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师范院校师范生对免费教育政策意向的调查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lyn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稿日期]20090921
  [作者简介]戴艾芳(1985),女,山西临汾人,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学研究。
  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西部地区某师范大学的师范生为对象,分析了该校学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理解与看法以及影响其对待免费教育政策态度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对免费教育政策的关注度及认可度都较高;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被调查者持有的就业意向会影响其对待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态度。
   [关键词]西部;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调查
  
   [中图分类号]G659 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9)06008405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这标志着自2001年停止实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重返大学校园。《实施办法》提出,从2007年秋季开始,在部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从酝酿至正式实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两年以来,有关研究涉及普及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原因和意义、部属师范大学对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执行、如何处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的各种关系、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成效以及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公平性等几个方面[1]。学者大多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在已有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中,研究者主要的研究对象为高三毕业生(巩媛丽等,2008)、部属师范院校的免费师范生(吴遵民等,2008)。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对该政策的态度及看法没有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只有王嘉毅、丁克贤以西北某省属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为对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为我们分析政策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基于众多学者对普及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呼吁,尤其是他们认为该政策应向西部地区倾斜的观点,笔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所重点师范大学对该校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的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理解和看法,弥补当前针对西部师范院校研究的不足,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西部地区实施提供依据和建议。
  
   一、 调查方法与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及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在该师范大学两个主校区的自习教室和宿舍随机寻访该校的师范生而获取调查资料。总计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203份,有效问卷20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6 7%和99 5%。调查问卷(参考了王嘉毅、丁克贤问卷设计的部分内容)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即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意向、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理解与看法、个人建议与看法(开放式问题)。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通过SPSS for Windows 16 0进行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基于师范类专业的特点,此次调查问卷主要涉及文科、理科、艺术三大类专业,其中,文科学生110人(55 4%),理科学生78人(38 6%),艺术专业学生12人(5 9%),基本符合本校师范类专业的总体比例。被调查对象中,男生55人,占27 2%;女生147人,占72 8%。由于该师范大学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点师范大学,且主要面对疆内招生,所以调查对象的生源地、城乡、民族分布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调查对象的202人中,生源地在东、中、西部省份的比例分别为4 1%、8 1%、87 8%,其中来自农村的生源占到总调查人数的43 1%。调查对象的民族主要涵盖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4%和46%。同时,考虑到大一年级学生均为2008年入学的新生,在填报志愿进行专业选择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其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关注度要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故笔者在随机抽样时增大了大一学生在总调查人数中的比例,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比例具体为:大一48 3%、大二18 9%、大三15 9%、大四16 9%。
  
  2 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理解与看法
  (1)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总体了解程度及其态度
   在此次调查之前,有5.5%的调查对象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完全不了解,非常了解者的比例为4 0%,有32.7%的人認为自己比较了解此项政策。
   教育部采取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重大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2]为了了解调查对象对该项政策可能取得成效的认识,笔者将可能取得的4大成效列出,调查结果显示,得到学生认可的比较重要的成效是“解决西部及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和“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所占比例分别为60 9%、52 5%;最可能实现的成效为“解决西部及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46.4%)和“吸引优秀人才报考师范专业”(32.2%);不太容易实现的成效,33.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此项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吸引优秀人才报考师范专业”、“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此两项在各题项中被选的比例都较低。
   基于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及其成效的了解,笔者进一步考察了被调查者对该政策实施前景和普及至地方师范院校的态度。调查结果如表1、表2所示:
  


   可见,绝大多数的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前景抱着比较乐观的态度,并且希望将这一政策普及至地方师范院校。当假设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该校实施时,被调查者选择免费师范专业的比例如表3所示:
  


  (2)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具体规定的认识及态度
   《实施办法》中第四条规定:“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3]当问及被调查者认为此项规定是否合理时,11.4%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合理,认为比较合理的占到40.8%,有43.8%的被调查者认为此项规定不太合理;“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4]当被调查者面对此项规定时,55%的人表示仍会报考师范院校的免费师范专业,18.5%的人表示不会,其余26.5%的被调查者则持不确定态度;“免费师范毕业生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5]对于违约缴纳违约金的规定,有71.6%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自己享受了免费教育政策,毕业后会回到西部或家乡为当地的基础教育服务,只有5.0%的人表示不会,但仍有23.4%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确定自己的选择。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被调查者对待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态度的因素,笔者在问卷中将政策可能存在的优势和不利于吸引人才的因素列出,结果显示,在列出的五个可能吸引被调查者选择免费师范类专业的因素中,被选频数最高的前三位因素为:“免费,可以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可以为西部或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确保就业”(见表4 )。
  


   同时在列出的六个不利于被调查者选择免费师范类专业的因素中,被选比例最高的两个因素为“就业选择受局限”和“服务期太长”(见表5 )。
  


  (3)对政策实施后可能遇到的问题的看法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已颁布实施了近两年的时间,无论是政策的受益者免费师范生本人还是实施该项政策的主体,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有着一定的认识。一项政策的实施想要得到良好的效果,不仅要考虑到政策环境和政策本身的科学性,还需要考虑政策适用主体自身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笔者对被调查者自身关心的问题,对政策实施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了调查,结果显示如表6和表7。
  


