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首相要求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观看体育比赛是国民的消遣,谈论体育是国人的爱好。但现在我们需要把参与到体育中来作为国家的特征。
——戈登·布朗
据2007年7月13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将增加至每周5小时。
英国人爱看体育比赛、也爱谈论体育,尤其是足球,但英国可不是个体育大国。为了改变这一面貌,首相布朗推出了新的学校体育计划。根据新计划,所有学生一周至少参加体育锻炼5小时,这比现在教学大纲的规定多出3个小时。布朗公布的计划将提供资金1亿英镑,主要用于社区和地方体育设施,给较高年级的学生提供校外体育辅导。新组建的儿童、学校和家庭部(Department for Children,Schools and Families)说,未来3年,政府还将提供6亿英镑支持学校开展体育课。
布朗呼吁各方团结一致,在伦敦2012年奥运会前,参与到孩子们的体育活动中来。
他说:“观看体育比赛是国民的消遣,谈论体育是国人的爱好。但现在我们需要把参与到体育中来作为国家的特征。”
为推广体育运动,政府还将设立全国学校运动周,让学校之间进行体育比赛,同时让225名竞技组织者与学校联系,使更多学校参与到体育竞技中来。
目前,只有37%的学生参加校际间的体育竞赛,71%的学生参加的是校内赛事。
布朗认为,要是英国在未来更具竞争力,培养下一代的竞技竞争精神相当重要。
但是影子文化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说,新项目的资金并不能解决让学生参与到体育中来的所有问题。他说:“从现在到2012年投资1亿英镑,那就是每年只有2000万,这不到资助基层体育资金的1/10。”
但儿童、学校和家庭部说,这笔钱主要用来帮助离开学校和接受继续教育学生的体育活动。
http://www.bbc.co.uk/china/studyintheuk/story/ 2007/07/070713_sport_campaign.shtml
英国:教育部分家继续教育遭遇尴尬
2007年7月16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发表迈克·贝克的署名文章,对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分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文章摘要:
如果说英国“教育和技能部”是一个家庭,那么它所发生的剧变可以说使这个家庭走向了离异,对孩子有潜在的巨大影响。最小的孩子叫“中小学”,留下来跟双亲中的一位;最大的孩子叫“大学”,跟着另一位从这个家里出去了。一位家长带一个孩子,一心一意,孩子可能会教育得更好;但是排行中间的孩子、那个叫“继续教育”的老二呢,他该跟谁?
答案似乎是:在老二的监护权问题上父母双方相持不下,孩子成了牺牲品,一边住一段时间。
乐观人士认为,“教育和技能部”分成两个独立的部门对教育系统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样在英国内阁中它的声音就增强了一倍。
一个人可以专门为中小学教育说话,另一个替大学、技能和成人教育说话。
首先是成立了“儿童、学校和家庭部”(Department for Children,Schools and Families,DCSF),这次分家还有一个新的缩写需要处理,好像是嫌教育系统里面的缩写词还不够多似的。需要说明的是,从互联网上搜索DCSF,你会查到“但尼生社区援助基金”,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学校援助组织,可见这一缩写容易引起歧义。当然,这一名称只是教育系统众多名称中最新的叫法,当初叫“教育部”,名副其实,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名称,在1944-1964年间一直沿用。
该名称后来改为“教育科学部”(DES),再后又改称“教育和就业部”(DfEE),最后叫“教育和技能部”(DfES)。教育系统在内阁中的第二个声音来自新组建的“创新、大学与技能部”(Department of Innovation,Universities and Skills)。它缩写是DIUS,就更有趣了,因为迪亚斯(Dius)是罗马誓约之神,就像“我发誓大学学费决不涨价”这样的信誓旦旦。
可是,“继续教育”这个可怜的孩子怎么办呢?她一直都是教育家族中的“灰姑娘”,但是随着新首相重视技能训练,我们的“灰姑娘”终于有机会出席舞会了。
内在联系
“继续教育”近来发展迅速,蓬蓬勃勃,但却混乱无序。
下至14岁的中学生,上至大学生都在其势力范围,初拟“继续教育”有权授予准学士学位。所以“继续教育”需要兼顾两边:新实行的14~19年龄段的文凭教育和高校学位级别的教育。然而新体制下教育部门一分为二,“继续教育”难以适从。
