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健康的身体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高等学校输送健康的人才,为国家培養合格的后备军。
关键词:体育;健康;自我保健;锻炼;计划
中学作为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为国家培养合格后备力量的教育机构,肩负着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责任与义务。近几年来,相关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相当不乐观。加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运动中要进行科学的自我保健
运动要消耗体内能量,而能量的产生依靠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每一个参加体育运动的锻炼者,身体内所含营养物质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加强对其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密度以及运动的持续时间的注意。身体锻炼前要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给机体一个适应的过程,运动后要做整理活动,让机体逐渐安静下来,以免造成对心脏的伤害。身体的锻炼应为全面均衡地发展,学生在平常参与体育课的基础上,还应参加更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单一一项体育活动对身体发展的局限性,促使自身各个器官机能都能均衡地发展。与此同时,参加体育锻炼也要持之以恒、张驰有度,不能一曝十寒,否则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对运动负荷要有一定的把握
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要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从而保护身体不受锻炼的伤害。
1.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是体育锻炼中值得注意的一大原则,它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规划自己运动的时间及量的时候,要从简单到困难、从小到大、从简到繁,逐步进行,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2.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3.针对性原则。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不仅要力争全方位地发展,还得要根据自己的性别、爱好、年龄、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使自己所做的锻炼更适合自己。
4.经常性原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能捕到鱼的,参加体育活动也是一样的,需要经常参加。只有经常锻炼,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虽然短时间、间歇性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暂停锻炼后,这种良好的作用就会很快消失,有时候反而会反弹,得不偿失。
5.安全性原则。学校教育中我们总是将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从事体育锻炼也要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为避免体育运动过程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将体育锻炼安排得合理、符合科学规律。只有在安全锻炼的前提下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学校与家庭共同关注,形成合力
中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体育锻炼在中学生中的落实,不仅需要家长承担,学校也要担负起相应责任。学校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投入力度,家庭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确保孩子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锻炼。为此,笔者建议:
1.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和科学地对待体育锻炼。时间是海绵里的水,要去挤总会有的,不能总觉得自己没时间而不进行体育锻炼。要让体育锻炼观念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从而使其养成一种坚持锻炼的好习惯。虽然当前学生所面临的升学考试压力较大,但仍然不能忽视体育的锻炼,坚持做到让体育锻炼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劳逸结合,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生命的安全、健康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从而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2.家长在养育子女时应走出“重营养,轻运动”的误区。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因为从某方面来说,体育活动能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活动能促进孩子身体与心灵全面的健康发展。
3.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应该适当增加运动场地和相关设施,提高场地利用率,定期组织体育竞赛,这样不但能活跃校园气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阳光体育。学校可适当增加体育课课时,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上课时应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体育课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校内体育比赛,如篮球、排球、乒乓球、大摇绳、踢毽子等,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邢登江,刘国庆.大学体育[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2]贵州省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编写组.大学生体育与健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让,2002.
[3]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吕彦,达海.外国养生保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5]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6]唐健.大学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7]李样,等.健康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赵坛生.大学体育锻炼与健康指导[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9]刘清黎.体育与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体育;健康;自我保健;锻炼;计划
中学作为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为国家培养合格后备力量的教育机构,肩负着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责任与义务。近几年来,相关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相当不乐观。加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运动中要进行科学的自我保健
运动要消耗体内能量,而能量的产生依靠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每一个参加体育运动的锻炼者,身体内所含营养物质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加强对其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密度以及运动的持续时间的注意。身体锻炼前要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给机体一个适应的过程,运动后要做整理活动,让机体逐渐安静下来,以免造成对心脏的伤害。身体的锻炼应为全面均衡地发展,学生在平常参与体育课的基础上,还应参加更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单一一项体育活动对身体发展的局限性,促使自身各个器官机能都能均衡地发展。与此同时,参加体育锻炼也要持之以恒、张驰有度,不能一曝十寒,否则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对运动负荷要有一定的把握
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要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从而保护身体不受锻炼的伤害。
1.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是体育锻炼中值得注意的一大原则,它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规划自己运动的时间及量的时候,要从简单到困难、从小到大、从简到繁,逐步进行,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2.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3.针对性原则。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不仅要力争全方位地发展,还得要根据自己的性别、爱好、年龄、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使自己所做的锻炼更适合自己。
4.经常性原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能捕到鱼的,参加体育活动也是一样的,需要经常参加。只有经常锻炼,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虽然短时间、间歇性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暂停锻炼后,这种良好的作用就会很快消失,有时候反而会反弹,得不偿失。
5.安全性原则。学校教育中我们总是将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从事体育锻炼也要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为避免体育运动过程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将体育锻炼安排得合理、符合科学规律。只有在安全锻炼的前提下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学校与家庭共同关注,形成合力
中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体育锻炼在中学生中的落实,不仅需要家长承担,学校也要担负起相应责任。学校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投入力度,家庭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确保孩子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锻炼。为此,笔者建议:
1.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和科学地对待体育锻炼。时间是海绵里的水,要去挤总会有的,不能总觉得自己没时间而不进行体育锻炼。要让体育锻炼观念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从而使其养成一种坚持锻炼的好习惯。虽然当前学生所面临的升学考试压力较大,但仍然不能忽视体育的锻炼,坚持做到让体育锻炼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劳逸结合,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生命的安全、健康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从而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2.家长在养育子女时应走出“重营养,轻运动”的误区。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因为从某方面来说,体育活动能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活动能促进孩子身体与心灵全面的健康发展。
3.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应该适当增加运动场地和相关设施,提高场地利用率,定期组织体育竞赛,这样不但能活跃校园气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阳光体育。学校可适当增加体育课课时,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上课时应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体育课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校内体育比赛,如篮球、排球、乒乓球、大摇绳、踢毽子等,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邢登江,刘国庆.大学体育[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2]贵州省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编写组.大学生体育与健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让,2002.
[3]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吕彦,达海.外国养生保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5]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6]唐健.大学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7]李样,等.健康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赵坛生.大学体育锻炼与健康指导[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9]刘清黎.体育与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