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学业评价理论进行了梳理,析出了现代主要教育理论对学业评价方面持有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多元评价体系建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大学商科学生学业评价的建议,即建立起“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自主评价与教师评价相联系”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大学商科院校教学改革,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对商科人才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 大学商科 学业评价 思考
全球化视野下,教育价值观日趋多元,以承担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普通高等商科学院,再也不是从事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过去单纯以学业测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商业复合实践型人才的需要。变革商科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探讨与现代社会商业发展人才需要的评价模式,促进大学商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是商学院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关于大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认识
研究者认为透过大学生学业评价,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可用于改进课程设计、教师教学。通过合适的学业评价,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据此修正教学活动的相关行为及制订教学改进之方案,使教学处于更佳运行状态。简言之,学业评价是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价值判断,以教育对象为目标,透过系统和客观方法,搜集整理教育的历程与结果,了解其中之优劣,分析原因,改正其缺失的过程。由此看出,学业评价并不仅局限于对学习结果(知识和技能)的测量,更主要的作用在于学习结果的价值判断和对教学策略的改进。因此,学业评价的功能应该有:①检测:考查学习结果;②反馈:考查学习结果背后的原因;③激励:依据学习结果反映出的教和学的原因,制定适当的改进措施,促进学习质量提高。
较为传统的观点认为学业评价就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学科知识量的多寡,通常以考试成绩或学习测验的分数表现。这是当前大学里面较为常见的学业评价方式,评价的直接作用是判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主要呈现方式为课程学习结果测验(学科结业考试)、各类技能证书(四、六级英语、各种职业技能证书)、毕业论文。这种单一的学科知识测验只能表达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不能反映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实际能力,更不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意目标。这种学业评价只体现知识检测功能,反馈与激励功能完全丧失,不能发挥教学改进与学生发展的价值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知识,轻能力:教育功能的异化。
教育为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根本功能应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进而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目前大学普遍适用的以知识测验为基本方法的学业评价方式,片面追求教育的筛选功能,以学科知识达成为目标,极大地弱化能力目标检测,更谈不上情意目标实现。
2.重结果,轻过程:学业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缺失。
我国现行大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大都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鉴定学生学业情况的主要方式为学科结业考试,即通过终结性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给予一定的学分,达到学业评价的目的。虽然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在教育界被广泛认可,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并未得到真实体现,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通过突击复习、作弊,甚至贿赂等手段获得考试合格的结果,不足为奇,学业评价的发展功能完全缺失,从而导致学习低效和主体激励不足。
3.评价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这是当前大学生学业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除在评价系统之外,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的结果,这固然是为了体现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但必然导致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主要体现:①评价内容单一,知识和技能成为评价的唯一内容;②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把握着评价的话语权,学生只能被动、消极地按教师要求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③评价方法单一,终结性评价成为学生取得必要学分的唯一途径。
二、现代大学教育中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
学业评价作为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检测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现当代主要教育理论都对学业评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建构主义的学业评价观。
建构主义作为20世纪主要的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更为深刻,成为课堂教学的基础性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式学习方式,本质上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建构主义的这种教育价值观念必然要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注重对学习者的关注,将学业评价的关注点由结果向过程转移,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强调学业评价应该“在活动中进行、在任务中进行、在表现中进行、在协商中进行、在合作中进行”,基本表现形式为形成性评价。
2.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业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自创生以来,对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彻底颠覆了传统人才观念,给教学与学业评价带来了一场革命。加德纳认为,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体现多元智能理论价值的重要途径。将评价看做个体获得关于自身技能和潜能等信息的过程,评价应针对评价对象在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做出判断。因此,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为他们提供有关智能强项和弱项的信息,即能力倾向,并提出继续学习方向的建议。可以看出,加德纳在学业评价中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发展性和学生中心的观念。坎贝尔认为要想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必须从多种维度对学生实施评价,体现学生的多种能力,以全面评价学生。
3.后现代主义的学业评价观。
后现代主义崇尚价值多元,强调评价应关注不同个体与不同团体的声音,应尊重不同对象间的差异,每一个评价者都是一种价值载体,都具有同等的话语权利。在学业评价过程中,反对教师话语霸权,教师只是评价主体中的普通一员,而不是领导者,更不是决定者。后现代主义反对价值优势,评价应该承认并尊重评价对象间的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境和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教师更应该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引导学生自律学习,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4.美国大学生学习评价的突出范式:CLA。
