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教学系统的有效运行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当前,我国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中的行政化倾向明显、管理方式落后、学术权力弱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和束缚了高校的发展。因此,必须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以适应新时期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在高校,教学管理关乎教学活动的运行以及课程目标的落实,教学管理的水平的高低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地方高校普遍重视“硬实力”的建设,而教学管理的“软实力”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学管理做法等教学管理的“软实力”关乎广大师生对教育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认知,关乎高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因此,必须创新高校的教学管理机制,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发展。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中的行政化倾向明显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的加快,高校的教学管理日益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在教学管理上沿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过于依赖建章立制,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对待教师强调权威与服从,存在严重的管理主义倾向。教学管理以行政为主导,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对待教师和教学,过多地干预教师的教学工作,忽视对教师潜能的唤醒和开发。学校管理层对教师的教学制定了完备详细的规章制度,甚至有的学校还将“碎片式”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其中充满了“不得”、“必须”、“不准”等字眼。诚然,教师必须遵循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关于教材、教法、考试等管理规范,笔者也并不否认成文规则对教学管理的保障作用。但是,教学管理规范不应也不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加以干涉,这是对教师劳动的不尊重,对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不尊重。这必然导致高校发展的内生力量不足,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最终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2、教学管理方式落后
当前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过度追求整齐统一,教学管理制度或固化刻板,或刚性极强,或流于表面形式,一些管理人员对于教师的合理要求反应迟缓;教学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仍然采用传统的文本式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不得不花费很大精力,进行文本的填写、整理、审核、存档工作;教学管理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约束手段和方式,对教师的激励手段在整个管理系统中处于从属地位;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其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仅限于对任课老师进行听课,以及由学生对任课老师进行测评,缺乏对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3、高校学术权力弱化
在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最为基础的两大权力,二者本应是二元共存、相互依存的辩证統一关系。但是,长期以来,行政权力在许多高校却是处于一元化垄断态势,行政权力强势挤压学术权力,学校的管理权和学术资源的配置权更多地掌握在高校行政职能部门。在教学管理上体现为教师们的教学管理决策权被行政权力所剥夺。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广大的教师们处于“失语”状态,在教学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学校是管理者,教师是被管理者,处于被监管的位置。因此,必须理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问题,遏制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侵蚀和垄断。
二、创新高校教学管理的对策探析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艺术,如果片面强调其科学性,不可避免的会走入“工具理性”的误区。“在理性控制的销蚀下,人性变得消极、冷淡从而丧失主动性和创造性。”[2]而这不符合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教学管理中,就教学管理的目标而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教育管理的过程而言,是“怎样培养人”,这是教学管理的两个基本要素。为此,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关注教师发展
“人本管理理念强调的是管理活动以人的发展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将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作为核心,通过唤起组织成员在管理活动中的参与意识与主体精神来最终实现组织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共同目标”。[3]在高校中,教学是基础,管理是服务,教学管理应从“控制”转向“服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指标应以教师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准。要理顺教学与管理的关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教学管理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要转变教学管理方式,将行政控制式的管理转变为民主参与式的管理。
2、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教学管理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因此,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优化教学管理方式,建立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将高校的教学管理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在这个教学管理网络平台上,师生利用手机APP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的发布、管理、查询和反馈。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发布与教学相关的信,对各学院的教学情况进行质量监控;教师可以发布和批改作业、查询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反馈,还可以解疑解惑;学生可以发表意见、提交作业、查询成绩等。教学管理方式的优化升级,不仅可以改善教学管理的品质,进而可以使高校的教学管理变得更加的信息化与规范化。
3、强化学术权力,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度分离
早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之后,在2012年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2014年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2015年的《关于深入推进学校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相继提出了“高等教育要弱化行政权力,强化学术权力,形成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度分离的大学治理结构”的要求,以激发高校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探寻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合理边界及正当归属,使二者遵循各自的运行规则,推动高校向学术本真的回归,是中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必须解除和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4、构建“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质量标准的明确化,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工作标准和内在规范,是高校“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4]。高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更要具有导向性和可测性,突出“以学论教”。在设计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学术性,也要强调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长性。“以学论教”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来评判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应增加学生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指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杨明宏,“人性消解:现代教育管理的人学审视”,《现代教育管理》,2013(4)。
[3]趙婧,“从秩序维护到结构调整: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战略转型”,《现代教育管理》,2016(1).
