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零不一定是无,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从“零”做起,掀起一阵旋风。
在农村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会有不少人产生怀疑,不仅是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升学压力等社会因素,更重要的是新课程理念难以得到普及和落实,致使农村教育面临着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那么,如何在教育困境中顺利突围?自2008年起,北宋镇实验学校一直致力于以“减负”为命题的“零”作业下的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已经基本构建起自己独特的实际操作模式与特色。更为可贵的是,由于“零”作业改革与实践,学校文化得以重塑,生成了“零”作业下的改革与创新文化。可以说,这种文化冲破了农村学校长期沉溺于“应试教育”的心理定势与藩篱,破解了农村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密码,为新课程改革、重塑农村教师职业生命、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小小展板 成人百分百
“一所学校之所以不同于另一所学校,其中的本质原因就是文化的因素。”这是我在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实践后总结出的一个简单而又朴实的道理。我认为,“学校是一个文化磁场,是文化推动学校生生不息,连绵不断地发展成长。”
北宋镇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是“1+0+0=100”,“1+0+0=100”即“一个文化磁场+‘零’管理+‘零’作业=成人百分百”。在这里,你会时时处处感受到这种文化特色的存在。在每间教室外面墙上,都能看到一块精致的文化展板。从外观结构上看,它是“100”的一种变形,预示着学校的育人观是“成人百分百”,也就是学校育人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人。在内容方面,第一部分代表“一个文化磁场”,第二部分代表“‘零’作业”,第三部分代表“‘零’管理”。
其中,“一个文化磁场”的具体内容为教师荐文与学生荐文,这一栏目可以推荐名家文章,也可以推荐身边教师和同学的文章,目的是营造一方浓厚的文化阵地,吸引大家积极主动地阅读名著、欣赏名著,从这些名著大家的文章中汲取先进思想,陶冶性情,润泽品德。同时,激励大家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身边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和故事,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奋斗不止。另一栏目是感动人物展示,感动人物来源于第二部分“‘零’作业”和第三部分“‘零’管理”的评价结果。
“‘零’作业”这一板块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型组织(即学习小组,四人一个学习单位,每个小组有自己的小组文化)日、周和月评价。具体操作如下:每位教师上课时会对各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进行当堂评价计分,由具体负责此任务的学生把每一节课各小组的分数转放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画有一天共六节课的课堂评价表格),再把一天各节课的总分数转放在一张彩色小卡片上,周一的分数放在日评价栏目中的第一个小盒内,周二的分数放在第二个小盒内,以此类推,共有放置五天的评价小卡片的小盒。待一周结束后,把五天的分数相加,把总分数写在周评价卡上,写有第一周总分数的卡片放置在周评价栏目中的第一个小盒内,以此类推,四周完成后,即为一个月的各小组评价分数,月总分数卡片放置在月评价栏目中,这样每个月的优秀小组就会自然选出,优秀小组和表现突出的个人即为月度感动学习型组织和个人。第二部分放置学生操作的“我最喜欢的教师”课堂评价卡,上面有学生评选出的教师姓名与学生喜欢的理由关键词,这一活动的实质是让学生自主评价教师的课堂改革情况。第三部分张贴“零”作业监督卡,学生对教师的是否布置课下书面作业进行监督,每天的监督内容及时公开。
“‘零’管理”版块的第一部分是学生自管理评价表,内容包括自习、两操、卫生、纪律等日常管理情况,具体操作办法与“‘零’作业”板块中的学习型组织评价方式一致。第二部分为“做有担当的现代人”主题教育活动展示,目的是展示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成果,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第三部分为自管理监督台,促进学生互相管理,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习惯和能力。
这一块块的展板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走廊和展示一些内容,重要的是它的设计与运作反映着每一个班级学生个人和团队每一天的生活形态与方式,所有班级的展板交相映辉,展现了全校全天所有人的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评价和生活享受的过程与程度,包含了学校管理的价值观和改革实际操作形式,成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其实,北宋镇实验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思路就是通过创生校园生活力,打通教育与生活的隔膜,让学校文化力动态地作用于校园生活中,让每天成长的校园生活在文化的统摄下,形成可操作的、可评价的文化力量,让全校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尊重,其个性有发展的空间,让所有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规律,为他们的成长过程打下足以让学生记忆终生的美好教育印记。这样,一所学校也就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文化。
归零重启 转型新指南
改革者的步伐是永不停息的。有感于许多农村学校缺乏文化引领的现状,在历经7年(2015年)的改革实践之后,我着手启动了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工作,这就为北宋镇实验学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最顶层是“归零教育”,就是回归教育本真的教育,让教育走向真善美。第二层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即校训 “志道游艺,抱朴求真”;第三层是学校的三大品牌,即一个文化磁场、“零”作业和“零”管理,第四层是办学理念,即“创领学习,奠基成长”;第五层是学校行动,就是全校每个人、每个时间段和空间的实际生活元素和项目,如家长义工行动、乡村少年宫的文化艺术教育、教师志愿者共同体、翻转的班会课、问题主体课堂、志道游艺课程、微创新研究、自主生活德育、全人教育实践研究、学生自管委员会等;最后一层是学校愿景和培养目标,分别是“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探索者”和“做有担当的现代人”。
为了达到上述学校文化建设的宗旨和效益,形成一种文化力,北宋镇实验学校围绕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在课程、教学、教研、德育、管理、制度运行、评价等方面,在教室、走廊、大厅、公寓、餐厅、功能室、操场等地方,都经过系统思考和设计,让学校每一个人全天所经历的时间和空间内的行动和思考通过运行和评价,展示在学校的每个地方。这样,学校生活的过程与痕迹就动态地绽放在校园里,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管理思想,达到用文化来管理学校的境界,一所真正地走内涵发展的学校应运而生。
