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w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说明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孩子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情感的展现,行为的表现,以及思维活动,都是数学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孩子,而不是教师。所以,为了发展孩子们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必须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各种活动中去,把时间和活动空间还给孩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被动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象,强调孩子们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
  
  一、创设情境,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数学的组织》一文中指出:“要实现真正的现代数学教育,必须以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否则是不可能的。在传统的课堂里,再创造方法不可能得到自由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设置恰当的问题,使孩子们通过思考或合作讨论,解决问题,让孩子们经历“再创造与再发现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例如,在给一年级孩子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秋节来了,班上要举行一个赏月晚会,10个人一桌。在行动之前,我们来计划一下:每桌要几把椅子?几个杯子?几副刀叉?几个碟子?要摆几个水果?几块月饼?为什么这样计划?假如有一张桌子上只有9个杯子会怎样?只有8把椅子会出现什么情况?另外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图片进行实际操作、理解。通过订计划时的思考,孩子们明确地知道:一个人必须要有一把椅子,一个杯子,一副刀叉等,而且这些用具没有多余的。这就是现实中的一一对应。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我们必须将数学教给所有人。这种情境教学的实施,调动了所有孩子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主动参与,并有效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二、鼓励质疑,在创新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究发现
  
  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指出:“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王夫之说:“由不疑至于疑,为学日长。”他们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疑”字,有疑才产生问题,才能让人去探究,有问才引人深思,才能让人去发现。这就是“学则须疑”的意义所在。质疑是探究的开始,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当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才有探究发现的前提,才有创新的可能。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从孩子们的角度看,“学贵有疑”是学习进步的标志,是创新的前兆。
  学会有疑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前人总结的思想认识与实践经验,往往受时间、条件与文化背景的局限,即使当时是正确的,具有新意,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就会出现“到了千年又觉陈”的现象。这是正常和必然的。学习是否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善不善于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
  例如,在应用题的编题训练时,我设计了如冬季服装商店换季大拍卖的情景, 由一两个孩子扮演售货员,挂出一块卖服装的价牌,涂掉原价,写上现价,让其他孩子充当购物顾客。以此,引导孩子们思考:“顾客”在掏钱购买之前应先想好哪些问题?最后孩子们拟定问题为:手中的钱够买几件衣服,买两件要多少钱,比原来便宜多少钱,买几件便宜的钱才够多买一件衣服,等等。活动时,还可把价牌换成“每件衣服80元,现在降价十分之一或10%。”孩子们在学习中通过设疑形成“问题”空间,促使自己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特别要注意设计一些非常规而对启迪智慧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孩子们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欲望。
  学会提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极为重视“提问”的方法,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我有几位好朋友,曾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台湾著名教育家陈龙安教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提问的技巧,用十个词提问:“假如”、“列举”、“比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组合”、“六W”、“类推”,通过这十种提问的方式,孩子们一般都能较好地提出问题,并且每一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性,不求有固定答案,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
  
  三、互助协作,让孩子们在倾听、交流中资源共享──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相互支持、配合的互动性学习。
  在合作中让孩子们学会倾听、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交流的前提,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倾听时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听懂别人表达的意思,当与自己的看法发生冲突时,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如我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在导入时孩子们就对问题产生了分歧:动物世界的杂技场举行跑步比赛,小黄狗绕正方形路线跑一圈,小花狗绕长方形路线跑一圈(多媒体出示图形),比一比,赛一赛,谁跑的路线长?最后归纳成三种答案进行统计:认为小黄狗跑的路线长的孩子请举手;认为小花狗跑的路线长的孩子请举手;认为跑的路线一样长的请举手。分别请孩子说出自己的理由,同时也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规范,如,“我认为X跑的路线长……因为……”、“我不同意XX的意见,我是这样认为的……”、“我同意XX的看法”、“XX,你听听我的意见有道理吗?”等等,这样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孩子们倾听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教会孩子们互助、协作。
  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解决教学难点,完成孩子们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孩子们各自的观察、思考,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观察习惯、思维方式进行的,受环境和条件的约束。这样获得的信息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很可能显得粗疏或片面。为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团结、互助。如教学“图形的对称”,为了让孩子们从实际动手中感受对称,课前我要求每个孩子搜集对称图形。基于家庭条件、环境的不同,课堂上对空间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变“秧田式”座位为“马蹄形”座位,并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组织好六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由小组长负责,要求各组员对小组成员搜集到的资料浏览一遍,再充实自己的资料。这就达到了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孩子们深入了解对称的过程。
  总之,数学教学应给孩子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在教学中真正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
  (作者单位:410133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桂花学校)
其他文献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效率。笔者在教学中是如下实践的:    一、演一演    对于情节性较强的故事叙述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场面描写,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请几位学生分别饰演如《草船借箭》一文中的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物,学生很容易就能形象深刻地体会到文中所表现的人物
期刊
从教了十余年,上过不少小说课,以前教学时未注意,最近却发现了一个现象:如果小说的主要人物只有一个,那对主人公的判断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有多个人物,不仅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就连教学参考书也往往提供了多种答案,弄得学生一头雾水。那么,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第一人称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八年级上册中有一篇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这篇小说就是以“我”为第一人称的口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文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异彩纷呈的结构美、韵味十足的节奏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成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和谐全面发展,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也不例外。在本文中笔者略谈在口语交际实践中的情感升华。    一、学会倾听    《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交流与表达,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会倾听”虽只有四个字,却包
期刊
对于“语文”,叶圣陶先生说:“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同时他还指出“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事物为对象,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例教师在讲授《神笔马良》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并让学
期刊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说明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版块,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教学的定位是:掌握说明的内容,学习各种说明方法;了解不同的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淡化了整体性,机械、教条,课堂也显得索然无味。  说明文如何教授,《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这样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该给学生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最终执行者,教师只有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与教学行为转化学生们的思想和行动,才能取得实效。那么,如何构建持续发展的数学课堂空间,教师应具备哪些课堂观念才能适应新课改呢?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全人类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综合取向的课程设计观,具
期刊
数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对数学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数学知识有90%是在课堂获得。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用心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结构和分析
期刊
几何证明题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形式,也是历来几何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几何证明题难在哪儿呢?难在分析。笔者在近几年的几何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逐步认识到:联想是解决几何证明题的金钥匙,是几何证明题分析的灵魂。所谓联想,就是由甲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乙事物,或由事物的一个方面推及到另几个方面的过程。丰富的联想是迅速获得解题途径的关键,那么,解题时怎样进行联想呢?  展开联想的首要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仔细揣摩这句话,其核心含义是指: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不断开发、整合学生的能力,并让其良好的个性得到发展,使之成为具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境着手,尽可能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