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下旬,应捷中友好协会的邀请,笔者陪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原局长陈夕同志访问了捷克共和国,在这个地处欧洲心脏的迷人国度度过了短暂的几天,留下了深刻而鲜活的印象。
捷克民族:自卑又自傲
今天的捷克共和国与斯洛伐克共和国曾经是个统一的国家,地处中欧,一个在传统上是德国人、奥地利人、匈牙利人,以及西斯拉夫人,也即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故乡。与西欧和东欧以及东南欧不同,这片大陆的广大中部地区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曾经历过超越这个地区边界的大事件以及社会、文化、政治、宗教趋势的影响。尽管布拉格已经被公认为欧洲心脏上的城市,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地区却被许多人看作是介于东西欧文化地带之间的边界区域,东边是斯拉夫民族及其语言的发源地,西边是拉丁基督教的成型文明。
在历史上,捷克和斯洛伐克原来就是两个独立的地区,从1915年开始,两地尝试建立统一的国家,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成立。此后,虽然在二战中一度被德国肢解,但在二战结束后重新统一。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爆发“天鹅绒革命”,经过捷克和斯洛伐克双方两年多的漫长谈判,凭借和平和立法方式的“天鹅绒分离”,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不复存在,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分别正式独立。尽管如此,两国关系仍十分友好,双方都把对方作为新任国家领导人首次出访的对象。独立之后的捷克一直是这一地区最发达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这种经济传统产生于19世纪期间,当时的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成为以农业为重的奥匈帝国的工业中心,20世纪初,捷克一度成为世界的十大工业国之一。
捷克共和国,简称“捷克”,是位于欧洲中心区域的中等大小的内陆国,与波兰、德国、奥地利和斯洛伐克接壤。其领土与历史上构成波希米亚王国的王室领土相仿,包括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部分西里西亚。其中,波希米亚占捷克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被低山环抱的波希米亚是一块集合了平原、高原和丘陵的土地。捷克的国土被称为“欧洲的屋顶”,其意是指捷克处在分隔汇入北方的两大海(北海和波罗的海)和南方黑海流域的分水岭。尽管捷克国土上的湖泊数量很少,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两地却是众多矿泉和温泉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易北河、摩拉瓦河以及奥得河的集水区,其中,易北河几乎连接着捷克境内所有其他的河流,在这之中就包括其最重要的支流:流经捷克首都布拉格并且汇集该国整个南部地区水系的伏尔塔瓦河,由于这条河流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伏尔塔瓦河被认为是捷克的国家
河流。
捷克共和国人口大约有1100万人,70%以上居住在城市地区。其民族构成主要是捷克人(这里指的是摩拉维亚和波希米亚捷克人),约占94%。捷克民族源自西斯拉夫人的一支,独特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捷克民族矛盾的双重性格,昔日的辉煌与现实的差距使捷克人在不同场合表现出既自卑又自傲。
由于地处要冲,捷克历史上屡遭外强入侵,尤其是1939年3月纳粹德国对捷克的侵略。虽然捷克民族有过英勇的抵抗,但更多的是无奈,多舛的命运使捷克民族练就了夹缝中求生的本领以及苦中作乐的幽默性格,“好兵帅克”就是其典型代表和真实写照。1984年,米兰·昆德拉以苏军入侵为背景写出了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文学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由于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先后历经神圣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深受欧洲文明的熏陶,捷克人仍以此为傲,他们穿着讲究,正式场合男士需着礼服或者西装,女士穿套裙,如果天气冷,则戴帽、围较长较宽围巾;谈吐文雅,谦逊礼让;好享受,闲暇时喜欢外出旅游或去郊外别墅;爱谈论体育、音乐等,不爱谈政治和家庭琐事。所以,捷克的邮局、银行和大多数商店在周日和节假日是不营
业的。
捷克民族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爱喝啤酒,其人均年消费达160升,超过德国人,居世界之首。此地与啤酒结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这里的气候适合培育啤酒花。捷克最早的啤酒出口历史可上溯到公元903年。1842年,捷克小镇皮尔森的古泉酒厂的酿酒师约瑟夫发明了一种稻草黄色、有透彻的视感、饱含麦芽口味和地道酒花苦味的啤酒。这种啤酒一经推出,迅速风靡欧洲,类似的仿制啤酒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统统被称作“皮尔森啤酒”。我国山西省侯马市就曾引进过皮尔森的啤酒花,所以中国啤酒厂所生产的基本上都是“皮尔森式”的啤酒。美国著名的啤酒品牌百威,据说前身就是出自于捷克。
捷克国内政治生态:
左翼以社会民主党为首,共产党为辅