CLA(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基于以往评价实践的总结与反思,突破传统评价范式的束缚与制约,旨在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CLA的评价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批判思维、分析推理、问题解决和写作交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社会交流品质培养。基于增值评价的理念,以大学生通过高等教育的影响而具有实际发展的结果作为评价目标,从这一方面讲,这种学业评价范式更适合实践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当前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具有更广的普遍性。CLA评价范式的基本手段由两种测验题型构成,即技能性任务和分析写作型任务,是以任务布置为开始,以任务完成为结束的终结性评价,目的在于对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实现任务目标的情况做出合适的检测,判定学生的学业品质,并依据测验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和学习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检测是通过网络模拟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推理、问题解决、写作交流的能力解决“真实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而不仅是学科知识获得。
CLA作为一种新型学业评价范式,在其设计理念中,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更关注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诉求,对我国高等教育学业评价,尤其是以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商科院校,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其产生时间不长就对世界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产生了广泛影响,充分说明这一点。
三、对于大学商科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建议
针对当前大学商科学业评价中的突出问题,解决“知识中心、考试唯一、高分低能、及格万岁”的现实问题,需要教育者大胆创新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形成“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联系”的学业评价系统,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模式,注重大学商科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精神等方面培养,以符合社会对现代商业复合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的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强调所谓的专业教育,即以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为目的,学业评价只关注学业知识测验,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能否合格毕业或是否优秀。虽然有社会实践活动和实习的考查,但由于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学校较少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对社会实践和实习的考查流于形式。这种只重知识测验的评价方法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和混毕业的严重现象,毕业生较难适应社会对他们综合素质的较高要求。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增加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比重,更注重对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查,以适应社会对商科学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应建立起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学业评价体系,将学业测试分解为知识与能力两个评价内容,采取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的学业评价体系。具体来说,绝对评价主要针对商科学生基础理论学习情况的考查,具有普识性,即强调测验试题的覆盖面,建立标准化测试题库,学生通过考试即为合格,不做区分度要求。相对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可借鉴CLA评价范式,将测试的关注点投放到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考查上,让学生通过网络模拟解决将来社会现实中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以引导商科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方面转化。由于学生的能力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与个体潜能有着较高的相关度,因此这种测验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努力程度,具有较强的区分度,利于人才培养和选拔。同时应将社会实践活动和实习赋予相当权重,并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之中,形成基础知识、能力测试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机制,有效地把知识与能力评价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大学商科院校培养社会复合型实践人才的目标。
2.关注学生发展,形成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统一的评价体系。
当前,以确定学分的学科结业考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价占据商科院校学业考核的主要位置,造成学生集中应考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学生以投机方式获得考试的通过,败坏大学学风和考风。因此,商科院校应将学业考核从“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将考核的较大比重投放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增加以对学习过程考查为目的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大胆尝试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运用确定学生学习成就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堂表现、作业、阶段性测评和课外科研活动等体现学生学习过程成效的简便易行的方法纳入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建立以发展为目标的学业评价机制,最终建设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的学业考机制,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探究、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传统学业评价机制更注重专业知识考查,教师具有绝对话语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什么、考什么都由教师决定。虽然在一定层面上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被完全消解,不利于学生知识生成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发展。因此,现代教育更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思维发展成熟、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更应将考查关注点设置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业考核机系中,形成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社会考察、教师评价四位一体的多主体多元评价体系,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单一评价模式,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成就和综合素质,激发学习自主发展的内在动机,更好地适应学习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商科院校,自主评价机制的建立更能体现商科学生的发展要求,面对繁杂的商业信息和稍逊即逝的商业机会,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价值判断,又怎么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商业人才。
综上所述,学业评价是一个关系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课程教学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可以说学业评价质量决定了院校发展质量。因此,变革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体的学业评试机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复合型商业实践人才为目的的商科学生评价体系是所有商科院校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维宁.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7).
[2]陈思颖.大学生学业评价[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5).
[3]张合杰,章建石.美国大学生学习评价研究[J].比较研究,2013(7).
[4]王成章.大学生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2009(9).