   为了弥补问卷设计中涵盖问题不全面的缺陷,在问卷的最后部分设置了开放式问题,让被调查者针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意见。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66.8%的被调查者填写了此部分。通过整理分析被调查者所填写的看法和意见,发现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对此项政策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与客观题部分的填答结果相符。
   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正面评价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1)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给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2)减少了对毕业后就业的担忧,“不担心离开学校后到哪里工作”;(3)“解决了西部及农村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为偏远地区提供了优秀的、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会对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有一定帮助”。
   对政策的建议及担忧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其一,对于服务期限的规定,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服务期太长”,“对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较大的限制”。还有人认为“选择免费师范的多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都希望改善家中条件,而过长的服务期与愿望相违,且继续深造机会受限”,“不如助学贷款自由”,“会使很多优秀的学生宁可放弃免费的优惠条件也不愿选择免费师范,从而难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目的”;其二,对毕业生违约的担忧。如有的学生认为“毕业生诚信不够,违约但不缴违约金等”,“许多同学只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才去报考,并不是真心地希望支持西部或家乡的教育,希望实施免费教育的院校在录取新生前对报考考生进行一个思想上的全面了解。”或者“有些人宁愿选择免费师范,待毕业时缴纳违约金,以求得更远的发展。这样会违背免费师范政策的初衷。”其三,认为会给接受免费教育的师范生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学校应营造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培养氛围,帮助其进行良好的心理适应;其四,免费师范生质量的保障需受重视。“不愁学费、不愁生活费和工作,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就不会像别的有就业压力的同学那样刻苦了”;其五,希望政策能惠及到地方师范院校,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师范院校。同时希望政策对免费师范生的要求能“更人性化一些”,“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权”,“用一些软的措施来鼓励学生去西部或家乡就业”;“改善西部地区或教育落后地区的工作环境,提高当地教师的待遇,让毕业生的基本生活和发展需要得到满足,这样才能长久地留住人才。”
  
   3 对待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家庭背景及经济状况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从被调查者的家庭所在地、入校前的户口性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及家庭为其上大学的负债状况五个方面了解其家庭背景及经济状况。分析发现,生源地(主要考虑东、中、西部省份的差异)、负债状况、是否独生子女这三个因素对被调查者态度的影响较大,统计结果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学生家庭负债情况对其是否选择免费师范类专业的影响如表8和表9所示;而独生子女状况和生源地与是否选择免费师范类专业之间的卡方独立性检验得出的P值分别为:0.04、0.004,均小于0.05,这说明生源地的不同和是否独生子女对于学生选择起到明显的影响作用。
  


  


  (2)就业意向 
   未来的就业意向对被调查者会否选择免费师范类专业有较大影响。将“是否愿意在教育行业内就业”、“是否会选择在西部教育部门就业”、“是否愿意回家乡为当地的基础教育服务”这三类因素与会否选择免费师范类专业之间进行的卡方独立性检验,得出的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均小于0.05,这表明不同就业意向的被调查者在选择免费师范类专业时态度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在会选择免费师范类专业的被调查者中,选择会在教育行业内就业的比例为65.3%,会在西部基础教育部门就业的比例为56.8%,且有85.5%的被调查者愿意回家乡为当地的基础教育服务。
  
   三、 结论与思考
  
  1 结论
   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关注度及认可度都较高,对政策实施的前景总体上持乐观态度,并且表达了希望将政策普及至地方师范院校,尤其是西部地区院校的愿望。
   “解决西部及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被认为是该项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最重要的成效,“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目的,被认为通过该项政策不易实现。“毕业生入职后的职业适应问题”、“继续深造和进修机会的保障”及“毕业生违约”是政策实施后可能出现的较大的问题。
   政策的某些具体规定,如“回生源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在农村初中、小学服务二至三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被调查者接受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程度。当被调查者面对以上规定时,表示愿意选择免费师范类专业的比例要略少于不面对以上规定时选择愿意的比例。这一点在开放式问题中也有所体现,如很多被调查者表示这些规定会令自己“望而生畏”。经济因素被认为是吸引其选择的首要因素,而不选择免费师范类专业的主要原因是服务期太长及就业选择受局限。回到西部或家乡基础教育部门工作,被调查者最为关注的是自身继续深造和发展的机会,其次为硬性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
   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被调查者持有的就业意向对其会否选择免费师范类专业存在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家庭为其上大学负债的学生,生源地为西部省份的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学生,有着在教育行业及西部或家乡基础教育部门就业意向的学生,更可能选择免费师范类专业。
  