1993年1月捷克独立后,左翼政党格局逐渐发生变化,社会民主党力量壮大,取代共产党构成左翼政党的主体。社会民主党是捷克最古老的政党,1893年建立,当时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利益,1911年,该党发展成为最大的捷克政治派别,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建国后发展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党。直到1938年,社会民主党都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执政党。《慕尼黑协定》签署后,社会民主党解散。二战胜利后,社会民主党恢复活动。1948年6月,社会民主党左翼与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合并,右翼流亡国外。1989年11月19日,社会民主党重建,并于1990年3月召开重建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后,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党改称捷克社会民主党。在199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大选中,社会民主党位居第二,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则尾随其后。社会民主党从此作为第一大左翼政党,与右翼势力相抗衡。1998年6月的大选更加巩固了以社会民主党为主、共产党为辅的左翼政党格局,社会民主党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和执政党,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仍维持众议院第三大党地位。这种政治格局经过2002年6月和2006年6月大选延续至今,基本没有改变。
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的前身是1921年5月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90年3月,为加强党在捷克地区的工作,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在捷克成立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1990年10月,在党的一大上成为独立政党和捷共的继承党。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成立后,党内分成了好几个派别,但是总体上都固守捷克共产党的传统,名称也未曾发生变化,而且从捷克独立以后,每次议会选举都维持着15%左右的支持率。在具体的政策主张上,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虽然保持着原有的传统,但还是有所调整,比较贴近社会下层以及年长者——也就是其主要支持者,这也是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的支持率较稳定的原因。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很好,两党之间经常相互往来。 然而,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的前景令人担忧:第一,长期以来,党内对于指导思想方面的研究乏力,这必将限制其长远发展;第二,尽管与社会民主党的关系较好,由于受到右翼的打压,加上左翼政党在实际问题上不合作,所以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领导人一直未能进入政府,也就是说在捷克当今政界没有实权人物;第三,党的活动经费筹措困难,主要来自于党费和议会的拨款,导致党的活动较少;第四,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党员大多数年事已高,在捷克加入欧盟以后,受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捷克年轻人对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缺乏兴趣,造成后继乏人,目前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党员仅有四万左右。
长期以来,地缘政治在捷克政治思想当中并不占据主流地位,在捷克对外政策制定中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有限,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捷克国小势弱,如果在对外政策当中妄谈权势、领土争夺,不仅无成功之可能,反而会引发周边大国更大的敌视与压力;而突出意识形态特征,强调宗教、道德、法律或国际规范的作用,借此占领道义高地,引发外界与国际舆论的同情,反而为制约敌国行动、保障捷克生存提供了部分可能。近年来,这一政策随着捷克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有所改变。2003年,时任总统克劳斯公开质疑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同时淡化捷克作为“人权先锋”四处树敌的形象,主张以经济为主导进行务实外交。这一务实态度,延续到了现任总统米洛什·泽曼。对于一个在霸权夹缝中生存的国家,经济外交的多元化无疑是稳定之源。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阅兵式中,捷克总统泽曼亲自欣然前来,成为唯一出席纪念活动的欧盟国家现任首脑。对此,捷克总统新闻秘书奥夫恰切克表示:“总统不顾欧盟的意愿,表明捷克共和国依然是一个主权国家。出席莫斯科或北京的庆典活动就是证明。我对泽曼为捷克作出的正确选择充满信心,捷克不应满足欧盟和美国的所有需求。”事实上,泽曼虽然多次公开批评美欧政策,但也曾斥责国内的反美者是
“傻瓜”。
捷克华人生存状况:欣喜之中的隐忧
