班规、班级宣言、班级目标为载体,承载班心育文化的内涵,通过班干部先带动,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制作这些内容,让学困生有了强烈的存在感和归属感;二是分组评比,将班里56名同学划分为7组,每组8人,每组安插一到两位学困生参与组内交流,并让学困生勇挑重担与同学一起负责制作组名、组徽、组歌、组规、小组宣言、小组目标,并在主题班会上展示出来,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三是校级展示,集中各组的优点,汇集成班名、班徽、班歌、班规、班级宣言、班级目标,利用周一升旗礼结束后的时间,在全校师生的面前展示本班的心育文化,特别安插学困生站在第一排或举班名、班徽等,强化学生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2. 引进校园心理剧,传递校园正能量
众所周知,基本每个班都有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如何通过“带动—参与—评比—展示—规划”的方式转化他们呢?陈振东老师认为,一是成立心理兴趣小组,吸引调皮捣蛋的学生参与进来;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老师的指导下,班干部带动问题学生共同研发心理剧本,问题学生对问题事件进行口述或撰写成文章的过程就是对其自我教育的过程;三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再次修改完善,要求更加突出问题学生的心理冲突和解决方法;四是通过校级评比及展示活动,强化问题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并引导他们思考及规划人生。最后将心理剧目汇编成校本教材,开设校园心理剧培训课程,将校园心理剧纳入主题班会课程管理,实现课程化管理。至今已开发有《友情攻防战》《手机》《转身拥抱阳光》《我为自信代言》《浪子,你要回头》《让青春无悔》《贫富之间》等21个心理剧,并成功演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开设团康专题活动,为行为偏差的学生保驾护航
廉江市第二中学具有生源基础薄弱、学生人数多、学生素质不高等特点,由于受互联网及自媒体的影响,以及家庭缺乏适当的教育手段,各班难免有学生会面临教育或学业失败的危机,易发生包括中途辍学、网络成瘾、早恋、校园欺凌等偏差的行為问题,极易给自身、家庭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危机。对此,陈振东老师积极开展团康专题活动,按照“带动—参与—评比—展示—规划”的工作思路,先后实施了“自我超越工作坊”“生涯探索工作坊”“成长心连心工作坊”,帮助学生树立了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形成了健康的行为方式。
4. 加强个体心理护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陈振东老师定期到心理咨询室值班,每逢周二、周三的晚上7:30至10:00接待来咨询的学生。陈老师已成了学生眼中名副其实的“知心哥哥”。陈老师班上曾有一名男生是典型的性心理幻想者,每天上午第三、四节课他都想骑车外出,看看那些穿着性感的女性,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并且渴望与女性发生性关系。如果没有骑车外出看看性感的女性,心理就十分难受。他明知这样做不道德,但他控制不了自己,他害怕有一天会对班上的女同学做出不轨的行为。陈老师得知该学生有这样的心理障碍后,对他进行了深入咨询并为他制定了两个方案:一是行为训练法。每天上午第三、四节课,陪同该男生打篮球和跑步。经过陈老师两个多月的鼓励和训练,该男生基本上能控制自己的心理障碍。二是认知治疗法。不定期给该名男生讲授生理卫生知识,提高他对性生理的认知,减少男女间的神秘感。随着咨询的深入,陈老师得知该名男生从小就经常食用保健品之类的补品,而且过量进食。由此,陈老师猜想很可能是性激素过量导致他的这些行为。于是在上级部门的指引下,陈老师将他转介到广州某医院进行心理疏导加药物治疗。半年后该名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知识的辅导和药物治疗后完全康复,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学业,最终考上广州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