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图形、概念、类比、时空与综合比较五个方面论述如何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主要从图形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知、概念比较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类比比较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时空比较提高学生的地理区域意识、综合比较提升学生的整体学科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比较法 高中地理 思维能力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B-0112-02
所谓地理比较法,顾名思义,就是學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上将各种地理现象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的方法。比较法尤其适用于地理课堂,因为地理是一门逻辑性强且知识点繁杂的课程。比较法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图形、概念、类比等,在课堂上充分运用比较法进行地理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发展规律,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图形比较,形成直观认知
地理是一门离不开图形的课程,且图形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我们需要把握这一重要工具,通过将相似的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能够快速形成直观的认知。
比如笔者在讲解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课时,笔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并理解自然水循环的类型与主要环节。上课时,通过笔者的讲解,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但是很明显学生的认知还有点不太明晰、有点迷迷糊糊的,这时笔者没有仅仅为了考试就直接让学生去背诵这节课的知识,而是给学生看了很多张图片。除了课本上固有的几张图片,笔者还给学生看了好多类似这样的非常形象的水循环图片,这样的图片对比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也让学生明白了水循环发生在不同领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对于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而言是非常高效的。
在上面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课堂内容,笔者在讲解的基础上加入了多张图片的对比讲解,既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概念比较,构建知识体系
概念也是高中地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概念既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又是一切知识的核心,因此,让学生把概念学个通透、学个彻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有利于学生构建整门学科的知识体系。
比如笔者在讲解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这节课时,笔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图表资料知道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能够通过这些波动变化分析原因并找出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上课时在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变化之前,笔者问了学生一个问题:“结合上节课所学的‘ 常见天气系统’我想问一下,你们确实掌握了天气与气候这两个概念了么?思考一下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这时学生陷入了沉思,很多学生发现他们无法很好地进行区分,因此笔者给他们举了几个例子:天津今日气温 16℃-28℃、多云,这是指天气;而地处东北的哈尔滨是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仅为 3.5℃,这是指气候。通过这两个例子,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了结论:天气一般指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而气候是指长时间的气象特征;天气一般是小范围内的天气变化,而气候则是大的范围。这样一来学生就对这两个概念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这对于笔者开展这节课的教学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
在上面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在进行课堂主要内容的讲解之前通过比较法,并运用实例帮助学生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不但巩固了他们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后续课堂的开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三、类比比较,掌握本质特征
所谓类比比较,不难猜出是通过将具有某些相似性质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比较,从而找出联系与区别,进而加以区分和记忆,这是一种最为常见也非常重要的比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刻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比如笔者在讲解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北美的气候环境”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温带气候环境的特征与主要地域分布,笔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没有仅仅就这一块的知识进行讲解,而是结合之前讲过的亚洲的温带气候。在笔者的引导下通过对比进行学习。笔者先引导性地问学生:“北美洲与亚洲在纬度上的分布十分相似,同学们觉得这两个大陆之间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这时学生开始翻阅课本并在本子上记录北美洲与亚洲之间的共同特征,之后笔者问:“那么大家觉得北美洲应该是什么气候呢?”学生经过思考不约而同地回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时笔者让学生接着寻找两个大陆之间的差异性,待学生查阅并思考之后笔者告诉他们:“北美洲与亚洲的主要差异来自于海陆位置上的不同,比如在热带气候上,北美洲就不如亚洲那么全面,但是北美洲拥有的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却是亚洲没有的……”这样的类比讲解让学生对这两个大陆的气候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在上面的案例中,笔者通过将相似的知识进行类比比较,在帮助学生回顾之前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了新的知识,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识,大大提升了笔者的课堂效果。
四、时空比较,提升区域意识
所谓地理,对时间与空间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水平,因此身为教师我们应当结合时间与空间对知识进行时空比较,从而提升学生的区域意识。