捷克境内的其他民族有:斯洛伐克人、波兰人、日耳曼人、乌克兰人、匈牙利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令人惊讶的是:越南人的数量在其中不断增长。
在捷克的华人数量,据估计,大约在5000人左右,在整个欧洲国家中属于比较少的。这些华人大多数早年或曾经从事中欧贸易或在欧洲留学,还有一部分人从事餐饮和旅游业。由于捷克对外国人取得永久居留权的条件较周边国家苛刻,一般人很难获得,所以我们碰见的华人普遍素质较高,与捷克当地的中产阶层无异,比如对人热情,讲规矩,守时等等。他们普遍对捷克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比较满意,对自己的生存状况也持较乐观的态度,而且由于较勤奋,经济收入也比较高。
最近几年来,随着中捷关系的友好发展,从事旅游业的当地华人也日渐多起来。2014年,捷克政府宣布,将发展对华关系作为捷克的外交优先政策。曾有记者询问捷克总统泽曼对中捷关系的看法,他回答:“我一直期待,当中国朋友来捷克时,他们会感到在家一样自如。当捷克人去中国时,他们也能有同样的感觉,甚至感觉比家里还要好。一切皆有可能。”这一表态对于当地华人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就在2015年9月23日,应捷克方面的要求,中国海南航空公司开通了北京与布拉格之间直飞的航班,这无疑会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当地华人对此充满了期待。据当地华人介绍,近年来,国内赴捷克居住的人也日渐增多。
据了解,在捷克的华人大部分并不愿意加入捷克国籍,仅以取得永久居留权为最终目的:第一,是由于捷克国籍的获得门槛比较高;第二,具备捷克国籍获得的权利与永久居留权意义相差不大,仅是政治身份的差别,而对于当地华人来说,他们本身对政治并不热衷,在意的仅仅是能否获得相对公平和安全的生活环境,这对于法治环境相对完善以及对已有制度严格遵守的捷克人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第三,由于华人自身的特性,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如何更好地融入所在国及加强内部团结,是困扰世界各地华人的两大难题。
几 点 沉 思
由于来去匆匆,所见所闻毕竟有限,但是还是有几点想法:
第一,捷克地处欧洲要冲,对中国而言,捷克在中东欧国家中比较有代表性:首先,捷克地处欧洲心脏地带,起着辐射全欧洲的作用;其次,东欧剧变后,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该地区的前列,其经济成功转型的经验非常值得中国借鉴;最后,捷克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 “16 1”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捷两国关系在捷克右翼政党执政时曾经出现过波折,但是在2015年我国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捷克总统泽曼的出席尤其引人注目。他不顾有关国家的威胁利诱,毅然访华,是欧盟国家中唯一出席阅兵式的国家元首。尽管他有自己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考量,但是早在泽曼担任总理期间,他就于1999年12月16日到18日访问中国,并明确宣布:“推进对华关系是捷克历届政府的政治责任,捷克尊重并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干预中国内政,也不做有损中国利益的事。”可以说他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这也是为什么2013年泽曼当选总统之后,两国关系得以恢复乃至迅速升温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对外交往及宣传方面,对诸如像捷克一样,有对我友好的基础而又可以辐射周边的国家,要加以充分重视,在重大问题上也要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第二,如何更好地把贯彻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与培养当地民众对我友好感情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必须加以研究的课题。捷克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延伸国,笔者对亲历的一件事感触颇深:在布拉格,我们居住的宾馆后面是一个体育馆,据介绍,这个体育馆被中国商人买下。一天,捷克两支球队在该体育馆比赛,说句实话,在布拉格这么多天,第一次看见这么多人。刚要进宾馆之际,恰好观众散场,一名捷克人看见我们之后,用捷克语对我们大喊大叫,不仅如此,还跪在地上,对我们行三跪九叩之礼,把我们吓了一跳,感到莫名其妙。事后才得知,他是表达对中国人投资该体育馆,使其得以运营下去,让他们观看比赛的感激之情。可见,在对外交往中,培养人民之间的友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国家之间的感情才会历久弥新,更不会随着领导人的更替发生动荡。
第三,当地华人曾经戏言:在全球化时代,华人在世界各地无处不在,而且再也不需遮掩自己华人的身份。不过,当我们询问他们,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中捷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什么想法。这尽管有他们局限于自己圈子内,与外界交往不太多的原因,或许也与我们的有关部门工作力度有所欠缺有关。很多当地的华人尽管人在国外,但是对国内各种情况十分关心,为党的十八大后国内各种改变而欣喜。但是,他们也有很多后顾之忧,如家属、子女的问题以及年纪大了之后落叶归根的问题等。如何更好地帮助分散于世界各地的华人,解决他们或扎根于当地,或返乡终老面临的诸多问题,使他们既能很好地融入当地,又能起到加强国内与当地民众联系的桥梁作用,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课题。(编辑 王世英)
