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语文和和生活是密切不可分的,因而“语文生活”的观念应该深入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活动放在广阔的生活背景当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构建语文生活背景。
关键词:语文生活;构建;背景
G633.3
语文教育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长期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语文教育改革给予了关注。作为一名语文教育的实践者,我也一直关注着这一方面的理论知识,经常阅读相关的知识动态。基于此,我认为由于语文和生活的密切性,我们语文实践者需要有“语文生活”的观念,需要将我们的教学实践和生活联系起来,放到广阔的生活背景中,采取一些措施构建语文生活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何为“语文生活”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认为教育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正是对学生语文生活的改造。
无论是杜威的“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给我们传递的都是“语文生活”的观念,告诉我们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师不能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因此语文教学的改革胡关键在于贴近生活,在于教师要“语文生活”的观念,这是构建语文生活背景的根本。
二、语文与生活
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学生才能真正地悟出语文内容无比丰富。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在“语文生活”观的指导下,采取一些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构建语文生活背景,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学生才能理解生活的内涵。如何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呢?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构建以生活为背景的语文观,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必须以“联系生活”为前提。具体说来,就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语文教学生活与生活结合起来。课堂之外的生活内容丰富,会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不再枯燥和空洞,会牵动学生胡心灵,为学生注入充实胡活力。因此,语文教学虽然是以课堂为主要场所,但同时要看到如其他学科、校园、家庭、社会这些课堂之外的东西,充分调动并利用广阔天地中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因素。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和课外的结合,要从语文教学的全局着眼,并非要求每一項教学的具体安排都有联系生活的内容。根据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来构建语文生活背景。
2.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语文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有些是学生平时在生活中不留意的或是知之甚少的。学生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往往很难将课文的语言文字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理解感悟。同时,现实生活的综合性、复杂性,也促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打破课程壁垒,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直接生活经验,充分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乃至社会生活的协同资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并感受现实生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耳濡目染,不断熏陶,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在生活中体验语文,学语文,用语文。所谓“果欲学乎诗,功夫在诗外”,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使学生可以积淀起丰富的语文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援引生活,在生活中感悟语文。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校园、家庭、社会不仅仅是学生生活的天地,也是学生学习的天地,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这些生活元素引进课堂,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第一,生活情景再现。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的,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教学时如果我们适时的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自己的生活背景已经产生距离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生活技巧,帮助学生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第二,描述和评论生活。当代学生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信息空前丰富的时代,多彩的世界每天都在冲击着他们的视野。情景再现知识停留在对生活胡感性认识的层面上,只有通过学会描述生活、评论生活,才能使生活在学生的生命中成为丰富自我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比赛、辩论赛、佳作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引进生活现象,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自己去反思生活,抒写真实的感受,学会自由表达。
4.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生活
语文是一种积淀,学习语文可以使我们感悟生活,感悟美,而这种感悟本身又不可能脱离生活,从而成为我们语文生活的一部分。而语文学习一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需求,学生就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以至拥有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
第一,语文积累生活化。学生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来生活。一个有着良好习惯的学生,每天会积累适当的语文知识,逐渐丰富自己的语文素材库。当这种积累活动本身,如日常演讲、日常摘抄,都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让生坚持每天积累一句名言,每天让学生写一句对生活的感悟的话等方式,久而久之,他们的社会生活知识一定会日趋丰富,写作的素材库也就会更加充盈起来。
第二,语文活动生活化。现代化的社会要求以后走入社会的他们具有主动探究 ,团结协作的精神,需要他们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要想让语文学习生动而富有活力,语文活动的引入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胡周记好好的保存,每个学期进行整理,选出自己满意的文章,班级结集成册,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写作生活,为了写作生活他们会经常关心、留意的一件事。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没有生活味的课堂是死的课堂,没有生活味的语文是死的语文。把语文学习置于学生实际生活这个大背景中,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生活——这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去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真正感受语文生活,感受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生活;构建;背景
G633.3
语文教育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长期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语文教育改革给予了关注。作为一名语文教育的实践者,我也一直关注着这一方面的理论知识,经常阅读相关的知识动态。基于此,我认为由于语文和生活的密切性,我们语文实践者需要有“语文生活”的观念,需要将我们的教学实践和生活联系起来,放到广阔的生活背景中,采取一些措施构建语文生活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何为“语文生活”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认为教育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正是对学生语文生活的改造。
无论是杜威的“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给我们传递的都是“语文生活”的观念,告诉我们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师不能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因此语文教学的改革胡关键在于贴近生活,在于教师要“语文生活”的观念,这是构建语文生活背景的根本。
二、语文与生活
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学生才能真正地悟出语文内容无比丰富。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在“语文生活”观的指导下,采取一些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构建语文生活背景,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学生才能理解生活的内涵。如何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呢?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构建以生活为背景的语文观,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必须以“联系生活”为前提。具体说来,就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语文教学生活与生活结合起来。课堂之外的生活内容丰富,会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不再枯燥和空洞,会牵动学生胡心灵,为学生注入充实胡活力。因此,语文教学虽然是以课堂为主要场所,但同时要看到如其他学科、校园、家庭、社会这些课堂之外的东西,充分调动并利用广阔天地中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因素。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和课外的结合,要从语文教学的全局着眼,并非要求每一項教学的具体安排都有联系生活的内容。根据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来构建语文生活背景。
2.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语文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有些是学生平时在生活中不留意的或是知之甚少的。学生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往往很难将课文的语言文字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理解感悟。同时,现实生活的综合性、复杂性,也促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打破课程壁垒,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直接生活经验,充分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乃至社会生活的协同资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并感受现实生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耳濡目染,不断熏陶,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在生活中体验语文,学语文,用语文。所谓“果欲学乎诗,功夫在诗外”,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使学生可以积淀起丰富的语文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援引生活,在生活中感悟语文。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校园、家庭、社会不仅仅是学生生活的天地,也是学生学习的天地,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这些生活元素引进课堂,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第一,生活情景再现。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的,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教学时如果我们适时的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自己的生活背景已经产生距离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生活技巧,帮助学生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第二,描述和评论生活。当代学生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信息空前丰富的时代,多彩的世界每天都在冲击着他们的视野。情景再现知识停留在对生活胡感性认识的层面上,只有通过学会描述生活、评论生活,才能使生活在学生的生命中成为丰富自我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比赛、辩论赛、佳作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引进生活现象,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自己去反思生活,抒写真实的感受,学会自由表达。
4.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生活
语文是一种积淀,学习语文可以使我们感悟生活,感悟美,而这种感悟本身又不可能脱离生活,从而成为我们语文生活的一部分。而语文学习一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需求,学生就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以至拥有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
第一,语文积累生活化。学生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来生活。一个有着良好习惯的学生,每天会积累适当的语文知识,逐渐丰富自己的语文素材库。当这种积累活动本身,如日常演讲、日常摘抄,都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让生坚持每天积累一句名言,每天让学生写一句对生活的感悟的话等方式,久而久之,他们的社会生活知识一定会日趋丰富,写作的素材库也就会更加充盈起来。
第二,语文活动生活化。现代化的社会要求以后走入社会的他们具有主动探究 ,团结协作的精神,需要他们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要想让语文学习生动而富有活力,语文活动的引入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胡周记好好的保存,每个学期进行整理,选出自己满意的文章,班级结集成册,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写作生活,为了写作生活他们会经常关心、留意的一件事。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没有生活味的课堂是死的课堂,没有生活味的语文是死的语文。把语文学习置于学生实际生活这个大背景中,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生活——这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去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真正感受语文生活,感受语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