比如笔者在讲解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逊热带林为例”这节课时,笔者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亚马逊不同时期热带雨林面积变化示意图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让学生能够推理出热带雨林的破坏对亚马逊地区的影响和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并做到举一反三。上课时,笔者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与视频材料,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时期内亚马逊热带雨林的面积与生态环境,通过对一系列材料的观看,学生就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不同时期内亚马逊热带雨林的面积对比也有利于学生探讨使“地球之肺”遭遇如此厄运的原因。此外,除了时间上的对比,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笔者把世界范围内别的森林资源,比如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非洲的热带雨林等都列出来,让学生通过时空上的比较来分析这些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上面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在讲授一节课时,没有单单就这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肤浅的教学,而是通过多样化的展示以及时间与空间上的对比,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区域意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可谓事半功倍。
五、综合比较,提升学科能力
地理比较法,不单单是指某一方面的比较法,也可以指将时间、空间结合起来,将概念图表等结合起来,将大量的知识糅杂在一起进行比较,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整个学科的掌握更加清晰,也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比如笔者在讲解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时,有一次上习题课,学生碰到这样一道题目:下图 1 是 A、B 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问从图中都可以获得多少信息。这种题目在高中地理是非常常见的,也是一种典型且有点难度的题目,非常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运用综合比较法一步一步引导他们,首先通过温度的比较不难看出 A、B 两地最冷月的温度都在 0℃-15℃ 之间,这说明 A、B 两地均属于亚热带气候,且最冷月在 1 月,说明它们都位于北半球。接下来,笔者又引导他们通过比较法比较降水量,可以看出差异十分明显:A 地明显是夏干冬雨,结合温度进行判断应该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而 B 地雨热同期因此是季风气候,学生甚至可以推测出这两个地点的大致地理位置等,这样一来这张图我们可以分析出很多信息。
在上面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一道例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不但可以巩固学生曾经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整门学科的学习素养。
总之,地理比较法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的巧妙应用,大大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图形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知,概念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类比比较可以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时空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区域意识,而综合比较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科能力。只要我们将地理比较法合理地加以应用,一定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将地理课堂打造得愈发高效。
【参考文献】
[1]王皓琨.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Z1)
[2]李长伟.浅析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12)
[3]王春金.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2018(14)
(责编 罗汝君)
【关键词】比较法 高中地理 思维能力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B-0112-02
所谓地理比较法,顾名思义,就是學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上将各种地理现象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的方法。比较法尤其适用于地理课堂,因为地理是一门逻辑性强且知识点繁杂的课程。比较法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图形、概念、类比等,在课堂上充分运用比较法进行地理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发展规律,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图形比较,形成直观认知
地理是一门离不开图形的课程,且图形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我们需要把握这一重要工具,通过将相似的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能够快速形成直观的认知。
比如笔者在讲解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课时,笔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并理解自然水循环的类型与主要环节。上课时,通过笔者的讲解,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但是很明显学生的认知还有点不太明晰、有点迷迷糊糊的,这时笔者没有仅仅为了考试就直接让学生去背诵这节课的知识,而是给学生看了很多张图片。除了课本上固有的几张图片,笔者还给学生看了好多类似这样的非常形象的水循环图片,这样的图片对比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也让学生明白了水循环发生在不同领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对于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而言是非常高效的。
在上面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课堂内容,笔者在讲解的基础上加入了多张图片的对比讲解,既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概念比较,构建知识体系
概念也是高中地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概念既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又是一切知识的核心,因此,让学生把概念学个通透、学个彻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有利于学生构建整门学科的知识体系。
比如笔者在讲解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这节课时,笔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图表资料知道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能够通过这些波动变化分析原因并找出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上课时在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变化之前,笔者问了学生一个问题:“结合上节课所学的‘ 常见天气系统’我想问一下,你们确实掌握了天气与气候这两个概念了么?思考一下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这时学生陷入了沉思,很多学生发现他们无法很好地进行区分,因此笔者给他们举了几个例子:天津今日气温 16℃-28℃、多云,这是指天气;而地处东北的哈尔滨是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仅为 3.5℃,这是指气候。通过这两个例子,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了结论:天气一般指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而气候是指长时间的气象特征;天气一般是小范围内的天气变化,而气候则是大的范围。这样一来学生就对这两个概念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这对于笔者开展这节课的教学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
