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协同学思考,指出了协同学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如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但红利不明显;课堂教育逐渐普及,但定位不清晰;科研成果产出丰富,但转化率较低;创业意愿较为强烈,但成功率较低。最后,从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创新创业工作模式、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四方面构建了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以帮助更多的创业大学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协同 创业 服务体系
[作者简介]李胜利(1983- ),男,河南南阳人,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讲师,硕士。(河南 郑州 45001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24-0070-03
一、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协同学思考
创业过程是一个多方联动、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有效地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不断提升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基于主体类别,可以划分为地方、高校、教师、学生四个方面。协同学理论指出组织自身基于内在机制的牵引,可促使其实现有序发展。
1.地方——功能定位。地方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具体来讲,政府是服务体系的规划者和推动者,要根据创业市场的需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并积极营造褒扬成功宽容失败的公平创业平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服务体系的直接供给者,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为创业大学生提供综合服务。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有益补充,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服务大学生创业的新兴力量。
2.高校——功能定位。高校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服务,应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和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拟订适合校情的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创新教学模式,服务创业大学生的教育诉求。
3.教师——功能定位。教师是施教机构与受教者之间的纽带,具体承担课堂及课后教育的教学任务,其经常组织并参与科学研究,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资源。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创业路上的启蒙导师,并依托其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
4.学生——功能定位。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核心主体就是学生。大学生应在创业全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综合素质,主动储备各种技能以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同时,创业大学生之间也应彼此给予互助服务,并结合自身的创业亲身经历,去感染或帮助其他创业大学生少走弯路,不断提升创业成功率。
二、协同学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但红利不明显。近年来,国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但积极的创业政策带来的“红利”还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政府有关部门普遍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多头出台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以致政策体系出现重复现象;第二,促进大学生创业应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专业孵化服务机构的力量,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配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市场”为促进大学生創业提供服务;第三,大学生群体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相比具有独特性,但现行政策多以社会创业人员为基础,没有凸显大学生创业的特点,针对性明显不足。
2.高校——课堂教育逐渐普及,但定位不清晰。虽然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已走过萌芽起步和探索实践阶段,进入发展创新阶段,呈现“自上而下”的显著特点。但由于认识不够统一,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定位还不够清晰。第一,我国因结构性矛盾出现了阶段性的大学生就业难,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鼓励大学生创业,被部分人员片面解读为引导大学生创业是促进就业的应急之策;第二,创业教育成效的表象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成功,成为小老板、企业家,部分人员认为这就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还有一部分人员认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照搬其他学科、专业的套路,安排几节课、举办或参加几场创业大赛就万事大吉了。
3.教师——科研成果产出丰富,但转化率较低。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成果日益丰富。据教育部发布的《高校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情况》统计显示,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中,有172项是由高等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参与完成单位完成的,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7.8%。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数为130项,占授奖总数的58.8%。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继续保持高比例,说明高校教师的科研实力在不断提升,但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市场意识淡薄,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相对有保障,加之受体制约束,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的意识淡薄;第二,评价体系单一,对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评价多集中于评定职称,后续成果转化评价体系不健全;第三,转化机制不畅通,现行的科研成果缺乏转化平台和渠道,部分掌握科研成果又具有较强社会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的教师,为没有成熟的成果转化渠道和平台而苦恼。
4.学生——创业意愿较为强烈,但成功率较低。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普及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1的114万增长到2016年的765万,16年增长了5.71倍。大学生在年龄、知识、思维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创业优势,创业意愿较为强烈。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2015届大学毕业生中自主创业比例为3.0%,比2014届2.9%高0.1%个百分点,比2013届2.3%高0.7个百分点,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但创业学生的成功率却较低,究其原因:第一,缺资金,大学生的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家长和亲朋好友,饱受缺乏启动资金的困扰;第二,少技术,创业要求的相关技术水平较高,创业大学生不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第三,少人脉,大学生长时间生活在校园环境,普遍缺乏创业市场的导师人脉关系,急需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三、构建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的途径 1.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围绕新常态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巩固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同时,切实提升政府从事现代治理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主动强化政府对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服务,突出体现规划先行、规划引领的作用。政府应施行“清单管理”,简化手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继续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方向,将一些政府承担的管理服务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重点关注与扶持特殊群体创业者,为创业者提供公平的法治环境。
