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要走出的几个误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398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中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律繁多、复杂,知识系统性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必须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一、重理论,轻实验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众多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实验而抽象概括出来的。然而教学中实验常被单纯的理论讲解所替代,这样做虽然学生也能接受,但不符合认知规律,导致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认识有缺陷。具体表现为:1.缺乏形象感知,2.缺乏物理情境呈现的基础,3.缺乏概念、规律形成的客观依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形式使学生参与、感受这一过程,亲历知识的探索、研究、构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他们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比如学生在学习简谐运动的图像时,往往不容易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沙摆实验,指导他们观察摆动规律,研究落沙痕迹的意义,再引导他们将沙痕抽象为函数图像,学生对图像的物理意义就不难理解了,而且容易跟波的图像相区分。这样做比单纯地演练习题效率要高,同时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对于学生实验还要避免两个极端:1.教师详细讲解原理、步骤,精心演示实验过程,再让学生模仿着做;2.教师对实验作简单介绍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尤其突出了对实验设计能力和迁移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实验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做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测重力加速度有哪些方法?总结得出:1.利用自由落体测高度和时间;2.利用小车沿斜面自由下滑测倾角、动摩擦因数和加速度;3.利用飞行器绕地球做低轨道匀速圆周运动重力提供向心力,已知地球半径测周期;4.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测摆长和周期。这样既有利于扩展学生思路,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取出最佳方案:本着简洁准确的原则方案4较好。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明确实验原理,选取实验器材,理清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误差。学生在实验过程的主动参与,使他们的实验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重突破,轻分散
  
  高中物理涉及的重点、难点较多,为寻求突破,教师往往采取深挖掘、多训练、一步到位的办法。事实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需要一个过程,脱离学生实际,脱离认知规律,盲目拔高,暂时学生能够勉强应付几道难题,成绩有所提高,但并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以加速度这一概念为例,它是在第一章(人教版新课程·物理必修一)出现的,描述做变速运动的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要求掌握其物理意义,通过比值来定义(严格讲这只是平均加速度,还未涉及瞬时性),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知道其单位、理解其矢量性。第四章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揭示加速度产生的原因,同时强化了加速度的方向性和瞬时性,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第六章(人教版新课程·物理必修二)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加速度的方向性,使学生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第七章天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是加速度概念的实例。第五章机车以额定功率启动,要求学生根据加速度的瞬时变化,展现物理过程,判断速度变化,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并在简谐振动中进一步强化。当然上述过程中还穿插着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像这样一个概念要想在某一阶段的教学中形成突破是不现实的,应该把握住每一阶段对加速度的认识要求,由浅入深,适当分散难点,宁可在概念形成之初肤浅些也务必要准确,避免“跃进”带来的认识偏差。
  
  三、重结论,轻过程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有这种现象,课堂能听懂,甚至觉得不难,概念、定理、定律等也能记住,但是遇到稍作变化的题目便束手无策了。这归根结底是能力问题。仅凭记住一些结论是学不好物理的,必须要注重结论的形成过程。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过:“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科学的目的是发问,他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在展开的物理情境中捕捉各种信息,产生疑问,分析信息并引出各种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索新知,开发潜能。这里还要注意一个误区,就是一谈到创设情境,往往是满堂的多媒体课件。
  如进行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时,学生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易与二力平衡混淆;2.在以后复杂的受力分析中意识不到求解一个力可以通过分析该力的反作用力来解决。这两方面都不是大量课件演示诸如“鸡蛋碰石头”等所能解决的。课堂的重心还是应当放在典型实例的定量分析上,如用两个相同的弹簧秤对拉,和把一个弹簧秤固定后用力拉,引导学生读数、分析、比较,形成准确而深刻的认识。
  
  四、重题量,轻方法
  
  由于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的考查”,所以演题成为训练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并非题目练得越多,就见多识广,能力越强。尤其到了高三阶段,教师惟恐题型演练有疏漏,便征订各种复习资料,学生自然是疲于奔命。当然保持适当的题量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师应精挑细选,特别要注意那些体现思想方法、体现能力要求的习题,在讲练过程中更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总结与运用。
  事实上高考中很多题目虽看似新颖,但其解题方法很多是源于课本的,故能力训练不应脱离教材而盲目求新、求异、求难。以2008年江苏高考试卷第12题选修模块3—5题第3问为例,这是有争议的一道题,由于题目涉及了半衰期的定量问题,被认为超纲。其实其解题思想还是源于半衰期的概念,只要知道半衰期的定义,对课本中的举例在这种新的情境中稍加迁移,算出剩余P30占原有P30的百分比即可。可见许多解题方法都是和课本知识密切相联系的,只有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运用总结这些方法,再将其推广到习题予以加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教学中还有诸多的误区,比如轻视与学生的沟通,轻视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轻视心理素质的培养等,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改进。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
其他文献
本文选用一日龄天府肉鸭3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对照日粮(Cu 8mg/kg)和高铜日粮(Cu 100mg/kgⅠ,Cu 200mg/kgⅡ,Cu 400mg/kgⅢ,Cu 600mg/kgⅣ,Cu 800mg/kgⅤ)六周,以实验病理学和流式细胞术的
目前借助子电化学工艺提高难分离矿物复合体的浮选效率看作是在原则上完善浮选过程的新方法。调节矿浆的电化学工艺是基于在矿浆流中短时间充电和调整还原电位以及液相离子
在露天矿设计中,稳定边坡参数的确定分为两个阶段:根据采矿工程应用技术和生产工艺确定边坡剖面结构;验算边坡和台阶的稳定性,修正其剖面结构。设计所依据的原始资料为地质
摘要: 阅读作为主要输入手段之一,对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英语学习者的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影响学习效果。本文试图寻找一些合适的语言阅读材料和语言教学方法,以激发学习者在英语阅读中的积极兴趣,获得最佳阅读效果。  关键词: 兴趣 阅读 阅读材料 教学方法 阅读效果    语言技能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及这四项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而提高阅读能力是
中学是学生学习习惯与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与价值观确立的关键阶段.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初升高的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会面临或多或少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做出适应的调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占着重要
新时期,为了全面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教师要迎合时代发展,充分以“互联网+”为背景,科学的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与改革.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进一步为
从四种田菁根瘤分离出49L、50M、51S和53号四株快生型根瘤菌。这些菌株能产酸,能利用的糖类较多,能在pH5.5~9.0和含盐(NaCl)0.5%的培养基生长,最适的生长温度是25~30℃;53号菌株还可以在pH10和含盐1.0%的培养基于温度35℃下生长。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餐桌文化,中国与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餐桌礼仪存在着明显不同.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餐桌文化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由于各个国家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宗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知识相辅相成,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并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但是,受限于物理实验室中的条件,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