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对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三个希望 等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崇德:对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三个希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林崇德在接受两会记者提问时,提出了对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三个希望。一是以德育为先,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希望德育改革能深入进行,从生活实践入手,变大道理为小道理,学雷锋是最好的内容,也是最好的一种形式。二个是以能力为重,倡导思维教学。素质教育要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德育为灵魂,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智力、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以能力为重,实际上就是要培养思维能力。思维特点很多,最主要的特点是概括,学生学会概括知识、融化知识,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希望教学多一点思维品质训练,少一点死记硬背。三是关注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他提出创新人才=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环境。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是内因,创造性环境是外因,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创造性环境。创新教育要从基础教育入手,关键期还是在中小学阶段。
  (来源: 《光明日报》2012年3月5日)
  陆士桢:家庭教育必须要回应时代影响
  
  近来,社会上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讨论很多,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对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陆士桢认为,当今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和多元价值的多重影响。 家庭教育必须要回应时代的这些影响,有四个问题必须认真思考。一是目标,每个家庭都必须认真思考,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真正成功并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要给孩子打好基础,把他的人格和基本价值观培养好。二是关系定位。家庭教育要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独特的、能动的、有潜能的主体,关键是如何发挥潜能。三是对孩子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区分接纳与赞赏的不同。对孩子的言行你可以不赞赏,但要理解和接纳他,沟通的前提、基础是理解和接纳。四是要改革家庭教育的方法。在中小学阶段,影响成绩的是动力和习惯。家长要善于通过鼓励,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成功欲望。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即专注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还有严谨的态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2年2月20日)
  
  
其他文献
家长学校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1983年,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就创办了家长学校,通过创办校刊等多种方式,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但是,学校在实践中发现,家长学校的教育过程往往以学校为主导,家长成为被动的受教育者,不利于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而且,新一代的家长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根据时代变化与新的社会背景进一步办好家
“我是谁,认识你自己”是哲学中最经典的问题。可以说,我们每个人从降生起,就被这个问题所羁绊,且一生都将在这种羁绊中度过。而人生最美妙的地方在于,我们被这种羁绊所困,又常常走出这种羁绊。就如电影《摔跤吧,爸爸》女主角吉塔的成长,她就是在羁绊中不断抉择,最后认识了自己,找到了前行的路。  发现你自己  应该说,吉塔是幸运的,因为一次偶然的闯祸,被父亲发现了她的潜质——天生的摔跤运动员,血液里充满着摔跤
源于朝鲜半岛的跆拳道,原是一种古老的竞技体育运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跆拳道以“内外兼修”的品质而备受推崇,更因其融合了运动、娱乐与艺术元素,逐渐成为青少年青睐的时尚运动。在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小学这所体育特色学校,跆拳道更是以其古老与时尚兼具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  在“识道”中知礼  “拳以德立,无德无拳。”习武要先习武德,学“道”应先识“道”,学习跆拳道,就要先了解跆拳道。让孩子从识“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呈现的家庭形象是这样的:每个小学生都有健在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并且他们都是关爱‘我’的、为‘我’的成长付出了很多。此外,教材还编排了诸如‘远亲不如近邻’‘亲戚朋友一般住得相距较远’‘不常见面’‘但是左邻右舍却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等内容”。  在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的《中澳小学社会科教材比较研究》一书中,作者这样陈述对我国小学思品教材内容的研究发现。基于此,
摘 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之后,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我们的教学该如何引领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培育?对此,第一,确立素养立意;第二,重视主体反思;第三,强化评价体验;第四,关注认知建构;第五,走向道德实践。如此,也许才能带来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品德课堂的深度变革。  关 键 词 思想品德课;核心素养;教学路径  中圖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
摘 要 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须立足单元课题,综合梳理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关要求从而理清核心素养图谱,明确教学目标定位和导向;进而以核心素养为旨归,深度开发儿童生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参与,深度演绎儿童立场,并创设多元自主体验,尝试有效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创新教学策略。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
房永军很忙。他坚持在一线上课,领衔实施着多个课题研究,每天还要处置教育集团两个校区,以及学校互助发展群中多所学校的种种事务;稍有空闲,还得忙于思谋如何与长三角地区多所结盟名校更好地衔接,如何创新教育集团发展新途径,如何更快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等等问题。  尽管忙,但房永军觉得忙得充实、忙得有意义。他觉得,青春有梦,人生才更精采。青年人要圆梦,就应不辞辛苦地、孜孜以求地奔波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这位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逐渐成为中小学校关注的热点。  如何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促进其知行统一?如何突破品德课程传统纸笔测试的窠臼,用开放式考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评价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希望这一组文章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培养人才。作为一所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名校,如何挖掘厚重的文化底蕴,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学校面临的重大问题。学校认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应当拥有坚实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底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此,学校以课堂、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为载体,努力培养具有底气、灵气、大气的现代小公民。  一、以快乐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底气  底气即坚实的专业和知识底
就像十个指头不是一般齐,每个班里总有一些孩子显得与众不同,就是所谓的“不合群”,而这些孩子往往会给班主任 “一刀切” 的管理造成很多麻烦,于是有的老师就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  据我观察,班里不合群的孩子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属于“自负型”,骄傲,瞧不上其他人,不屑于和其他人交往,独孤求败,曲高和寡。  第二种属于“自卑型”,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怕被别人鄙视,所以不敢和他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