2.完善创业政策体系。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契合创业企业不同发展周期的诉求。对初创企业来讲,激发潜在创业者的创业动机非常关键,同时,还要避免创业入门难、路难走等机制性问题,这都是初创期政策拟订的焦点。对于迈入生存期的项目,政策应将侧重点放在资金扶持、税费优惠、技术培训等方面。在项目发展前期,如何促进项目跨越式发展,破解投资融资、产品迭代、技术创新等难题,出台政策性成长资助计划、引导政策性融资、扶持科技创新等是政策拟订者着重要关注的。针对成熟期的项目,企业则在研发创新、资本财务等方面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培育和帮扶。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结合创业企业的发展周期,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并探索设立创业引导扶持基金,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种子资金,有序地引导民间资本的参与。
3.创新创业工作模式。目前,我国拥有研究生培养科研机构近300处,普通高校2500多所,高等教育总规模居全世界第一,储备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因此,政府要立足于整合地方、高校、教师、学生等各方资源,健全多方协同参与的机制。
第一,健全地方与高校协同扶持创业的平台。政府部门可成立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主体责任机构,以市场规律为指导,以创业大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推动完善扶持政策,营造公平的创业环境。政府应推动企业和社会组织,依托区域重点高校校内智力平台和固定资产平台,成立区域性大学生创业综合服务基地。政府还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校园创业教育与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专业孵化服务的有机结合,如小微企业服务机构整合政府政策资源,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将地方产业需求和企业需求转化成创业项目并建立项目库,供有意创业大学生参考选择,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第二,完善教师与学生协同创业的工作机制。高校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大量的科学研究项目,其科研成果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对其成果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不但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还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科技含量。地方与高校协同扶持创业平台的搭建,为教师带领学生创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渠道平台。目前,国家出台了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教师参与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了政策和利益保障。
4.營造良好文化氛围。教育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方面,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契机,共同推动建立适合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同时,高职院校还要以人为本,大胆吸收西方文化之精华,倡导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黄丽华.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引领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4).
[2]王俊,黄快生.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0).
[3]战淑华,侯召兰.地方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15(1).
[4]李胜利.提升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针对性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2016(5).
[5]翟庆华,杜德斌.科教融合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完善策略[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
[关键词]大学生 协同 创业 服务体系
[作者简介]李胜利(1983- ),男,河南南阳人,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讲师,硕士。(河南 郑州 45001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24-0070-03
一、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协同学思考
创业过程是一个多方联动、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有效地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不断提升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基于主体类别,可以划分为地方、高校、教师、学生四个方面。协同学理论指出组织自身基于内在机制的牵引,可促使其实现有序发展。
1.地方——功能定位。地方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具体来讲,政府是服务体系的规划者和推动者,要根据创业市场的需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并积极营造褒扬成功宽容失败的公平创业平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服务体系的直接供给者,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为创业大学生提供综合服务。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有益补充,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服务大学生创业的新兴力量。
2.高校——功能定位。高校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服务,应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和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拟订适合校情的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创新教学模式,服务创业大学生的教育诉求。
3.教师——功能定位。教师是施教机构与受教者之间的纽带,具体承担课堂及课后教育的教学任务,其经常组织并参与科学研究,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资源。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创业路上的启蒙导师,并依托其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
4.学生——功能定位。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核心主体就是学生。大学生应在创业全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综合素质,主动储备各种技能以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同时,创业大学生之间也应彼此给予互助服务,并结合自身的创业亲身经历,去感染或帮助其他创业大学生少走弯路,不断提升创业成功率。
二、协同学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但红利不明显。近年来,国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但积极的创业政策带来的“红利”还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政府有关部门普遍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多头出台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以致政策体系出现重复现象;第二,促进大学生创业应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专业孵化服务机构的力量,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配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市场”为促进大学生創业提供服务;第三,大学生群体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相比具有独特性,但现行政策多以社会创业人员为基础,没有凸显大学生创业的特点,针对性明显不足。
