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惟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 这是1600年前,东晋高僧法显在《佛国记》中关于塔克拉玛干骇人听闻的记载,可当后世的探险家们怀着各自目的进入这片充满神秘、恐惧与诱惑的“死亡之海”时,发现这里的一切远比史料记载的更加凶险和恶劣。
五一假期,来自河南民间自发组成的车队:9辆车20人自于田出发,向北进入沙漠地带,准备途经达里雅布依乡后一路向北,驾车穿越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
初现狰狞
穿越浩瀚的沙漠,最主要的是心理、装备和给养方面的准备,但凡其中一项没有充分的保障,凶险的沙漠足以让任何敢于进入的人退缩甚至死亡。
中午,车队在于田补充给养后,就离开了315国道。
汽车刚刚驶上乡村公路,负责托运油料的后勤车的车轮螺栓就跑掉了。还好有备用螺栓,紧急修理之后,车队顺着克里雅河干涸的河床向达里雅布依乡方向疾驶。
望着窗外扬起的尘烟迷雾,思绪纷飞,在这次穿越塔克拉玛干的路途中,究竟有多少艰难在等待我们呢?
克里雅河曲折蜿蜒、平静无声地流向沙漠深处。烈日下的胡杨、红柳、芦苇等荒漠植被,依靠着河水的滋养显示着自己顽强的生命,构成了一道沙漠中的绿色长廊。它们与金黄色的沙丘,碧蓝色的河水兼顾并存,浑然天成,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特有的自然风光,令人痴迷向往。
干涸部分的河床平坦而干燥,车辆行驶其上平稳快捷,但是车内却犹如桑拿一样闷热。但是,为了节省油料,谁也不敢打开空调。
一个小山包拦住了去路,前面的车加大油门向上冲,后车为了给前车留出冲刺的距离,都远远地停下。
由于缺乏沙漠中驾驶经验,这么一个小沙包就使所有车辆无一幸免地陷车,后面的沙漠将更加艰难,以至于大家心里都没了底气。参谋长小龙在过了沙包之后,及时总结经验,给大家解说在沙漠中行进的技巧。
也许有了第一次经验,大家摸到了沙漠的脾性,后面的路走起来顺畅了许多,这使队员们信心大增。
干涸的河床上再次响起引擎的轰鸣声,车队又出发了,阵阵狼烟中,留在原地的油料车离我们越来越远。
进入沙漠第一天,走了几十公里,就遇到这么多问题,后面的路途还很遥远,到底还会出现什么问题,谁也说不清,这给每个队员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艰难的路途、诸多的麻烦,使得7号、9号车丧失了继续前进的信心,临时决定退出行动,连夜顺原路返回了于田。
小龙说,今天还有一百多公里才能到达里雅布依乡,所以,我们还要抓紧时间。
汽车沿着满是尘土的车辙前行,连绵起伏的沙丘使车宛如大海行舟,也让队友们开始领略了沙漠独有的魅力和艰难。
沙漠深处有人家
这是片荒芜的沙漠,只有风在悲歌,胡杨坚持着最后的绿意,让疲惫的脚步得到暂时的歇息。
沙漠中偶尔遇到维族人家,简陋的生活条件和稀少的生活资源使他们日子过得极为艰难,但难以理解的是他们为什么不愿走出沙漠居住。
尘土中,车队终于抵达了达里雅布依乡乡政府所在地。
在这里,大家见到了乡党委书记王宗礼。据他介绍,全乡地广人稀,沙漠浩瀚,在这里做了八年的乡党委书记的他,是全乡唯一的汉人。近年来,由于砍伐以及盗挖中药材事件频频发生,为了保护资源,林业上禁止外人进入沙漠。
王书记还说,后面的路确实危险,很多地方除了沙山就是沙沟,根本没有路,连沙地摩托都无法通过,更别说汽车了,后面的艰难可想而知。但从他口中听说乡里有个一至三年纪的小学时,大家纷纷解囊为小学捐款。
红日落下,沙漠腹地迎来了这些远道的客人。一盘有着新疆独特风味的拉条让大家吃得大呼过瘾。烤羊肉、煮羊肉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主菜。
这一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熊熊篝火旁,二锅头、烤羊肉、乌龙茶,使大家兴致高涨、大快朵颐。
第二天,告别王书记,车队继续前进。沙海茫茫,横亘在眼前的是一座高约50米的沙山,连绵起伏。
这激起了队员们战胜自己的欲望,上车、发动、加大油门、高速冲刺。车在人的驾驶下,飞速的车轮一次次冲向那蓝天下的金黄之路,轰鸣的引擎声彰显着人的决心,深深的车轮印是队员们的铁骨。