本次改革的基本理由是,“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可以致力于各种儿童和家庭教育问题,而“创新、大学与技能部”将着重于创造性技能的培养以及适应竞争性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然而这样的划分却割裂了“继续教育”。现在14~19年龄段的“继续教育”是一个部门,而19岁以后的“继续教育”则属于另一个部门。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职业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为社会所需要的,这一教育现在由两个部门分管。英国,尤其是英格兰,在儿童和年轻成人教育上偏于应用性课程和职业性课程,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一个连贯的体系。在年轻人19岁之前,现在负责技能教育的部门跟他们没有关系;而19岁以后,如果他们不得不放弃学业路线,或许他们对任何学习都不再感兴趣了。
潜在的矛盾
拥护改革的人士可能会说,目前的改革将确保走职业路线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教育,2008年后,他们从14岁起就可以从学校或者“继续教育学院”中获得文凭。
但是,已经很清楚,这种文凭所证明的只是职业教育体系下的知识性学习,而非应用性学习。进一步的问题就出现了:这种文凭属学校部管辖,但是检验其成功与否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学生是否为大学录取,而大学则隶属于“创新、大学与技能部”。
这也将对戈登·布朗最看重的教育改革方案提出挑战。在布朗首相的方案中,把学生离校的年龄由16岁提高到18岁。这一年龄属于“儿童、学校和家庭部”的管辖范围,但是将其与“创新、大学与技能部”负责的成人教育割裂开来真的有其内在合理性吗?
更进一步来说,这两个教育部门之间存在潜在冲突的可能性。最近我们已经看到,针对16~19年龄段学生的政府资助课程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其代价是“继续教育”中针对其他成人的课程大幅削减。
剧变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面向所有16~19年龄段学生教育的财政资助将纳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目前,学校资金管理已经采取这一做法。同时,其他“继续教育”资金还会继续经由“学习技能委员会”进行分流。
总而言之,很难看到目前教育体制的这种剧变有什么必然的理由。可能分成两个独立的部门,规模小了,管理更容易。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位前教育大臣对此的反应是,他们愿意管理新组建的“儿童、学校和家庭部”这样的一个部门。
可能说到底,其真实的意义,就是发出一个信号:事情要变化,现在布朗首相主政——要与布莱尔时代一刀两断。
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这一解释可能听起来过于刻薄:将教育系统分成两个较小的权力单位,布朗首相可以确保他能够从唐宁街10号很容易地施行其教育政策。
http://www.bbc.co.uk/china/studyintheuk/story 2007/07/070716_split_devorce.shtml
专家建议开设“幸福课程”
学习困难的东西需要大量的练习。要拉好小提琴需要1万个小时的练习,不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复习,我们怎么能期待人们能懂得如何才能幸福?
——Richard Layard(理查德·莱亚德)
我们是否需要幸福课程?
2007年5月3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一名政府顾问建议,学校应对18岁以下的学生提供幸福课程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生活、保持快乐。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教授理查德·莱亚德(Richard Layard)认为,学校的中心目标就是教授学生“幸福的秘密”。
他说:“学习困难的东西需要大量的练习。要拉好小提琴需要一万个小时的练习,不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复习,我们怎么能期待人们能懂得如何才能幸福?”