2.高校——课堂教育逐渐普及,但定位不清晰。虽然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已走过萌芽起步和探索实践阶段,进入发展创新阶段,呈现“自上而下”的显著特点。但由于认识不够统一,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定位还不够清晰。第一,我国因结构性矛盾出现了阶段性的大学生就业难,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鼓励大学生创业,被部分人员片面解读为引导大学生创业是促进就业的应急之策;第二,创业教育成效的表象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成功,成为小老板、企业家,部分人员认为这就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还有一部分人员认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照搬其他学科、专业的套路,安排几节课、举办或参加几场创业大赛就万事大吉了。
3.教师——科研成果产出丰富,但转化率较低。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成果日益丰富。据教育部发布的《高校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情况》统计显示,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中,有172项是由高等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参与完成单位完成的,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7.8%。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数为130项,占授奖总数的58.8%。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继续保持高比例,说明高校教师的科研实力在不断提升,但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市场意识淡薄,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相对有保障,加之受体制约束,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的意识淡薄;第二,评价体系单一,对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评价多集中于评定职称,后续成果转化评价体系不健全;第三,转化机制不畅通,现行的科研成果缺乏转化平台和渠道,部分掌握科研成果又具有较强社会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的教师,为没有成熟的成果转化渠道和平台而苦恼。
4.学生——创业意愿较为强烈,但成功率较低。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普及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1的114万增长到2016年的765万,16年增长了5.71倍。大学生在年龄、知识、思维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创业优势,创业意愿较为强烈。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2015届大学毕业生中自主创业比例为3.0%,比2014届2.9%高0.1%个百分点,比2013届2.3%高0.7个百分点,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但创业学生的成功率却较低,究其原因:第一,缺资金,大学生的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家长和亲朋好友,饱受缺乏启动资金的困扰;第二,少技术,创业要求的相关技术水平较高,创业大学生不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第三,少人脉,大学生长时间生活在校园环境,普遍缺乏创业市场的导师人脉关系,急需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三、构建大学生协同创业服务体系的途径 1.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围绕新常态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巩固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同时,切实提升政府从事现代治理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主动强化政府对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服务,突出体现规划先行、规划引领的作用。政府应施行“清单管理”,简化手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继续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方向,将一些政府承担的管理服务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重点关注与扶持特殊群体创业者,为创业者提供公平的法治环境。
2.完善创业政策体系。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契合创业企业不同发展周期的诉求。对初创企业来讲,激发潜在创业者的创业动机非常关键,同时,还要避免创业入门难、路难走等机制性问题,这都是初创期政策拟订的焦点。对于迈入生存期的项目,政策应将侧重点放在资金扶持、税费优惠、技术培训等方面。在项目发展前期,如何促进项目跨越式发展,破解投资融资、产品迭代、技术创新等难题,出台政策性成长资助计划、引导政策性融资、扶持科技创新等是政策拟订者着重要关注的。针对成熟期的项目,企业则在研发创新、资本财务等方面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培育和帮扶。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结合创业企业的发展周期,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并探索设立创业引导扶持基金,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种子资金,有序地引导民间资本的参与。
3.创新创业工作模式。目前,我国拥有研究生培养科研机构近300处,普通高校2500多所,高等教育总规模居全世界第一,储备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因此,政府要立足于整合地方、高校、教师、学生等各方资源,健全多方协同参与的机制。
第一,健全地方与高校协同扶持创业的平台。政府部门可成立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主体责任机构,以市场规律为指导,以创业大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推动完善扶持政策,营造公平的创业环境。政府应推动企业和社会组织,依托区域重点高校校内智力平台和固定资产平台,成立区域性大学生创业综合服务基地。政府还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校园创业教育与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专业孵化服务的有机结合,如小微企业服务机构整合政府政策资源,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将地方产业需求和企业需求转化成创业项目并建立项目库,供有意创业大学生参考选择,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第二,完善教师与学生协同创业的工作机制。高校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大量的科学研究项目,其科研成果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对其成果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不但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还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科技含量。地方与高校协同扶持创业平台的搭建,为教师带领学生创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渠道平台。目前,国家出台了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教师参与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了政策和利益保障。
4.營造良好文化氛围。教育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方面,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契机,共同推动建立适合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同时,高职院校还要以人为本,大胆吸收西方文化之精华,倡导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黄丽华.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引领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4).
[2]王俊,黄快生.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0).
[3]战淑华,侯召兰.地方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15(1).
[4]李胜利.提升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针对性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2016(5).
[5]翟庆华,杜德斌.科教融合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完善策略[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