由于一号车的功率大、车况好,怒吼着顺利冲了上去,其他车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几经折腾,在车拉人推和防沙板的帮助下,所有车辆终于都通过了高大的沙山,驶向了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深处。
胡杨在这,我们在这
大漠风光,气势磅礴,一道道沙梁蜿蜒起伏,犹如黄龙偃卧,一座座沙山突兀崛起,宛如海浪翻滚。如果站在高大的沙山上极目远眺,会看到无边无际的满眼黄沙。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缺水环境,令一般植物无法生存,而胡杨却能在这里临风傲沙,巍然挺立。当地维族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老谚语:“胡杨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
眼前的胡杨,有的像饱经风霜的老人,有的像彬彬有礼的书生,有的像仙风道骨的道士,还有的似展翅的猎鹰,像雄狮、像火焰……有的死而不倒,有的苍劲英姿,像一尊不屈的雕像,任斗转星移、岁月轮回,俨然一副铮铮铁骨;有的像天上的闪电扎根于大地,而枝丫又不可遏制地向天空宣泄着自己的激情。
中午的阳光透过云层,烘烤着沙漠,将远去驼队的身影斜斜映在沙峰上,这些影子在广袤无垠的沙海中,显得有些形单影只,但却绘制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而车队则也在不经意间成了这幅大漠画卷中的一部分。
回眸那一瞬的“死亡之海”
沙漠行车是艰难的,很多地方根本无法通过,只能边走边找。沙地是松软的,车轮轧上去极其容易陷车,因此必须高速通过。
令人担心的一幕出现了。5号车陷在一个沙坑边,任凭车轮飞转,轮子下面的沙子被高高扬起,但车身没有丝毫挪动的意思,稍有不甚还有掉进坑里的危险。
随后,大家决定,用6号车的绞盘在正面拉,但又害怕6号车也被拖累进去。于是,6号车只好开到一个沙丘的背面,利用沙丘的阻力来加大拖车的力度。经过前拉后推,大家齐心协力,终于使5号车逃脱了沙漠的“魔掌”。
在沙漠里大家懂得了两个道理:两点之间最近的并非直线距离。有时候绕行会让你更有可能实现目标。前人走过的路不一定正确。因为跟着碾轧过的车辙走,沙面松软,更加容易陷车。
车队继续行走,大漠中的车影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条小船,随波浪的起伏而颠簸着。沙漠中无路可寻,稍有不慎就有迷失方向的可能。因此,依靠GPS所指定的航线是必须的。
起风了,轻轻呜咽的风卷着尘烟,夹杂着细小的砂砾飞扬在沙漠之上,打在人脸上生疼,也使人睁不开眼,更埋没了大家走过的足迹和车痕,还原了沙漠本来的面目。
当队员们手中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塔克拉玛干这个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33万平方公里、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已在他们身后。
回首望去,深深的车辙历历在目,而欢声笑语已被沙漠肆虐的风吹得不见踪影。思绪突然越过沙漠,越过时空,飘向远古,想起了东晋高僧法显、想起了唐代的玄奘,是什么使他们有勇气涉足这无情的大漠又成功走过?如果说他们有佛法的坚定信念作为支撑,那沙漠深处的克里雅人,又是什么使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死亡之海”、 即使贫穷也不愿离开呢?崇尚自然的克里雅人,正是由于他们了解并熟悉“死亡之海”,他们才能在这片贫瘠的沙海中繁衍生息,并把这在世人眼中的不毛之地变成自己的一片乐土。
五一假期,来自河南民间自发组成的车队:9辆车20人自于田出发,向北进入沙漠地带,准备途经达里雅布依乡后一路向北,驾车穿越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
初现狰狞
穿越浩瀚的沙漠,最主要的是心理、装备和给养方面的准备,但凡其中一项没有充分的保障,凶险的沙漠足以让任何敢于进入的人退缩甚至死亡。
中午,车队在于田补充给养后,就离开了315国道。
汽车刚刚驶上乡村公路,负责托运油料的后勤车的车轮螺栓就跑掉了。还好有备用螺栓,紧急修理之后,车队顺着克里雅河干涸的河床向达里雅布依乡方向疾驶。
望着窗外扬起的尘烟迷雾,思绪纷飞,在这次穿越塔克拉玛干的路途中,究竟有多少艰难在等待我们呢?
