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0月30日,是万州区弹子镇新袁村的赶场天。一个特殊“摊位”的“生意”格外火爆。原来,这是弹子镇干部设置的便民服务台,镇干部正忙着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等各种便民服务活动。
当天上午9时许,关家村80多岁的林泉林老人来到摊位前,从镇干部手中拿到了换发的新身份证。
林泉林是之前不久在便民服务活动中提出换身份证的请求的。镇干部登记了他的住址,第二天,就有专人到他家照相,并嘱咐他10月30日赶场天到便民服务台前取新身份证。
“以前,我换身份证得到镇上派出所去,如果来回坐摩托车,要花50元车费。”他说,“现在干部到村里来‘赶场’,政府就像搬进村里一样方便。”
在两年前的乡镇行政体制调整中,万州区92个乡镇被合并为41个。合并后,乡镇变“大”了,但农民与政府的距离却远了。以分水镇为例,它由6个乡镇合并而成,幅员面积达到222.76平方公里,有的行政村距离镇政府有40多公里远,村民们一年半载都难得到政府一次。万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谭德成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距离上离老百姓远的乡镇政府,养出了一批‘三不’干部,即‘天热不下乡,下雨不下乡,无交通工具不下乡’。干部不知道干什么,农民也不知道找谁。”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万州区决定让乡镇干部走出机关,逢赶场天到场上摆摊“赶场”,设立民政救灾、法律援助、助农增收、村镇管理、计生保健、党群帮扶等便民服务岗,面对面服务群众。
2008年6月初,干部“赶场”在龙沙、余家、白羊3个镇成功试点后,迅速在全区各乡镇推开。
自2008年6月干部“赶场”活动开展以来,全区每天都有上百名乡镇干部走出机关,面对面为群众服务。截至去年底,全区各地已“赶场”280余次,参与干部2000余人次,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135件次,为群众办证3209件,接受群众咨询达36976人次。
干部“赶场”,不仅方便农民办事,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距离。
“到镇政府找镇长,我心里有种诚惶诚恐的感觉,而当我在赶场摊上与镇长见面时,就没了进‘衙门’的心理障碍。”龙沙镇农安村村民易发兰说。
“每一次‘赶场’,我们都忙得团团转。”镇干部熊仁友说,进村“赶场”,农民与镇干部间没了生分的感觉,像朋友一样,啥话都说,啥事都问。
龙沙镇印合村的易法东对干部“赶场”情有独钟。这位致富带头人在第一次干部“赶场”时获得用工信息,并成功介绍几位村民就业后,每次“赶场”都会来向干部们打听相关信息。
青龙村村民牟来明说:“现在我和很多干部都成了老朋友,我喜欢和他們多聊聊,了解一些新政策、新信息。以前他们坐在办公室,我都不敢去找他们,更不要说成为朋友了。这种面对面的感觉真的很好!”