(作者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征集二处副处长)
捷克民族:自卑又自傲
今天的捷克共和国与斯洛伐克共和国曾经是个统一的国家,地处中欧,一个在传统上是德国人、奥地利人、匈牙利人,以及西斯拉夫人,也即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故乡。与西欧和东欧以及东南欧不同,这片大陆的广大中部地区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曾经历过超越这个地区边界的大事件以及社会、文化、政治、宗教趋势的影响。尽管布拉格已经被公认为欧洲心脏上的城市,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地区却被许多人看作是介于东西欧文化地带之间的边界区域,东边是斯拉夫民族及其语言的发源地,西边是拉丁基督教的成型文明。
在历史上,捷克和斯洛伐克原来就是两个独立的地区,从1915年开始,两地尝试建立统一的国家,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成立。此后,虽然在二战中一度被德国肢解,但在二战结束后重新统一。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爆发“天鹅绒革命”,经过捷克和斯洛伐克双方两年多的漫长谈判,凭借和平和立法方式的“天鹅绒分离”,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不复存在,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分别正式独立。尽管如此,两国关系仍十分友好,双方都把对方作为新任国家领导人首次出访的对象。独立之后的捷克一直是这一地区最发达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这种经济传统产生于19世纪期间,当时的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成为以农业为重的奥匈帝国的工业中心,20世纪初,捷克一度成为世界的十大工业国之一。
捷克共和国,简称“捷克”,是位于欧洲中心区域的中等大小的内陆国,与波兰、德国、奥地利和斯洛伐克接壤。其领土与历史上构成波希米亚王国的王室领土相仿,包括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部分西里西亚。其中,波希米亚占捷克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被低山环抱的波希米亚是一块集合了平原、高原和丘陵的土地。捷克的国土被称为“欧洲的屋顶”,其意是指捷克处在分隔汇入北方的两大海(北海和波罗的海)和南方黑海流域的分水岭。尽管捷克国土上的湖泊数量很少,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两地却是众多矿泉和温泉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易北河、摩拉瓦河以及奥得河的集水区,其中,易北河几乎连接着捷克境内所有其他的河流,在这之中就包括其最重要的支流:流经捷克首都布拉格并且汇集该国整个南部地区水系的伏尔塔瓦河,由于这条河流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伏尔塔瓦河被认为是捷克的国家
河流。
捷克共和国人口大约有1100万人,70%以上居住在城市地区。其民族构成主要是捷克人(这里指的是摩拉维亚和波希米亚捷克人),约占94%。捷克民族源自西斯拉夫人的一支,独特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捷克民族矛盾的双重性格,昔日的辉煌与现实的差距使捷克人在不同场合表现出既自卑又自傲。
由于地处要冲,捷克历史上屡遭外强入侵,尤其是1939年3月纳粹德国对捷克的侵略。虽然捷克民族有过英勇的抵抗,但更多的是无奈,多舛的命运使捷克民族练就了夹缝中求生的本领以及苦中作乐的幽默性格,“好兵帅克”就是其典型代表和真实写照。1984年,米兰·昆德拉以苏军入侵为背景写出了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文学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由于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先后历经神圣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深受欧洲文明的熏陶,捷克人仍以此为傲,他们穿着讲究,正式场合男士需着礼服或者西装,女士穿套裙,如果天气冷,则戴帽、围较长较宽围巾;谈吐文雅,谦逊礼让;好享受,闲暇时喜欢外出旅游或去郊外别墅;爱谈论体育、音乐等,不爱谈政治和家庭琐事。所以,捷克的邮局、银行和大多数商店在周日和节假日是不营
业的。
捷克民族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爱喝啤酒,其人均年消费达160升,超过德国人,居世界之首。此地与啤酒结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这里的气候适合培育啤酒花。捷克最早的啤酒出口历史可上溯到公元903年。1842年,捷克小镇皮尔森的古泉酒厂的酿酒师约瑟夫发明了一种稻草黄色、有透彻的视感、饱含麦芽口味和地道酒花苦味的啤酒。这种啤酒一经推出,迅速风靡欧洲,类似的仿制啤酒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统统被称作“皮尔森啤酒”。我国山西省侯马市就曾引进过皮尔森的啤酒花,所以中国啤酒厂所生产的基本上都是“皮尔森式”的啤酒。美国著名的啤酒品牌百威,据说前身就是出自于捷克。
捷克国内政治生态:
左翼以社会民主党为首,共产党为辅