克里雅河曲折蜿蜒、平静无声地流向沙漠深处。烈日下的胡杨、红柳、芦苇等荒漠植被,依靠着河水的滋养显示着自己顽强的生命,构成了一道沙漠中的绿色长廊。它们与金黄色的沙丘,碧蓝色的河水兼顾并存,浑然天成,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特有的自然风光,令人痴迷向往。
干涸部分的河床平坦而干燥,车辆行驶其上平稳快捷,但是车内却犹如桑拿一样闷热。但是,为了节省油料,谁也不敢打开空调。
一个小山包拦住了去路,前面的车加大油门向上冲,后车为了给前车留出冲刺的距离,都远远地停下。
由于缺乏沙漠中驾驶经验,这么一个小沙包就使所有车辆无一幸免地陷车,后面的沙漠将更加艰难,以至于大家心里都没了底气。参谋长小龙在过了沙包之后,及时总结经验,给大家解说在沙漠中行进的技巧。
也许有了第一次经验,大家摸到了沙漠的脾性,后面的路走起来顺畅了许多,这使队员们信心大增。
干涸的河床上再次响起引擎的轰鸣声,车队又出发了,阵阵狼烟中,留在原地的油料车离我们越来越远。
进入沙漠第一天,走了几十公里,就遇到这么多问题,后面的路途还很遥远,到底还会出现什么问题,谁也说不清,这给每个队员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艰难的路途、诸多的麻烦,使得7号、9号车丧失了继续前进的信心,临时决定退出行动,连夜顺原路返回了于田。
小龙说,今天还有一百多公里才能到达里雅布依乡,所以,我们还要抓紧时间。
汽车沿着满是尘土的车辙前行,连绵起伏的沙丘使车宛如大海行舟,也让队友们开始领略了沙漠独有的魅力和艰难。
沙漠深处有人家
这是片荒芜的沙漠,只有风在悲歌,胡杨坚持着最后的绿意,让疲惫的脚步得到暂时的歇息。
沙漠中偶尔遇到维族人家,简陋的生活条件和稀少的生活资源使他们日子过得极为艰难,但难以理解的是他们为什么不愿走出沙漠居住。
尘土中,车队终于抵达了达里雅布依乡乡政府所在地。
在这里,大家见到了乡党委书记王宗礼。据他介绍,全乡地广人稀,沙漠浩瀚,在这里做了八年的乡党委书记的他,是全乡唯一的汉人。近年来,由于砍伐以及盗挖中药材事件频频发生,为了保护资源,林业上禁止外人进入沙漠。
王书记还说,后面的路确实危险,很多地方除了沙山就是沙沟,根本没有路,连沙地摩托都无法通过,更别说汽车了,后面的艰难可想而知。但从他口中听说乡里有个一至三年纪的小学时,大家纷纷解囊为小学捐款。
红日落下,沙漠腹地迎来了这些远道的客人。一盘有着新疆独特风味的拉条让大家吃得大呼过瘾。烤羊肉、煮羊肉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主菜。
这一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熊熊篝火旁,二锅头、烤羊肉、乌龙茶,使大家兴致高涨、大快朵颐。
第二天,告别王书记,车队继续前进。沙海茫茫,横亘在眼前的是一座高约50米的沙山,连绵起伏。
这激起了队员们战胜自己的欲望,上车、发动、加大油门、高速冲刺。车在人的驾驶下,飞速的车轮一次次冲向那蓝天下的金黄之路,轰鸣的引擎声彰显着人的决心,深深的车轮印是队员们的铁骨。
由于一号车的功率大、车况好,怒吼着顺利冲了上去,其他车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几经折腾,在车拉人推和防沙板的帮助下,所有车辆终于都通过了高大的沙山,驶向了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深处。
胡杨在这,我们在这
