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温婉与精妙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peng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快地拉坯、精确地修坯、麻利地蘸釉、熟练地勾勒……一口气形成一件器物,这是制瓷留给我们的印象。但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其实在这种娴熟与一气呵成背后,是周而复始的功力练习,以及被逐渐打磨平和的心态。匠心需要『慢下来』。
  瓷器,是金、木、水、火、土的幻化之作,延续了千年,各个窑口的作品各有特色,脾气秉性大不相同。在装饰上,古人多用一色瓷,或者对比强烈的黑白配、青白配,既明亮又省工,可谓性价比高。可在这飞快、多样、热烈的瓷之国里,偏偏有一位性情温雅、徐徐而来的醴陵五彩瓷,若以今日的讲法,醴陵五彩瓷,是“养”出来的温婉和精妙。
  行内人都知道,瓷器装饰手法多样,但是釉下彩不多,以青花和釉里红单色绘彩为主。这是因为瓷器的烧成温度太高,达到1300℃以上,一般的金属釉料或矿物料耐不住如此高的温度,烧成后效果不佳。20世纪初,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良,出现了醴陵多种金属氧化物的高火性釉下彩瓷颜料,以桃红、海碧、金茶为代表。如此一来,洁白的瓷胎就成了素洁的画绢,画瓷工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醴陵五彩瓷的器型大而饱满,瓷胎薄和坚硬,质地细腻,泛着本白色,摸上去平滑温润,几乎没有磨砂感。这得益于对瓷土原料高岭土、长石、石英的精选和一系列细致加工,使得拉坯成型的器物直径大、壁薄、表面光滑无杂质。经过拉坯、修坯的泥坯阴干后,入窑低温素烧定型,这时它的表面呈现出细腻的本白色,颜色均匀。素烧之后的胎体本身平均分布着细小孔隙,特别适合吸收釉料,也由此诞生了醴陵五彩瓷独特的装饰手法。
  醴陵釉下彩装饰的精微、雅致在众多瓷器中独树一帜。画瓷工都是工笔花鸟的好手,在没有上釉的、泛着些许本白色的原胎上作画,其难度比在绢上绘画更为不易。醴陵五彩采用的勾线汾水法和双钩法是极为考验功力和耐心的装饰方法,不同于青花瓷快速果决地勾画和有意留下行笔飞速的飞白以示潇洒自如,醴陵的瓷工们拿起毛笔,开始的就是平心静气的慢功夫了。装饰图案多选用枝叶繁茂、花朵密实的植物纹样,层层叠叠,互相衬托,花叶的掩映下,往往点缀着画眼——鸣禽啁啾。画瓷工们先用乳香老油混合墨汁,以“钉头鼠尾描”或“铁线描”的手法,将画面勾勒出来。下笔时一手倾斜器物,一手稳稳运笔,配合着线条的长短,来进行呼吸的调节;遇到长线条,例如花茎、花丝等不易表现的细节,还需要双手并行配合,边画边转动器物,同时保持线条流畅不断。勾勒完毕,瓷器上呈现的就是一幅白描花鸟了。如果仔细观察,它比平面上的白描花鸟要求更高,不仅线条均匀,而且每两根墨线的交接处都不能产生空隙,墨线围合的区域不管有多小,一般说来一定是闭合的,这是为了施色时色彩能够被“堵住”,互相之间不串联。
  给瓷器上色的过程,极大地吸收了古代工笔花鸟汾染、接染、平染的技法。以一片小小的绿叶为例,瓷工用比叶子大许多的毛笔,饱足地蘸了液态染料,瞬间点在叶子上,形成一个极高的豆点,这豆点像露珠一样在瓷胎表面颤颤巍巍,由于勾线使用的墨汁含油量高,点下去的色点绝不会跑出叶子的范围。趁着豆点饱满之时,瓷工用大笔稍一引导,多余的颜料就乖乖地跟着毛笔的走向,聚合到叶子的根部了。这些聚合的染料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不紧不慢地渗进了瓷胎,留下了清淡的一抹痕迹,几乎看不出来。如此这样的汾染,有多少片叶子,就得进行多少次重复,每一次都是千钧一发之际引流多余的染料,使之在指定的位置渗透,这指定的引流目的地,相对于一片叶子的其他部分来说,就有了更深的色泽。全部的叶子汾染完毕后,待干透,重新开始,如此反复数遍,有的图案需要反复十几次,汾染方能告一段落。在这整个过程中,汾染的动作重复了数百次,次次精准无误,彩色饱满而不逾墨矩。
  施色结束后,器物整体上透明釉,入窑烧制。入窑前墨色浓郁、本白瓷胎与完成后眼前亭亭玉立、妙色莹然的作品差异极大。细究起来,工艺的精致与否,起初因墨线的存在而有所隐藏,现在莹白的线条,就是展现功力如何的最佳证明了。
  放置在灯光下,瓷胎透明,整件器物吸收了瓷工耗费的日日夜夜,幻化出的是精益求精的匠心独运,作品静谧生动,宛如轻盈仙子。当问及画瓷工从事画瓷的年岁,她静默不语,迅速地点了一颗大豆点,手指微调,第二笔马上做了引导,豆滴在细如发丝的叶梗处缓缓渗入瓷胎后,她抬起头来,莞尔一笑,说:“三十多年了。”面对我的惊讶,她说出了和卖油翁同样的话:“没什么,熟了。”言罢又低头继续。她的青春慢慢地同染料一道化作瓷胎的一部分,一件瓷,就是一段时光,让作品表达,而匠心无言。
其他文献
元代八思巴文“寿山福海”大钱,是压胜钱中极为罕见的品种之一。此钱方穿,面背重轮,带挂钮。正面为4个元代八思巴文字,对读,地张满施罗纹。背为高浮雕图案,穿上一只凤凰展翅俯翔;穿下一卧鹿回首向上顾盼,凤鹿作上下呼应状。穿左右为缠枝牡丹。  八思巴文是元朝八思巴喇嘛仿照西藏字体所造的一种蒙古字,元亡后,除在北元小部分蒙族地区沿用了一些年外,基本废止,成为死文字。而在元统治时期,自至元六年(1269年)颁