  2 讨论与思考
   首先,就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本身来说,在保持其现有经济方面吸引力的同时,提升其他方面的吸引力是该项政策能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经济因素虽然是政策适用主体面对选择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但其他更具建设性的、对其自身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也是影响其选择的关键。“免费不是师范教育的前提和终极目的,而只是其中的手段。一项职业的吸引力更多地体现在其社会地位和能否为就业者未来发展提供支持,如果未来发展受到限制或者没有好的发展平台,即使免费接受教育,也不会有人愿意投身到这个行业中来。”[6]更趋人性化的制度设计,更多地考虑就业者的未来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比“苛刻”的要求更加有效。
   其次,从学生本身来说,某种权利的拥有必将伴随一定义务的履行。享受了免费教育的师范生,必然要做出某种承诺,并且这些承诺会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未曾踏入社会的高中生,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就将决定其一生,这种选择的正确性和对自身的适合度值得去考量。同时,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本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众多家境贫寒的学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其所处的弱势地位。然而,当他们在为此项政策提供的经济支持欢欣鼓舞时,却要面临放弃争取更优越环境和更高社会地位的权利。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现实条件中,社会地位的复制及贫富差距的继续拉大,是这项政策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最后,从政策当前实施的效果及未来发展的前景来看,某些政策规定的修改及完善是一种必然。在地方师范院校普及,尤其是向西部地区倾斜不仅是众多学者专家的愿望,也是此项政策实施的一种趋势。但在继续实施和普及的过程中,已实施院校的经验教训,以及当前我们所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是政策实施主体未来需慎重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孙绵涛,楚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的现状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8,(6):12-16.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屬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J].司法业务文选,2007,(26):13-15.
  [3] 杨颖秀,王智超.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及建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3):51-53.
  [4] 王嘉毅,丁克贤.西北地区师范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之意向的调查研究——以西北地区某师范大学为个案[J].教育学报,2008,(1):91-96.
  (责任编辑 李震声)
其他文献
[摘要]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2009学术年会于2009年12月11日至13日在株洲召开。会议围绕“高校教学方法及其改革”这一主题,取得了如下共识: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切入点;教学方法具有普适性与多样性的双重特征;健全高校教学保障体系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
期刊
[摘要]教师与哲学家具有同一性:他们的哲学思考是“我”的思考,而不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复述;他们的思考对象是现实问题而不是作为理解现实问题的哲学理论;他们思考的工具是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生活语言而不是哲学术语。教师与哲学家的差别仅仅在于:哲学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与相应的理论成果。教师与哲学家的界限更多地是人为的,其本质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其后果是教师丧失了哲学思考的习惯与能力,阻断了教师通向哲学家
期刊
[摘要]哲学概念中的预成论,视教师角色是圣人,是教育者,是专家。于是,教师成了道德的说教者,成了科学知识与真理的奉送者,成了学生认知与人格结构的塑造者。然而,生成论则从教师角色生成的角度,对预成论视野中的教师角色概念进行现代性反思,秉承教师角色是一种文化存在,是一种精神存在,是一种社会存在的观点。认为教师是认知、评价、决策与实践的生成者,与学生共享生命的资源;教师是道德、审美与信仰的生成者,与学生
期刊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发生了局部变化,主要特征是开始由高度的统一性向多样化演变,由中央高度集权向地方分权转变。从利益相关者理论来看,这些变化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学校和广大考生四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走向四方利益的均衡是高考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高考制度;高等教育大众化;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利益均衡  [中图分类号]640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通过把握人们的媒体观、人生观、社会观与隐私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比较真实、具体地了解其隐私观的实际状况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据此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大学生的隐私观念有所增强,这主要表现为对隐私及隐私权的一般性接受或认同,但在隐私的具体涵义及可能范围方面,则显得认识较为模糊,而且个体差异也比较大;虽然很多大学生的公共性意识都有提升,但与此同时,也还有不少大学生对于公
期刊
[摘要]斯滕豪斯的课程观视“课程即研究假设”、“课堂即实验室”、“教师即研究者”,倡导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凸现了教师“专业主义”的理论取向,提出了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及相关的知识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对我国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斯滕豪斯;课程观;研究假设;行动研究;过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收稿日期]2010-04-30  [作者简介]龙剑梅(1965-),女,湖南涟源人,博士生,湖南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接受与传播研究、课堂传播研究。    [摘 要]对话作为适应现代大学课堂传播规律的新型教学形态,对大学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课堂教学的对话策略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以对话为中介,不断将文本知识信息转化、生成为学生的能力,在主体与文本的对话
期刊
[摘要]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太不一样了。就博士培养中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来看这种差异决非表面的,形式上的,方法上的。中国是“经营者”利益至上而虚晃一枪的“选优”,美国是“消费者”利益至上却实实在在的“去劣”,很不相同。一个是行政权力主导,一个是教授学术主导,主导者十分不同。不是中国人不聪明,不是中国教授不智慧,不是中国大学不争气,一切都在于落后的体制,一切的根本障碍在体制。解答“钱学
期刊
[摘要]欧林工学院教育项目被认为是美国高等教育界近几十年来最大胆的试验。它提出了“欧林三角”这一独特的课程理念,并将跨学科教学设计和“基于项目”的教学贯通全学程,尤为关注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能力的培养,首次在大学内不设“系”,并首次摒弃教师终身聘用制等做法,使得欧林试验在美国工程教育界独树一帜。欧林工学院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卓越工
期刊
[摘要]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要在吸收借鉴现代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重视这种精神的养成教育,重视深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必须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华注入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之中,创造出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又具有现代特色的人文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传统人文精神;现代性;人文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