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家》中的“真”味道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butch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可谓“平中见奇、淡而有味”。作者用朴素、简淡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幅融风物、人情、艺术、人格为一体的生活画卷。各个要素之间互不割裂:社会环境造就人物性格、而艺术又不可游离于生活之外。有别于其他小说一张一弛、跌宕有致的震撼与刺激,本篇看似闲散的笔墨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生活常态,感觉浑然天成。正如汪曾祺在谈及他的老师沈从文的小说《长河》时说“它没有大起大落,大开大闔,没有强烈的戏剧性,没有高峰,没有悬念,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就像这部小说所写的流水一样”,本篇小说也流露出这样自然纯朴的特质,作者刻画了一个勤劳能干的果贩兼颇具眼力的鉴赏家叶三的形象,还有一个远离世俗、醉心于丹青、颇具魏晋风骨的画家季匋民的形象,无论是鲜活的人物、舒缓的情节、古朴的环境,都给人以美感。而美主要源于一个字——“真”,人物是纯而真的,叶三善于鉴画,季匋民善于鉴人;生活风貌是真实可见的,到宅子里卖果子的场景、时序更迭时当季风物新鲜可爱的情状、布店里的经营模式,不一而足;而行文中散发出来的“中国味”或许更是让人不能忽略的一种美。
  一、人物的“真格”
  叶三的身份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果贩,仿佛跟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鉴赏家”这一称谓相去甚远。从全文来看,把叶三作为“鉴赏家”是当之无愧的。首先他能看懂季匋民的画,并且由一开始的欣赏者上升为画画的参与者和评判者,甚至能够指出画家作品中的不足,具备专业素养;其次在无人能知晓李复堂画作的时候,叶三却能辨别李复堂画迹的真伪,并用“苏州片”换回,慧眼识珠,具备专业眼光;再者,宁愿和儿子生气也不愿放弃去季匋民家送果子、即使为了季匋民一个人也要去卖果子的执着,几次三番、至死也不肯变卖画作的坚决,超越物欲、与画作生死相随,具备专业操守。
  作者意图突出叶三高超的鉴赏能力,却依然花大笔墨去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卖果子的事来做衬托,这是智慧而高明的铺垫,因为卖果子的事直接体现叶三勤劳质朴、诚实守信、厚道真诚、淡泊金钱的形象,为下文坚持要给季匀民送果子、坚持不卖画、把画带进棺材等情节提供依据;而且卖果子让叶三的生活阅历更为丰富,增加了见识,造就了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鉴赏力。艺术是源于生活的,所有的艺术创作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中,生活经验是叶三作为“鉴赏家”的根基,为下文紫藤里看到风、感受到小老鼠的顽皮以及指出“红花莲子白花藕”等情节埋下伏笔。
  可以说,写卖果子也是鉴赏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叶三除了对艺术具有鉴赏力,对生活也无不处处留心,甚至洞察入微。作为果贩待人真诚,作为鉴赏家说话真心,能鉴赏画作,更能鉴赏生活。
  文章开篇就出语奇崛:“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为什么要把身份迥异的两个人相提并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季匋民不仅是画家,同样也是鉴赏家。如果说叶三是能鉴别画作的鉴赏家,那季匀民就是能鉴别人的鉴赏家。首先,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有时把书房门锁起来,但对叶三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的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其次,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痛恨假名士道听途说卖弄学问,但对叶三却另眼相看,说明他“识人”。最后,季匋民在诗中称“果贩叶三是我师”,丝毫没有矫饰,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称赞,两人都是同样的“真”。
  那又是什么原因让两个身份迥异的人惺惺相惜?叶三虽然是市井中的普通小商贩,但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内心高雅的鉴赏家;而季匋民虽然是拥有一席之地的堂堂画家,但也并不影响他只和叶三这样虽地位不高但会说真话的人交往。可以说,他们能够惺惺相惜的最主要理由就是一个字——“真”,互相欣赏对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真”的气息,和当时一些夸夸其谈者、追名逐利者是格格不入的。这种真性情的交往,是叶三儿子无法理解的,也是“日本人”无法理解的,可能在季匋民眼里,叶三不仅是“第一个”鉴赏家,也是最后一个、唯一的一个吧。作为画家,季匀民本真率性,作为鉴赏家,他近真风雅、远假博学,可以鉴人心。
  二、生活的“真现”
  季甸民是用几乎逃离的方式来躲避世间一切伪饰,如“锁门”“少应酬”,他的“真”似乎带上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超脱,颇有道家隐逸者的风范,而叶三是活生生行走在世上的人,他更像儒家积极的人世者,与那些深居简出、不喜与人打交道的人不同,他有自己的职业、家庭、朋友圈,给我们以更为立体、真实的感觉。这些,作者是用朴素的语言和精炼的细节来表现的,有很多颇具生活化的情景,比如“挎着一个金丝篾篮,篮子上插一把小秤,他走进堂屋,扬声称呼主人。主人有时走出来跟他见见面,有时就隔着房门说话。给您称一?——五斤。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仅用几个简练的动词和简洁的对话,把做生意时候很普通的一次交易写得形象逼真。“撕布不用剪子开头,两手的两个指头夹着,借一点巧劲,嗤地一声,布就撕到头了。”这是对生活常态的一句描写,很符合生活实际,语言精准。
  三、古风的“真纯”