在上面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在进行课堂主要内容的讲解之前通过比较法,并运用实例帮助学生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不但巩固了他们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后续课堂的开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三、类比比较,掌握本质特征
所谓类比比较,不难猜出是通过将具有某些相似性质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比较,从而找出联系与区别,进而加以区分和记忆,这是一种最为常见也非常重要的比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刻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比如笔者在讲解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北美的气候环境”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温带气候环境的特征与主要地域分布,笔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没有仅仅就这一块的知识进行讲解,而是结合之前讲过的亚洲的温带气候。在笔者的引导下通过对比进行学习。笔者先引导性地问学生:“北美洲与亚洲在纬度上的分布十分相似,同学们觉得这两个大陆之间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这时学生开始翻阅课本并在本子上记录北美洲与亚洲之间的共同特征,之后笔者问:“那么大家觉得北美洲应该是什么气候呢?”学生经过思考不约而同地回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时笔者让学生接着寻找两个大陆之间的差异性,待学生查阅并思考之后笔者告诉他们:“北美洲与亚洲的主要差异来自于海陆位置上的不同,比如在热带气候上,北美洲就不如亚洲那么全面,但是北美洲拥有的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却是亚洲没有的……”这样的类比讲解让学生对这两个大陆的气候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在上面的案例中,笔者通过将相似的知识进行类比比较,在帮助学生回顾之前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了新的知识,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识,大大提升了笔者的课堂效果。
四、时空比较,提升区域意识
所谓地理,对时间与空间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水平,因此身为教师我们应当结合时间与空间对知识进行时空比较,从而提升学生的区域意识。
比如笔者在讲解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逊热带林为例”这节课时,笔者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亚马逊不同时期热带雨林面积变化示意图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让学生能够推理出热带雨林的破坏对亚马逊地区的影响和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并做到举一反三。上课时,笔者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与视频材料,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时期内亚马逊热带雨林的面积与生态环境,通过对一系列材料的观看,学生就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不同时期内亚马逊热带雨林的面积对比也有利于学生探讨使“地球之肺”遭遇如此厄运的原因。此外,除了时间上的对比,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笔者把世界范围内别的森林资源,比如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非洲的热带雨林等都列出来,让学生通过时空上的比较来分析这些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上面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在讲授一节课时,没有单单就这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肤浅的教学,而是通过多样化的展示以及时间与空间上的对比,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区域意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可谓事半功倍。
五、综合比较,提升学科能力
地理比较法,不单单是指某一方面的比较法,也可以指将时间、空间结合起来,将概念图表等结合起来,将大量的知识糅杂在一起进行比较,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整个学科的掌握更加清晰,也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比如笔者在讲解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时,有一次上习题课,学生碰到这样一道题目:下图 1 是 A、B 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问从图中都可以获得多少信息。这种题目在高中地理是非常常见的,也是一种典型且有点难度的题目,非常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运用综合比较法一步一步引导他们,首先通过温度的比较不难看出 A、B 两地最冷月的温度都在 0℃-15℃ 之间,这说明 A、B 两地均属于亚热带气候,且最冷月在 1 月,说明它们都位于北半球。接下来,笔者又引导他们通过比较法比较降水量,可以看出差异十分明显:A 地明显是夏干冬雨,结合温度进行判断应该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而 B 地雨热同期因此是季风气候,学生甚至可以推测出这两个地点的大致地理位置等,这样一来这张图我们可以分析出很多信息。
在上面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一道例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不但可以巩固学生曾经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整门学科的学习素养。
总之,地理比较法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的巧妙应用,大大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图形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知,概念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类比比较可以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时空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区域意识,而综合比较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科能力。只要我们将地理比较法合理地加以应用,一定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将地理课堂打造得愈发高效。
【参考文献】
[1]王皓琨.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Z1)
[2]李长伟.浅析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12)
[3]王春金.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2018(14)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