期刊
清宫旧藏的赵孟《六体千字文》已被前人认定为伪作,但对于前后的明清题跋尚未深入探究,对于赵书是元代还是明代的伪作也说法不一。今天,经过抽丝剥茧可以发现,这卷赵书《六体千字文》连同台北故宫所藏元代俞和的《篆隶千字文》,竟都指向一个人的手笔。此人可算名门之后,书画皆精。倘用《六体千字文》比鉴迄今流传的一些宋元书画,其结果是会令人触目惊心的。  赵孟《六体千字文》再考  赵孟《六体千字文》为清宫旧藏,原存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佛教艺术关注度的提高,不少拍卖公司纷纷推出了佛造像艺术专场。其中大威德金刚造像以其较为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繁复精巧的制作工艺,在众多佛教艺术品中脱颖而出,备受藏家们的青睐。现撷取几件精品,以飨读者。
期刊
高考刚刚结束不久,许多学子正翘首以盼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笔者就收藏有一件与考试相关的帽镇。主体为神话传说中的鳌鱼,即跃过龙门后未能升天成龙的金鲤所化成的一种龙首鱼身的神鱼,鳌鱼头上站立了一位头戴纱帽身穿官袍的状元郎,意为“状元及第,独占鳌头”。  从隋代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以来,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余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文人都将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惟一途径。
期刊
对于多数人来说,打火机不过是生活中一件普通的用具而已。甚至大多时候提到它,人们都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吸烟。不过,习惯性地把打火机和吸烟联想在一起,未免太轻视了这件工具。任何人在需要用火的时候,打火机一定是最便捷的火种。深深融在现代城市生活里的我们,也许已难以体会到火种对于生活的重要了。  而把打火机作为收藏项目,在国内可能更是非常小众的。打火机在中国也是舶来品,我们没有经历它的发明与改进过程。当我们
期刊
近两个月以来,连续的强降雨使得多条河流水位远超警戒线,防汛形势严峻。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17年,海河流域爆发了20世纪第一场特大洪水,流域内70条河流所有堤坝全被冲毁,受灾范围遍及直隶全境,受灾人数达620万。这场世纪大灾难,既是由于台风造成的“天灾”,又有河道年久失修的“人祸”。透过一组当时的老照片和相关文字记载,或许可以为我们的抗洪救灾工作提供一些启发。  小便宜与大水灾  1917年8月2
期刊
山水纹用于瓷器装饰,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晚期湖南长沙窑,其以褐、绿等色绘制的青釉高温釉下彩山水纹,“略具透视原理,如绘近景,有婀娜多姿的树木,苍劲古朴的山石,展翅飞翔的群鸟;绘中景,远山的树木变得小如米粒;绘远景,则远山点点,隐约浮现在万里江山之中。”金元时期,河北磁州窑为代表的北方白地黑花山水纹,多采用白描技法,构图简约,开启了瓷绘文人画的新风尚。明代晚期,江西景德镇窑青花山水纹迅速发展,构图多样,
期刊
尽管在数量和品种上,广东钱票较南方其他诸省并不算丰富,但此地凭借广州是中国最早开放且从未关闭过的贸易通商口岸,于清代民国年间,也是商号云集。这诸多商号曾发行过的各类民间钱票,以图案华丽、印刷精美、纸质精良而独领风骚。  但就目前所见,广东地区的民间钱票多为民国时期所制,出自清代者极为少见。所幸在2016年3月,广东泉友刘源集得一张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广东汕头的“怡和庄”印制发行的壹百文钱
期刊
“苏武牧羊”持节不屈,“太白夜咏”豪放不羁;  “母子情”深,“腰鼓舞”欢;  “群鹅戏银波”,又见浣纱人……  这不是舞台上的表演,而是一件件栩栩如生、灵动传情的黄杨木雕作品。不久前,一场散发着古朴气息的黄杨木雕展在国家大剧院登场。本次展览展出了浙江乐清王家黄杨木雕传人的手工精品。20余件惟妙惟肖的木雕作品流淌着别样的“雕艺流音”,让观众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之美。  我国木雕的历史十分
期刊
从边塞诗到豪放词,从唐朝到宋代,豪气云天的大英雄感动了我身边的所有江湖,但是,稍一偷懒,我就读到了宋人杨万里的诗: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喜欢。一点儿压力都没有的喜欢。人之一生,倘若没有这等喜欢,再好的酒,再香的茶,再好看的风景,也只是“枉然”二字。而蔺雨的书法恰恰就是这般轻松。即使牛刀,他也只是“小试”,最终立在艺术的春风里。  蔺雨不是没有担当的人。不管是“牛刀小试”,还是“春风小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