(作者系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原校长)
在农村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会有不少人产生怀疑,不仅是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升学压力等社会因素,更重要的是新课程理念难以得到普及和落实,致使农村教育面临着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那么,如何在教育困境中顺利突围?自2008年起,北宋镇实验学校一直致力于以“减负”为命题的“零”作业下的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已经基本构建起自己独特的实际操作模式与特色。更为可贵的是,由于“零”作业改革与实践,学校文化得以重塑,生成了“零”作业下的改革与创新文化。可以说,这种文化冲破了农村学校长期沉溺于“应试教育”的心理定势与藩篱,破解了农村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密码,为新课程改革、重塑农村教师职业生命、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小小展板 成人百分百
“一所学校之所以不同于另一所学校,其中的本质原因就是文化的因素。”这是我在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实践后总结出的一个简单而又朴实的道理。我认为,“学校是一个文化磁场,是文化推动学校生生不息,连绵不断地发展成长。”
北宋镇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是“1+0+0=100”,“1+0+0=100”即“一个文化磁场+‘零’管理+‘零’作业=成人百分百”。在这里,你会时时处处感受到这种文化特色的存在。在每间教室外面墙上,都能看到一块精致的文化展板。从外观结构上看,它是“100”的一种变形,预示着学校的育人观是“成人百分百”,也就是学校育人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人。在内容方面,第一部分代表“一个文化磁场”,第二部分代表“‘零’作业”,第三部分代表“‘零’管理”。
其中,“一个文化磁场”的具体内容为教师荐文与学生荐文,这一栏目可以推荐名家文章,也可以推荐身边教师和同学的文章,目的是营造一方浓厚的文化阵地,吸引大家积极主动地阅读名著、欣赏名著,从这些名著大家的文章中汲取先进思想,陶冶性情,润泽品德。同时,激励大家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身边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和故事,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奋斗不止。另一栏目是感动人物展示,感动人物来源于第二部分“‘零’作业”和第三部分“‘零’管理”的评价结果。
“‘零’作业”这一板块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型组织(即学习小组,四人一个学习单位,每个小组有自己的小组文化)日、周和月评价。具体操作如下:每位教师上课时会对各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进行当堂评价计分,由具体负责此任务的学生把每一节课各小组的分数转放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画有一天共六节课的课堂评价表格),再把一天各节课的总分数转放在一张彩色小卡片上,周一的分数放在日评价栏目中的第一个小盒内,周二的分数放在第二个小盒内,以此类推,共有放置五天的评价小卡片的小盒。待一周结束后,把五天的分数相加,把总分数写在周评价卡上,写有第一周总分数的卡片放置在周评价栏目中的第一个小盒内,以此类推,四周完成后,即为一个月的各小组评价分数,月总分数卡片放置在月评价栏目中,这样每个月的优秀小组就会自然选出,优秀小组和表现突出的个人即为月度感动学习型组织和个人。第二部分放置学生操作的“我最喜欢的教师”课堂评价卡,上面有学生评选出的教师姓名与学生喜欢的理由关键词,这一活动的实质是让学生自主评价教师的课堂改革情况。第三部分张贴“零”作业监督卡,学生对教师的是否布置课下书面作业进行监督,每天的监督内容及时公开。
“‘零’管理”版块的第一部分是学生自管理评价表,内容包括自习、两操、卫生、纪律等日常管理情况,具体操作办法与“‘零’作业”板块中的学习型组织评价方式一致。第二部分为“做有担当的现代人”主题教育活动展示,目的是展示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成果,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第三部分为自管理监督台,促进学生互相管理,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习惯和能力。
这一块块的展板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走廊和展示一些内容,重要的是它的设计与运作反映着每一个班级学生个人和团队每一天的生活形态与方式,所有班级的展板交相映辉,展现了全校全天所有人的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评价和生活享受的过程与程度,包含了学校管理的价值观和改革实际操作形式,成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其实,北宋镇实验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思路就是通过创生校园生活力,打通教育与生活的隔膜,让学校文化力动态地作用于校园生活中,让每天成长的校园生活在文化的统摄下,形成可操作的、可评价的文化力量,让全校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尊重,其个性有发展的空间,让所有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规律,为他们的成长过程打下足以让学生记忆终生的美好教育印记。这样,一所学校也就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文化。
归零重启 转型新指南
改革者的步伐是永不停息的。有感于许多农村学校缺乏文化引领的现状,在历经7年(2015年)的改革实践之后,我着手启动了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工作,这就为北宋镇实验学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最顶层是“归零教育”,就是回归教育本真的教育,让教育走向真善美。第二层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即校训 “志道游艺,抱朴求真”;第三层是学校的三大品牌,即一个文化磁场、“零”作业和“零”管理,第四层是办学理念,即“创领学习,奠基成长”;第五层是学校行动,就是全校每个人、每个时间段和空间的实际生活元素和项目,如家长义工行动、乡村少年宫的文化艺术教育、教师志愿者共同体、翻转的班会课、问题主体课堂、志道游艺课程、微创新研究、自主生活德育、全人教育实践研究、学生自管委员会等;最后一层是学校愿景和培养目标,分别是“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探索者”和“做有担当的现代人”。
为了达到上述学校文化建设的宗旨和效益,形成一种文化力,北宋镇实验学校围绕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在课程、教学、教研、德育、管理、制度运行、评价等方面,在教室、走廊、大厅、公寓、餐厅、功能室、操场等地方,都经过系统思考和设计,让学校每一个人全天所经历的时间和空间内的行动和思考通过运行和评价,展示在学校的每个地方。这样,学校生活的过程与痕迹就动态地绽放在校园里,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管理思想,达到用文化来管理学校的境界,一所真正地走内涵发展的学校应运而生。
(作者系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原校长)