莱亚德教授认为,英国所有公立学校应教授学生“如何感到幸福”,并将该课程的成绩考虑到大学申请中来。
他还呼吁培养新一代的“情绪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教育专家,以应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忧郁症状。莱亚德认为,现在的人们不如50年前快活,人们的相互信任度也急剧下降,这都需要幸福课程教育来解决。
幸福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控制情绪、对金钱与工作的态度、美学鉴赏、性与爱情、媒体思辨等内容。
一些反校园欺侮行为的人士说,幸福课程还可以改善学生的行为,减少欺侮行为的发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21个发达国家的调查显示,英国孩子对生活的满意度最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预计,到2020年,英国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率会上升50%。
反对的声音
但英国教师们认为,他们已尽全力提高学生的福利,而且现在的课程已经被安排得满满的,再设置幸福课程不现实。全国教师工会(National Union of Teachers)的约翰·邦斯(John Bangs)说:“我们知道问题所在,但对这种解决办法感到不安。”
“老师们已花了大量时间确保学生能成为幸福的人,但现在的学校已成为测验和考试的工厂。”邦斯认为,如果花更多时间教授学生如何自信并懂得体验幸福,那么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必定会被减少。
但去年秋季,英国顶尖私立学校威灵顿公学(Wellington College)就引入了幸福课程,每周授课一次。该校希望这一课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青年和大学生活。
http://www.bbc.co.uk/china/studyintheuk/story/ 2007/05/070503_happiness.shtml
英国加大对贫困生补贴用于周末补课
据2007年7月17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格兰一智库建议,政府将目前每年向相对贫困学生所提供的24亿英镑补贴款加倍,以解决受教育水平不公平现象。
这个叫作中央论坛(Centreforum) 的智库在一份名为《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Tackling Educational Inequality) 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新增加的款项可以用来为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周末补课。
智库还指出,有些不重视教育的贫困家庭孩子,应该被强制性要求参加补课,以免他们从小就成为彻底的落伍者。
调查报告指出,来自相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成绩普遍不高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差或能力低,而是因为这些家境不好的学生更容易旷课、逃学、学习不用心。
英国政府负责教育政策方面的人士表示,现有的贫困补贴系统已经为家境不好的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辅助。
不过,该智库的主席保罗·马歇尔(Paul Marshall)表示,“英国是个教育不平等制度的堡垒”。
他指出:“很多小孩子从小就已经注定不会成功,因为现行教育制度使那些来自知识、教育起点较低家庭的孩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智库建议政府每年用增加的补贴款项强制要求为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补课,并给能够帮助这些学生的学校获得更多的支配资源的自主权。
http://www.bbc.co.uk/china/lifeintheuk/story/ 2007/07/070717_poorpupilsfunds.shtml
就近入学巴黎教育局尽力满足特例要求
法新社巴黎6月5日电,政府最近决定2007学年开学时松动就近入学实行条例。巴黎教育局6月5日指出,教育局将尽力满足首都居民申请对“就近入学”条例作特例处理的要求。
据国民教育部网站(www.education.gouv.fr)指出,有关家庭应在6月30日之前向居住地省府教育局递交申请材料,最迟可于2007年7月20日之前得到回复。
巴黎教育局指明,每年家长或学生都要向巴黎教育局递交2 000份特例申请。这些特例申请主要涉及首都的110所初中,平均满足率是47%。转学申请涉及“数量有限的学校”。
正常情况下,特例申请从2月起开始研究,这是寄送升入6年级的材料的日期。6月宣布批准转学决定。
根据国民教育部网站的信息,以下是2007学年开学时“就近入学”条例松动的具体方式。该条例涉及“能够接纳不属于其区域学生的初中和高中,条件是在学校可支配位置的范围内”。
如果一所学校不能接纳所有要求转学的申请,转学的标准按优先顺序排列如下:
(1)残障学生;(2)领奖学金学生(只有高中);(3)领助学金学生;(4)在要求转入的学校附近需要重要治疗的学生;(5)应当接受特别学业的学生;(6)已有一个兄弟或姐妹在希望转入的学校就学的学生;(7)住家在希望转入的学校区域边缘或附近的学生。
家长可以直接进入教育局网站,通过申请的名单可从教育部网站上查到。
(资料来源:2007年6月6日《欧洲时报》)
新加坡:创意思维 终身学习
