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如果只是单方的努力,成效就不会显著,本文主要从教师如何讲解和学生如何参与等方面进行系统地讲解,希望能真正地实现高效课堂的预想。下面笔者将从五个方面来阐释如何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利用现实材料,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初中生是由儿童向青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一定要立足于这一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使用客观存在的材料,把地理现象通过学生可感的形式进行介绍,比如,在讲解四大洋,七大洲的时候,老师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根据洲、洋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洲、洋分布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不断地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加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地理教师不必仅仅局限在读课本这一种,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一些教师采用了观看电影,课堂教学借助幻灯片等方式,已经在地理教学方面有所作为。笔者认为还可以有这样几种方式:其一,展开讨论法,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讨论。其二,课后可根据生活情况,进行实地探究法。其三,回归课堂,进行实际模型展示,用理论知识来解答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在水中生物等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识记水中生物的种类及区域,经常会有学生出现张冠李戴等现象,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联系日常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生活经历把这些鱼进行分类,比如说按照是否吃过、是否见过等方面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生活区域来分,比如说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学生识记了鱼的种类、地区分布,还有助于学生记住温度带的分布。大量实验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注重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记忆效果越好,思维也越活跃,拓展能力越强。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养成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兴趣,即从有趣的自然现象、优美的自然环境等角度切入,学生有了兴趣,教学工作也就可以更高效地开展了。地理学科本身的目的就是通过自然界这个媒介,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再结合教师的讲解,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性。
五、巧妙提问,养成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教师在讲课的开始通过幻灯片上的照片、视频等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并不确定能维持一节课,所以这就要求在讲课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参与度,笔者认为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巧妙地进行课堂提问,而这种“巧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师的提问要转换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一次,一个教师讲授濒临灭绝的物种,这时他提问:“一些珍稀物种的存在,对人类没有实际的好处,比如说一些鸟类等,那为什么人类还要保护这个物种,不让它们灭绝呢?”一些同学认为教师说得很对,保护珍稀的动植物没有必要。而另一些同学就换一种角度来思考,他们说:“因为这些物种的存在使世界更加美丽和五彩缤纷。”还有的同学说;“因为它们也是地球上生物的一部分,是人类的朋友,朋友之间就是要互相帮助的啊。”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地讨论这个问题,最终这个教师给出答案,他说:“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对,但也都是不全面的,人类保护珍稀的动植物,主要是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进而保持生态平衡,这样人类以及其他的生物也就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了。”其二,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同一个问题。
一位地理教师在讲解水果的分布与温度带的关系一章时,这样引出了要讲的内容,他说:“物理课上已经讲解过的牛顿第一定律,我想大家都不陌生,那么我想问问为什么苹果砸在了牛顿的头上,他就因此得出了这一物理规律呢?”有的同学说:“因为牛顿善于思考。”有的同学说:“因为牛顿对物理感兴趣。”老师以微笑回应这些同学,他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解的问题是什么呢?根据问题在思考思考。”这时,一个同学说:“因为苹果的产地与温度带有关,而牛顿的家乡又盛产苹果。”老师接着说:“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因为苹果的产地是暖温带,而牛顿的家乡也在这个温度带。大家想一想一个家住在热带的同学可能被苹果砸中而发现牛顿第一定律吗?答案当然是不能的,因为他的家乡不产苹果。”全班哄堂大笑,这位老师通过幽默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也为一节成功课埋下了伏笔。
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营造,希望通过课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达到这个目的。
(莒南县筵宾镇初级中学)
一、利用现实材料,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初中生是由儿童向青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一定要立足于这一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使用客观存在的材料,把地理现象通过学生可感的形式进行介绍,比如,在讲解四大洋,七大洲的时候,老师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根据洲、洋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洲、洋分布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不断地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加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地理教师不必仅仅局限在读课本这一种,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一些教师采用了观看电影,课堂教学借助幻灯片等方式,已经在地理教学方面有所作为。笔者认为还可以有这样几种方式:其一,展开讨论法,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讨论。其二,课后可根据生活情况,进行实地探究法。其三,回归课堂,进行实际模型展示,用理论知识来解答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在水中生物等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识记水中生物的种类及区域,经常会有学生出现张冠李戴等现象,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联系日常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生活经历把这些鱼进行分类,比如说按照是否吃过、是否见过等方面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生活区域来分,比如说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学生识记了鱼的种类、地区分布,还有助于学生记住温度带的分布。大量实验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注重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记忆效果越好,思维也越活跃,拓展能力越强。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养成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兴趣,即从有趣的自然现象、优美的自然环境等角度切入,学生有了兴趣,教学工作也就可以更高效地开展了。地理学科本身的目的就是通过自然界这个媒介,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再结合教师的讲解,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性。
五、巧妙提问,养成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教师在讲课的开始通过幻灯片上的照片、视频等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并不确定能维持一节课,所以这就要求在讲课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参与度,笔者认为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巧妙地进行课堂提问,而这种“巧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师的提问要转换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一次,一个教师讲授濒临灭绝的物种,这时他提问:“一些珍稀物种的存在,对人类没有实际的好处,比如说一些鸟类等,那为什么人类还要保护这个物种,不让它们灭绝呢?”一些同学认为教师说得很对,保护珍稀的动植物没有必要。而另一些同学就换一种角度来思考,他们说:“因为这些物种的存在使世界更加美丽和五彩缤纷。”还有的同学说;“因为它们也是地球上生物的一部分,是人类的朋友,朋友之间就是要互相帮助的啊。”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地讨论这个问题,最终这个教师给出答案,他说:“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对,但也都是不全面的,人类保护珍稀的动植物,主要是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进而保持生态平衡,这样人类以及其他的生物也就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了。”其二,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同一个问题。
一位地理教师在讲解水果的分布与温度带的关系一章时,这样引出了要讲的内容,他说:“物理课上已经讲解过的牛顿第一定律,我想大家都不陌生,那么我想问问为什么苹果砸在了牛顿的头上,他就因此得出了这一物理规律呢?”有的同学说:“因为牛顿善于思考。”有的同学说:“因为牛顿对物理感兴趣。”老师以微笑回应这些同学,他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解的问题是什么呢?根据问题在思考思考。”这时,一个同学说:“因为苹果的产地与温度带有关,而牛顿的家乡又盛产苹果。”老师接着说:“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因为苹果的产地是暖温带,而牛顿的家乡也在这个温度带。大家想一想一个家住在热带的同学可能被苹果砸中而发现牛顿第一定律吗?答案当然是不能的,因为他的家乡不产苹果。”全班哄堂大笑,这位老师通过幽默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也为一节成功课埋下了伏笔。
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营造,希望通过课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达到这个目的。
(莒南县筵宾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