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设计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a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节能减排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举措,其中建筑节能也不例外.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已逐步受到建筑师重视。如何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提高住宅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则是建筑师需要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耗能必将对我国的能源消耗造成长期的、巨大的影响。现如今,我国已经把建筑的节能管理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从经济上加以引导、鼓励或限制,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建筑设计节能方面,在立法的基础上,应该每年组织节能建筑评审,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并加以宣传,这对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有很大的益处。
  一、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在建筑上消耗的能源已经占到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近百分之二十八,同时每年还在以高于百分之一的速度增长。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已建成的建筑物将占据中国能源消耗的百分之四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目前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百分之三十二,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百分之十三,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百分之四十五。如果按照以往较低的节能设计标准,将给我们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巨大负担,因此大范围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势在必行。
  二、节能设计思路
  1.太阳能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中与建筑业相关的耗能约占总耗能的百分之三十五。而且由于大部分用能是燃烧大量材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烟尘、颗粒物等,都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性。不过,自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以来,人类就开始了对新能源的探索。对新能源的要求是:必须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使用中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
  太阳能作为三无(天然的、无害、无污染)新能源,将在新世纪的能源使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建筑上,太阳能不仅仅可以用于太阳能热水器,更进一步的是大量用于建筑楼体上,建筑楼体利用太阳能光板吸收热量转换成电能,让屋内的家电通上电,满足日常家居用电,达到节能减排之功效。太阳能作为一种天然的洁净能源,在居住建筑设计上得到广泛推广,并且十分有效。
  2.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的利用
  纳米透明隔热涂料是新近问世的一种高科技产品,它既可以让玻璃既保持高透光性又有较好的隔热效果。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可采用喷涂或刷涂技术涂与各类建筑物的玻璃上。在夏季,能抵挡百分之六十五的太阳能辐射进入室内.同时又能保证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透光率,还能保证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低4--7℃,测试表明,在夏季,空调的耗电从原来303度降低到208度,可节电20%--30%左右;在冬季,隔热涂膜的特殊金属膜旱透明型、引进可视光,长波长的暖气能在室内反射,可保证室内的暖气(远红外线)约百分之九十不外流。
  3. 地热资源利用
  在建筑节能领域,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根据我国的国情、国力,研究开发对建筑节能影响较大,节能投资较少的关键性绿色节能设计技术成为重点。地热是目前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最具竞争力的天然能源之一,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地热资源可冬暖夏凉,节能效果非常理想,而且具有常规采暖系统不具备优点。因此,地热资源应用将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向,其广泛应用必定会促进建筑设计的理念產生相应变化。
  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设计要点
  1.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日照及朝向、建筑体积、建筑整体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等方面的决择。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形成风涧,使自然风在其中回旋,得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在规划布局上,可以利用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不同的气压,使建筑物内即使在无风得情况下也有良好地通风效果,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有效地避开主导风向,复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最大程度上地减少太阳辐射,保证居住人群的舒适度。
  2.建筑物的朝向
  建筑物的朝向和问距会对建筑物内部采光、得热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建筑布局应考虑朝向与节能的因素。坐北朝南的建筑物能够避免太阳的东照西晒,降低日射影响,若同时配合以遮阳隔热,效果将更加显著。因此,在设计中根据日照和太阳入射角确定建筑朝向范围后,可进一步根据季风主导方向进行调节,选取合理的朝向,以获得良好的夏季穿堂风,并尽量利用建筑的体形变化做到多利用天然能源。
  3. 建筑物的门窗
  建筑物的外门和外窗是夏季阳光入射、冬季冷风侵入的主要通道,其能耗占建筑物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因此,在保证采光、通风、日照、观景等要求的条件下,节能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就是尽量减小建筑物外门窗洞口的面积。应慎重选择采用目前流行的大型落地窗的设计,选择节能型门窗也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必须严格保证所选择的节能型门窗的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保温性。
  4. 外墙设计
  一直以来,我国建筑墙体都采用单一材料,如加气混凝土墙体、空心砌块墙体等。主要是通过架空地板、吸爵材料、风扇、过滤材料等来构建“可呼吸墙体”,这样就可以通过墙体的孔洞来使室内外的空气和水分进行交换,既可以有效地调节温度和湿度,还可以过滤灰尘和噪音。
  单一材料导热系数大,一般为高效保温材料的20倍以上,近年来,由于建筑节能的需要,新型复合墙体已经出现。复合墙体主要通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复合墙体很好地发挥了两种材料的长处,既不会使墙体过厚,又能承重,保温效果又好.因此,发达国家新建建筑基本上都已经采用了此种方式。我国要达到节能百分之五十的要求,除部分采用加厚的加气混凝土单一墙体外,使用复合墙体将是大势所趋。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墙体保温包括内保温、外保温、夹芯保温等。
  5.良好的构造设计
  建筑的构造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作为建筑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之外,还进一步对楼板、屋顶等进行了设计,以此在满足建筑既可以营造舒适环境,同时又兼顾建筑的节能要求。例如利用物理的光学原理将吊顶设计成折线形,可利用其反光更充分地利用太阳光;还可以在楼层板的设计中,将循环水管布置在楼板处的装修空间,冬天可热水取暖,夏天可冷水降低室内温度;屋顶中庭的采光顶,采用双层玻璃形成“呼吸外壁”,从而降低环境的影响。
  结语
  总之,只要按照节能、环保新标准严格把好节能设计关,监督好施工节能用材关,就能有效提高建筑节能效率,降低建筑能源耗费,节约居家生活成本,为住户打造真正的环保节能、舒适、健康、方便的高品质住宅,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公共机构节能条例【J】.建筑节能,2010(5):23i25.
  【2】 葛继红,郭汉丁,窭嫒.建筑节能服务型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综述【J】.建筑经济。2009(11):110.114.
  【3】芮隽,汪霄.既有大型公建节能改造中的进化博弈论分析【J】.生态经济,20lo(5):150—151,155.
  【4】穆吴明.我国建筑节能市场现状及产业现状分析【J】.产业观察,2009(28):113-114..
  【5】康艳兵,李亚平.中国建筑节能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暖通空调AV&AC。2006.36(8):33-36.
其他文献
一、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取代不了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都没有朗读
编者按:加入WTO,中国金融业将全面融入全球的激烈竞争中,这对当前经营模式下的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对现有的监管模式提出新的挑战。面时机遇与挑战,我国金融业如何
一、抓住“读”题技巧,为审题之一步曲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
一所学校成功地在社会上确立了地位,成功地建立了自己所需的教学机构、知识结构和社会效应,在人们眼中,管理者应该能高枕无忧了。但是,它仍有可能陷入困境与危机当中。正当它快要
计算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计算是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它在小学数学阶段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计算的有效性
一、了解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特长  乌申斯基曾说:“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学生,那么,就应当从各方面首先了解学生。”一切都从了解开始,做到有的放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
一、引言rn现如今,K-12 STEM教育中的国家危机已经完全被暴露出来,这就要求美国政府必须立刻采取行动来维持其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1].即便美国政府已经为教育
期刊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克服学生说英语的心理障碍  作为老师,我们要克服孩子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开口。一个班里的孩子存在着各种差异,总会有一些孩子在老师提问时表现得很
本文借助互动教学平台“e采数字课堂”在初中部部进行教学实验.通过信息化数据采集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达成全员性、交互性、时效性的统一.通过挖掘和运用“e采数字课堂
访谈者:尊敬的雷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2017年6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STEM教育白皮书》中提出:STEM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培养综合素质的载体.教育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