据2007年8月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的报道,新加坡教育的宗旨是让年轻一代从小培养创意思维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以确保新加坡的技术和知识跟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7月31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为位于兀兰的共和理工学院新校舍主持开幕仪式时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意,教育部削减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全面发展,各级别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专题作业,借此交流、合作和互相学习。
此外,课程实践成份增加了,学生的升学选择也越来越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能。
李显龙说,本地有40%的学生进入理工学院,因此理工学院在高等学府教育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提供了一级的实践教育。这些学院透过不断自我创新,和工业界保持密切关系,顺应工业需求作出改变,并和业者合作解决问题。
理工学院也和中小学合作,让学生从小就获得启发。对外,理工学院同外国机构合作开办专科课程及推行浸濡计划,让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扩大接触面,如到成都参观医院科技、到俄罗斯考察西伯利亚大铁路等。他还透露说,明年将有30%的理工学院学生有机会参与这类海外活动。
由于理工学院的教育体制完善,因此获得国际教育专家的赞扬,“我国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在国内外的职场和大学都很吃香,因此许多学生尽管进得了初级学院,却选择到理工学院就读”。
谈到共和理工学院这第五所理工学院,李显龙认为这是一所独特的学院,因为他们是率先采纳“解题式学习法”的理工学院,让学生组成小组,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这个教学法让学生掌握重要的生活技能,懂得自己寻找答案,在面对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时能从容应付。
共和理工学院有5年历史,去年刚迁入兀兰的新校舍,目前的学生近1万名,估计3年后学生人数将超过13000名。
学院提供的一些独特课程包括运动科学、体育与消闲管理、艺术科技管理、航空电子工程等。课外活动方面,院方非常重视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学习。因此昨天的开幕式不但是选在能容纳上千人的文化中心剧院内举行,学生们也在门口以印尼民族乐器加麦兰和舞龙舞狮表演迎接总理的莅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显龙说,民族艺术展现了新加坡文化的根,并认为学院能协助把民族艺术带入组屋区,和兀兰一带的居民进行互动。他之后参观了学院的图书馆和学生的作品展,还主持了庆祝舞会。
http://www.zaobao.com/sp/sp070801_506.html
(资料来源:2007年8月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洪艺菁的署名文章)
摘编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
(栏目责编 王永康)
观看体育比赛是国民的消遣,谈论体育是国人的爱好。但现在我们需要把参与到体育中来作为国家的特征。
——戈登·布朗
据2007年7月13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将增加至每周5小时。
英国人爱看体育比赛、也爱谈论体育,尤其是足球,但英国可不是个体育大国。为了改变这一面貌,首相布朗推出了新的学校体育计划。根据新计划,所有学生一周至少参加体育锻炼5小时,这比现在教学大纲的规定多出3个小时。布朗公布的计划将提供资金1亿英镑,主要用于社区和地方体育设施,给较高年级的学生提供校外体育辅导。新组建的儿童、学校和家庭部(Department for Children,Schools and Families)说,未来3年,政府还将提供6亿英镑支持学校开展体育课。
布朗呼吁各方团结一致,在伦敦2012年奥运会前,参与到孩子们的体育活动中来。
他说:“观看体育比赛是国民的消遣,谈论体育是国人的爱好。但现在我们需要把参与到体育中来作为国家的特征。”
为推广体育运动,政府还将设立全国学校运动周,让学校之间进行体育比赛,同时让225名竞技组织者与学校联系,使更多学校参与到体育竞技中来。
目前,只有37%的学生参加校际间的体育竞赛,71%的学生参加的是校内赛事。
布朗认为,要是英国在未来更具竞争力,培养下一代的竞技竞争精神相当重要。
但是影子文化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说,新项目的资金并不能解决让学生参与到体育中来的所有问题。他说:“从现在到2012年投资1亿英镑,那就是每年只有2000万,这不到资助基层体育资金的1/10。”
但儿童、学校和家庭部说,这笔钱主要用来帮助离开学校和接受继续教育学生的体育活动。
http://www.bbc.co.uk/china/studyintheuk/story/ 2007/07/070713_sport_campaign.shtml
英国:教育部分家继续教育遭遇尴尬
2007年7月16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发表迈克·贝克的署名文章,对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分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文章摘要:
如果说英国“教育和技能部”是一个家庭,那么它所发生的剧变可以说使这个家庭走向了离异,对孩子有潜在的巨大影响。最小的孩子叫“中小学”,留下来跟双亲中的一位;最大的孩子叫“大学”,跟着另一位从这个家里出去了。一位家长带一个孩子,一心一意,孩子可能会教育得更好;但是排行中间的孩子、那个叫“继续教育”的老二呢,他该跟谁?
