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以苏州园林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之艺术审美,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呈现进而探讨这一哲学思想对文化艺术及人文关怀所产生的审美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艺术审美;天人合一
一、艺术审美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观念
(一)艺术审美的认识
审美的表现关系专注于对象生动可感的表现性形式,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具有自由性。审美的本质即自由。艺术审美与一般审美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它的审美对象不同,它是以艺术作品作为审美的对象。一般审美是对现实美的观照,现实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原不是作为人们的实践对象和认识对象而存在的。在社会实践中,它们与人首先形成了意志实践关系和理智认识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当社会发展到人们不以直接的功利态度、实用态度对待客体对象时,才出现了比较成熟、纯粹的审美关系。而艺术美则不同于现实美,它是作为审美对象而生产、而存在的。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艺术给予人的只是一种审美愉悦、审美享受和审美评价,只在人的精神上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艺术审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它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二、苏州园林之美誉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闻名全国,乃至香飘世界。园林昔日的主人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造园造景,必定深思熟虑,使景中有文,还寄寓心志于景观之中,建成后的古典园林宜静观细赏,耐人寻味。
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在每个细节上都体现出深邃的、优雅的文化风格。
(一)隐逸文化与苏州园林
汉中素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而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苏州园林”更适合汉中当地的气候和风土人情。
我先从苏州园林的文化渊源讲起,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也是东方园林的瑰宝,苏州园林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与北方园林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的精巧和雅致。而北方园林更多地表现出的是恢宏的氣势和富丽的面貌。这其中造园用地的限制和随势制宜的思想促成了江南园林特征的形成。
苏州是一座拥有两千五百多年发展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部分至今仍基本保留了建城时的原始面貌。历史的发展中这座城市基本上是与繁华和富庶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和商业并重的城市。
苏州园林文化正是在这种文化中滋养生成,苏州古典园林是封建士人审美情趣的外在物化,苏州的园林文化直接的来源就是吴文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无为不争的道家文化心理在这里有了很大的继承。
(二)自由布局与黑白风格的美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就具体指出了苏州园林自由布局的美。拙政园中部是典型的例证。反中轴、反对称、反规格,追求自由,追求多样,这“三反二求”,是苏州园林的造园原则。而西方园林的布局则是反自由、求规整的图案形状,北京城、北方皇家园林中均有中轴线,往往强调对称,它们和苏州园林的异趣,是和其政治地位、建造目的分不开的。苏州园林的优点是能在布局的自由中获得身心的自由,在物态的自然中归复人性的自然,从而能更好地走向实现“天人合一”。
三、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是形状美和景色美两者兼而有之。我们的祖先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很好的运用山,水,植物和建筑,将形式与图像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美,以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艺术境界。各种艺术设计技术的灵活使用,使得景观要素的融合为一,相互补充,同时形成一个完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的空间,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园林艺术的璀璨明珠,它虽然没有皇家园林的帝王气派,却有着文人独特的审美眼光,使园林充满文化品位。苏州园林以清静为怀,以素朴为美,粉墙黛瓦,质朴无华,没有强烈的刺激,有的是柔和、恬静的意境、情趣,这更利于园主们修身养性,投入自然的怀抱。这种美有如下特点符合:“五色令人目盲”,“处其实不居其华”,“知其白,守其黑”的道家哲学;符合儒家的周易哲学;符合琴棋书画的民族传统艺术色调;与周围民居溶为一片共同构成富有特色的苏州市容之美,这种黑白艺术风格之美,有着深厚的黑白文化底蕴。人与自然和谐的宅园式苏州园林,作为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典范,在现在和将来必将成为人类环境创作极具价值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宋,范晔.仲长统传[A].后汉书[C].北京:中华书局,1964:1644.
[2](晋)陶渊明.桃花源记[A].见:唐满光.陶渊明诗文选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3.
[3](明)计成.园冶园说[A].见:陈植.园冶注释[C].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088:51.
[4]曹林娣.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8-84.