[5]余桥,谭小宏.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
江苏省“十二五”省重点专业类类—工商管理类项目
关键词: 大学商科 学业评价 思考
全球化视野下,教育价值观日趋多元,以承担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普通高等商科学院,再也不是从事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过去单纯以学业测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商业复合实践型人才的需要。变革商科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探讨与现代社会商业发展人才需要的评价模式,促进大学商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是商学院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关于大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认识
研究者认为透过大学生学业评价,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可用于改进课程设计、教师教学。通过合适的学业评价,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据此修正教学活动的相关行为及制订教学改进之方案,使教学处于更佳运行状态。简言之,学业评价是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价值判断,以教育对象为目标,透过系统和客观方法,搜集整理教育的历程与结果,了解其中之优劣,分析原因,改正其缺失的过程。由此看出,学业评价并不仅局限于对学习结果(知识和技能)的测量,更主要的作用在于学习结果的价值判断和对教学策略的改进。因此,学业评价的功能应该有:①检测:考查学习结果;②反馈:考查学习结果背后的原因;③激励:依据学习结果反映出的教和学的原因,制定适当的改进措施,促进学习质量提高。
较为传统的观点认为学业评价就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学科知识量的多寡,通常以考试成绩或学习测验的分数表现。这是当前大学里面较为常见的学业评价方式,评价的直接作用是判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主要呈现方式为课程学习结果测验(学科结业考试)、各类技能证书(四、六级英语、各种职业技能证书)、毕业论文。这种单一的学科知识测验只能表达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不能反映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实际能力,更不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意目标。这种学业评价只体现知识检测功能,反馈与激励功能完全丧失,不能发挥教学改进与学生发展的价值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知识,轻能力:教育功能的异化。
教育为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根本功能应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进而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目前大学普遍适用的以知识测验为基本方法的学业评价方式,片面追求教育的筛选功能,以学科知识达成为目标,极大地弱化能力目标检测,更谈不上情意目标实现。
2.重结果,轻过程:学业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缺失。
我国现行大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大都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鉴定学生学业情况的主要方式为学科结业考试,即通过终结性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给予一定的学分,达到学业评价的目的。虽然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在教育界被广泛认可,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并未得到真实体现,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通过突击复习、作弊,甚至贿赂等手段获得考试合格的结果,不足为奇,学业评价的发展功能完全缺失,从而导致学习低效和主体激励不足。
3.评价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这是当前大学生学业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除在评价系统之外,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的结果,这固然是为了体现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但必然导致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主要体现:①评价内容单一,知识和技能成为评价的唯一内容;②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把握着评价的话语权,学生只能被动、消极地按教师要求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③评价方法单一,终结性评价成为学生取得必要学分的唯一途径。
二、现代大学教育中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
学业评价作为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检测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现当代主要教育理论都对学业评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建构主义的学业评价观。
建构主义作为20世纪主要的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更为深刻,成为课堂教学的基础性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式学习方式,本质上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建构主义的这种教育价值观念必然要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注重对学习者的关注,将学业评价的关注点由结果向过程转移,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强调学业评价应该“在活动中进行、在任务中进行、在表现中进行、在协商中进行、在合作中进行”,基本表现形式为形成性评价。
2.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业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自创生以来,对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彻底颠覆了传统人才观念,给教学与学业评价带来了一场革命。加德纳认为,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体现多元智能理论价值的重要途径。将评价看做个体获得关于自身技能和潜能等信息的过程,评价应针对评价对象在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做出判断。因此,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为他们提供有关智能强项和弱项的信息,即能力倾向,并提出继续学习方向的建议。可以看出,加德纳在学业评价中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发展性和学生中心的观念。坎贝尔认为要想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必须从多种维度对学生实施评价,体现学生的多种能力,以全面评价学生。
3.后现代主义的学业评价观。
后现代主义崇尚价值多元,强调评价应关注不同个体与不同团体的声音,应尊重不同对象间的差异,每一个评价者都是一种价值载体,都具有同等的话语权利。在学业评价过程中,反对教师话语霸权,教师只是评价主体中的普通一员,而不是领导者,更不是决定者。后现代主义反对价值优势,评价应该承认并尊重评价对象间的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境和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教师更应该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引导学生自律学习,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4.美国大学生学习评价的突出范式:CLA。
CLA(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基于以往评价实践的总结与反思,突破传统评价范式的束缚与制约,旨在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CLA的评价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批判思维、分析推理、问题解决和写作交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社会交流品质培养。基于增值评价的理念,以大学生通过高等教育的影响而具有实际发展的结果作为评价目标,从这一方面讲,这种学业评价范式更适合实践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当前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具有更广的普遍性。CLA评价范式的基本手段由两种测验题型构成,即技能性任务和分析写作型任务,是以任务布置为开始,以任务完成为结束的终结性评价,目的在于对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实现任务目标的情况做出合适的检测,判定学生的学业品质,并依据测验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和学习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检测是通过网络模拟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推理、问题解决、写作交流的能力解决“真实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而不仅是学科知识获得。