答案似乎是:在老二的监护权问题上父母双方相持不下,孩子成了牺牲品,一边住一段时间。
乐观人士认为,“教育和技能部”分成两个独立的部门对教育系统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样在英国内阁中它的声音就增强了一倍。
一个人可以专门为中小学教育说话,另一个替大学、技能和成人教育说话。
首先是成立了“儿童、学校和家庭部”(Department for Children,Schools and Families,DCSF),这次分家还有一个新的缩写需要处理,好像是嫌教育系统里面的缩写词还不够多似的。需要说明的是,从互联网上搜索DCSF,你会查到“但尼生社区援助基金”,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学校援助组织,可见这一缩写容易引起歧义。当然,这一名称只是教育系统众多名称中最新的叫法,当初叫“教育部”,名副其实,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名称,在1944-1964年间一直沿用。
该名称后来改为“教育科学部”(DES),再后又改称“教育和就业部”(DfEE),最后叫“教育和技能部”(DfES)。教育系统在内阁中的第二个声音来自新组建的“创新、大学与技能部”(Department of Innovation,Universities and Skills)。它缩写是DIUS,就更有趣了,因为迪亚斯(Dius)是罗马誓约之神,就像“我发誓大学学费决不涨价”这样的信誓旦旦。
可是,“继续教育”这个可怜的孩子怎么办呢?她一直都是教育家族中的“灰姑娘”,但是随着新首相重视技能训练,我们的“灰姑娘”终于有机会出席舞会了。
内在联系
“继续教育”近来发展迅速,蓬蓬勃勃,但却混乱无序。
下至14岁的中学生,上至大学生都在其势力范围,初拟“继续教育”有权授予准学士学位。所以“继续教育”需要兼顾两边:新实行的14~19年龄段的文凭教育和高校学位级别的教育。然而新体制下教育部门一分为二,“继续教育”难以适从。
本次改革的基本理由是,“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可以致力于各种儿童和家庭教育问题,而“创新、大学与技能部”将着重于创造性技能的培养以及适应竞争性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然而这样的划分却割裂了“继续教育”。现在14~19年龄段的“继续教育”是一个部门,而19岁以后的“继续教育”则属于另一个部门。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职业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为社会所需要的,这一教育现在由两个部门分管。英国,尤其是英格兰,在儿童和年轻成人教育上偏于应用性课程和职业性课程,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一个连贯的体系。在年轻人19岁之前,现在负责技能教育的部门跟他们没有关系;而19岁以后,如果他们不得不放弃学业路线,或许他们对任何学习都不再感兴趣了。
潜在的矛盾
拥护改革的人士可能会说,目前的改革将确保走职业路线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教育,2008年后,他们从14岁起就可以从学校或者“继续教育学院”中获得文凭。
但是,已经很清楚,这种文凭所证明的只是职业教育体系下的知识性学习,而非应用性学习。进一步的问题就出现了:这种文凭属学校部管辖,但是检验其成功与否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学生是否为大学录取,而大学则隶属于“创新、大学与技能部”。
这也将对戈登·布朗最看重的教育改革方案提出挑战。在布朗首相的方案中,把学生离校的年龄由16岁提高到18岁。这一年龄属于“儿童、学校和家庭部”的管辖范围,但是将其与“创新、大学与技能部”负责的成人教育割裂开来真的有其内在合理性吗?