1993年1月捷克独立后,左翼政党格局逐渐发生变化,社会民主党力量壮大,取代共产党构成左翼政党的主体。社会民主党是捷克最古老的政党,1893年建立,当时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利益,1911年,该党发展成为最大的捷克政治派别,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建国后发展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党。直到1938年,社会民主党都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执政党。《慕尼黑协定》签署后,社会民主党解散。二战胜利后,社会民主党恢复活动。1948年6月,社会民主党左翼与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合并,右翼流亡国外。1989年11月19日,社会民主党重建,并于1990年3月召开重建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后,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党改称捷克社会民主党。在199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大选中,社会民主党位居第二,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则尾随其后。社会民主党从此作为第一大左翼政党,与右翼势力相抗衡。1998年6月的大选更加巩固了以社会民主党为主、共产党为辅的左翼政党格局,社会民主党成为众议院第一大党和执政党,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仍维持众议院第三大党地位。这种政治格局经过2002年6月和2006年6月大选延续至今,基本没有改变。
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的前身是1921年5月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90年3月,为加强党在捷克地区的工作,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在捷克成立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1990年10月,在党的一大上成为独立政党和捷共的继承党。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成立后,党内分成了好几个派别,但是总体上都固守捷克共产党的传统,名称也未曾发生变化,而且从捷克独立以后,每次议会选举都维持着15%左右的支持率。在具体的政策主张上,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虽然保持着原有的传统,但还是有所调整,比较贴近社会下层以及年长者——也就是其主要支持者,这也是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的支持率较稳定的原因。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很好,两党之间经常相互往来。 然而,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的前景令人担忧:第一,长期以来,党内对于指导思想方面的研究乏力,这必将限制其长远发展;第二,尽管与社会民主党的关系较好,由于受到右翼的打压,加上左翼政党在实际问题上不合作,所以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领导人一直未能进入政府,也就是说在捷克当今政界没有实权人物;第三,党的活动经费筹措困难,主要来自于党费和议会的拨款,导致党的活动较少;第四,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党员大多数年事已高,在捷克加入欧盟以后,受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捷克年轻人对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缺乏兴趣,造成后继乏人,目前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党员仅有四万左右。
长期以来,地缘政治在捷克政治思想当中并不占据主流地位,在捷克对外政策制定中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有限,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捷克国小势弱,如果在对外政策当中妄谈权势、领土争夺,不仅无成功之可能,反而会引发周边大国更大的敌视与压力;而突出意识形态特征,强调宗教、道德、法律或国际规范的作用,借此占领道义高地,引发外界与国际舆论的同情,反而为制约敌国行动、保障捷克生存提供了部分可能。近年来,这一政策随着捷克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有所改变。2003年,时任总统克劳斯公开质疑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同时淡化捷克作为“人权先锋”四处树敌的形象,主张以经济为主导进行务实外交。这一务实态度,延续到了现任总统米洛什·泽曼。对于一个在霸权夹缝中生存的国家,经济外交的多元化无疑是稳定之源。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阅兵式中,捷克总统泽曼亲自欣然前来,成为唯一出席纪念活动的欧盟国家现任首脑。对此,捷克总统新闻秘书奥夫恰切克表示:“总统不顾欧盟的意愿,表明捷克共和国依然是一个主权国家。出席莫斯科或北京的庆典活动就是证明。我对泽曼为捷克作出的正确选择充满信心,捷克不应满足欧盟和美国的所有需求。”事实上,泽曼虽然多次公开批评美欧政策,但也曾斥责国内的反美者是
“傻瓜”。
捷克华人生存状况:欣喜之中的隐忧
捷克境内的其他民族有:斯洛伐克人、波兰人、日耳曼人、乌克兰人、匈牙利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令人惊讶的是:越南人的数量在其中不断增长。