认为“感觉真好”的还有众多基层干部。弹子镇党委书记但汉忠说:“通过干部‘赶场’服务,辖区不稳定因素明显减少。”该镇把干部“赶场”与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相结合,把协调解决群众间的纠纷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赶场”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共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30多起。
前不久,白羊镇的一个“赶场”天,镇干部因临时有其他任务,没有按时到村里去“赶场”。一些村民给镇党委书记打电话,责问干部为什么不去“赶场”。
“干部‘赶场’这种便民服务活动很好,但就怕是‘一阵风’、‘走过场’,搞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笔者在甘宁、九池等镇乡采访时,一些群众坦诚地说。
面对群众的疑虑,谭德成说:“这一做法既然农民喜欢,又能有效地解决在新形势下政府工作不到位、农民办事难的问题,还能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就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谭德成说,为确保干部“赶场”活动的日常化、长期化、规范化,万州区已经出台领导带班、首接责任、督查督办、限时办结、工作考核等5项制度,避免干部“赶场”活动搞成“一阵风”。除这些制度外,万州区还通过媒体公布干部的“赶场”时间,让群众知晓、监督。
当天上午9时许,关家村80多岁的林泉林老人来到摊位前,从镇干部手中拿到了换发的新身份证。
林泉林是之前不久在便民服务活动中提出换身份证的请求的。镇干部登记了他的住址,第二天,就有专人到他家照相,并嘱咐他10月30日赶场天到便民服务台前取新身份证。
“以前,我换身份证得到镇上派出所去,如果来回坐摩托车,要花50元车费。”他说,“现在干部到村里来‘赶场’,政府就像搬进村里一样方便。”
在两年前的乡镇行政体制调整中,万州区92个乡镇被合并为41个。合并后,乡镇变“大”了,但农民与政府的距离却远了。以分水镇为例,它由6个乡镇合并而成,幅员面积达到222.76平方公里,有的行政村距离镇政府有40多公里远,村民们一年半载都难得到政府一次。万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谭德成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距离上离老百姓远的乡镇政府,养出了一批‘三不’干部,即‘天热不下乡,下雨不下乡,无交通工具不下乡’。干部不知道干什么,农民也不知道找谁。”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万州区决定让乡镇干部走出机关,逢赶场天到场上摆摊“赶场”,设立民政救灾、法律援助、助农增收、村镇管理、计生保健、党群帮扶等便民服务岗,面对面服务群众。
2008年6月初,干部“赶场”在龙沙、余家、白羊3个镇成功试点后,迅速在全区各乡镇推开。
自2008年6月干部“赶场”活动开展以来,全区每天都有上百名乡镇干部走出机关,面对面为群众服务。截至去年底,全区各地已“赶场”280余次,参与干部2000余人次,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135件次,为群众办证3209件,接受群众咨询达36976人次。
干部“赶场”,不仅方便农民办事,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距离。
“到镇政府找镇长,我心里有种诚惶诚恐的感觉,而当我在赶场摊上与镇长见面时,就没了进‘衙门’的心理障碍。”龙沙镇农安村村民易发兰说。
“每一次‘赶场’,我们都忙得团团转。”镇干部熊仁友说,进村“赶场”,农民与镇干部间没了生分的感觉,像朋友一样,啥话都说,啥事都问。
龙沙镇印合村的易法东对干部“赶场”情有独钟。这位致富带头人在第一次干部“赶场”时获得用工信息,并成功介绍几位村民就业后,每次“赶场”都会来向干部们打听相关信息。
青龙村村民牟来明说:“现在我和很多干部都成了老朋友,我喜欢和他們多聊聊,了解一些新政策、新信息。以前他们坐在办公室,我都不敢去找他们,更不要说成为朋友了。这种面对面的感觉真的很好!”
认为“感觉真好”的还有众多基层干部。弹子镇党委书记但汉忠说:“通过干部‘赶场’服务,辖区不稳定因素明显减少。”该镇把干部“赶场”与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相结合,把协调解决群众间的纠纷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赶场”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共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30多起。
前不久,白羊镇的一个“赶场”天,镇干部因临时有其他任务,没有按时到村里去“赶场”。一些村民给镇党委书记打电话,责问干部为什么不去“赶场”。
“干部‘赶场’这种便民服务活动很好,但就怕是‘一阵风’、‘走过场’,搞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笔者在甘宁、九池等镇乡采访时,一些群众坦诚地说。
面对群众的疑虑,谭德成说:“这一做法既然农民喜欢,又能有效地解决在新形势下政府工作不到位、农民办事难的问题,还能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就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谭德成说,为确保干部“赶场”活动的日常化、长期化、规范化,万州区已经出台领导带班、首接责任、督查督办、限时办结、工作考核等5项制度,避免干部“赶场”活动搞成“一阵风”。除这些制度外,万州区还通过媒体公布干部的“赶场”时间,让群众知晓、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