更进一步来说,这两个教育部门之间存在潜在冲突的可能性。最近我们已经看到,针对16~19年龄段学生的政府资助课程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其代价是“继续教育”中针对其他成人的课程大幅削减。
剧变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面向所有16~19年龄段学生教育的财政资助将纳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目前,学校资金管理已经采取这一做法。同时,其他“继续教育”资金还会继续经由“学习技能委员会”进行分流。
总而言之,很难看到目前教育体制的这种剧变有什么必然的理由。可能分成两个独立的部门,规模小了,管理更容易。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位前教育大臣对此的反应是,他们愿意管理新组建的“儿童、学校和家庭部”这样的一个部门。
可能说到底,其真实的意义,就是发出一个信号:事情要变化,现在布朗首相主政——要与布莱尔时代一刀两断。
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这一解释可能听起来过于刻薄:将教育系统分成两个较小的权力单位,布朗首相可以确保他能够从唐宁街10号很容易地施行其教育政策。
http://www.bbc.co.uk/china/studyintheuk/story 2007/07/070716_split_devorce.shtml
专家建议开设“幸福课程”
学习困难的东西需要大量的练习。要拉好小提琴需要1万个小时的练习,不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复习,我们怎么能期待人们能懂得如何才能幸福?
——Richard Layard(理查德·莱亚德)
我们是否需要幸福课程?
2007年5月3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一名政府顾问建议,学校应对18岁以下的学生提供幸福课程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生活、保持快乐。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教授理查德·莱亚德(Richard Layard)认为,学校的中心目标就是教授学生“幸福的秘密”。
他说:“学习困难的东西需要大量的练习。要拉好小提琴需要一万个小时的练习,不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复习,我们怎么能期待人们能懂得如何才能幸福?”
莱亚德教授认为,英国所有公立学校应教授学生“如何感到幸福”,并将该课程的成绩考虑到大学申请中来。
他还呼吁培养新一代的“情绪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教育专家,以应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忧郁症状。莱亚德认为,现在的人们不如50年前快活,人们的相互信任度也急剧下降,这都需要幸福课程教育来解决。
幸福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控制情绪、对金钱与工作的态度、美学鉴赏、性与爱情、媒体思辨等内容。
一些反校园欺侮行为的人士说,幸福课程还可以改善学生的行为,减少欺侮行为的发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21个发达国家的调查显示,英国孩子对生活的满意度最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预计,到2020年,英国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率会上升50%。
反对的声音
但英国教师们认为,他们已尽全力提高学生的福利,而且现在的课程已经被安排得满满的,再设置幸福课程不现实。全国教师工会(National Union of Teachers)的约翰·邦斯(John Bangs)说:“我们知道问题所在,但对这种解决办法感到不安。”
“老师们已花了大量时间确保学生能成为幸福的人,但现在的学校已成为测验和考试的工厂。”邦斯认为,如果花更多时间教授学生如何自信并懂得体验幸福,那么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必定会被减少。
但去年秋季,英国顶尖私立学校威灵顿公学(Wellington College)就引入了幸福课程,每周授课一次。该校希望这一课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青年和大学生活。
http://www.bbc.co.uk/china/studyintheuk/story/ 2007/05/070503_happiness.shtml
英国加大对贫困生补贴用于周末补课
据2007年7月17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格兰一智库建议,政府将目前每年向相对贫困学生所提供的24亿英镑补贴款加倍,以解决受教育水平不公平现象。
这个叫作中央论坛(Centreforum) 的智库在一份名为《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Tackling Educational Inequality) 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新增加的款项可以用来为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周末补课。
智库还指出,有些不重视教育的贫困家庭孩子,应该被强制性要求参加补课,以免他们从小就成为彻底的落伍者。
调查报告指出,来自相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成绩普遍不高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差或能力低,而是因为这些家境不好的学生更容易旷课、逃学、学习不用心。