  汪曾祺小说中的“中国味”很浓厚,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融入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如大家比较熟知的《侯银匠》,这些元素让汪曾祺的小说带上了雅俗相间的特点,生活中有古典,古典中有生活,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的古典元素有很多,比如古典意象“荷”。“荷”“莲”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高洁的象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就是季匋民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节操的外现,衬托出了季匋民这一人物形象。
  还有中国画中讲究“留白”的艺术。季匋民画画“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这是绘画中的留白艺术。本文结尾“画和叶三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是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有人说这个结尾显示出了叶三的自私,是文化痼疾,真正的鉴赏家应该留下宝贝。其实,埋了,给读者留下悠长的余味,与叶三坚决的性格相符合,与汪曾祺小说风格相符合;不埋,被其他收藏家买去,或放博物馆珍藏,画终究未遇知音会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因为画里凝结的是两个人的情谊。
  不得不提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仪。儿子对父亲的遵从(儿子尊重父亲的决定,对价值连城的画并未动私心)、古朴的小民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知音之间的珍惜与守信(叶三为季匋民磨墨、季匋民为叶三起名和字、叶三至死不售画作)等等,都可见汪曾祺小说中的“古风”之真纯。
  综上所述,正如司马迁把陈胜写在“世家”里,汪曾祺把普通的市井百姓写成了“鉴赏家”,把看似难以有交集的两个人写成了互相欣赏的对象,除了表示一种尊崇,更寄寓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和人文理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鉴赏家,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有一份高雅真挚的情怀。
其他文献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特性,选取db4小波基、细节6阶为各台站地倾斜整点值数据的研究对象,建立了小波分析异常提取方法。利用该方法提取了2011年
生命线工程的震害及损失评估工作对于震害防御和震后地震应急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生命线工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网络系统,目前对其开展的震害及损失评估研究工作存在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质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哲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古诗词能很好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情感观念和哲理价值。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古诗词教学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感受古诗词意境美、语言美和思想美的方式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启迪其智慧,促使其得到审美熏陶。  一、品析意象,培養审
深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总支部现有党员69人,党总支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特别是通过开展学习贯彻保持共产
海上田园旅游区位于深圳宝安沙井,地处深圳西部珠江入海口,面积一百七十三万平方米。她以珠江口岸的亚热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为依托,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培训、生态科普为
摘 要:兴趣是教学中的催化剂,学生学习是否具有主动性,关键取决于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巧设情境、精心设计练习、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虽然,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一个重要手段,需要我们积极研究。  关键词:数学;兴趣;课堂;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23-02  D
社会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而劳动关系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事关每个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i-yu rainfall over East China and La Nin a events in the late 1970s,a period conc
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以及广东省委关于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深圳市委关于开展“特区干部好作风”建设活动总体部署要求,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党组高度重视,把开展
选取2010年3月24日西藏聂荣M_S5.7和M_S5.5地震前后的中国FY-2E静止气象卫星热红外遥感亮温和长波辐射数据,对红外辐射数据采用阈值法进行去云预处理,基于Morlet小波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