作者简介:朱秀婷(1989—),女,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艺术审美;天人合一
一、艺术审美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观念
(一)艺术审美的认识
审美的表现关系专注于对象生动可感的表现性形式,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具有自由性。审美的本质即自由。艺术审美与一般审美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它的审美对象不同,它是以艺术作品作为审美的对象。一般审美是对现实美的观照,现实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原不是作为人们的实践对象和认识对象而存在的。在社会实践中,它们与人首先形成了意志实践关系和理智认识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当社会发展到人们不以直接的功利态度、实用态度对待客体对象时,才出现了比较成熟、纯粹的审美关系。而艺术美则不同于现实美,它是作为审美对象而生产、而存在的。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艺术给予人的只是一种审美愉悦、审美享受和审美评价,只在人的精神上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艺术审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它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二、苏州园林之美誉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闻名全国,乃至香飘世界。园林昔日的主人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造园造景,必定深思熟虑,使景中有文,还寄寓心志于景观之中,建成后的古典园林宜静观细赏,耐人寻味。
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在每个细节上都体现出深邃的、优雅的文化风格。
(一)隐逸文化与苏州园林
汉中素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而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苏州园林”更适合汉中当地的气候和风土人情。
我先从苏州园林的文化渊源讲起,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也是东方园林的瑰宝,苏州园林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与北方园林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的精巧和雅致。而北方园林更多地表现出的是恢宏的氣势和富丽的面貌。这其中造园用地的限制和随势制宜的思想促成了江南园林特征的形成。
苏州是一座拥有两千五百多年发展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部分至今仍基本保留了建城时的原始面貌。历史的发展中这座城市基本上是与繁华和富庶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和商业并重的城市。
苏州园林文化正是在这种文化中滋养生成,苏州古典园林是封建士人审美情趣的外在物化,苏州的园林文化直接的来源就是吴文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无为不争的道家文化心理在这里有了很大的继承。
(二)自由布局与黑白风格的美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就具体指出了苏州园林自由布局的美。拙政园中部是典型的例证。反中轴、反对称、反规格,追求自由,追求多样,这“三反二求”,是苏州园林的造园原则。而西方园林的布局则是反自由、求规整的图案形状,北京城、北方皇家园林中均有中轴线,往往强调对称,它们和苏州园林的异趣,是和其政治地位、建造目的分不开的。苏州园林的优点是能在布局的自由中获得身心的自由,在物态的自然中归复人性的自然,从而能更好地走向实现“天人合一”。
三、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是形状美和景色美两者兼而有之。我们的祖先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很好的运用山,水,植物和建筑,将形式与图像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美,以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艺术境界。各种艺术设计技术的灵活使用,使得景观要素的融合为一,相互补充,同时形成一个完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的空间,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园林艺术的璀璨明珠,它虽然没有皇家园林的帝王气派,却有着文人独特的审美眼光,使园林充满文化品位。苏州园林以清静为怀,以素朴为美,粉墙黛瓦,质朴无华,没有强烈的刺激,有的是柔和、恬静的意境、情趣,这更利于园主们修身养性,投入自然的怀抱。这种美有如下特点符合:“五色令人目盲”,“处其实不居其华”,“知其白,守其黑”的道家哲学;符合儒家的周易哲学;符合琴棋书画的民族传统艺术色调;与周围民居溶为一片共同构成富有特色的苏州市容之美,这种黑白艺术风格之美,有着深厚的黑白文化底蕴。人与自然和谐的宅园式苏州园林,作为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典范,在现在和将来必将成为人类环境创作极具价值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宋,范晔.仲长统传[A].后汉书[C].北京:中华书局,1964:1644.
[2](晋)陶渊明.桃花源记[A].见:唐满光.陶渊明诗文选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3.
[3](明)计成.园冶园说[A].见:陈植.园冶注释[C].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088:51.
[4]曹林娣.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8-84.
作者简介:朱秀婷(1989—),女,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