[4]钱伟 薛二勇,“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12(9)。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在高校,教学管理关乎教学活动的运行以及课程目标的落实,教学管理的水平的高低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地方高校普遍重视“硬实力”的建设,而教学管理的“软实力”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学管理做法等教学管理的“软实力”关乎广大师生对教育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认知,关乎高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因此,必须创新高校的教学管理机制,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发展。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中的行政化倾向明显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的加快,高校的教学管理日益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在教学管理上沿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过于依赖建章立制,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对待教师强调权威与服从,存在严重的管理主义倾向。教学管理以行政为主导,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对待教师和教学,过多地干预教师的教学工作,忽视对教师潜能的唤醒和开发。学校管理层对教师的教学制定了完备详细的规章制度,甚至有的学校还将“碎片式”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其中充满了“不得”、“必须”、“不准”等字眼。诚然,教师必须遵循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关于教材、教法、考试等管理规范,笔者也并不否认成文规则对教学管理的保障作用。但是,教学管理规范不应也不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加以干涉,这是对教师劳动的不尊重,对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不尊重。这必然导致高校发展的内生力量不足,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最终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2、教学管理方式落后
当前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过度追求整齐统一,教学管理制度或固化刻板,或刚性极强,或流于表面形式,一些管理人员对于教师的合理要求反应迟缓;教学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仍然采用传统的文本式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不得不花费很大精力,进行文本的填写、整理、审核、存档工作;教学管理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约束手段和方式,对教师的激励手段在整个管理系统中处于从属地位;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其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仅限于对任课老师进行听课,以及由学生对任课老师进行测评,缺乏对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3、高校学术权力弱化
在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最为基础的两大权力,二者本应是二元共存、相互依存的辩证統一关系。但是,长期以来,行政权力在许多高校却是处于一元化垄断态势,行政权力强势挤压学术权力,学校的管理权和学术资源的配置权更多地掌握在高校行政职能部门。在教学管理上体现为教师们的教学管理决策权被行政权力所剥夺。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广大的教师们处于“失语”状态,在教学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学校是管理者,教师是被管理者,处于被监管的位置。因此,必须理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问题,遏制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侵蚀和垄断。
二、创新高校教学管理的对策探析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艺术,如果片面强调其科学性,不可避免的会走入“工具理性”的误区。“在理性控制的销蚀下,人性变得消极、冷淡从而丧失主动性和创造性。”[2]而这不符合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教学管理中,就教学管理的目标而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教育管理的过程而言,是“怎样培养人”,这是教学管理的两个基本要素。为此,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关注教师发展
“人本管理理念强调的是管理活动以人的发展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将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作为核心,通过唤起组织成员在管理活动中的参与意识与主体精神来最终实现组织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共同目标”。[3]在高校中,教学是基础,管理是服务,教学管理应从“控制”转向“服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指标应以教师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准。要理顺教学与管理的关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教学管理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要转变教学管理方式,将行政控制式的管理转变为民主参与式的管理。
2、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教学管理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因此,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优化教学管理方式,建立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现代教学管理系统,将高校的教学管理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在这个教学管理网络平台上,师生利用手机APP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的发布、管理、查询和反馈。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发布与教学相关的信,对各学院的教学情况进行质量监控;教师可以发布和批改作业、查询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反馈,还可以解疑解惑;学生可以发表意见、提交作业、查询成绩等。教学管理方式的优化升级,不仅可以改善教学管理的品质,进而可以使高校的教学管理变得更加的信息化与规范化。
3、强化学术权力,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度分离
早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之后,在2012年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2014年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2015年的《关于深入推进学校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相继提出了“高等教育要弱化行政权力,强化学术权力,形成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度分离的大学治理结构”的要求,以激发高校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探寻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合理边界及正当归属,使二者遵循各自的运行规则,推动高校向学术本真的回归,是中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必须解除和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4、构建“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质量标准的明确化,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工作标准和内在规范,是高校“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4]。高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更要具有导向性和可测性,突出“以学论教”。在设计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学术性,也要强调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长性。“以学论教”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来评判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应增加学生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指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杨明宏,“人性消解:现代教育管理的人学审视”,《现代教育管理》,2013(4)。
[3]趙婧,“从秩序维护到结构调整: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战略转型”,《现代教育管理》,2016(1).
[4]钱伟 薛二勇,“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