大漠风光,气势磅礴,一道道沙梁蜿蜒起伏,犹如黄龙偃卧,一座座沙山突兀崛起,宛如海浪翻滚。如果站在高大的沙山上极目远眺,会看到无边无际的满眼黄沙。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缺水环境,令一般植物无法生存,而胡杨却能在这里临风傲沙,巍然挺立。当地维族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老谚语:“胡杨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
眼前的胡杨,有的像饱经风霜的老人,有的像彬彬有礼的书生,有的像仙风道骨的道士,还有的似展翅的猎鹰,像雄狮、像火焰……有的死而不倒,有的苍劲英姿,像一尊不屈的雕像,任斗转星移、岁月轮回,俨然一副铮铮铁骨;有的像天上的闪电扎根于大地,而枝丫又不可遏制地向天空宣泄着自己的激情。
中午的阳光透过云层,烘烤着沙漠,将远去驼队的身影斜斜映在沙峰上,这些影子在广袤无垠的沙海中,显得有些形单影只,但却绘制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而车队则也在不经意间成了这幅大漠画卷中的一部分。
回眸那一瞬的“死亡之海”
沙漠行车是艰难的,很多地方根本无法通过,只能边走边找。沙地是松软的,车轮轧上去极其容易陷车,因此必须高速通过。
令人担心的一幕出现了。5号车陷在一个沙坑边,任凭车轮飞转,轮子下面的沙子被高高扬起,但车身没有丝毫挪动的意思,稍有不甚还有掉进坑里的危险。
随后,大家决定,用6号车的绞盘在正面拉,但又害怕6号车也被拖累进去。于是,6号车只好开到一个沙丘的背面,利用沙丘的阻力来加大拖车的力度。经过前拉后推,大家齐心协力,终于使5号车逃脱了沙漠的“魔掌”。
在沙漠里大家懂得了两个道理:两点之间最近的并非直线距离。有时候绕行会让你更有可能实现目标。前人走过的路不一定正确。因为跟着碾轧过的车辙走,沙面松软,更加容易陷车。
车队继续行走,大漠中的车影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条小船,随波浪的起伏而颠簸着。沙漠中无路可寻,稍有不慎就有迷失方向的可能。因此,依靠GPS所指定的航线是必须的。
起风了,轻轻呜咽的风卷着尘烟,夹杂着细小的砂砾飞扬在沙漠之上,打在人脸上生疼,也使人睁不开眼,更埋没了大家走过的足迹和车痕,还原了沙漠本来的面目。
当队员们手中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塔克拉玛干这个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33万平方公里、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已在他们身后。
回首望去,深深的车辙历历在目,而欢声笑语已被沙漠肆虐的风吹得不见踪影。思绪突然越过沙漠,越过时空,飘向远古,想起了东晋高僧法显、想起了唐代的玄奘,是什么使他们有勇气涉足这无情的大漠又成功走过?如果说他们有佛法的坚定信念作为支撑,那沙漠深处的克里雅人,又是什么使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死亡之海”、 即使贫穷也不愿离开呢?崇尚自然的克里雅人,正是由于他们了解并熟悉“死亡之海”,他们才能在这片贫瘠的沙海中繁衍生息,并把这在世人眼中的不毛之地变成自己的一片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