在捷克的华人数量,据估计,大约在5000人左右,在整个欧洲国家中属于比较少的。这些华人大多数早年或曾经从事中欧贸易或在欧洲留学,还有一部分人从事餐饮和旅游业。由于捷克对外国人取得永久居留权的条件较周边国家苛刻,一般人很难获得,所以我们碰见的华人普遍素质较高,与捷克当地的中产阶层无异,比如对人热情,讲规矩,守时等等。他们普遍对捷克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比较满意,对自己的生存状况也持较乐观的态度,而且由于较勤奋,经济收入也比较高。
最近几年来,随着中捷关系的友好发展,从事旅游业的当地华人也日渐多起来。2014年,捷克政府宣布,将发展对华关系作为捷克的外交优先政策。曾有记者询问捷克总统泽曼对中捷关系的看法,他回答:“我一直期待,当中国朋友来捷克时,他们会感到在家一样自如。当捷克人去中国时,他们也能有同样的感觉,甚至感觉比家里还要好。一切皆有可能。”这一表态对于当地华人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就在2015年9月23日,应捷克方面的要求,中国海南航空公司开通了北京与布拉格之间直飞的航班,这无疑会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当地华人对此充满了期待。据当地华人介绍,近年来,国内赴捷克居住的人也日渐增多。
据了解,在捷克的华人大部分并不愿意加入捷克国籍,仅以取得永久居留权为最终目的:第一,是由于捷克国籍的获得门槛比较高;第二,具备捷克国籍获得的权利与永久居留权意义相差不大,仅是政治身份的差别,而对于当地华人来说,他们本身对政治并不热衷,在意的仅仅是能否获得相对公平和安全的生活环境,这对于法治环境相对完善以及对已有制度严格遵守的捷克人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第三,由于华人自身的特性,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如何更好地融入所在国及加强内部团结,是困扰世界各地华人的两大难题。
几 点 沉 思
由于来去匆匆,所见所闻毕竟有限,但是还是有几点想法:
第一,捷克地处欧洲要冲,对中国而言,捷克在中东欧国家中比较有代表性:首先,捷克地处欧洲心脏地带,起着辐射全欧洲的作用;其次,东欧剧变后,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该地区的前列,其经济成功转型的经验非常值得中国借鉴;最后,捷克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 “16 1”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捷两国关系在捷克右翼政党执政时曾经出现过波折,但是在2015年我国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捷克总统泽曼的出席尤其引人注目。他不顾有关国家的威胁利诱,毅然访华,是欧盟国家中唯一出席阅兵式的国家元首。尽管他有自己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考量,但是早在泽曼担任总理期间,他就于1999年12月16日到18日访问中国,并明确宣布:“推进对华关系是捷克历届政府的政治责任,捷克尊重并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干预中国内政,也不做有损中国利益的事。”可以说他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这也是为什么2013年泽曼当选总统之后,两国关系得以恢复乃至迅速升温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对外交往及宣传方面,对诸如像捷克一样,有对我友好的基础而又可以辐射周边的国家,要加以充分重视,在重大问题上也要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第二,如何更好地把贯彻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与培养当地民众对我友好感情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必须加以研究的课题。捷克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延伸国,笔者对亲历的一件事感触颇深:在布拉格,我们居住的宾馆后面是一个体育馆,据介绍,这个体育馆被中国商人买下。一天,捷克两支球队在该体育馆比赛,说句实话,在布拉格这么多天,第一次看见这么多人。刚要进宾馆之际,恰好观众散场,一名捷克人看见我们之后,用捷克语对我们大喊大叫,不仅如此,还跪在地上,对我们行三跪九叩之礼,把我们吓了一跳,感到莫名其妙。事后才得知,他是表达对中国人投资该体育馆,使其得以运营下去,让他们观看比赛的感激之情。可见,在对外交往中,培养人民之间的友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国家之间的感情才会历久弥新,更不会随着领导人的更替发生动荡。
第三,当地华人曾经戏言:在全球化时代,华人在世界各地无处不在,而且再也不需遮掩自己华人的身份。不过,当我们询问他们,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中捷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什么想法。这尽管有他们局限于自己圈子内,与外界交往不太多的原因,或许也与我们的有关部门工作力度有所欠缺有关。很多当地的华人尽管人在国外,但是对国内各种情况十分关心,为党的十八大后国内各种改变而欣喜。但是,他们也有很多后顾之忧,如家属、子女的问题以及年纪大了之后落叶归根的问题等。如何更好地帮助分散于世界各地的华人,解决他们或扎根于当地,或返乡终老面临的诸多问题,使他们既能很好地融入当地,又能起到加强国内与当地民众联系的桥梁作用,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课题。(编辑 王世英)
(作者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征集二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