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良好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让这些好习惯可以伴随他们一生。
关键词:好习惯;好人生;原则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个人的习惯决定着行动,习惯长时间就会成为性格,所以,要想转变一个人的性格,就要从习惯开始。好的习惯能够使人离成功的距离近些,一些不良的习惯能够摧毁人生。教师总是教导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这样是人生成长的开始,能够促进一个人最基础的素质的形成,也是好习惯的最关键的时刻。
一、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原则
(一) 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应该坚持具体性的原则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小的细节方面入手,观察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发现有不良的习惯要及时纠正。
(二)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习惯还应该坚持实践性的原则
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坚持,班主任也应该引导学生注重自我的管理,养成自觉的好习惯,在不断的实践中可以突破自我,实现自我需求,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还应该坚持一致性的原则
一致性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种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要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教育相符合,不要互相矛盾。
(四)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应该注意坚持情感性的原则
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根据学生的具体兴趣和爱好,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德育人,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一) 用引导和示范,培养文明礼仪习惯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是一个礼仪之邦,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国家的利益,这也是我国公民的最基本的素质。一个礼貌用语就像一碗热汤一样,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但是目前的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都被父母和爷爷奶奶娇生惯养,没有好的习惯,也没有好的礼貌,说话不文明,经常耍小脾气,一旦家长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就开始哭闹,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孩子们的潜力十分大,而且很容易接受教育,有着极大的成长空间。教师和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们的习惯的培养,使他们懂礼貌,语言文明,养成运用文明用语的好习惯。孩子在学校里通常接受的教育十分全面,也更加具体,在学校接受完教育,回到家才会变得更加懂事,家长就会认为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至少会使用礼貌用语,遇见长辈更有礼貌。教师应该每周都表扬一些表现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更加有信心,在整个班级面前树立榜样,这样有利于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
(二) 用指导和督促,培养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就是习惯逐渐养成的过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方法是逐渐形成的,也是学生学习习惯最终养成的过程。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如果学生的学习习惯差,那么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的提高。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年级较低的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前的准备,上课中的认真听讲,在课后及时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及时的复习和预习等。班主任是最了解学生的,平时与学生接触的做多的,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具体的训练,使学生在上课中能够积极发言,坐姿正确。在举手发言时应该举左手,不要在课堂中发出奇怪的声音,在课堂中要保持安静的状态,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听见上课的铃声应该快速地走进课堂,将书本准备好,等待老师上课。养成将书本整齐地摆放在书桌上的习惯,不要随意乱放书本,做题仔细认真,不要马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摆放文具的习惯,将文具从左到右依次摆放,不用的文具摆在左边,这样用起来更加方便,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用儿歌的形式唱出来,方便学生的记忆,“书包左边放,圈笔刀放右上,今天用的各科书,放在右下好取放。”在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应该及时巩固,这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学生不巩固以前的习惯会忘记,在一个阶段内,巩固的次数越多记忆的越牢固。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好的习惯及时巩固,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经过教师的提醒逐渐的成为长久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在长期的坚持中逐渐地形成好习惯。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还需要家长和班主任共同的配合,两种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的不良习惯扼杀在萌芽之中。好的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小事做起的,从一点一滴做起,每件事情都要重视,这样才会收获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段繼光.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J].吉林教育,2011(Z2):24-25.
[2]盛霞.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略谈养成教育[J].小学时代,2013(02):44.
作者简介:
文治刚,重庆市,重庆市长寿区新市街道中心小学校。
关键词:好习惯;好人生;原则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个人的习惯决定着行动,习惯长时间就会成为性格,所以,要想转变一个人的性格,就要从习惯开始。好的习惯能够使人离成功的距离近些,一些不良的习惯能够摧毁人生。教师总是教导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这样是人生成长的开始,能够促进一个人最基础的素质的形成,也是好习惯的最关键的时刻。
一、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原则
(一) 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应该坚持具体性的原则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小的细节方面入手,观察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发现有不良的习惯要及时纠正。
(二)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习惯还应该坚持实践性的原则
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坚持,班主任也应该引导学生注重自我的管理,养成自觉的好习惯,在不断的实践中可以突破自我,实现自我需求,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还应该坚持一致性的原则
一致性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种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要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教育相符合,不要互相矛盾。
(四)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应该注意坚持情感性的原则
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根据学生的具体兴趣和爱好,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德育人,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一) 用引导和示范,培养文明礼仪习惯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是一个礼仪之邦,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国家的利益,这也是我国公民的最基本的素质。一个礼貌用语就像一碗热汤一样,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但是目前的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都被父母和爷爷奶奶娇生惯养,没有好的习惯,也没有好的礼貌,说话不文明,经常耍小脾气,一旦家长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就开始哭闹,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孩子们的潜力十分大,而且很容易接受教育,有着极大的成长空间。教师和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们的习惯的培养,使他们懂礼貌,语言文明,养成运用文明用语的好习惯。孩子在学校里通常接受的教育十分全面,也更加具体,在学校接受完教育,回到家才会变得更加懂事,家长就会认为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至少会使用礼貌用语,遇见长辈更有礼貌。教师应该每周都表扬一些表现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更加有信心,在整个班级面前树立榜样,这样有利于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
(二) 用指导和督促,培养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就是习惯逐渐养成的过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方法是逐渐形成的,也是学生学习习惯最终养成的过程。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如果学生的学习习惯差,那么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的提高。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年级较低的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前的准备,上课中的认真听讲,在课后及时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及时的复习和预习等。班主任是最了解学生的,平时与学生接触的做多的,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具体的训练,使学生在上课中能够积极发言,坐姿正确。在举手发言时应该举左手,不要在课堂中发出奇怪的声音,在课堂中要保持安静的状态,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听见上课的铃声应该快速地走进课堂,将书本准备好,等待老师上课。养成将书本整齐地摆放在书桌上的习惯,不要随意乱放书本,做题仔细认真,不要马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摆放文具的习惯,将文具从左到右依次摆放,不用的文具摆在左边,这样用起来更加方便,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用儿歌的形式唱出来,方便学生的记忆,“书包左边放,圈笔刀放右上,今天用的各科书,放在右下好取放。”在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应该及时巩固,这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学生不巩固以前的习惯会忘记,在一个阶段内,巩固的次数越多记忆的越牢固。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好的习惯及时巩固,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经过教师的提醒逐渐的成为长久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在长期的坚持中逐渐地形成好习惯。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还需要家长和班主任共同的配合,两种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的不良习惯扼杀在萌芽之中。好的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小事做起的,从一点一滴做起,每件事情都要重视,这样才会收获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段繼光.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J].吉林教育,2011(Z2):24-25.
[2]盛霞.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略谈养成教育[J].小学时代,2013(02):44.
作者简介:
文治刚,重庆市,重庆市长寿区新市街道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