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只想得到物质奖励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答:你好,你反映的问题有一定普遍性,也很有意思。
  你女儿快四周岁了,这个年龄的儿童独立性越来越强。在这个年龄阶段之前的儿童如果大人要求她做点事情,孩子是非常乐意地去做的。比如在路上碰见一个阿姨,妈妈要孩子叫“阿姨好”,3岁以前的孩子几乎都会叫,但4岁以后的孩子就比较独立了,他不一定会按妈妈的要求去做,他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判断来决定要不要叫。如果他挺喜欢这个阿姨的,他就会按妈妈的要求去做,否则是不会按妈妈的要求做的。为了应付妈妈的催逼,他就开始耍小聪明,要么磨磨蹭蹭,要么充耳不闻。所以四岁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并不奇怪。
  为了使孩子做我们家长所期望的事情,家长采取奖励或惩罚蛇方法是常见的。奖励的方法一般称为强化法,就是使用奖励物使儿童的某种行为得以出现并巩固。很明显,你“拿点她感兴趣的东西作交换”就是强化方法,而“拉脸”即为惩罚的方法(否认、批评孩子的行为)。家长采用这样的方法,其效果在孩子身上也很明显,方法的应用本身是正确的。
  当然,孩子如果在许多事情上过多地表现这样的行为,那也说明家长可能不适当地使用了强化方法:过多地直接利用食物。确实,人不能像马戏团里的小熊小猴那样,人类是有语言以及文字符号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实物外,我们可以利用语言或符号。比如幼儿园里,老师表扬孩子表现好,一般并不给孩子食物,而是奖励一颗五角星,孩子因此觉得很高兴,甚至在幼儿园之外,回到家里也不愿拿掉。老师也并不是因为孩子某个行为表现好就给五角星,而是他一天表现都好才给的。这提示家长也不需要对孩子单个行为即刻给予实物奖励。你可以跟孩子订一个协议:如果孩子做到了什么,可以得一颗五角星;再做到什么,可以得两颗五角星,等等。一颗五角星孩子可以做什么(欲望1),两颗五角星孩子可以做什么(欲望2),依次类推,五角星越多,孩子被满足的愿望就越多。这样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就会主动按家长要求去做了,从而避免了像马戏团里的小熊小猴那样的现象。
  另一方面,家长要孩子做的事情,不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纳意愿。如果能这样做,孩子也不会事事需要同妈妈讲条件了。试想,如果妈妈要求孩子做的事情是孩子本身感兴趣的,他怎么会不愿意去做呢。
其他文献
审美,是一种“无为而为”的自由活动。在审美王国里,人们卸下了一切关系的枷锁,摆脱了一切不论身体的还是道德的强制,是一种不含功利性质的自由活动。但审美教育却是一种把理智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外在目的升华为以发展人的各种能力为目的的有目的活动。对于初中生而言,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的进行自我教育,能够把普遍的社会理性,把为人类造福的创造意志变为其生活的组成部分就是审美教育的直接目的。  因此,如何运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无限生机。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色彩斑斓的生动界面,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彻底刷新了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优势与实践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