英国政府负责教育政策方面的人士表示,现有的贫困补贴系统已经为家境不好的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辅助。
不过,该智库的主席保罗·马歇尔(Paul Marshall)表示,“英国是个教育不平等制度的堡垒”。
他指出:“很多小孩子从小就已经注定不会成功,因为现行教育制度使那些来自知识、教育起点较低家庭的孩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智库建议政府每年用增加的补贴款项强制要求为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补课,并给能够帮助这些学生的学校获得更多的支配资源的自主权。
http://www.bbc.co.uk/china/lifeintheuk/story/ 2007/07/070717_poorpupilsfunds.shtml
就近入学巴黎教育局尽力满足特例要求
法新社巴黎6月5日电,政府最近决定2007学年开学时松动就近入学实行条例。巴黎教育局6月5日指出,教育局将尽力满足首都居民申请对“就近入学”条例作特例处理的要求。
据国民教育部网站(www.education.gouv.fr)指出,有关家庭应在6月30日之前向居住地省府教育局递交申请材料,最迟可于2007年7月20日之前得到回复。
巴黎教育局指明,每年家长或学生都要向巴黎教育局递交2 000份特例申请。这些特例申请主要涉及首都的110所初中,平均满足率是47%。转学申请涉及“数量有限的学校”。
正常情况下,特例申请从2月起开始研究,这是寄送升入6年级的材料的日期。6月宣布批准转学决定。
根据国民教育部网站的信息,以下是2007学年开学时“就近入学”条例松动的具体方式。该条例涉及“能够接纳不属于其区域学生的初中和高中,条件是在学校可支配位置的范围内”。
如果一所学校不能接纳所有要求转学的申请,转学的标准按优先顺序排列如下:
(1)残障学生;(2)领奖学金学生(只有高中);(3)领助学金学生;(4)在要求转入的学校附近需要重要治疗的学生;(5)应当接受特别学业的学生;(6)已有一个兄弟或姐妹在希望转入的学校就学的学生;(7)住家在希望转入的学校区域边缘或附近的学生。
家长可以直接进入教育局网站,通过申请的名单可从教育部网站上查到。
(资料来源:2007年6月6日《欧洲时报》)
新加坡:创意思维 终身学习
据2007年8月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的报道,新加坡教育的宗旨是让年轻一代从小培养创意思维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以确保新加坡的技术和知识跟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7月31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为位于兀兰的共和理工学院新校舍主持开幕仪式时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意,教育部削减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全面发展,各级别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专题作业,借此交流、合作和互相学习。
此外,课程实践成份增加了,学生的升学选择也越来越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能。
李显龙说,本地有40%的学生进入理工学院,因此理工学院在高等学府教育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提供了一级的实践教育。这些学院透过不断自我创新,和工业界保持密切关系,顺应工业需求作出改变,并和业者合作解决问题。
理工学院也和中小学合作,让学生从小就获得启发。对外,理工学院同外国机构合作开办专科课程及推行浸濡计划,让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扩大接触面,如到成都参观医院科技、到俄罗斯考察西伯利亚大铁路等。他还透露说,明年将有30%的理工学院学生有机会参与这类海外活动。
由于理工学院的教育体制完善,因此获得国际教育专家的赞扬,“我国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在国内外的职场和大学都很吃香,因此许多学生尽管进得了初级学院,却选择到理工学院就读”。
谈到共和理工学院这第五所理工学院,李显龙认为这是一所独特的学院,因为他们是率先采纳“解题式学习法”的理工学院,让学生组成小组,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这个教学法让学生掌握重要的生活技能,懂得自己寻找答案,在面对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时能从容应付。
共和理工学院有5年历史,去年刚迁入兀兰的新校舍,目前的学生近1万名,估计3年后学生人数将超过13000名。
学院提供的一些独特课程包括运动科学、体育与消闲管理、艺术科技管理、航空电子工程等。课外活动方面,院方非常重视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学习。因此昨天的开幕式不但是选在能容纳上千人的文化中心剧院内举行,学生们也在门口以印尼民族乐器加麦兰和舞龙舞狮表演迎接总理的莅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显龙说,民族艺术展现了新加坡文化的根,并认为学院能协助把民族艺术带入组屋区,和兀兰一带的居民进行互动。他之后参观了学院的图书馆和学生的作品展,还主持了庆祝舞会。
http://www.zaobao.com/sp/sp070801_506.html
(资料来源:2007年8月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洪艺菁的署名文章)
摘编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
(栏目责编 王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