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l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内容,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阅读教学要作出具体的变革,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之处,更是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引领下,深入研究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充分发挥语文阅读的功能价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落实核心素养前提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首先是要调动学生关于阅读动力的问题,培养阅读兴趣,我们应从这几个内容着手:
  第一,推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阅读材料。例如,低段学生活泼好动,就必须选择浅近且通俗易懂童话、寓言、故事以及朗朗上口的诗歌等作为该年段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以富有情趣的场景、容易被想象和理解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关注,愿意去阅读,愿意就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别人交流,从中体会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满足和进步,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师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除了学习统编教科书的指定篇目外,还可以通过数字阅读的手段、各类阅读APP开展适龄阅读材料推荐,多种方式培养阅读兴趣。
  第二,阅读教学要以培养阅读兴趣为导向。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始终以兴趣引领学生读书,运用创设阅读情景的方法,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阅读興趣。在讲解课文中,注意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读书形式多样化,借助插图,结合学生个人习得生活常识,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的质量。
  第三,校内外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小学阶段的课内阅读远远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每个阶段应达到的阅读量,因此,教师要通过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促使学生的目光由课内转向课外,增加阅读数量和质量。校内可以开展的活动有很多,包括好书推荐活动、“采蜜本”交流分享会、书签制作比赛、课外手抄报展示等等,课后可以通过推广亲子阅读,和家人分享阅读感受,进而增强表达的欲望和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校园,促进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形成。
  总而言之,在学生阅读的开始之初,教师首先要意识到阅读兴趣对学生实现终身阅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持久的终身阅读提供动力源泉。
  二、落实核心素养关键是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的有效推进有赖于学生掌握的阅读方法,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着重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自主学习上,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保障,没有阅读方法的支持,阅读很难成为学生一种独立自主学习的行为。关于教师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第一,教师要认真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课程目标。在小学每个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落实相应阅读方法的指导,如课程标准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些方法在小学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如,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小学每一个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统一的要求,把“默读”作为一、二年级的要求,三、四年级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要求,到五、六年级,则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这些方法和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在每个阶段彻底落实,指导学生在课内阅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
  第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就阅读体验进行分享交流。而阅读中“对话”与“交流”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进行阅读的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细读文本,品读文本,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融入到阅读活动中,并生成自己的阅读体会,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文本、作者发生共鸣,并希望能够和他人作进一步的交流分享。这时候,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敢于表达个人感受,敢于积极与他人分享阅读体验,学生在交流阅读感受过程中,自然发现自身想法存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相互参考和借鉴,继而修正原有的不足。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以致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和方法,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例如,在教学课文词句时,除了让学生通过字典、词典和其他阅读方法理解词句意思外,还要创设练习情景,学会造句写话等基本能力。又如,在阅读积累的词句、写作方法等内容要融合到学生平常的写作中,学以致用,把外在的资源内化为个人的基本能力,这也是阅读教学的功能意义所在,更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之处。
  三、落实核心素养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的必然要求,而这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是教育学生爱书、护书。书籍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载体,当学生走进阅读的殿堂之时,教师首要任务就要告诉孩子要养成爱书、护书的好习惯。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尤其在学生开始接触阅读,要反复强调,长期坚持,久而久之习惯便成自然。
  其次是注重阅读常规养成。学生阅读中一些细小的常规训练,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养成,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阅读习惯。如阅读教学中凡有默读要求时,规定学生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勤查工具书和坐姿正确等,课后进行强化训练,并和家长积极沟通,要求家长监督孩子养成这种习惯,通过持续有效地家校合作,学生自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勤做读书笔记。阅读是一种积累性的习得行为,要把这种阅读效果最大化,需要读者做一个细心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除了积累文本中的优美词句,还要感悟文本渗透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的好处,教会学生运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利用课外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品味词语的意思、分析人物形象等等。用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成为学生阅读习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多种途径汲取阅读营养,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总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体系,要求阅读教学活动要将核心素养贯穿其中,在阅读教学发挥其本身育人功能的同时,为学生的持久阅读提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也为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始终贯彻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认真细致领会学生核心素养的要义,并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多途径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阅读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能够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创建一种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跟音乐达到心灵的共鸣。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并详细研究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展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教学;应用  通过音乐的学习,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旋律和音乐节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学习也能够深入学生的
本报综合消息 返校复课后,心理健康教育被作为深圳市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深圳教育部门及多所学校纷纷通过贴近实际的心理课堂、创新家校合作方式等一系列全面细致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从“心”开始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一、多管齐下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近期,深圳市教育局新一期“家庭教育大讲坛”再次上线,由深圳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黄镇敏与家长分享关于体育与学生身心健康的话题。大讲坛利用新媒体服务平台,创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世界范围已经被公认是富含创意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近些年来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显著的实际性效果,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近几年在学校或校外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中我们已经基本掌握并不断创新在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理解为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对知识点开展互相合作学习的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4-6年级学生要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可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极其重要,而数学语言能力也是一个学生知识、思维、口才和胆量的综合体现。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就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主阵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呢?本文结合实际阐述如何运用“五招”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作为一所边远农村小学,从化区良口镇第二小学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教学观念较落后,教学手法较单一,教学资源较为稀缺,教学力量偏弱,学生的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监管和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存在一定差距。  2017年,学校成为广东省教育厅以信息化推动义务教育改革的从化区第一所实验学校。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授叶惠文教授“三环四得”教学改革基础上,广东省教厅基础教育信息研究院的林君芬博士提出“爱
【摘要】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学生,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是每个教师应该承担的任务,是通过每个教师劳动共同完成的。年级组是学校管理中的基层组织,它是由同一年级组的教师和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组成的,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年级组的发展直接促进学校的发展。然而,由于农村学校诸多原因制约着年级组发展,现在为了引领年级组踏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寻找新课改理念的农村年级组的发展策略,对
【摘要】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养,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它着重强调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能力。小学是学生夯实语文素养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教学”这一平台,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不断积累学科素养“因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就能得到健康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修养和语文核心素养就能不断得到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提升培养
【摘要】什么是班主任的鼓励艺术?这是班主任采用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刺激和鼓励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主观能力的期望,鼓励是教师与学生最和谐的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班主任对学生的鼓励,如果恰当、适时,就会直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使优等生开花,中等生优化,后进生“良化”。班风、学风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班主任;鼓励;艺术;层次进择;个性进择  德国教育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
【摘要】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持续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小学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石是后续持续教育基础中的基础。探索和挖掘小学教育阶段,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特色及与德育的融合共同发展,是现阶段小学信息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中国信息化教育发展的背景,剖析小学教育的基础特色,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相融共生的教学方法和观点。  【关键词】小学信息;教育与德育;
【摘要】思维定势是指按照已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一定的心理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心理状态,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形成、发展、突破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形成和突破思维定势作了探讨。  【关键词】思维定势;潜能;引导;优化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