CLA作为一种新型学业评价范式,在其设计理念中,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更关注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诉求,对我国高等教育学业评价,尤其是以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商科院校,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其产生时间不长就对世界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产生了广泛影响,充分说明这一点。
三、对于大学商科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建议
针对当前大学商科学业评价中的突出问题,解决“知识中心、考试唯一、高分低能、及格万岁”的现实问题,需要教育者大胆创新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形成“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联系”的学业评价系统,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模式,注重大学商科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精神等方面培养,以符合社会对现代商业复合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的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强调所谓的专业教育,即以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为目的,学业评价只关注学业知识测验,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能否合格毕业或是否优秀。虽然有社会实践活动和实习的考查,但由于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学校较少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对社会实践和实习的考查流于形式。这种只重知识测验的评价方法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和混毕业的严重现象,毕业生较难适应社会对他们综合素质的较高要求。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增加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比重,更注重对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查,以适应社会对商科学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应建立起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学业评价体系,将学业测试分解为知识与能力两个评价内容,采取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的学业评价体系。具体来说,绝对评价主要针对商科学生基础理论学习情况的考查,具有普识性,即强调测验试题的覆盖面,建立标准化测试题库,学生通过考试即为合格,不做区分度要求。相对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可借鉴CLA评价范式,将测试的关注点投放到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考查上,让学生通过网络模拟解决将来社会现实中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以引导商科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方面转化。由于学生的能力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与个体潜能有着较高的相关度,因此这种测验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努力程度,具有较强的区分度,利于人才培养和选拔。同时应将社会实践活动和实习赋予相当权重,并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之中,形成基础知识、能力测试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机制,有效地把知识与能力评价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大学商科院校培养社会复合型实践人才的目标。
2.关注学生发展,形成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统一的评价体系。
当前,以确定学分的学科结业考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价占据商科院校学业考核的主要位置,造成学生集中应考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学生以投机方式获得考试的通过,败坏大学学风和考风。因此,商科院校应将学业考核从“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将考核的较大比重投放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增加以对学习过程考查为目的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大胆尝试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运用确定学生学习成就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堂表现、作业、阶段性测评和课外科研活动等体现学生学习过程成效的简便易行的方法纳入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建立以发展为目标的学业评价机制,最终建设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的学业考机制,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探究、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传统学业评价机制更注重专业知识考查,教师具有绝对话语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什么、考什么都由教师决定。虽然在一定层面上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被完全消解,不利于学生知识生成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发展。因此,现代教育更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思维发展成熟、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更应将考查关注点设置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业考核机系中,形成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社会考察、教师评价四位一体的多主体多元评价体系,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单一评价模式,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成就和综合素质,激发学习自主发展的内在动机,更好地适应学习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商科院校,自主评价机制的建立更能体现商科学生的发展要求,面对繁杂的商业信息和稍逊即逝的商业机会,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价值判断,又怎么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商业人才。
综上所述,学业评价是一个关系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课程教学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可以说学业评价质量决定了院校发展质量。因此,变革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体的学业评试机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复合型商业实践人才为目的的商科学生评价体系是所有商科院校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维宁.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7).
[2]陈思颖.大学生学业评价[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5).
[3]张合杰,章建石.美国大学生学习评价研究[J].比较研究,2013(7).
[4]王成章.大学生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2009(9).
[5]余桥,谭小宏.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
江苏省“十二五”省重点专业类类—工商管理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